关于本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本体论,认识论
(2010-10-27 17:07:03)
转载▼
标签:
杂谈
由于对哲学基本的本体论,认识论理解不够透彻,特查询如下解释,
1、本体论就是哲学中的元理论或元哲学,亦可称为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写过一本《Metaphysics》又称“物理学之后”,后来西方人便将其超感觉、超经验的“存在”或“本体”作为研究对象的最抽象的哲学称作Metaphysics。直到16世纪后期,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1547-1628)才在其著作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ontology(本体论)一词。ontology来源与希腊文on(存在、有、英文译为being),它比Metaphysics更能体现哲学这一学科特点,因而很快被接受。认识论就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
2、本体论:探究世上到底(真正)有什么东西,其中眼前即见的东西往往不被认为就是真东西. 认识论:假如世上有某种东西,(人)怎样认识,能认识到什么程度?本体论一般来说是认识论的前提,认识论也反过来确证某种本体论.在近代曾有一个时期(一般认为是笛卡尔开创的),认识论被认为优先于本体论,也就是说认识论是本体论的前提.
3、本体论就是研究存在的存在根据的学问,也就是存在为什么能够存在。比如说桌子为什么存在,是因为桌子的材料呢?还是因为桌子的概念?若是材料的话,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材料才符合桌子?木头、石头、塑料、冰块…似乎都可以,那么看似便是因为桌子的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桌子的概念呢?这概念是自在的么?还是由我这个主体赋予的?这些都是本体论问题。当然还有很多其他考虑方式。当然,“本体论”这个翻译方法不太妥当,西文的原词是ontology,意即存在之学问,现在有人把它翻译“存在论”、“存有论”,还有人干脆从语言学的角度考虑直接将其翻译成“是论”(是表示系词)。认识论就是研究真理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世界是何以被我认识的,这种认识是否是真实的。西方哲学自近代(笛卡尔)以来,发生了“认识论转向”,区分了主客体,认为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为主体的我赋予他的。这在康德的哲学中比较典型,康德认为,知性为自然立法,意即世界之所以如此这般,是因为有我的认识形式这个“认识之网”,若没有这“认识之网”的话,世界可能是混沌的,或者可能是我们无法当前感知的另一种情况,康德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假如每个人生下来都戴了一副红色的眼镜,那么世界就是红色的。关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关系,唯物主义说,世界是客观自在的,我们的认识是对客观自在的世界的反映,因为世界是这般的,所以我们认识到的世界便是这般的。不过对于哲学初学者的我来说,更倾向于所谓唯心主义的思路,即认识论决定本体论,就比如上述康德的比方,假如每个人生下来都戴了一副红色的眼镜,那么世界就是红色的。我们之所以感知到世界是如此这般,是因为我们有如此这般的认识形式,通俗点说就是因为我们有如此这般的眼耳鼻舌身。——-以上均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