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楼盖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的内力
钢筋屈服后出现塑性铰 钢筋屈服后出现塑性铰线
3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的内力
步骤:在塑性铰线位置确定的前提下,利用虚功原理建立外荷 载与作用在塑性铰线上的弯矩二者间的关系式,从而求出各塑性 铰线上的弯矩值,并依此对各截面进行配筋计算。 理论上,塑性铰线法计算得到的是一个上限解,即板的承载力 将小于等于该解。但试验结果通常都超过该上限解。 基本假定:①沿塑性铰线单位长度上的弯矩为常数,等于相应 板配筋的极限弯矩。②形成破坏机构时,整块板由若干个刚性板 块和若干条塑性铰线组成,忽略各刚性板块的弹性变形和塑性铰
体积,用V表示。即 W qV
极限荷载与弯矩的关系式:
ds 是板发生位移后倒角锥体
lm qV
3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的内力
塑性铰线法基本方程(以均布荷载下的四边支承双向板为例)
3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的内力
3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的内力
为简化计算,近似假定:斜向塑性铰线与板边的夹角为45°
当相邻两区格板的支承条件不同或跨度不等,其公共支座处的 弯矩可取相邻两区格板得出的支座弯矩的较大值。(偏安全)
求中间区格跨中最大弯矩=
q g 2
+
q 2
求边区格跨中最大弯矩
=
g
q 2
+
q 2
求角区格跨中最大弯矩
=
q g 2
+
q 2
支座最大弯矩 • 活荷载满布时支座弯矩最大 中间区格
计算假定:不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恒载与活载全部均匀 满布整个楼面。
6.4 无梁楼盖的内力计算
计算要点: (1)计算每个区格板每个方向的总弯矩(Mox、Moy) (2)将Mox和Moy按比例分别向同方向的柱上板带的支座截面 和跨中板带的跨中截面进行分配。 各板带的分配系数:
6.4 无梁楼盖的内力计算 (2)等代框架法 将整个结构沿两个受力方向划分为纵向与横向等代框架。
第一批裂缝先出现在柱帽顶面上
柱帽顶面边缘出现沿柱列轴线裂缝
板底跨中出现成批相互垂直且平行于沿柱列轴线裂缝 板顶板底裂缝迅速开展,钢筋屈服 板破坏
6.4 无梁楼盖的内力计算
(1)经验系数法
结构布置满足的条件: (a)每个方向至少有三个连续跨; (b)同一方向上最大跨度与最小跨度之比≤1.3; (c)任意一区格内长跨与短跨之比≤2; (d)可变荷载与永久荷载的比值≤3.0。
活荷载棋盘式布置
2.2 多跨连续矩形双向板(多区格双向板)
(2)支座最大负弯矩计算
理论: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与单向板相似,计算十分复杂。 实际:为简化计算,近似地按满跨布置 正对称荷载:g q
支承情况:各区格板中间支座视为固定支座(中间区格: 按四边固定计算);边支座按实际支承情况确定(边区格和角 区格:按实际情况计算)。
gq
3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的内力
优点:符合实际受力状态,节省钢筋,使配筋方便,易于施工。 缺点:双向板为高次超静定结构,按塑性理论精确计算其内力 比较困难。
塑性铰线法
板中连续的一些截面均出现塑性铰,连在一起称为塑性铰线 正塑性铰线—— 裂缝出现在板底的塑性铰线 塑性铰线 负塑性铰线—— 裂缝出现在板面的塑性铰线
Fl 0.7h ftmh0
(2)配置箍筋:
Fl 0.35 ftmh0 0.8 f yv Asvu
(3)配置弯起钢筋:
Fl 0.35 ftmh0 0.8 f y Asbu sin a
6.6 构造要求
截面弯矩的折减 有柱帽无梁楼板的内跨有明显的穹顶作用。除边跨和边支座外, 所有其余部位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均乘以0.8。 板厚 有冒顶板时 h/l02 ≤ 1/35 ;无冒顶板时 h/l02 ≤ 1/30 (由于 无梁 楼盖挠度的计算方法不是很精确,故选用l02来控制板厚) 配筋 板的钢筋采用一端弯起、一端直线段的配筋;柱帽配筋根据 板的抗冲切承载力确定。 边梁 无梁楼盖周边应设边梁,梁高2.5板厚,边梁为弯剪扭构件。
M x mx (l y x ) x x mx (n )lx 2 2 2 4 lx m y lx 3 M y my mx l x 2 2 2 4
支座上负弯矩钢筋仍各自沿全长布置 各负塑性铰线上的总 弯矩值没有变化。故四边固定板短跨方向单位宽度正截面承载 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ql 2 3n 1
双向板破坏时的裂缝分布
1.2 四边支承板的主要试验结果 ?
2 按弹性理论计算双向板的内力
2.1 单块矩形双向板(单区格双向板) 四边支承的板,有六种边界条件:
四边简支; 一边固定,三边简支; 两对边固定,两对边简支; 四边固定; 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 三边固定,一边简支。
适用于:板厚远小于板短 边边长的1/8~ 1/5且板的挠 度远小于板的厚度。
3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的内力
塑性铰线法的基本方程: 四边固定
2 qlx (3l y lx ) M x M y 24
四边简支
3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的内力
共有六个弯矩未知量: 需附加补充条件才能求解
、 、 、 、 、
3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的内力
正弯矩钢筋在距支座lx/4处弯起50% 距支座lx/4以内的正塑性 铰线上单位板宽的极限弯矩值分别为mx/2和my/2,此时,两个方 向的跨中总弯矩分别为: l m l 1
mx
n (n 1/ 4) 3 / 4 24
x
4
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4.1 截面设计 (1)板的截面有效高度
短向钢筋应放在长向钢筋的外侧。
短跨方向 h0 h 20(mm) 长跨方向 h0 h 30(mm)
(2)板的空间内拱作用,导致弯矩折减 ① 中间区格板的支座及跨内截面减小20% ② 边区格板的跨内截面及第一内支座截面: lb / l0 1.5时, 弯矩减少20% ③ 角区格板截面弯矩值不予折减 1.5 lb / l0 2.0时, (3)板的厚度要求(见教材) 弯矩减少10%
四边搁置无约束
是不均匀分布的,中部大、两端小,
大致按正弦曲线分布。 ( 3 )矩形双向板短跨方向的最大正弯矩出现在中点,但沿长 跨最大正弯矩并不发生的跨中截面上,因为沿长跨的挠度曲线 弯曲最大处不在跨中而在离板边约l/2短跨长度处。
1.2 四边支承板的主要试验结果
裂缝开展形态
弹性 开裂 与裂缝相交的钢筋屈服 形成机构
均布荷载作用下,按附录7计算板的弯矩:
单位板宽内的弯矩设计值为: m = 表中弯矩系数×ql2 l——短跨方向的计算跨度(m)
2.1 单块矩形双向板(单区格双向板) 注意:表中的系数是根据材料的泊松比 0 制定的。尚应考虑
双向弯矩对两个方向板带弯矩值的相互影响。公式修正为:
m1( ) m1 m2 m
化简,得
Vx Vy q x y
由对2-3轴、4-3轴的力矩平衡条件,分别得
M y M xy M x M yx , Vx Vy x y y x
薄板微分方程式:
2 M xy 2 M y 2M x 2 q 2 2 x xy y
式)按平衡条件来计算。
(2)按塑性理论计算
采用调幅法,同单向板。
6 无梁楼盖
6.1 无梁楼盖的一般形式
无柱帽
有柱帽
使板与柱整体连
接;增强楼面刚
度;减小板计算 跨度;提高板的
抗冲切承载力。
无梁楼盖因没 有梁,抗侧刚 度比较差,因 此当层数较多 或有抗震要求 时,应设置剪 力墙。
6.2 无梁楼盖的受力特点
双向板破坏机构示例
3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的内力
塑性铰线法计算的基本原理: 根据虚功原理,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内力所做的功。 设任一条塑性铰线的长度为 l ,单位长度塑性铰线承受的弯矩 为m,塑性铰线的转角为 内功:等于各条塑性铰线上的弯矩与转角相乘的总和 U lm
外力所做的功W等于微元 ds上的外力大小与该处竖向位移乘积的 积分,设板内各点的竖向位移为 ,各点的荷载集度为 q,则外 功为:W qds 对均布荷载,q在各点相同,而
扭矩的存在将减小按独立 板带计算的弯矩值。 简化方法:按独立板带计 算的弯矩乘以修正系数来 考虑扭矩的影响。
1.2 四边支承板的主要试验结果 (1)四角翘曲,中部下降,竖向位
四边搁置无约束
移曲面呈碟形。
一般情况,翘曲受到墙或梁的约束, 板角处将产生负弯矩。
1.2 四边支承板的主要试验结果 (2)板传给四边支座的压力沿边长
中间板带与边缘板带的正弯矩钢筋配置
4
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按塑性理论计算:配筋应符合内力计算的假定。 跨内正弯矩钢筋在距支座 lx/4处弯起50% 板的跨内及支 座截面钢筋通 常均匀布置。 板底钢筋弯起
4
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2)支座钢筋截断
支座负弯矩钢筋
支座负弯矩钢筋伸 入支座边不小于lx/4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
第11章 楼盖(2)
1
双向板受力特点和主要试验结果
1.1 四边支承板的受力特点
靠近支座的板带竖向变形和弯曲程度较小
1.1 四边支承板的受力特点
1.1 四边支承板的受力特点 竖向力平衡,得
Vy Vx Vx dy (Vx dx)dy Vy dx (Vy dy )dx qdxdy 0 x x
线上的剪切变形和扭转变形,即整块板仅考虑塑性铰线上的弯曲
变形。
3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的内力
3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的内力
塑性铰线位置的确定 规则: ①塑性铰线发生在弯 矩最大处;②塑性铰 线是直线,对称结构 具有对称的塑性铰线 分布;③正弯矩部位 出现正塑性铰线,负 弯矩部位出现负塑性 铰线;④两块板之间 的塑性铰线必通过两 块板转动轴的交点; ⑤塑性铰线的数量应 使整块板成为一个几 何可变体系。
4
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4.1 截面设计 (4)配筋计算 由单位宽度的截面弯矩设计值m计算受拉钢筋的截面积:
m As s h0 f y
s -内力臂系数,近似取0.9~0.95。
一般情况下不作受剪承载力验算。
4
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4.2 构造要求 (1)钢筋布置
按弹性理论计算:正弯矩钢筋(中间板带均匀布置,边缘板带 折减一半),负弯矩钢筋(沿支座均匀布置,边缘板带不折减)
d d
6.4 无梁楼盖的内力计算
将计算得到 的等代框架 控制截面的 总弯矩按系 数分配给柱 上板带和跨 中板带的支 座截面和跨 中截面。
6.5 柱帽尺寸及配筋 作用
使板与柱整体连接;
增强楼面刚度; 减小板的计算跨度和提高板的抗冲切承载力。
6.5 柱帽尺寸及配筋
抗冲切验算 (1)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
2.2 多跨连续矩形双向板(多区格双向板) 在正对称荷载下,连续板各中 (1)跨中最大正弯矩计算
间支座两侧的荷载相同,可认为 支承处板的转角为零,当作固定 支座。中间区格可视为四边固定, 边区格和角区格按实际支承情况 确定。 在反对称荷载下,连续板支承 处左右截面旋转方向一致,即在 支承处的转动变形基本自由,可 将板的各中间支座当作简支支座, 中间各区格均可视为四边简支, 边区格和角区格按实际支承情况 确定。 两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叠加, 即得跨中最大弯矩。
( ) 2
m2 m1
0.2 钢筋混凝土,
有自由边的板不能用上述公式查表计算。 支座处的弯矩不考虑泊松比的影响。
2.2 多跨连续矩形双向板(多区格双向板) 基本假定:支承梁竖向位移可忽略不计;支承梁抗扭线刚度很 小,可以自由转动,忽略梁对板的约束作用。即:将支承梁视 为双向板的不动铰支座。跨度 lmin / lmax 0.75 。
无梁楼盖可按柱网划分成若干区格,将其视为由支承在柱上的“柱上板带” 和弹性支承于“柱上板带”上的“跨中板带”组成的水平结构。
6.2 无梁楼盖的受力特点
柱上板带:f1 跨中板带:f1+f2 柱上板带——搁置在柱支座上的连续板; 跨中板带——搁置在弹性柔软支座(柱上板带)的连续板。
6.3 无梁楼盖的破坏过程
切断过早,在没 有负弯矩钢筋的 区域可能形成 “局部倒锥形” 破坏机构,使双 向板的极限荷载 降低。
5
双向板支承梁的计算
(1)按弹性理论计算
连续双向板支承梁计算简图
5
双向板支承梁的计算
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 注意:由固端弯距求梁跨中弯距或求梁的剪力时,不能按等效分 布荷载来计算;此时需要根据各跨的实际分布荷载(原有荷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