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同点
DMD:Dys缺失,肌细胞变性、坏死。 – 发病早(3岁)、病情重、进展快、早年致残死亡 – 典型体征:“鸭步”步态、Gower征、“翼状肩”、 “假性 肥大”
BMD:Dys减少,肌细胞膜功能受损 – 发病晚( 5-20岁),症状轻,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不影 响寿命。
(三)辅助检查
血生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活性增高是假 肥大型(DMD)肌营养不良在基因诊断前最敏感的 指标,从出生后不久就有,直到疾病晚期,可高达 正常人的50倍以上;
– 死因:心肌受累、脊柱变形所致限制性呼吸衰竭 本病阶段性标志时间 临床发病时间 独立步行能力丧失时间 死亡时间
2、BMD的临床表现
具有DMD的所有特征 – 肌无力自双下肢近端开始:表现为跑步困难, 容易跌倒,上楼费力。 – 而后四肢近端及盆带肌受累:鸭步——上楼困 难——坐卧位起立困难——足尖走路
内容
抗肌萎缩蛋白病(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一、抗肌萎缩蛋白病
(dystrophinopathy)
分两种类型: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严重型或杜兴型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良性或贝克型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
发病晚,症状轻 – 在5-20岁时发病,青春期或成年期确诊 – 最初体育活动和军训有困难
进展缓慢、预后良好 – 发病后可维持步行25-30年,不影响寿命 – 智力多正常,心肌受累少
DMD 与BMD
☆ 相同点
X-连锁隐性遗传:女性带基因,男性发病 基因位点:Xp21 基因产物: Dys 受累部位:骨盆带、臀部、大腿和肩部
挛缩,褥疮、肺炎、心衰而死亡。病程不超过20年。
Gower征(攀登起立征)
翼状肩胛:肩胛带肌同时受累,举臂无力,因前锯肌和 斜方肌无力,不能固定肩胛内缘。 双臂前推时:肩胛游离呈鸟翼状支于背部。
DMD的临床表现
病程演变 出生时即发病 3-5岁肌无力 6-13岁丧失步行能力 20-30岁死亡
维持肌细 胞完整性 和抗拉力
正常肌肉
DMD型
DYS
基因 DYS缺 突变 失
细胞膜 肌纤维 不稳定 坏死
BMD 85%DYS分子量改变
无力与 萎缩
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缺陷引起细胞膜功能紊乱
病理改变:肌纤维变性坏死;脂肪和结缔组织增 生
电生理:肌源性损害——运动单位时相短、波幅 低,多相波;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1、DMD的临床表现
婴儿期:运动发育较迟缓
3岁后:动作笨拙,跑跳不及同龄儿童 5-8岁:症状明显,四个典型体征
– “鸭步”步态:臀肌、髂腰肌和股四头肌无力——走路时足跟 不能着地,腹部前凸,骨盆向两侧上下摆动
– Gower征:腹肌和髂腰肌无力——患儿仰卧位起立时,先翻身 俯卧,再双手依次支撑地面和下肢后伸腰缓慢站起。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属遗传变性病(占神经系统遗传病29.4%) 两型的遗传特点(异同):
BMD与DMD相同之处: 遗传方式:性染色体(X-连锁)隐性遗传
– 女性为异常性染色体基因携带者,极少发病 – 男性发病 基因位点:Xp21号(X染色体短臂2区1带) 基因产物: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是 正常肌纤维的骨架蛋白,有稳定肌细胞膜的作用。 – Dys基因大片段缺失或变异时导致结构或功能异常,
肌电图:可见自发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及干扰相、 波幅低、多相波增多;
肌肉活检: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吞噬细胞浸 润,脂肪、结缔组织增生等,具确诊价值。
分子生物学检查:基因鉴定是最肯定的方法。
(四)诊 断
临床诊断:典型病史、临床表现、遗传方式 明确诊断:血清肌酶、肌电图和肌肉病理 确定诊断:基因和抗肌萎缩蛋白测定
血生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和肌红蛋白 (Mb)增高
(二)临床表现
DMD与BMD相同之处——受累部位相同 – 骨盆带、臀部、大腿和肩部
DMD与BMD不同之处——严重程度 – DMD 是“严重型”:发病率高、病情严重,早年 残疾并死亡。 – BMD 为“良性型” :发病率低、症状较轻,进展 缓慢,不影响寿命。
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myotonic dystrophy,MD)
(一)遗传特点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基因位点:19q13.2-13.3
(Fra Baidu bibliotek9号常染色体长臂1区 3带2-3亚带) 基因产物:Myotoin(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 基因多效性:多系统受累
– 头面肌、颈肌和四肢远端肌肉萎缩、肌强直 – 心脏受累、白内障、秃发以及内分泌异常
成为发病的根本原因
BMD与DMD不同之处——突变方式不同 DMD:Dys几乎缺如(不足正常的3%)——
肌细胞变性、坏死
BMD:Dys减少(尚存85%,数量不足或质量 较差)——肌细胞膜形态和功能损害
遗传基 因位点 Xp21杂 色体
Dystrophin
细
( DYS ) 抗肌萎缩 蛋白
胞 膜
支架作用
– “翼状肩”或“游离肩”:肩胛带肌萎缩无力——举臂无力; 前锯肌和斜方肌无力,不能固定肩胛内缘,使肩胛游离呈翼状 支于背部,当双臂前推时尤为明显
– “假性肥大”:90%腓肠肌(臀肌、三角肌)饱满但力弱,触 之坚硬,如硬橡皮。
11岁左右:不能行走,轮椅代步。 14-21岁: 被迫卧床,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并发肌肉痉挛、关节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肌营养不良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肌营养不良
定义(muscular dystrophy,MD) 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病 三大临床症状: 对称性肌萎缩和肌无力 慢性进行性加重 累及肢带、肢体、头面、少数心肌
(二) 临床特点
临床分类:成人型、先天性和轻症型 发病年龄:成人或青春期,发病越早越严重。 起病隐袭,进展缓慢:
– 先天性15-20岁丧失行走能力,寿命缩短。 – 轻症型无症状,查体发现。 多系统损害 – 肌肉系统:肌萎缩、肌无力和肌强直 – 其它:内分泌、心脏、神经精神、眼等
DMD:Dys缺失,肌细胞变性、坏死。 – 发病早(3岁)、病情重、进展快、早年致残死亡 – 典型体征:“鸭步”步态、Gower征、“翼状肩”、 “假性 肥大”
BMD:Dys减少,肌细胞膜功能受损 – 发病晚( 5-20岁),症状轻,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不影 响寿命。
(三)辅助检查
血生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活性增高是假 肥大型(DMD)肌营养不良在基因诊断前最敏感的 指标,从出生后不久就有,直到疾病晚期,可高达 正常人的50倍以上;
– 死因:心肌受累、脊柱变形所致限制性呼吸衰竭 本病阶段性标志时间 临床发病时间 独立步行能力丧失时间 死亡时间
2、BMD的临床表现
具有DMD的所有特征 – 肌无力自双下肢近端开始:表现为跑步困难, 容易跌倒,上楼费力。 – 而后四肢近端及盆带肌受累:鸭步——上楼困 难——坐卧位起立困难——足尖走路
内容
抗肌萎缩蛋白病(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一、抗肌萎缩蛋白病
(dystrophinopathy)
分两种类型: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严重型或杜兴型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良性或贝克型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
发病晚,症状轻 – 在5-20岁时发病,青春期或成年期确诊 – 最初体育活动和军训有困难
进展缓慢、预后良好 – 发病后可维持步行25-30年,不影响寿命 – 智力多正常,心肌受累少
DMD 与BMD
☆ 相同点
X-连锁隐性遗传:女性带基因,男性发病 基因位点:Xp21 基因产物: Dys 受累部位:骨盆带、臀部、大腿和肩部
挛缩,褥疮、肺炎、心衰而死亡。病程不超过20年。
Gower征(攀登起立征)
翼状肩胛:肩胛带肌同时受累,举臂无力,因前锯肌和 斜方肌无力,不能固定肩胛内缘。 双臂前推时:肩胛游离呈鸟翼状支于背部。
DMD的临床表现
病程演变 出生时即发病 3-5岁肌无力 6-13岁丧失步行能力 20-30岁死亡
维持肌细 胞完整性 和抗拉力
正常肌肉
DMD型
DYS
基因 DYS缺 突变 失
细胞膜 肌纤维 不稳定 坏死
BMD 85%DYS分子量改变
无力与 萎缩
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缺陷引起细胞膜功能紊乱
病理改变:肌纤维变性坏死;脂肪和结缔组织增 生
电生理:肌源性损害——运动单位时相短、波幅 低,多相波;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1、DMD的临床表现
婴儿期:运动发育较迟缓
3岁后:动作笨拙,跑跳不及同龄儿童 5-8岁:症状明显,四个典型体征
– “鸭步”步态:臀肌、髂腰肌和股四头肌无力——走路时足跟 不能着地,腹部前凸,骨盆向两侧上下摆动
– Gower征:腹肌和髂腰肌无力——患儿仰卧位起立时,先翻身 俯卧,再双手依次支撑地面和下肢后伸腰缓慢站起。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属遗传变性病(占神经系统遗传病29.4%) 两型的遗传特点(异同):
BMD与DMD相同之处: 遗传方式:性染色体(X-连锁)隐性遗传
– 女性为异常性染色体基因携带者,极少发病 – 男性发病 基因位点:Xp21号(X染色体短臂2区1带) 基因产物: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是 正常肌纤维的骨架蛋白,有稳定肌细胞膜的作用。 – Dys基因大片段缺失或变异时导致结构或功能异常,
肌电图:可见自发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及干扰相、 波幅低、多相波增多;
肌肉活检: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吞噬细胞浸 润,脂肪、结缔组织增生等,具确诊价值。
分子生物学检查:基因鉴定是最肯定的方法。
(四)诊 断
临床诊断:典型病史、临床表现、遗传方式 明确诊断:血清肌酶、肌电图和肌肉病理 确定诊断:基因和抗肌萎缩蛋白测定
血生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和肌红蛋白 (Mb)增高
(二)临床表现
DMD与BMD相同之处——受累部位相同 – 骨盆带、臀部、大腿和肩部
DMD与BMD不同之处——严重程度 – DMD 是“严重型”:发病率高、病情严重,早年 残疾并死亡。 – BMD 为“良性型” :发病率低、症状较轻,进展 缓慢,不影响寿命。
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myotonic dystrophy,MD)
(一)遗传特点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基因位点:19q13.2-13.3
(Fra Baidu bibliotek9号常染色体长臂1区 3带2-3亚带) 基因产物:Myotoin(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 基因多效性:多系统受累
– 头面肌、颈肌和四肢远端肌肉萎缩、肌强直 – 心脏受累、白内障、秃发以及内分泌异常
成为发病的根本原因
BMD与DMD不同之处——突变方式不同 DMD:Dys几乎缺如(不足正常的3%)——
肌细胞变性、坏死
BMD:Dys减少(尚存85%,数量不足或质量 较差)——肌细胞膜形态和功能损害
遗传基 因位点 Xp21杂 色体
Dystrophin
细
( DYS ) 抗肌萎缩 蛋白
胞 膜
支架作用
– “翼状肩”或“游离肩”:肩胛带肌萎缩无力——举臂无力; 前锯肌和斜方肌无力,不能固定肩胛内缘,使肩胛游离呈翼状 支于背部,当双臂前推时尤为明显
– “假性肥大”:90%腓肠肌(臀肌、三角肌)饱满但力弱,触 之坚硬,如硬橡皮。
11岁左右:不能行走,轮椅代步。 14-21岁: 被迫卧床,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并发肌肉痉挛、关节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肌营养不良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肌营养不良
定义(muscular dystrophy,MD) 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病 三大临床症状: 对称性肌萎缩和肌无力 慢性进行性加重 累及肢带、肢体、头面、少数心肌
(二) 临床特点
临床分类:成人型、先天性和轻症型 发病年龄:成人或青春期,发病越早越严重。 起病隐袭,进展缓慢:
– 先天性15-20岁丧失行走能力,寿命缩短。 – 轻症型无症状,查体发现。 多系统损害 – 肌肉系统:肌萎缩、肌无力和肌强直 – 其它:内分泌、心脏、神经精神、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