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陶信东
2124022345
前言:
“处处为创造之地,时时为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20世纪30 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这个著名的观点,因为人人都是创意大师。
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当人们在工作过程中找到了完成工作的新方法时,当人们将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时,当人们想要努力摆脱困境时,创造力就为我们所拥有,它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挑战。
摘要:
想要掌握创造力,就要了解对创造力产生影响因素因素。
而这些因素大体上可以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包括,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文化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和动机。
每个人都是拥有创造潜能的,只是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对创造力的发掘程度和掌握程度不同而已。
在我看来,无论是外在因素还是内在因素,只要每个人理清其因果关系,而这些爱那个举措是可以对我们自身创造力的发展起到深刻的作用。
基于前人的一些研究,我对这些影响因素做一次综述。
关键词:创造力影响因素综述
正文:
有的人可能具备很好的创造潜能,但是,除非他们充分的利用了自身的各种资源,从而将创造力以某种可见的方式表表现出来,否则这种创造潜能无法被称为创造力。
一个人要发挥出创造力,必须具备六中资源: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环境。
一、内在因素
1、智力
智力在创造力中起到三个关键作用:综合、分析、实践。
第一个作用有助于个体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或者重新定义一个问题。
综合是智力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富有洞察力的信息加工过程。
创造力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把就得信息和理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组合”,以及能够利用个体所能找到的材料作出完全不同的新东西。
举个明显的例子,在纸张
没有被发明之前,人们很难把纸张跟树木联系起来,因为这两样东西在肉眼的观察中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但事实上它们是同一样东西,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利用个体所能找到的材料作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智力的第二个作用是识别创意的好坏,有效地分配有效的资源,以及完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在这个阶段,智力起到分析的作用;智力的第三个作用是实践性,将个体自己的想法以产品的形式展现出来。
[1]
2、知识
知识是创意的一双臂膀,要想变得有创意,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个体所掌握的知识能决定着你如何发挥创造力。
例如,印度有位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几乎与世隔绝,因此而不知道自己耗费了大量时间的重要发现早已被西方数学界所解决。
假如他事先对他所研究的领域有所了解就不会做这样多无意义的尝试。
由此可见,有了好的创意,但却没有相应的知识来发挥创造力,是十分遗憾的。
因此,个人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首先需要掌握足够的知识。
[2]
3、思维风格
思维风格是指个体以何种方式运用和开发自己的智力。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思维风格并不能称为一种能力,恰恰相反,它是一种个体内心深处有别于智力的一种内在品格。
思维方式支配者个人的行为方式,所以思维风格对创造力的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会存在消极的一面。
思维方式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在不同的时候,他可以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当然也可以阻碍创造力的发展。
[3]
4、人格
人格特质也影响着创造力的发展,人格可以看作是一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方式。
在创造力问题上,我们很难说服别人让他们认为自己是错误的并且以别的方式去看待问题。
从众的压力尤其巨大,因为想法不同于大多数人而被众人嘲讽的概率是完全存在的。
但是,要实现创造力的发展,个人必须承担这个被众人嘲讽的风险。
也就是说,个人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就是人格在创造力发展中的影响力所在。
[4]
5、动机
要超越潜能真正表现出创造力,个人需要动力。
创意人员应该“充满活力”,“多产”并且“目标明确”。
目标可以是外在的(如金钱、权利以及名望等等),也可以是内在的(如自我表达、自我挑战)。
对于创意工作者来说,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都很重要,因为他使个人全力以赴。
[5]
二、外在因素
在六大资源之中,前五种都是人内在表现形式,但是最后一种,环境资源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一个合适的环境在很多方面、很多时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影响创新思想的产生,也可以影响到它是否可以被人接受,甚至影响到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环境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Lewin 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移植到心理学领域,提出了“心理动力场理论”,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研究人的行为。
Lewin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动力场”中发生的,他所说的动力场包括人和环境两个部分。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
即行为(Behaviour)是人(People)与环境(Environment)的复合函数。
创造是人的一种行为,因此也可以说创造力的产生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环境对创造力有影响。
Amabile在其创造性社会心理学理论中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她认为,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动机取向、评价期望、评价效应、任务约束、创造机遇、对创造行为的奖励等,其他社会-环境因素,诸如教育环境、工作环境、家庭影响,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影响,以前的活动、玩耍和幻想以及物理环境。
[6]
Arieti在考察天才出现的地域和时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后指出,“并非唯独只有生物学因素而且还有特定的环境因素决定着创造力的发生”。
“创造力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受到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并强调指出,“适宜的气候与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创造。
”Arieti详细研究了影响创造力的社会文化环境。
Sternberg 等人提出的创造力投资理论(investmenttheory)认为,“创造力不是单一能力或复合能力,而是能力与其它方面的复合。
”换言之,创造力的产生需要六种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资源: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
如果缺乏环境的支持,创造力的前述品质就是空话,创造力也就不可能产生。
[7]
Necka认为创造力除了本身的智能、动机、人格等内在条件之外,尚需有利的环境与之交互作用才得以发挥,况且有关创造力的人格特质、动机与创造技能等方面,也需适当的环境才能培养而成。
在与创造力相关的因素中,环境最为关键,没有创造性环境,则无法培养创造者的动机、人格和创造思考技能。
缺乏创造动机,则创造活动无法产生,缺乏创造人格特质,则无法完成创造活动,缺乏创造能力,则无创造可言。
[8]
由此可见,在创造力形成的过程中,内在因素或许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外在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环境因素。
人们必须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环境。
1、工作环境
与单调的环境相比,刺激物丰富的环境更能催生个体的创造力。
例如,沃德等人通过对幼儿园中的儿童进行研究,发现事先被评定为具有创造力的儿童,在线索丰富(如大量的玩具和其他的刺激条件)中比在空洞的房间中表现出更强的创造力。
然而,并未被实现本评定为具有创造力的儿童,尽管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也会受益,但是受益不多。
Friedman等人的研究也进一步发现,只有当儿童受过特别指导,学会如何使用环境中的线索以促进其创造性工作时,儿童才能从线索丰富的环境中受益。
另外,研究也表明,幽默引发的的轻松或是愉悦的氛围也有利于创造性工作。
2、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由家庭成员之间共同创造的一种无形的、弥漫的心里氛围。
它受到父母文化修养、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兴趣爱好、业余生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盖兹尔斯的人研究发现,高创造性儿童的父母,很少具有专制性,整个家庭很开放,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
父母常常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重视礼貌、好学、上进等社会外部特征。
韦斯伯格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创造性强的儿童,其父母善于自我表达,充分流露自我,表现出自我肯定和互动性,他们重视自身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喜好自由,同时也乐于接受来自儿童的不同意见。
这表明父母教养行为是影响个体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父母的教养行为直接作用于个体创造力的发展,同时父母不同的行为也会促使个体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
3、学校氛围
在影响儿童青少年创造力以及潜能开发的因素中,学校比家庭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丰富、开放、写作、活跃的学校环境可以为学生创造性思考提供时间和机会,容易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表现。
学校的教育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创造力。
当然,在校园教育方面,老师在提供思考能力训练的同时,也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限制创造力的发展。
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中,强调尊师重道,强调老师的权威性,“填鸭式”教育严重制约着学生提出异议,自然也严重制约着创造力的发展。
由上可知,有的环境能滋养创造力,而有的环境会压制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与他所在的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能够激发和鼓励不同凡响的创意的环境必然能够是新思想层出不穷。
三、个人观点
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每名创造者都怀着崇高的理想,高瞻远瞩,无私奉献,勇于攀登。
在生活中,我们要对生活怀着一种热爱的态度,悉心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勤于思考,通过
书上的知识创造新事物。
在此我也是赞成并鼓励团队协作的,因为创造性群体就是由若干个目标一致、志趣相近的成员为实现研究目标而结成的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团体,创造性群体内的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和相互鼓励,对于推动创造事业的成功是极其重要的。
释放给自己一定的压力,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变得怠惰,怠惰则难以创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拖延症。
适当的压力是驱除懒散,激发创造欲的积极因素。
另外,我们的社会正在步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改变了人的认识和思维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信息量,因此,信息化对激发人类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产生了持久和深远的影响,它既保障了发明者个人的权益,又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一项发明的公布往往能触发后继者们一连串的发明,会释放出无数的新发明
[1]罗伯特.斯滕伯格,陶德.陆伯特.创造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页数4-5
[2]罗伯特.斯滕伯格,陶德.陆伯特.创造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页数4-5
[3]罗伯特.斯滕伯格,陶德.陆伯特.创造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页数4-5
[4]罗伯特.斯滕伯格,陶德.陆伯特.创造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页数4-5
[5]田友谊.国外关于环境影响创造力发展研究述评.百度文库.人文社科.心理学.12-21行
[6]田友谊.国外关于环境影响创造力发展研究述评.百度文库.人文社科.心理学.22-28行
[7]田友谊.国外关于环境影响创造力发展研究述评.百度文库.人文社科.心理学.29-33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