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百家争鸣人民版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墨 子
主张 非攻 尚贤 节俭
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墨若其家宝,谁窃?视人
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 其国,谁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儒欲也家。二者不可得
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 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 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是中国哲学最具影 响力的代表,他闪烁着智慧 的人生哲理不 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 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 影响。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 文化贡献。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Biblioteka Baidu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想
政治 思想
学 说
教育 思想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民本)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
文化贡献 言论被编纂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
二、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一)儒家学派 (二)道家学派 (三)法家学派 (四)墨家学派
(一)儒家学派
1、代表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2、主张
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
材料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 矣。”
阅读下列材料: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知识归纳:
主要思想
孟子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 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 意义,影响深远。
争的需要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四)墨家学派
1、代表
墨翟(创始人)
2、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 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 稼树艺,秋则废民获 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 者,不可胜数。
——墨子
墨 子 请思考:墨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交流 碰撞 启迪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 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概念呈现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在前 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争鸣是在 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 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
子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作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 秦 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课堂探究:
结合韩非思想分 析为什么说法家 思想是战国时期 最“有用”的思 想?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 的需要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请思考: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二)道家学派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哲学 1."道"是万物的本源
想 思想 2.朴素辩证法思想
学
说
政治 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思想评价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庄子:“道”是最高准则;提出“齐物论”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 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
阅读下列材料:
天行有常,不为尧 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荀子》
材料反映了荀子的什么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等
唯物思想;“君舟民水”.
知识归纳:
荀子
主要 思想
政治:主张“仁义” , “君舟民 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用之”等唯物思想
(三)法家学派
1、代表
李悝 吴起 商 鞅 韩非子 申不害
2、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 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韩非子》
请思考:韩非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理论来源
①法、术、势三派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韩 观点主张 非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社会稳定: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 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 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 本精神。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道知善家之为善,斯
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法义而家丧其国,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施于人 个人修养:
(二)道家学派
1、代表
春秋老子,道家创始人 战国庄子
2、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
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 材料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 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 材料四: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 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 至老死不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