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风景园林艺术设计原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这样一些园林究竟是采用什么样的理论指导而开展的 呢?
2
运用多种元素进行造景
园林的主要元素:山石、花木、水、建筑、园路与地形 等,在结合风、雨、雪、雾、霜等天气变换表现园林的 季节和时间变化。
3
营造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中国园林追求的境界表现为3个层次 “生境”——生机勃勃、鲜花怒放,让人们感觉到欢快与愉悦,感 受到的是生活,是生命的舒适。 “画境”——把自然和生活中发现和体验到的美,通过取舍、概括、 熔炼和提高,使之有成为有主体有深度有美术美的境界。 “意境”——除了生境和画境营造,“意境”是园林艺术的终极追 求,能达到“触景生情”产生浪漫主义的激情和理想主义的追求。
6
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 塑,以升高主体,降低 视线法来突出主体
7
增强景深
景深可分为3层, 即前景、中景与 背景。前景用来 装点画面,中景 宜于安放主景, 背景都是有助于 衬托和突出主体。
8
借景
借景,即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也及“造”。有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两种形式。
40
前景处理手法
3)夹景 :将 视线 两侧的贫 乏景观用建筑、 树木等加以隐 蔽,突出空间 端部的景色。
华盛顿纪念广场的夹景
41
苏州小巷的夹景
成都宽窄巷子加景
42
前景处理手法
4)添景: 景物前方 加景,增 加层次感。
43
“借景”手法的实践运用
窗花练习 材料:硬纸板 尺寸:不低于10cm*10cm(具体依照图案而定) 处理方式:平面化处理(扁平化)
56
57
空间变化,景观契合和谐
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在于通过丰富景观要素间自然、和谐、 富于变化的空间关系,表现“天人”淡泊的精微韵律。 目的:实现整个园林境界与每一景观要素风格的高度统一。
58
(网师园中部水院)景物与空间遵守符合比例,符合尺度的法则。有 关于植物的种类、体量、数量、姿态及搭配;假山的规模;水面面积; 建筑数量体量等都有干系。
28
29
抑扬手法
藏景:景物深藏 不露。园林宜含 蓄有致,忌一揽 无余。“景愈藏, 意境愈深” , “先藏后露,欲扬 先抑”
30
前景处理手法
1)框景:将真实的自然风 景用类似画框的景门或景 窗框起来,升华到艺术美。 清.李渔:“尺幅窗,无心画”
31
32
框景是在园林中用门、窗、树 木、山洞等来框取另一个空间 的优美景色。主要目的是把人 的视线引到景框之内,故称框 景。
19
抑扬手法
对景、透景、障景、隔景 1)对景:位于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物。
★ 正对:轴线端点布景。 ★ 互对:轴线和风景视线两端布景。
20
对景
互对景
大雁塔的正对景
21
对景
佛香阁、知春亭、景明 楼互为对景
22
抑扬手法
对景、透景、障景、隔景 2)透景:开辟透景线,使被遮挡的美好物景显露出来。景 前无遮挡为”透”,景前有稀疏之物遮挡为”
24
25
26
院落障
影壁障
27
抑扬手法
对景、透景、障景、隔景 4)隔景 :为获“小中见大”效果,将空间分隔 “小中见大”, “一隔意无穷”。 ★ 实隔: 山石、地形、建筑等,相邻空间互不透漏。 ★ 虚隔:水体、桥、岛、山谷等,空间与空间完全通透。 ★ 虚实隔:开漏窗的墙、长廊、疏林、花架等虽隔又连,隔而不断, 景观相互渗透。
4
组景手源自文库多样
(1)突出主景
(2)增强景深
(3)借景
A直接借景:邻借、远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
B间接借景:a层次手法、 b 抑扬手法、c前景处理手法
a对景
a前景 b中景 c远景
b透景 c障景 d隔景 e藏景
a框景 b漏景 c夹景 d添景
5
组突出主景
主景是重点, 是核心,是空 间构图的中心, 能够体现园林 的功能和主题, 是全园视线控 制的焦点,也 是精华所在。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园者虽别内外,得景则无 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 ------计成
9
直接借景
★邻借:借园内邻近景物。 ★远借:借园外远处的景物。 ★仰借:借高处景物。 ★俯借:借高处眺望之景物。 ★因时而借:借一年四季、一日之时 之大自然变化。
10
直接借景
邻借
11
直接借景
远借 承德避暑山庄远借棒锤山
12
直接借景
仰借
13
直接借景
俯借
14
直接借景
因时而借 烟雨朦胧的乌镇
15
观赏视角与景
16
间接借景
借助水面、镜面等映射反映物体形象,可使景物深远。
17
间接借景
借助水面、镜面等映射反映物体形象,可使景物深远。
18
层次手法
风景画面有前景、中景、远景,近景、背景之分时,景色 层次丰富,景深悠远(幽远)。
23
抑扬手法
3)障景:控制、阻隔视线
概念: 障景又称“抑景”,是在园林入口处安排一些景物,将 全园风景作适当的遮掩,免于一览无余的抑景手法。这也是东方园 林的艺术传统。
材料:障景是我国园林起景部分常用的传统手法。起初部分的 障景可以运用不同题材来完成。
(1) 这种屏障如果是叠石垒土而形成的小山,叫山障 (2) 运用植物题材,例如一片树丛,就可以叫做树障 (3) 运用建筑题材,通常在宅园,往往要经过转折的廊院才来到 园中,叫做曲障
利用树干作景框
33
34
利用枝条作景框
35
扬州瘦西湖台钓鱼台
36
利用桥洞作景框37
入口框景
端头框景
38
前景处理手法
2)漏景:通过近处景素的疏漏处理,使景物成时隐时现的艺术 效果。
39
万科第五园运用漏 景的造园手法丰富 了景观层次,现代 简洁的实墙与漏墙 虚实结合,竹子若 隐若现,含蓄雅致。
第四章 风景园林艺术设计原理
5.1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技艺的理论引导 5.2园林形式美的设计原理 5.3生态学原理 5.4人文原理
1
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技艺的理论引导
中国传统园林是指中国古典园林,即在中国的农耕经济,封 建集权制度、封建文化及其意识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园林,包 括皇家园林、自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以及一些书 院园林、陵寝园林等。从起风格及其造园手法来说中国传统 园林也可指在造园中,使用了中国传统造园技艺及形式的园 林
44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
45
夜幕下的隧道
46
47
48
49
50
整个美术馆的构建都是外形崭新的铝制框架及玻璃天幕,构建以几何造型。正厅入
口处的玻璃门被设计成圆弧窗式,被称为(梦之扉),为了体现自然与建筑的亲和
力。
51
52
53
54
55
2
运用多种元素进行造景
园林的主要元素:山石、花木、水、建筑、园路与地形 等,在结合风、雨、雪、雾、霜等天气变换表现园林的 季节和时间变化。
3
营造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中国园林追求的境界表现为3个层次 “生境”——生机勃勃、鲜花怒放,让人们感觉到欢快与愉悦,感 受到的是生活,是生命的舒适。 “画境”——把自然和生活中发现和体验到的美,通过取舍、概括、 熔炼和提高,使之有成为有主体有深度有美术美的境界。 “意境”——除了生境和画境营造,“意境”是园林艺术的终极追 求,能达到“触景生情”产生浪漫主义的激情和理想主义的追求。
6
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 塑,以升高主体,降低 视线法来突出主体
7
增强景深
景深可分为3层, 即前景、中景与 背景。前景用来 装点画面,中景 宜于安放主景, 背景都是有助于 衬托和突出主体。
8
借景
借景,即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也及“造”。有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两种形式。
40
前景处理手法
3)夹景 :将 视线 两侧的贫 乏景观用建筑、 树木等加以隐 蔽,突出空间 端部的景色。
华盛顿纪念广场的夹景
41
苏州小巷的夹景
成都宽窄巷子加景
42
前景处理手法
4)添景: 景物前方 加景,增 加层次感。
43
“借景”手法的实践运用
窗花练习 材料:硬纸板 尺寸:不低于10cm*10cm(具体依照图案而定) 处理方式:平面化处理(扁平化)
56
57
空间变化,景观契合和谐
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在于通过丰富景观要素间自然、和谐、 富于变化的空间关系,表现“天人”淡泊的精微韵律。 目的:实现整个园林境界与每一景观要素风格的高度统一。
58
(网师园中部水院)景物与空间遵守符合比例,符合尺度的法则。有 关于植物的种类、体量、数量、姿态及搭配;假山的规模;水面面积; 建筑数量体量等都有干系。
28
29
抑扬手法
藏景:景物深藏 不露。园林宜含 蓄有致,忌一揽 无余。“景愈藏, 意境愈深” , “先藏后露,欲扬 先抑”
30
前景处理手法
1)框景:将真实的自然风 景用类似画框的景门或景 窗框起来,升华到艺术美。 清.李渔:“尺幅窗,无心画”
31
32
框景是在园林中用门、窗、树 木、山洞等来框取另一个空间 的优美景色。主要目的是把人 的视线引到景框之内,故称框 景。
19
抑扬手法
对景、透景、障景、隔景 1)对景:位于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物。
★ 正对:轴线端点布景。 ★ 互对:轴线和风景视线两端布景。
20
对景
互对景
大雁塔的正对景
21
对景
佛香阁、知春亭、景明 楼互为对景
22
抑扬手法
对景、透景、障景、隔景 2)透景:开辟透景线,使被遮挡的美好物景显露出来。景 前无遮挡为”透”,景前有稀疏之物遮挡为”
24
25
26
院落障
影壁障
27
抑扬手法
对景、透景、障景、隔景 4)隔景 :为获“小中见大”效果,将空间分隔 “小中见大”, “一隔意无穷”。 ★ 实隔: 山石、地形、建筑等,相邻空间互不透漏。 ★ 虚隔:水体、桥、岛、山谷等,空间与空间完全通透。 ★ 虚实隔:开漏窗的墙、长廊、疏林、花架等虽隔又连,隔而不断, 景观相互渗透。
4
组景手源自文库多样
(1)突出主景
(2)增强景深
(3)借景
A直接借景:邻借、远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
B间接借景:a层次手法、 b 抑扬手法、c前景处理手法
a对景
a前景 b中景 c远景
b透景 c障景 d隔景 e藏景
a框景 b漏景 c夹景 d添景
5
组突出主景
主景是重点, 是核心,是空 间构图的中心, 能够体现园林 的功能和主题, 是全园视线控 制的焦点,也 是精华所在。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园者虽别内外,得景则无 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 ------计成
9
直接借景
★邻借:借园内邻近景物。 ★远借:借园外远处的景物。 ★仰借:借高处景物。 ★俯借:借高处眺望之景物。 ★因时而借:借一年四季、一日之时 之大自然变化。
10
直接借景
邻借
11
直接借景
远借 承德避暑山庄远借棒锤山
12
直接借景
仰借
13
直接借景
俯借
14
直接借景
因时而借 烟雨朦胧的乌镇
15
观赏视角与景
16
间接借景
借助水面、镜面等映射反映物体形象,可使景物深远。
17
间接借景
借助水面、镜面等映射反映物体形象,可使景物深远。
18
层次手法
风景画面有前景、中景、远景,近景、背景之分时,景色 层次丰富,景深悠远(幽远)。
23
抑扬手法
3)障景:控制、阻隔视线
概念: 障景又称“抑景”,是在园林入口处安排一些景物,将 全园风景作适当的遮掩,免于一览无余的抑景手法。这也是东方园 林的艺术传统。
材料:障景是我国园林起景部分常用的传统手法。起初部分的 障景可以运用不同题材来完成。
(1) 这种屏障如果是叠石垒土而形成的小山,叫山障 (2) 运用植物题材,例如一片树丛,就可以叫做树障 (3) 运用建筑题材,通常在宅园,往往要经过转折的廊院才来到 园中,叫做曲障
利用树干作景框
33
34
利用枝条作景框
35
扬州瘦西湖台钓鱼台
36
利用桥洞作景框37
入口框景
端头框景
38
前景处理手法
2)漏景:通过近处景素的疏漏处理,使景物成时隐时现的艺术 效果。
39
万科第五园运用漏 景的造园手法丰富 了景观层次,现代 简洁的实墙与漏墙 虚实结合,竹子若 隐若现,含蓄雅致。
第四章 风景园林艺术设计原理
5.1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技艺的理论引导 5.2园林形式美的设计原理 5.3生态学原理 5.4人文原理
1
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技艺的理论引导
中国传统园林是指中国古典园林,即在中国的农耕经济,封 建集权制度、封建文化及其意识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园林,包 括皇家园林、自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以及一些书 院园林、陵寝园林等。从起风格及其造园手法来说中国传统 园林也可指在造园中,使用了中国传统造园技艺及形式的园 林
44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
45
夜幕下的隧道
46
47
48
49
50
整个美术馆的构建都是外形崭新的铝制框架及玻璃天幕,构建以几何造型。正厅入
口处的玻璃门被设计成圆弧窗式,被称为(梦之扉),为了体现自然与建筑的亲和
力。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