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精神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精神疾病
一、过动症(ADHD)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简称「过动症」,一般称患过动症的儿童为「过动儿」。自1980年,美国精神医学会提出过动症的诊断准则之后,大家对过动症的诊断有了比较明确的操作定义,但和欧洲对过动症的看法有所不同。虽然欧美的诊断标准的认定宽严不一,但皆同意过动症包含三个主要面向,即活动度过高、注意力差和冲动控制差。
活动度过高表现出来的行为很多,譬如坐着时手脚忸怩动个不停;在课堂上随便离开座位;明显和情境不适切的跑跳、爬上爬下;无法安静地玩耍,话特别多;感觉上就像装了马达般地动个不止,停不下来。
在注意力方面,从选择注意的事项、抑制不相干的刺激、注意力的持续和抑制分心等等,都可能出现缺损。表现出来则是无法注意该注意的细节;常粗心犯错;做功课或游戏时亦无法持久专注;与人谈话时常无法专心聆听;常无法遵守规定或按时完成作业;会逃避需要专心的工作;会健忘或常掉东掉西;常会因外来的刺激而分心。
过动儿因冲动控制差,而呈现下列行为:等不及排队而插队;别人问他问题尚未问完就急着回答,抢话、插话、抢答;与人冲突时先出手打人,也常因对危险的判断不佳而发生意外。
过动症的这三大特征,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较稳定,在要求规则和秩序的环境下,譬如上课、团体活动,较容易显现出来。
二、品行疾患
品行疾患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十三岁以前)的行为问题,其基本特质是侵害他人基本权益或违反与其年龄相称的主要社会标准或规范的一种重复而持续的行为模式。它的行为模式主要有四大群:1.攻击性行为造成或威胁他人或动物的身体伤害。2.非攻击性行为造成财产损失或破坏。3.诈欺或偷窃。4.严重违反规范。依据初发年龄,可将品行疾患分成儿童初发型及青春期初发型两个亚型,两种亚型在性别比例、临床表现、病程发展及预后都有本质上的差异。
以下是品行疾患的准则A、B、C:
准则A:
有欺凌、威胁、或恐吓的行为。
常引发打架。
使用能造成他人严重身体伤害的武器(如:棍棒、砖块、敲破的瓶子、刀、枪械)。
对他人的身体残忍。
对动物的身体残忍。
直接面对受害者而偷窃(如:从背后勒颈抢劫、扒窃、抢夺、持械抢劫)。
强迫他人与自己发生性关系(如:强暴、攻击、杀人)。
故意破坏他人财产(如:故意纵火以意图造成严重损害)。
以其它方法故意毁损他人财产(如:砸毁车窗玻璃、校园内蛮横地破坏)。
侵入他人住宅、建物或汽车。
经常说谎或背信以藉此获取财物或利益或逃避债务责任(意即欺诈他人)。
未面对受害者的状况下偷窃价值不菲对象(如:在商店内顺手偷窃、伪造)。
儿童患者经常不顾父母禁止而夜间在外游荡,这在十三岁之前即开始。
有逃家在外过夜的模式。
常逃学,这在十三岁之前即开始。较年长的个案则为无正当理由而常旷职。
准则B:此行为障碍造成临床上社会、学业、或职业功能的重大损害。
准则C:十八岁或更年长的个案也可以作品行疾患的诊断,但必须尚不符合反社会人格疾患的诊断准则。
三、分离焦虑疾患
在临床上分离焦虑的表现包括了:不现实的、过度担心和重要依附对象的分离。如果要达到分离焦虑疾患的诊断准则,必须要以下的九项当中三项以上,而且持续的时间需要超过两周,包括:
(1)不现实、持续的担心重要的依附对象受到伤害、或担心被抛弃。
(2)不现实的、持续的担心,灾难会发生在重要的依附对象。
(3)持续的不愿意上学,是为了要和主要依附的对象在一起,或是留在家里面。
(4)不愿意单独睡觉或单独离开家里。
(5)害怕单独一个人,可能表现出粘着主要依附对象。
(6)重复出现分离主题的恶梦。
(7)当预期可能和主要依附对象分离的时候,会有多重的身体抱怨。
(8)当预期可能和主要依附对象分离的时候,会感觉到过度的痛苦。
当和主要依附对象分离的时候,感觉到过度的痛苦。
四、饮食疾患
饮食性疾患(Eating disorder)
为了维持个人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我们必须靠『进食』(eating)来摄取足够的养份,然而,『进食』对多数的人而言,看起来似乎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有些人却被『吃』这样的饮食行为困扰不已,甚至因而危及性命。而且,目前坊间美体塑身的广告大行其道,许多人对“体态”的看法已产生了偏差,故以下所要介绍的就是两种与饮食行为有关之精神疾病:
A.心因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主要是由于个人拒绝维持该有之体重的最低水准,而且强烈的害怕增加体重,同时亦对个人应有之体重(weight)、体型(size)、体态(shape)有扭曲的看法。
心因性厌食症的患者除了有明显心理层面的困扰外(如焦虑、忧郁等),更令人忧心的是生理层面的问题,因为『进食』对此病症的患者而言,是件相当痛苦的事,因此他们通常会拒绝吃任何东西,严重影响到个人身体的新陈代谢,且易于引发其它生理上之病痛,更甚者会导致个人死亡,须尽速向医院精神科寻求协助或治疗。
B.心因性暴食症(Anorexia Bulimia)
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会无法控制地、定期地(约每周二次)暴饮暴食,感觉好像没有办法停止”吃”的动作,一直吃到自己受不了为止。这些人通常体态适中,但很强烈的担心自己的体重上升,而且对于自我的评价相当受其身材所影响,因此往往在大量进食之后,会有羞愧、罪恶的感觉,并且会以催吐、灌肠、使用泻药或绝食等方式来避免体重上升。
暴食症多数发生在二十几岁,主要是起源于心理困扰,然后再演变为过度重视食物的摄取和身材的比例。越来越多女性在追求苗条身材、承受较大压力的情形下,其发生率显著的上升。
以上这两种饮食疾患的患者,在心理上其实有许多相同的特质,例如具有完美主义的倾向,而以一「过度理想」的体重为追求的目标。持续的厌食或暴食,不仅存在着心理上的困扰,更会严重的影响身体健康,导致贫血、脱水、月经停止、肠胃功能障碍、心脏血管病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