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对其物理学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对其物理学的贡献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对其物理学的贡献,他初步提出以物质运动及其与时间,空间,与周围物体的关系及物质本原为研究对象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重视近身事物的具体观察,强调思维逻辑的作用,首先引用数学方法来考察具体物理定律,从而引起众多的研究和讨论等等。同是他也犯了很多错误,成为以后物理学发展的障碍。

关键字:

自然哲学运动空间时间速度

正文: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恩格斯称他为最博学的人。他涉足的领域之广为人所惊叹,从伦理、心理、政治到美学,都遍布他的足迹,留下多本著作《行而上学》、《政治学》、《动物志》、《诗学》、《雅典政治》、《物理学》等等,其中与物理学关系较多的有《物理学》《天论》《起源与衰灭》《气象学》。他最杰出的成就是政治和生物领域,人们往往忽略他对物理方面的杰出贡献,提到亚里士多德人们往往嗤之以鼻,认为除了哲学史家,阅读亚里士多德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甚至说:“如果有人发怀古之幽情,去攻读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即使学业有成,人们或许称他为科学家,却绝对成不了物理学家。”

不同的人,自然可以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可是任何人对一件事的看法总不可能是绝对的。

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这门学科的名称,“物理”

一词的现代拉丁文是“physica”,是他从希腊语physis一词推演而来的,physis 的本意是自然,本性。所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物理学并不是在现代意义上与化学并列的一门具体科学,而是以整个自然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哲学。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physis”或事物的本性是该事物具备了它自身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在原因。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实事的自然描写者,他忠于经验,忠于事实,海德格尔用三句话评价了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然后死去。”亚里士多德的思考与经验以至于防碍了他对物理世界的更全面更深入的洞察。他只想用推理去解释物理现象,并没有从事这一领域的任何实验工作,所以他提出了许多错误的断言,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比如:他认为物体只有受到推力的时候才运动,推力一旦消失,运动就停止;他坚持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他主地球中心学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等等,他在自然科学探索中的许多结论,更多的则是错误成分,以致有人说他的学说“一切皆伪”,近代科学的产生几乎是以逐条驳倒他的理论为起点的。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巴门尼德(生于公元前515年)否认时间的存在。他声称只存在着一样的东西,那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没有时间,没有变化,他反对感觉证据,在他看来,感觉使我们产生变化和独立于唯一者的存在的幻象。他试图通过推理来证明他的观点。他反对变化的论证简单的令人吃惊:思想必须是关于某物的思想,因此,思考和研究不存在的某物是不可能的。“无”是不可能的,断言不再存在的某物也是不可能的。所有变化都意味着不再存在,因此变化是不可能的。

巴门尼德的观点,得到了芝诺著名的诡辩论证的更有力的支持。芝诺是巴门

尼德的追随者,“诡辩”的他的那些论证,实际上是要证明他老师的学说的真理性。芝诺强有力的论证,是巴门尼德的观点在希腊风行一时。

这些观点与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基本原则,甚至与他对于知识的分类正好相反,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分为理论的,实践的和生产的,理论知识与以自身为目的的理智有关;实践知识与善有关;生产知识与美有关,理论知识又分为物理学,数学和神学。物理学处理独立存在且变化的事物;数学处理不变的和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神学是关于独立存在但不变化事物(神)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着手证明巴门尼德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他认为,巴门尼德关于变化的观点有在的混淆。对变化导致亚里士多德区分并系统地阐述了构成他行而上学和心智哲学核心的形成—质料。为了反驳芝诺反对变化的论证,亚里士多德发展了无限理论。

想象一根射出的箭穿出空间。芝诺论证道:在任何瞬间,箭都占据与它的大小相等的空间。占据与其自身大小相等空间的某物,就是处在静止中。所以,在任何瞬间,箭都是静止的,以上结论被一般地用来证明运动不可能。亚里士多德回答说是:时间并不由若干不可分的现在构成,正如大小不由不可分的部分的部分构成一样。换言之,他反对某物在同一瞬间既是静止有运动这样的观点,因此,上述论证的等一个前提因其短语“在任何瞬间”,而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之上。时间的周期并不由现实的无限瞬间或现在构成,正如线并不存在于现实的无数的点。时间周期可以无限地被分割,但这只意味着潜在的无限而非现实的无限。

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物理学只应当研究质料,它是关于自然的研究,因此它也应当研究事物的本性,即事物的形式。事物的形式规定着事物的发展及变化的方向,此外,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有时部分只能根据整体得到理解。简而言之,

物理学需要我们理解自然,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解释自然,但并非所有的解释都只与物质有关。

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太阳每天从升起,西方落下,由此太阳是运动的,但是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地球在动,所以由这些理由得出结论:地球静止,太阳运动,并且首次提出了:“地心说”,他认为宇宙的运动是由上帝推动的。他说: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天层,由里到外的排列顺序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空无一物。各个天层自己都不会运动,是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的天层运动。人居住的地球,巍然不动地局于宇宙中心。

中世纪的思想家在这方面追随亚里士多德,正如在其他许多方面追随他一样。伽利略促成了我们关于世界概念发生了两个主要变化。1632年,他出版了《关于两个新世界体系的对话》。在其中,他论证了地球围绕太阳旋转。1638年,他出版了《关于两个新科学的谈话》。该书容论及惯性定律。该定律说,真空中运动的物体,其运动将无限地继续下去,除非它受到相反的作用力。惯性是物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意味着速度变化也需要力(而不只是维持存在需要力),没有他,牛顿就不可能提出他的运动定律。

伽利略科学研究中的这两个观点,标志着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也在天文学和力学)领域统治地位的终结。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们两人地位的变化,人们可能认为观察对亚里士多德有利,而对伽利略不利,因为我们并未感到地球在动,所以我们有理由作出结论:地球静止,太阳运动。此外,如果物体不受到外力,它就保持静止。伽利略的辩解和亚里士多德的失势取决于更复杂的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