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2012年11月
167
论如何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陈沛
摘 要: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面临瓶颈:我国加工贸易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附加值低;我国加工贸易由外资主导,对外依存度高;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对加工贸易的监管存在着问题。因此,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国内生产成本的上涨、利润空间的缩小,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丧失,新兴加工贸易国家的威胁以及贸易摩擦的加剧是驱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必须加快加工贸易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附加值;实现加工贸易主体内资化,降低对外依存度;优化加工贸易的区域分布;调整加工贸易政策,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加强监管等来实现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关键词:加工贸易 现状 转型升级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b)-167-02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作为一种重要的贸易形式,极大促进了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增加,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我国的就业,拉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也由1980年的16.66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1578亿美元,相应占整个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4.4%增长到38.9%。但是我国加工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集中表现在技术落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太少,附加值低。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加快以及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处境堪忧。如何应对新的经济形势,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战略转型和优化升级,是当前我国的重大经济问题之一。
1 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加工贸易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经济附加值较低
在国际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往往从自身利益考虑,将技术密集型的高端产业或生产环节留在国内,而将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差。这就使得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整体上技术水平较低,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从事利润低的生产加工活动,而很少涉及研发、设计、品牌构建等利润高的关键环节,这就导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经济附加值普遍偏低。1.2 我国加工贸易由外资主导,对外依存度较高
我国加工贸易并不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立即得到迅速发展的,而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投资环境逐渐改善,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才开始高速发展。由此,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实际上是由外资主导的,在我国加工贸易主体结构中,“三资企业”占绝对优势,并且这一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大。1997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996.6亿美元,而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额即达到了638.5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64%,到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这一比例达到峰值84%,即便是金融危机之后的2010年,这一比例仍然保持着78%的较高水平。我国国内企业资金实力不足,技术较为落后,品牌和渠道的控制权一般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对于来料加工贸易,我国企业往往采取贴牌出口的生产方式,缺乏自主性,对外依存度太高。1.3 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较少,而且我国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快于中
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由1995年的706.93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7027.6亿美元,增长了9.94倍,占全国加工贸易出
口额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95.9%增长到2010年的96.17%,
2010年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仅占全国总额的3.83%。而在东部地区,我国加工贸易又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2010年,这三大经济区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国的92.79%。1.4 我国对加工贸易的监管存在着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为了尽可能地吸引外资,大大降低了加工贸易的准入门槛。由于减少了限制,并且监管不力,使得很多高能耗、高污染的加工贸易项目转入我国。近年来,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当前,要强化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显得比较困难,而且很多地方政府在利益和政绩的驱动下,不认真执行相关监督和管制政策。另外,由于监管不力,很多企业利用我国的税收和贸易优惠政策,从事走私活动。
2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
2.1 生产成本逐渐上升,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第一大国,其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国际市场上很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进入饱和状况,供过于求,销量难以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生产原料、水电土地等生产要素日益紧缺, 价格呈上升趋势, 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不可逆转。2.2 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大量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是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由于产业的高度集聚,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各企业为了吸引熟练技术工人,不得不提高工资,以致劳动力成本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的增长,储蓄率不断提高,增加了资本积累。再加上大规模地吸引外资,使得国内资本总量不断增多。这些情况导致我国资本的相对价格下降,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上升。伴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这是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2.3 伴随国际产业的进一步转移,加工贸易新兴国家的威胁日益增大
发达国家会将本国相对落后或者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旦产业转入国家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比较优势丧失,发达国家就会将产业转移到新的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168
2012年11月
区。20世纪50年代,国际产业主要由美国向日本转移,60~70年代,国际产业则主要由美国、日本向亚洲四小龙转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际产业则由美日、亚洲四小龙向中国大陆转移,进入新世纪以后,国际产业向东南亚国家和印度转移的趋势逐渐明显。相比之下,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日益体现出来,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威胁越来越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2.4 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
我国加工贸易大大促进了我国出口额的增长,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导致我国贸易顺差过大,导致双边贸易失衡。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出口数量大,而且价格便宜,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引起了很多国家的不满,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我国成为世界上遭遇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倾销措施最严重的国家。减少贸易摩擦,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新发展,也是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3 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具体对策
3.1 努力加快加工贸易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附加值
我国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为跨国公司新一轮产业转移创造有利环境。不仅要改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还要优化市场经济秩序、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投资软环境。当然,要促进加工贸易产业的优化升级,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在引进外资的时候,要有所取舍,努力将技术含量高的制造和服务环节引进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和消化西方发达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自主创新道路,努力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此外,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当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加快这些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
3.2 实现加工贸易主体内资化,降低对外依存度
要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必须努力实现加工贸易主体的内资化,降低对外依存度。一方面,我国应调整贸易和税收政策,努力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采购率,降低对国外原材料的依赖。既要对来料加工贸易出口的国内采购部分实行出口退税,又要将国内厂商出售给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视为出口,给予出口退税,以调动国内供应商的积极性。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差别优惠税率政策,对采用国产料件的加工贸易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更多地采用国产料件来替代进口料件。另一方面,我国要努力实现加工贸易主体的内资化。在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我国资金强、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却很少参与加工贸易,因此必须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让国有企业加入到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过程中。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民营企业数量虽多,但是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而且存在重复投资和效率低等问题。政府要减少对民营企业的种种限制,通过资金和政策上的优惠政策调动其参与加工贸易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还应该在民营企业之间建立利益协调机制,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引进,重复生产等问题,以提高经济效率。
3.3 优化加工贸易的区域分布
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给日趋紧张,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国家政
策的支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引起加工贸易在东中西部之间的转移,优化加工贸易的区域分布。我国可以将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以发挥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资源、土地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同时,政府要加强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财政税收和其他政策优惠,以优化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软硬环境,弥补其在区位上的不足。就东部地区而言,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生产能力和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已经具备了实现加工贸易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条件。因此,东部地区可以在将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之后,重点发展电子计算机、通信、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加工贸易。3.4 调整加工贸易政策,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加强监管
改革开放初期较为宽松的加工贸易政策既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同时也留下了很多隐患,导致我国加工贸易层次低,技术落后。要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必须重新定位,制定和完善更加符合中国实际和更有利于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加工贸易政策。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重点就是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加工贸易产业的进入,通过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监管便利化、内销政策化等来引导加工贸易健康有序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加工贸易评估机制,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加快淘汰和转移较为落后的加工贸易产业。政府还应调整和完善与加工贸易有关的一系列贸易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等,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监督和管理,以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戴宏伟.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6.
[2] 闫国庆等.我国加工贸易战略转型及政策调整[J].经济研
究,2009,(5).
[3] 隆国强.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2006,(9).
[4] 孙媛媛.我国加工贸易问题、对策及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
学,2009.
[5] 刘光亮.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