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元时期山水画的差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宋元时期山水画的差异性
由于喜欢山水画就选了此门选修课,通过老师认真的讲解确实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记得最早听说山水画这个词还是基于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对《清明上河图》一文的介绍,当时只是被动的被老师告知,然后因为考试所以要被迫记住:他是作家张择端给我们后人留下的一副十分长,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节这一天都市与城郊百姓的种种活动,展现了京城工商业与交通的繁华面貌的特异瑰宝。但却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更不用说是真正的体会与赏析。
随着对山水画的学习,才知道原来山水画曾在宋元发展到鼎盛时期。才知道中国山水画的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在魏晋产生萌芽,成熟于唐代,在宋元时达到高峰。
虽说在宋元时代达到高峰,但也不是并无区别,下面就课堂上学到的结合自己知道的总结一下自己对宋元山水画的差异性的见解。
首先在画画时用的材质方面,宋代山水画多用绢,它材质比较细腻,不吸水,所以只能用湿笔,适合用墨层层渲染,写实严谨,产生的效果是画面看上去比较精细,繁密。而元代山水画多绘于纸上,用干笔和枯笔来皴擦,用笔比较随意,多大斧劈皴,看起来比较大气、写意。其次在画风艺术特色方面,宋代以“院体画派”为主流,宋社会比较安定,绘画技术得以钻研,到了元代,以萧疏淡雅的“文人画”为主流。画家用笔比较随意,同时太精细的画也已经不合时宜,省精细而求快,宋代的绘画更多的被赋予了教化行和娱悦性。技法更加写实,注重生活美,强调直观效果,令人产生亲切感。画面比较严谨、写实,更倾向于表现客观的自然景象,追求雄奇、险峻、壮美的效果。在元代,画坛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山水画家主要以文人为主。元代山水画是绘画者们由士大夫心态转向文人心态失意痛苦的写照,而元四家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具有代表性的是吴镇的《芦花寒燕图》,画中描绘在一片苇草丛生的湖中,一渔父驾船悠然自得的穿行,目望飞雁的情景,这既是内心里想的表达,也是画家的自我写照。
下面就宋元作品稍微做一下分析:首先是宋画家王希孟所做的《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画家王希孟所做的唯一一幅著名画卷,此画卷描绘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更好地印证了宋代作家画面比较精细的特征。其次是元代大师倪瓒所做的《古木幽篁图》此画一平坡之上立一巨石,石边一寒树独立,树旁又有双竹挺立,并分向左右弯曲生长,其周围亦有细篁数丛。构景简洁是倪云林画的突出特色,此图亦通过一石、一树、数竹这极简之景构成一个荒寒萧疏的意境。画中笔法疏率,画树以鹿角法,画石以折带皴,二者皆用淡墨干笔,画竹叶亦以轻盈简率的介字点法。此图中上方有作者自题诗一道:“古木幽篁寂寞滨,斑斑鲜石翠含春。自知不入时人眼,画与皎溪古遗民。”作者的画风刚好也印证了元时期作品的大气与写意之意。其作品恬淡荒寒,超凡脱俗与画风蓬松自然,幽静雅致的王蒙,画风浑圆苍厚,浓郁湿润的吴镇,画作苍秀超迈,幽深旷远的黄公望并称“元四家”
宋元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的主流,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其笔墨风格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宋朝绘画体现出空前未有的丰富、精致、写实之情,元代带来的审美意识的变异,这给中国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深刻地影响.
在学习山水画这门课程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它是一门艺术,不断加深对它的理解与热爱。山水画让我们走进自然山水,在大自然中采撷山川万物的灵气和生机,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交融过程中体味关于山川、河流、人生的一切感悟和启迪,拓展视野,培养新的艺术感受力。感受自然山水带给我们的宁静与快乐,然后描绘自然,描绘那活着般的山山水水。让真正热爱它的
人们在作画过程中得到解脱与享受。
短短的学习过程就要就此结束了,虽有些遗憾不能更深层次的跟着老师学习,但我想我也会在以后的业余时间里自己学习着画,因为它至少对我来说可以让我在画画过程中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烦恼,还我一个宁静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