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非现场审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环境下非现场审计1探索

非现场审计是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工作模式。在信息时代,开展非现场审计是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 非现场审计或非现场监测在组织的日常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金融等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处理业务的行业。国内来看,我国的非现场审计也日益普及推广,较为典型的有审计署的联网审计系统,以及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商业银行的非现场审计系统等。应该说,这些系统对于促进审计工作开展、防范风险效果良好。近年来,人民银行内审司大力推进内审工作转型,在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建设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过程中,强化了对非现场审计工作模式的探索。

一、非现场审计概述

非现场审计是相对于现场审计而言的,简单地讲,就是审计人员不在审计对象的现场而远程开展审计的一种工作模式。需要注意的是,非现场审计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是业务信息的数据化。如果仅仅是远程获取文件、报表、凭证等实物资料并开展审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现场审计,仅仅是传统现场审计的一种工作方式,工作地点发生了变更,而在审计方法、审计组织、审计内容和审计程序上都和传统现场审计没有区别。因此,可以将非现场审计定义为: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机构或人员通过网络远程访问、调阅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

1由于开展非现场审计对数据共享及网络通讯的特殊需求,这种工作模式多应用于组织的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和外部审计视条件也可开展,这里的论述和分析主要着眼于非现场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处理有关业务信息,查找出异常或值得关注的数据后,在进行核查并最终形成审计发现的一种工作模式。信息化环境下,非现场审计工作模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是能拓宽审计覆盖面。以人民银行为例,2000余家分支机构,上百个业务信息系统,且近年来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业务量急剧膨胀,业务的复杂程度也大大提高,在现有审计资源的条件下,单纯依靠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手工作业模式难以保障审计监督所必须的广度和深度。非现场审计依托信息手段,可以实现对业务数据的全覆盖审计。

二是能有效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更多地依赖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纸质报表等实物证据,存在被篡改或抵赖的可能。而非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主要依赖数据开展前期的分析取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此外,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人员在工作中全过程接触,在涉及到敏感问题时,难免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影响到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而远程开展的非现场审计模式能有限避免这种干扰,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三是能降低成本,改善审计效率和效果。非现场审计先分析数据、再核实疑点的工作方法,一方面缩短了现场审计的时间,可以大大减少审计人员的时间与经费成本。另一方面,带着疑点去现场,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审计查证的效率,审计人员在现场可以集中精力关注重要风险事项,这也有效改善了审计质量。

四是能改善审计的时效性。非现场审计模式,使得对被审计单位— 2 —

的实时监控、持续监控和全过程监控成为可能。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也可以及时地通知管理层,以避免损失的扩大化。

五是能更好地服务于风险管理和领导决策。得益于信息技术实时、高效、无间断、全覆盖的特点,非现场审计能更好地服务于风险评估,尤其是时效要求更高的动态风险评估工作,进而为审计计划、审计方案的制定提供信息,促进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非现场审计的结果以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也能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辅助审计系统与非现场审计

从非现场审计的定义可以看到,非现场审计是一种工作模式,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实现这种工作模式的主要手段,辅助审计系统则是运用辅助审计技术开展非现场审计的工具。三者实则属于“一体三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都是信息化环境下强化审计监督的必然选择。

对非现场审计而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掌握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非现场审计才成为可能,这也是非现场审计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另外,不管是利用网络传输、访问数据,还是利用系统分析处理数据,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而言,辅助审计系统是这项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也是一项必备要素和重要前提。而非现场审计这种工作模式则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必然需要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来适应它,并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同时最

— 3 —

适当的工作模式也能促进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三、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的主要区别

通过实践探索,可以发现与传统的现场人工审计相比,除了审计方法手段从人工抽样比对转变为借助信息技术处理外,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在审计组织、审计内容、审计程序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一)审计组织方面。传统现场人工审计属于点对点的工作模式,审计组发出审计通知后进驻被审计单位,现场调阅文件资料、凭证及账表等,人工抽样核查并制作工作底稿和事实确认书,现场进行事实确认和交换意见,整个过程基本上是在特定时间(审计通知书告知的期间)、特定地点(被审计单位),由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两方互动完成的。而非现场审计在网络完备、数据集中共享的基础上,告知程序是非必需的,所以非现场审计首先可以是一个不定时、不定期、不定对象的审计任务。其次,非现场审计的参与方除了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外,还需要各类业务系统的主管部门(数据的所有者)、科技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共同参与。另外,开展非现场审计的审计人员也不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审计组,非现场审计作为一种工作模式,并不是一种特定的审计类型,既可以独立开展,也可以在其它类型的审计中应用。审计对象也不在限定为特定的某家单位。可见,非现场审计这种工作模式的组织方式灵活多变,更能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行业发展趋势。

(二)审计内容方面。现场审计多是以账簿、记录、凭证等实物证据为载体,着重检查其合规性、真实性,以及效益效果性,实物证—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