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六章 社会认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品质) (三)中心特性 (核心品质) 阿希的实验: 阿希的实验: S. Asch, 1946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给被研究者7个词 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给被研究者 个词 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 汇:
聪明、灵巧、勤奋、热情、坚定、能干、 聪明、灵巧、勤奋、热情、坚定、能干、谨慎 聪明、灵巧、勤奋、冷酷、坚定、能干、谨慎 聪明、灵巧、勤奋、冷酷、坚定、能干、 处于中心位置的个性特点
6.首பைடு நூலகம்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第一 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 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 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指的是最后的印象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 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基础和相关概念 知觉(perception): 知觉(perception):
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 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综合和解释过 包括:察觉、分辨、识别、确认四个子过程。 程。包括:察觉、分辨、识别、确认四个子过程。
认知(cognition): 认知(cognition):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关系: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关系:
首因效应主要对陌生人起作用, 首因效应主要对陌生人起作用,近因效应主要对 熟人起作用。 熟人起作用。 除非后来得到的信息被彻底整合, 除非后来得到的信息被彻底整合,否则近因效应 是暂时的。 是暂时的。
二、认知对象因素
1. 魅力 2. 知名度 3. 自我表演
4.积极偏见(宽大效应) 积极偏见(宽大效应)
认知者对被认知者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
5.隐含人格理论(固有人格理论) 隐含人格理论(固有人格理论)
每个人都依照自己有关人格的假定, 每个人都依照自己有关人格的假定,把他人的各种 特性组织起来,成为一种总体形象。 特性组织起来,成为一种总体形象。 是对人的属性(特性)进行归类。 是对人的属性(特性)进行归类。
1.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 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 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人们就倾向于 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实质是把各种相互独立、 实质是把各种相互独立、没有必然联系的特性予以 叠加,统统赋予认知着的对象。 叠加,统统赋予认知着的对象。
(真诚十机智)/2=(+3+3)/2=3 真诚十机智)/2=(+3+3)
印象更好
第二种情况 :
(真诚十机智十朴素十沉静)/4 =(+3+3+1+1)/4=8 /4=2 真诚十机智十朴素十沉静)
2.增加模式 2.增加模式
此种模式表明人们形成印象并不以特性的平均价值, 此种模式表明人们形成印象并不以特性的平均价值,而是 以特性价值的总和为依据的。汇总所有的个别的印象, 以特性价值的总和为依据的。汇总所有的个别的印象,形 成一个总的印象。 成一个总的印象。 仍以前面的例子来说明。 仍以前面的例子来说明。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A.鲍达列夫的实验,颇能说明问题。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 .鲍达列夫的实验,颇能说明问题。
2.相似假定作用
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 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假定对 方与自己有相同之点。 方与自己有相同之点。
3.刻板印象(类化原则) 刻板印象(类化原则)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比 较固定的看法。 较固定的看法。 是把人进行归类
3、加权平均模式:重要的品质赋值更高 、加权平均模式:
人们对他人身上极化特性-增加模式 人们对他人身上极化特性-增加模式 极化特性 所有特性-平均模式 所有特性-平均模式
(1)先行信息的加重作用。 先行信息的加重作用。 的加重作用 人们不是同等地看待对方所有的特性,那些首先被发现的特性, 人们不是同等地看待对方所有的特性,那些首先被发现的特性, 会影响人们对后来掌握的其他信息处理的方式。 会影响人们对后来掌握的其他信息处理的方式。 (2)消极否定信息的加重作用。 消极否定信息的加重作用。 的加重作用 人们不会同等地看待好的特性和不好的特性。与好的特性相比, 人们不会同等地看待好的特性和不好的特性。与好的特性相比, 不好的特性更能影响印象。 不好的特性更能影响印象。
第七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第四节 印象形成 第五节 归因
重点提示: 重点提示:
重点: 重点:
社会认知的定义、特征。 社会认知的定义、特征。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几个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
了解: 了解: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真诚””和“机智”各为十3 , 真诚” 真诚 机智”各为十 “朴素”和“沉静”各为十1 朴素” 沉静”各为十 甲:真诚、机智 真诚、 乙:真诚、机智、朴素、沉静 真诚、机智、朴素、
你对谁的印象更好? 你对谁的印象更好?
重点
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方式
1、平均模式 、 2、增加模式 、 3、加权平均模式 、
防御性
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平衡,适应社会 会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 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平衡 适应社会,会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 适应社会 激物的作用,以维持自我的完整。 激物的作用,以维持自我的完整。
完形性
个人无法容忍矛盾的判断, 个人无法容忍矛盾的判断,而倾向于把有关认各知客体的各方面 特征加以规则化 形成完整的印象。使认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加以规则化, 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使认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重点
人际交往 外在特征
推测、 推测、判断
内在属性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
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 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 人际交往 外在特征 在属性的过程。 在属性的过程。 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认知,而不是对物以及非人的客观存在的认识。 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认知,而不是对物以及非人的客观存在的认识。
一、认知者因素
(一) 原有经验
原有经验往往能够决定认知的内容和结果
(二) 价值观念
布鲁纳的“钱币实验” 布鲁纳的“钱币实验”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的“钱币实验” 1947)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的“钱币实验”( 1947) 随机选取30个10岁的孩子,让他们看打在屏幕上的形象。 随机选取30个10岁的孩子,让他们看打在屏幕上的形象。 30 岁的孩子
将知觉到的信息进行组合、形成判断、 将知觉到的信息进行组合、形成判断、推理分析的深层加工过 广义的概念包括感觉、知觉过程。与知觉常有混用现象。 程。广义的概念包括感觉、知觉过程。与知觉常有混用现象。
社会认知研究的背景
心理学家对知觉的研究, 1940年以前基本上集 心理学家对知觉的研究,在1940年以前基本上集 中在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上。1950年以后慢慢扩展 客观事物的研究上 中在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上。1950年以后慢慢扩展 社会知觉方面 方面。 到社会知觉方面。 1947年 首先提出“社会知觉” 1947年,Bruner, J. S. 首先提出“社会知觉”的概 强调知觉过程受到了价值观、 念,强调知觉过程受到了价值观、需求等社会心 理因素的影响。 理因素的影响。
钱币所包含的财富意义对孩子们有一种诱惑力。 钱币所包含的财富意义对孩子们有一种诱惑力。
(三) 情感状态
墨雷, 墨雷,用小女孩为被试的实验
重点
(四)认知偏差
1.光环效应 2.相似假定作用 3.社会刻板印象(类化原则) 社会刻板印象(类化原则) 4.积极偏见(宽大效应) 积极偏见(宽大效应) 5.隐含人格理论(固有人格理论) 隐含人格理论(固有人格理论) 6.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图式(schema) 图式(schema):
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是一种组织信息的方式,用来帮助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 是一种组织信息的方式,用来帮助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
泰勒和克劳克(Taylor&Crocker)图式分类: 泰勒和克劳克(Taylor&Crocker)图式分类: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选择性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对于同质和同量的刺激,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对于同质和同量的刺激,作 出不同的反应,选择某部分刺激 忽略或逃避其它信息 某部分刺激, 其它信息。 出不同的反应,选择某部分刺激,忽略或逃避其它信息。
互动性
社会知觉是双向的,知觉双方是对等的主体地位。知觉对象影响 社会知觉是双向的 知觉双方是对等的主体地位。 双向 对等的主体地位 知觉者,知觉者也影响知觉对象。 知觉者,知觉者也影响知觉对象。
三、认知情境因素
1. 空间距离 2. 背景参考
第四节 印象形成
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重点
(一)一致性 (二)评价的中心性 (三)中心特性
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一致性(consistency) (一) 一致性(consistency)
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 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人们趋向于把他作为协调一致 的对象来观察,尤其是在估价这个人的时候。 的对象来观察,尤其是在估价这个人的时候。 甚至当关于某人的信息资料自相矛盾时, 甚至当关于某人的信息资料自相矛盾时,人们也极力 消除或减小这种冲突, 消除或减小这种冲突,把对方看成是多种特性一致的 人。
1.平均模式 1.平均模式
取长补短, 取长补短,形成总的印象
如果用分数的高低代表某一个性品质受欢迎的程度,假设“真诚” 如果用分数的高低代表某一个性品质受欢迎的程度,假设“真诚” 机智”各为十3 朴素” 沉静”各为十1 和“机智”各为十3,“朴素”和“沉静”各为十1,平均模式的 计算结果就是: 计算结果就是: 第一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真诚+机智= 第一种情况: 真诚+机智=3+3=6 第二种情况: 真诚十机智十朴素十沉静= 第二种情况: 真诚十机智十朴素十沉静=3+3+l+l=8
由于第二种情况得到的数值8 由于第二种情况得到的数值8大于第一种情况得到的数值 因此我们对他的印象会更好。 6,因此我们对他的印象会更好。这是一种与平均模式不 同的结论。 同的结论。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仪表的认知 ——仪表的认知 ——表情的认知 ——表情的认知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重点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环境 3
信息
认知者 1 被认知者 2
一、认知者因素 二、认知对象因素 三、认知情境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原有经验 (一) 原有经验 价值观念 (二) 价值观念 情感状态 (三) 情感状态 (四)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
(二)评价的中心性
E.(1957)发现在对人知觉中, Osgood, C. E.(1957)发现在对人知觉中,人们一般 采用三个维度进行判断: 采用三个维度进行判断:
评价方面: ——坏 (1)评价方面:好——坏 力量方面: ——弱 (2)力量方面:强——弱 活动方面:积极—— ——消极 (3)活动方面:积极——消极 其中好坏的作用最重要
系列1 的形象:圆形的钱币( 10分 25分和50分 分和50 系列1 的形象:圆形的钱币(1分、5分、10分、25分和50分) 系列2的形象: 系列2的形象:硬币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
让孩子们将看到的硬币和纸片形状大小画在纸上。 让孩子们将看到的硬币和纸片形状大小画在纸上。 结果发现,孩子们画出的纸片的大小与看到的大小相似, 结果发现,孩子们画出的纸片的大小与看到的大小相似, 而钱币的大小普遍比看到的要大很多。 而钱币的大小普遍比看到的要大很多。
人的图式(person schema) 人的图式( 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self schema) 角色图式( 角色图式(role schema) 社会事件图式( 社会事件图式(event schema)
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能帮助记忆 帮助自动化推论 增加信息 包含情感 具有启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