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
新旧制度主义
制度一直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旧制度主义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城邦——20 世纪中期行为主义出现之前 采用规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注重政治 系统的整体性,关心法律等正式制度在政府 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对静态的正式政治制度,法律规范过分重视, 忽视政治现实和政治行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行为主义革命逐步兴起。受 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已经不再满足于政治学中的 宏观、静态、规范、描述式的研究方式,批判政 治学中静态的制度分析,决心从政治活动的主体 ——人的政治心理、政治行为出发去研究政治学, 于是大量的政治心理研究、政治行为研究、结构 ——功能分析究。行为主义政治学在20 世纪70 年代末期,也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评,批评者认为 行为主义者过分注重政治形式,揭示政治实质不 够;过分注重方法论,忽视实际问题研究。 招致了来自制度学派的批评。
组织与制度
组织的形成是为了实现在由诸如市场和政治系统 等实体所构建的“制度环境”内的参与。 例如,公司在由市场构建的框架中产生并运作, 如果市场规则(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变化了,公 司也必须随之改变。 ——盖伊彼得斯《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
新制度主义社会学中的 制度化与同构性
组织社会学的两个研究背景
背景1:
但是,20世纪40年代,早期制度学派代表人物 塞尔兹尼克通过对田纳西水利大坝工程和管理机 构的研究,发现理性组织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像 传统组织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朝着组织目标运作。
在理性组织的模式中,组织有严格的组织目标,按理性的 设计运作。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的有 明确目标的理性组织。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期待这一工 程会按照这些既定目标加以组织设计和实施。但是,塞尔 兹尼克的研究恰恰发现了组织运行过程中的非理性活动。 他的研究发现,这一工程表面看来是一个大众参与的工程 ,但在实际运作中产生了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地方势力 和全国性的利益组织都参与进来,例如美国的农业部,农 场联合会,当地的政界、工商界头目都卷入这一过程。这 些利益集团实际上控制了整个工程,他们派自己的人把持 各个大的部门,占据各个大的工程部门,控制了很多政策 的制订。结果很多项目的实施与当时设计的目标背道而驰 。这一项目的初衷是帮助穷人,但其执行的结果是富人从 中得到了利益和服务。
早起制度学派的研究工作 新制度学派出现之前组织研究领域中的理论框架 和研究状态
组织社会学领域,由于受韦伯的理性组织理论和 权变理论的长期影响,研究的重点侧重于组织的 多样性。 理性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技术组合体,是为 了完成某种任务而建立的一个技术体系。在这个 封闭的系统中,组织的内部结构随着它的规模、 目标、技术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多 样性。
新制度主义者认为行为主义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其 放弃对制度的研究,将政治的分析片面地建基于 个人主义基础之上,新制度主义强烈反对把行为 确定为政治分析的基础要素,他们不相信行为能 够为解释“所有政府现象”提供足够的基础,因 为,行为发生在制度环境中,因此,理解这一概 念时,必须考虑制度因素。行为方法的衰落客观 上引发了替代范式的出现,这种范式必须能结合 传统方法与行为主义的优点,而抛弃各自缺点。
当代社会学制度主义
1.组织种群生态学模式:组织(或制度)及其行 为能够部分地被理解为与生物有机体的种群相类 似,这是该模式的基本前提。正如生物生态模式 只能为一定数量的组织生存提供机会一样,组织 环境也只能维持一定数量的结构。例如市场只能 提供一定数量的消费者和雇员,以及为饭店、加 油站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 2.制度化和同构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运行过程中存在非理性活 动。塞尔兹尼克研究指出,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的 系统,它受到所处的环境的影响。组织的发展是 在和周围的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背景2
20世纪60年代以后管理学科的研究状况。当时盛 行的一个理论是“权变理论”。在组织研究经历 了第一个黄金时期后(即20世纪50~60年代行 为科学学派的研究),组织学研究走出了韦伯式 的理性组织的框架。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权变理 论。这个理论的基本思路是,组织的最佳结构取 决于一个组织的具体的环境条件、技术、目标和 规模,等等。按照这个逻辑来推理,每个组织的 环境条件是不一样的,它的技术、规模和目标也 可能不一样,所以它的组织形式也应该是不一样 的。
什么是制度?
社会学制度主义中讨论的“制度”是对组织进行 制度视角的考察,并没有清晰界定是什么构成了 制度本身。 斯科特 1995,“制度包括认知性、规范性和规 制性的结构和活动,这些因素为社会行为提供了 稳定和意义”。这是一个关于制度构成的清晰界 定,但是它太过宽泛,无所不包。 ——盖伊彼得斯《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
社会学制度主义溯源
社会学中对制度的关注可追溯到一些理论家。 马克斯韦伯 制度是韦伯理论的核心, “理想类型 ”是一种制度形式中展现的理性的最高可能形式 涂尔干 帕森斯:社会要存在,必须完成从环境中吸取足 够资源的适应性功能。这些功能的运行关系到制 度(结构)的存在,通过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不 同方式,对社会的比较分析才成为可能。 赛尔兹尼克:田纳西河谷管理局 技术——制度
3.组织原型:重回韦伯 组织和制度形式变化之大,使研究陷入泥潭中, 因为,更为有效的是构想出理想类型,以此与现 实世界中观察到的制度进行比较。 4.话语制度主义:社会和政治现象依赖于对事件 的观念和叙述基础的建构和阐释。观点:为了理 解观念在塑造政策中的作用,人们必须理解它所 嵌入其中的整个话语。
新制度主义
1984年,马奇和奥尔森发表了《新制度主义:政 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一文,提出用“新制度主义 ”观点来看待政治生活,重新复兴制度分析的作用 。 这种理论的典型特征是要利用旧制度主义政治学中 的制度研究的变量,来分析行为主义框架下的政治 行为主体的政治行为与政治结果。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 引起当前政治学中制度主义讨论的马奇和奥尔森 的新制度主义理性,很明显来自于社会学的制度 概念。
新旧制度主义
制度一直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旧制度主义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城邦——20 世纪中期行为主义出现之前 采用规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注重政治 系统的整体性,关心法律等正式制度在政府 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对静态的正式政治制度,法律规范过分重视, 忽视政治现实和政治行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行为主义革命逐步兴起。受 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已经不再满足于政治学中的 宏观、静态、规范、描述式的研究方式,批判政 治学中静态的制度分析,决心从政治活动的主体 ——人的政治心理、政治行为出发去研究政治学, 于是大量的政治心理研究、政治行为研究、结构 ——功能分析究。行为主义政治学在20 世纪70 年代末期,也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评,批评者认为 行为主义者过分注重政治形式,揭示政治实质不 够;过分注重方法论,忽视实际问题研究。 招致了来自制度学派的批评。
组织与制度
组织的形成是为了实现在由诸如市场和政治系统 等实体所构建的“制度环境”内的参与。 例如,公司在由市场构建的框架中产生并运作, 如果市场规则(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变化了,公 司也必须随之改变。 ——盖伊彼得斯《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
新制度主义社会学中的 制度化与同构性
组织社会学的两个研究背景
背景1:
但是,20世纪40年代,早期制度学派代表人物 塞尔兹尼克通过对田纳西水利大坝工程和管理机 构的研究,发现理性组织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像 传统组织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朝着组织目标运作。
在理性组织的模式中,组织有严格的组织目标,按理性的 设计运作。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的有 明确目标的理性组织。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期待这一工 程会按照这些既定目标加以组织设计和实施。但是,塞尔 兹尼克的研究恰恰发现了组织运行过程中的非理性活动。 他的研究发现,这一工程表面看来是一个大众参与的工程 ,但在实际运作中产生了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地方势力 和全国性的利益组织都参与进来,例如美国的农业部,农 场联合会,当地的政界、工商界头目都卷入这一过程。这 些利益集团实际上控制了整个工程,他们派自己的人把持 各个大的部门,占据各个大的工程部门,控制了很多政策 的制订。结果很多项目的实施与当时设计的目标背道而驰 。这一项目的初衷是帮助穷人,但其执行的结果是富人从 中得到了利益和服务。
早起制度学派的研究工作 新制度学派出现之前组织研究领域中的理论框架 和研究状态
组织社会学领域,由于受韦伯的理性组织理论和 权变理论的长期影响,研究的重点侧重于组织的 多样性。 理性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技术组合体,是为 了完成某种任务而建立的一个技术体系。在这个 封闭的系统中,组织的内部结构随着它的规模、 目标、技术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多 样性。
新制度主义者认为行为主义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其 放弃对制度的研究,将政治的分析片面地建基于 个人主义基础之上,新制度主义强烈反对把行为 确定为政治分析的基础要素,他们不相信行为能 够为解释“所有政府现象”提供足够的基础,因 为,行为发生在制度环境中,因此,理解这一概 念时,必须考虑制度因素。行为方法的衰落客观 上引发了替代范式的出现,这种范式必须能结合 传统方法与行为主义的优点,而抛弃各自缺点。
当代社会学制度主义
1.组织种群生态学模式:组织(或制度)及其行 为能够部分地被理解为与生物有机体的种群相类 似,这是该模式的基本前提。正如生物生态模式 只能为一定数量的组织生存提供机会一样,组织 环境也只能维持一定数量的结构。例如市场只能 提供一定数量的消费者和雇员,以及为饭店、加 油站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 2.制度化和同构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运行过程中存在非理性活 动。塞尔兹尼克研究指出,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的 系统,它受到所处的环境的影响。组织的发展是 在和周围的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背景2
20世纪60年代以后管理学科的研究状况。当时盛 行的一个理论是“权变理论”。在组织研究经历 了第一个黄金时期后(即20世纪50~60年代行 为科学学派的研究),组织学研究走出了韦伯式 的理性组织的框架。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权变理 论。这个理论的基本思路是,组织的最佳结构取 决于一个组织的具体的环境条件、技术、目标和 规模,等等。按照这个逻辑来推理,每个组织的 环境条件是不一样的,它的技术、规模和目标也 可能不一样,所以它的组织形式也应该是不一样 的。
什么是制度?
社会学制度主义中讨论的“制度”是对组织进行 制度视角的考察,并没有清晰界定是什么构成了 制度本身。 斯科特 1995,“制度包括认知性、规范性和规 制性的结构和活动,这些因素为社会行为提供了 稳定和意义”。这是一个关于制度构成的清晰界 定,但是它太过宽泛,无所不包。 ——盖伊彼得斯《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
社会学制度主义溯源
社会学中对制度的关注可追溯到一些理论家。 马克斯韦伯 制度是韦伯理论的核心, “理想类型 ”是一种制度形式中展现的理性的最高可能形式 涂尔干 帕森斯:社会要存在,必须完成从环境中吸取足 够资源的适应性功能。这些功能的运行关系到制 度(结构)的存在,通过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不 同方式,对社会的比较分析才成为可能。 赛尔兹尼克:田纳西河谷管理局 技术——制度
3.组织原型:重回韦伯 组织和制度形式变化之大,使研究陷入泥潭中, 因为,更为有效的是构想出理想类型,以此与现 实世界中观察到的制度进行比较。 4.话语制度主义:社会和政治现象依赖于对事件 的观念和叙述基础的建构和阐释。观点:为了理 解观念在塑造政策中的作用,人们必须理解它所 嵌入其中的整个话语。
新制度主义
1984年,马奇和奥尔森发表了《新制度主义:政 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一文,提出用“新制度主义 ”观点来看待政治生活,重新复兴制度分析的作用 。 这种理论的典型特征是要利用旧制度主义政治学中 的制度研究的变量,来分析行为主义框架下的政治 行为主体的政治行为与政治结果。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 引起当前政治学中制度主义讨论的马奇和奥尔森 的新制度主义理性,很明显来自于社会学的制度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