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粘度及高粘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血粘度及高粘血症
血粘度是血液粘稠度的简称,是反映血液粘滞性的指标之一。
高粘血症是由于一种或几种血液粘滞因子升高,使血液过度粘稠、血流缓慢所造成,以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症。
通俗地讲,就是血液过度粘稠了,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聚集成串,丧失应有的间隙和距离,或者血液中红细胞在通过微小毛细血管时的弯曲变形能力下降,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环阻力增大,微循环血流不畅所致。
血液粘稠,流速减慢,这样,血液中脂质便沉积在血管的内壁上,导致管腔狭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脑血栓、肢体血管血栓等疾病的发生。
血液粘稠度增高后,血液阻力加大、流动缓慢致组织血液灌注量显著减少而使心脑等器官产生缺血、缺氧的一系列表现,如胸闷、胸痛、头痛、眩晕、耳鸣、视觉障碍、四肢麻木、肿胀等,严重者形成血栓,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一系列严重疾病。
高血粘的症状与表现
我们知道,血液不断地在体内循环流动,流动的速度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安静状态下比起运动时就要慢得多,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不会影响健康。
但在有的时候,流动的速度减慢到正常范围以下,甚至抽出的血液很快凝在针管中推不出来,或者静脉输液时因反流血液凝结而堵管,这就表明血液明显变稠了。
变粘稠了的血液流动速度更慢,一来使机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相对减少,二来更危险的就是红血球因之而聚集,形成凝血块阻塞血管,诱发心肌梗塞或脑梗而危及生命——这就是血液变粘稠最可怕的恶果。
①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晨起头晕,不清醒,思维迟钝。
一般要待吃过早餐后,头脑才逐渐变得清醒。
②午餐后犯困。
需要睡一会儿,否则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
相反,晚餐后精神状态特别好,
③蹲着干活气喘。
下蹲时回到心、脑的血液减少,肺、脑等器官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故有气喘。
④阵发性视力模糊。
血液变粘稠了,流速减慢,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
或者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看东西一阵阵模糊。
⑤体检验血时,往往针尖阻塞和血液很快凝集在针管中;血流变测定时,血液粘度“+++”以上,其他各项指数也显著增高。
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疑及血粘稠,最好到医院作有关血液流变学的检查,以便确立诊断。
注意:化验血流变的前一天晚餐不要过于油腻,进食不要过晚,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不要盲目进行静脉输液。
引起高粘血症的原因
①细胞浓度过高: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相对增多。
例如中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减少,那么血细胞的比例就会相对增大,由于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减少,固体成分增多,血液中的粘度就自然升高了。
②血液粘度增高:血液中除了红细胞以外,还有许多血浆蛋白,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
这些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时常与红细胞粘合成网格,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导致血液粘度增高。
③血细胞的聚集性增高:血液中的细胞应该是单个执行功能,而不是积聚在一起的。
当红细胞或血小板的结构出现某种异常时,红细胞和血小板就会积聚到一起,就会阻塞血管,形成血栓。
④血细胞的变形性减弱:人体内的毛细血管是很细的,最小的血管只能允许一个血细胞通过,而且血细胞在通过小血管时还要改变形状,以利通过,当血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时,通过小血管时很困难,影响血流速度,因而使血粘度增高。
⑤血脂异常:由于血液是全身循环的,所以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时,可以使血液的自身粘度改变。
另外,增高的血脂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粘度稠度更加增高。
血粘度的增高,有利于冠心病的发生,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使血液变粘稠的因素
血液成分因素: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性,红细胞压积、大小和形状,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等,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对血液黏度也有一定影响。
首先,水是血液粘稠的即刻因素。
《红楼梦》里贾宝玉有一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
其实男子同样是水做的,因为水占了人体重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流动着的血液,90%以上由水组成。
大量出汗、服用利尿剂、腹泻等引起身体水分流失,
都可使血容量减少,致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血球等)相对增多,血液的粘稠度自然增加。
二是有形成分是血液粘稠度的物质基础。
能使血液变稠的有形成分有血液中的红血球、蛋白质等。
红血球数量越多、脆性越弱,血液粘稠度就越高;血浆中蛋白质、脂肪、糖分越多,血液越粘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对血液粘稠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当纤维蛋白原升高时,血液粘稠度会明显升高。
血中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成分增多,与红血球一起粘合而形成网络,致使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大。
三是红血球与血小板的结构改变,互相凝结成块,阻塞了血管;四是红血球等血中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不能顺利通过小血管,从而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
非血液成分因素:在同样条件下,有些环境因素也累及血液的粘稠度,如夏季血粘度增高,冬季低;清晨与上午高,傍晚与下午低;阴雨、闷热、低气压时高,风和日丽时低;厚味饮食后高,清淡饮食后低;腹泻、出汗后高,足量饮水后低。
温度外界温度过高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发烧时人体水分丢失都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寒冷时尿量的增加也会使其增高。
生物周期新生儿血液黏度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成年后男性比女性的血液黏度略高;女性在月经期血液黏度增高。
时间变化早晨黏度升高,上午8时达到最高峰,下午开始下降,午夜至3时之间最低。
不良因素吸烟、饮酒、忧虑、兴奋、惊恐等都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剧烈运动、高血糖、高血脂也会增加血液的黏度。
因为高黏滞血症本身不会引起人体的不适感觉,加上在以往健康体检的项目中没有“血流变学”的常规化验,所以常被忽视。
高黏滞血症的危害是由此引起的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冠心病、脑梗死、肾衰、阻塞性肺疾患。
老年人为何会出现高粘血症
有些中老年人经常感觉头晕、困倦、记忆力减退等,总认为是人生走向衰变的必然现象,其实这就是高粘血症造成的恶果。
因为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逐渐减弱,管腔慢慢变狭窄,所以细胞容易相互紧
贴靠拢,引起血粘度的增高,从而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与血浆中所含的蛋白质(球蛋白、纤维蛋白)和脂质(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有关。
已经证实,血脂异常者容易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另外,当血液中含有较多的异物(如血管内壁脱落的上皮细胞、附着于血管壁内又脱落的类脂质等)时,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就聚集在异物周围,并把它们包裹起来,这样便容易形成血栓,而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速度,加重血液的粘稠度。
这些血栓当栓子增大或突然流入一根较细的动脉时,就会把血管堵塞,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梗塞性脉管炎等。
怎样稀释和防治高血粘
人的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血液过于黏稠,血流速度必然减慢,严重时可影响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脏病和中风。
高血粘度是引发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首要因素!
根据病理学家们对血液粘稠度的形成以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血粘稠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与气候等。
因此,一个人的血粘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之中。
对于健康者来说,你大可放心,因为人体自身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来维持血液内环境的平衡和相对稳定,使你并不产生病态表现,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高血粘形成至少应当有5-10年的积累,因此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改善高粘滞血症的主要手段,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有规律,饮食合理、清淡,戒烟、戒酒,多做有氧运动:散步、打拳、慢跑、游泳等。
饮食结构以粗粮、蔬菜、水果为主,肉食要减少。
条件允许,适当吃点保健品:蜂王浆、松花粉等,即能预防又能改善血黏度不正常状态。
中老年人群出现了较明显的血粘稠症状,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病症的同时,可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尼莫地平及降血脂药物,静脉注射蝮蛇抗栓酶、血塞通、低分子右旋糖酐、川穹嗪、肝素、706代血浆等。
当然使用药物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出错。
①多饮水:水堪称为速效稀释剂。
众所周知,水是人体中的重要物质,流
动着的血液,90%以上由水组成。
大量出汗、服用利尿剂、腹泻等引起的身体失水,都可使血容量减少,此时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等)相对增多,血液黏稠度自然增加。
一旦饮水充足,体内水分得到补充,黏稠的血液便立刻被稀释。
一夜酣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时消耗的水,都是血液变粘稠的因素。
建议大家多喝水,特别是茶。
茶不但可补充水分,且可增加各脏器功能,加快排出废物,降低血脂。
但饮水要讲科学,科学饮水可使血液立刻变稀,首先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空腹饮一大杯温开水,补充在夜间睡眠时从呼吸、皮肤排出体外的水分,从而稀释血液。
、三餐前一小时、晚间就寝前喝水200毫升,每天不少于2000毫升。
其次是选择稀释效果好的水:盐水可促进细胞脱水,不足取;冷水刺激胃肠血管收缩,有碍水吸收进入血液,不宜饮;纯净水太“纯”,其低渗状态会使水分很快进入细胞内,稀释血液的效果也不理想。
理想的稀释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者淡茶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与组织细胞,值得提倡。
②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医学家推荐以下具有血液稀释功能的食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山楂、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降脂作用的有山楂、香芹、玉米、螺旋藻、芹菜、胡萝卜、魔芋、紫菜、海带、马齿苋、核桃、芝麻、苹果、猕猴桃等。
③合理的饮食搭配:血液过于黏稠的人,日常饮食宜清淡,平时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少吃高糖饮食,少吃油炸食物,少食动物内脏及动物脂肪,多吃些鱼类、新鲜蔬菜和瓜果、豆类及豆制品。
动物内脏如猪脑、猪肚、肥肠及动物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可加重血粘稠程度,促使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脂,也可提升血液的粘稠度。
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厚味食物。
④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多食大豆及豆制品、禽蛋、鱼类;有利于改善血液粘稠度,是血栓不易形成。
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这是一种乳化剂,能使血中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降低血中胆固醇,使血粘稠得以改善。
⑤多食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蔬菜与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
维生素C能降低血脂,粗纤维可以在肠道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粘稠的程度。
⑥坚持锻炼身体: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打羽毛球、爬山、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脂质代谢。
⑦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抗凝、降低血液粘度的药物,常用的有益心酮、藻酸双酯钠、肠溶阿司匹林、茶色素、链激酶、蝮蛇抗栓;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化淤药物如复方丹参片、当归片、绞股蓝、川芎、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阿司匹林40毫克,一日1次;维生素C100毫克,一日3次;潘生丁片50毫克,一日3次;中成药复方丹参片3片,一日3次。
⑧禁烟:吸烟影响血液循环,减少血流量,降低血流速度。
⑨定期体检:50岁以上的人应该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和血小板聚集试验。
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同时,可动态观察血粘度指标,做到心中有数。
⑩消除忧虑,情绪乐观,保持心理健康。
控制饮食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血液粘稠度增高是高脂血症的一个主要特征,血液粘稠度增高,可导致血液流动不畅,长期发展就有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践证明,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及食物疗法,对预防和治疗这种病症是完全有效的。
饮食控制总的原则是:控制荤食,少食肥腻厚味食物,多采用含纤维多的清淡素食。
可通过食用豆制品、适量的鱼肉、瘦牛羊肉、鸡肉等来补充蛋白质,食用油可采用豆油、菜油、麻油等植物油。
同时还应提倡“淡食”,进食不要太咸。
这些对“净化血液”均有益。
一般来说,血液粘稠度高的人,每日主食控制在250~300克,并且粗细粮搭配,瘦肉、豆制品均为50~100克,鸡蛋或鸭蛋1个,乳制品250克,蔬菜500克,水果100~150克。
这样既可保证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也可防止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为什么这样控制饮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呢? 因为粗粮中含食物纤维较多,使人对糖的吸收变慢,可避免血糖一时性升高而转化成脂肪储藏起来。
燕麦具有降血脂和血糖的作用,牛奶中含有降胆固醇因子,将燕麦片放在牛奶或豆浆中服食,
长期坚持,对降低血液粘稠度效果很好。
鱼类尤其是深海鱼中富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血脂的含量及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液流通状态得以改善。
大豆中的大豆皂甙可降低血胆固醇;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各类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这些都具有降血脂、增强血管弹性以及抗血栓等作用。
高血液粘稠度的防治包括饮食疗法,清淡、低脂、低糖饮食,多吃鱼肉、瓜菜、黑木耳、玉米、大豆、黑豆、蒜、洋葱、山楂、茶等。
适当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高血液粘稠度者必须戒烟,因为吸烟可使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加重。
如果采取了这些措施后血液粘稠度不能降低,就应该根据病情进行降糖、降压、调脂治疗。
临床观察表现,诸如维生素C、维生素E、阿斯匹林、复方丹参等药物都具有改善血管功能,增加血液流速,抑制血液凝集和溶解血栓等作用,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至于目前国内有些地方盛行口服或静脉注射一些药物以稀释血液,避免心脏病或中风等发病,此种现象缺乏科学试验支持。
高粘血症的最新疗法:
低强度激光体表照射血液
“一刻通牌心脑血管病三高激光治疗仪”可用于高血粘的治疗,且针对性较强,其治疗机理是由于血液中的细胞95%是红细胞,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层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是影响血粘度的最重要的因素,红细胞在正常情况下,表面带有负电荷,同性相斥,所以红细胞在血液中呈游离、分散状态,呈现不凝效应。
当血液中的脂质增多时,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使得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引起红细胞的聚集、凝滞成串状、团块状聚集,从而造成血粘度的增高,同时也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下降、运动减弱、携氧能力明显下降,因此使心脑等器官处于缺氧状态。
当治疗仪照射血液后:
(1)、红细胞表面类脂层溶脱变薄,恢复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其相互间排斥能力加大,使原来聚集成团的红细胞分开,从而达到改善血液粘稠度作用。
(2)、治疗30分钟,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血液的粘稠度会有明显的改善,如红细胞从团状变为串状,再由串状变为游离状态,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和活性明显增强。
治高血粘方剂
鲜姜500克(洗净切成片),冰糖250克,白米醋一瓶,泡在一起,一周后饮用。
每天早、晚各饮一匙,同时吃8片姜。
此方既治高血压,并对血黏、血稠也有疗效。
高血粘度、高胆固醇与VE
维生素E因与生育有关,故又名生育酚,属于酚类化合物。
天然维生素E 有多种,其结构上的差异仅在侧链R1、R2、和R3上。
维生素E与动物的生功能有关,动物缺乏维生素E时,其生殖器官损受损而不育;维生素E极易氧化,可保护其它物质不被氧化,是动物和人体内最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对抗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延缓衰老。
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麦胚油、葵花油、花生油和玉米油中含量丰富;蔬菜、豆类和谷类中含量也多。
一般不易缺乏。
(性状与稳定性)维生素E为微黄色和黄色透明的粘稠液体;几无臭,遇光色泽变深,对氧敏感,易被氧化,故在体内可保护其他可被氧化的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接触空气或紫外线照射则缓缓氧化变质。
(体内过程)生育酚内服后可经肠道吸收(需有胆盐存在),如一次口服2克,吸收率为55%。
吸收后经淋巴以乳糜微粒状到达血液,随后与血浆β—脂蛋白结合,结合量可达血浆浓度的74%左右。
正常成人血浓度大致为1.05±0.32毫克,吸收后分布于所有组织,其中以垂体,肾上腺和睾丸含量最高,在胸腺和子宫含量低。
维生素E分布在这些组织和器官的线粒体和微粒体中。
在组织中能氧化成生育醌,再还原为β—生育氢醌,后者与肝脏中葡萄糖醛酸结合,主要经胆汁分泌入肠,随大便排出,在尿中甚少。
(药物作用)(1)抗自由基:自由基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化学反应中的活泼基团,对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具有重要的功能。
倘若自由基过量,从而引起自由基链式反应,则将导致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新产生的大量脂质过氧化物会损伤细胞膜及细胞内的大分子蛋白质与核酸,对机体造成损伤。
维生素E 的抗自由基功能是由于基自身结构是一种苯骈吡喃的衍生物,在其苯环上有一个
活泼的羟基,具有还原性,其次在五碳环上有一饱和的侧链,这两点决定了维生素E具有还原性和亲脂性。
当自由基进入脂相,发生链式把应时,维生素E起到捕捉自由基作用。
维生素E对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效率很高。
(2)维生素E与抗衰老:已研究几十年,目前各家说法不一,总的来看,维生素E对群体衰老的最长寿命影响不大,但对平均寿命具有延长作用,故此维生素E的抗衰老作用只是一种保健作用。
(3)维生素E与免疫:维生素E的缺乏对人类或动物的免疫功能均有影响,不仅是体能免疫降低,而且对细胞免疫也有很大影响。
(4)维生素E与心血管病:大量摄取维生素E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这可能与维生素E能阻碍动脉内皮细胞“泡沫化”及平衡内皮细胞胆固醇代谢有关。
(5)维生素E与肝脏的研究:80年代研究阐明维生素E是肝细胞生长的重要保护因子之一。
美国学者发现,肝细胞死亡的最后途径之一是肝细胞中维生素E的耗竭,且其机制不同于钙离子,而是利用期自身于细胞上存在的形式来发挥其对细胞保护因子的作用。
维生素E对多种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慢性肝纤维化有延缓作用。
(6)维生素E与皮肤:维生素E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它可以进入皮肤细胞具有抗自由基链式反应。
从理论上优于氧化物歧化酶(SOD),在皮肤应用于预防角质化。
维生素E缺乏症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但对生殖,肌肉,心血管和造血系统的各种作用最重要。
生殖系统:雄鼠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E而发生上皮变性,引起不可逆的不育症。
缺乏维生素E的雌鼠,妊娠约在10天内终止,此时胎鼠死亡。
肌肉系统:许多动物食用缺乏维生素E饲料后,导致肌营养不良。
但人的肌营养不良没有维生素E缺乏的证据。
心血管系统:因维生素E缺乏而引起的骨骼肌损害显然也见于某几种动物的心肌,虽然心脏通常受累较轻,较少见,但有时心肌损害合并心电图变化,病理改变,甚至心力衰竭。
造血系统:维生素E缺乏与贫血相关联。
对于某些患者的贫血用常规药物
治疗不能奏效时,大剂量维生素E可有效地治疗。
(适应症状)作为非处方药维生素E被认为是一种营养的补充剂,可作为治疗剂来治疗由于自由基损伤所致的各种疾病。
常用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不孕症及更年期障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维生素E在一定剂量下,相对无毒性。
长期大量服用(一日量400—800毫克)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视力模糊,皮肤皲裂,唇炎,口角炎,胃肠功能紊乱,腹泻,乳腺肿大,乏力软弱。
超量服用(一日量>800毫克),个别患者发生凝血时间延长,改变内分泌代谢(甲状腺,垂体和肾上腺),改变免疫机制,妇女可引起月经过多,闭经,性功能紊乱等,并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或栓塞的危险。
(药物相互作用)(1)维生素E可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利用和肝脏贮存,防止维生素A过多症。
(2)维生素E代谢物具有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能降低血液凝固性,故应避免与双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同服。
(3)降低或影响脂肪吸收的药物如考来烯胺,新霉素等,硫糖铝,矿糖油等药物可干扰维生素E吸收。
(4)缺铁性贫血,补铁时,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增加。
(5)口服避孕药可以加速维生素E代谢,可导致维生素E缺乏。
(6)维生素E可增强洋地黄的强心作用和华法令等抗凝作用。
(7)雌激素与维生素E并用时,如用量大,疗程长,可诱发血栓性静脉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
非处方药常规剂量是一次5—10毫克,一日3次;较大剂量为一次50—100毫克,一日3次,一日超过400毫克者,请去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