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旅游文化中的水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旅游文化中的水文化
罗莉11717 1107714015
摘要:水文化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区域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品德在水事活动中的体现,其根本理念是创造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武汉市作为“江城”和“百湖之市”,具有独特的水文化优势,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水文化的研究,对武汉市水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武汉水文化江城
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

徐城北先生的文集这样叙述到:“武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四海呼应、五方杂处、六路齐观、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省通衢、十指连心。

”寥寥数语,想必是对武汉最全面的概述了。

同全国其他特大城市相比,武汉市的水资源优势突出。

166个湖泊、165条河流点缀其间,水面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数第一。

丰富的水资源为武汉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武汉的人文历史就是水兴武汉、武汉兴水的历史。

一、水文化的内涵
水,是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

管仲曾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

”综观世界文化流源,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的枯容消长明显地影响了巴比伦王国的胜衰兴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环境是古希腊文化的摇篮,流淌在东方的黄河长江,则滋润了蕴籍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绚烂多姿的楚文化。

所以,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可以将一切文化现象纳入到“水文化”的范畴内,“水文化”称的上是其他文化的母体。

总的来说,水文化是对传统水功能的一种延伸和升华,其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区域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品德在水事活动中的体现,其根本理念是创造以认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水文化有不同的含义。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管子·水地篇》中说“书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者也……”这里,水充满生机和活力;而老子从另一个角度论水德“上善弱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儿于道。

”这也体现了水的人格魅力。

可见,水文化就是人的文化,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倡“人水和谐发展”的最初依据。

从水利的角度来讲,水文化是人类对社会各个时代和时期水环境观念的外化,是人类为适应自然生态水环境和满足兴利除害需求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指导自身行为和评价水利工程、水利事业的准则。

从景观的角度来讲,城市特色景观的生成不外乎三种途径:一是美学途径,二是心理学途径,三是历史文化途径。

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原则是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文化。

水文化就是指在在城市景观的建设中充分利用城市的人文水资源,以水为载体,紧密联系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将人的行为、历史水文化和创造城市特色景观综合协调考虑。

二、江城武汉的三镇风貌
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享有“江城”和“百湖之市”的美誉。

从3500年前古“云梦泽”旁盘龙城的兴衰,到三国时期占据长江天险的武昌城的兴起,再到汉水改道后汉口的繁荣,以及近代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快速发展而成的“大武汉”。

水生态系统的演变不仅在武汉的各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起着特殊的作用,而且还造就了武汉“两江三镇”的城市格局。

汉口是武汉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武昌和汉阳分别隔长江和汉江相望。

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

汉口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说。

明朝成化年间,汉江几经改道,最后使得今天的汉口成为同临两江的黄金地段。

至明朝末年,汉口已经相当繁华,与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并称“四大名镇”。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为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

有意思的是,今天的武昌高校林立,文风盛行,成为了武汉市的文化区,与当年的“以武治国”相去甚远。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

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是武汉三镇中最早成形的,被武汉人称为老城。

三、江城武汉的水文化优势
城市的建设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是一张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

武汉的文化特色与个性究竟是什么?历史学家冯天瑜先生曾经说过:“城市风格首先依托于地理环境和自然特色。

武汉在这个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江城风格’。

”余秋雨先生说:“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大河文明’,能称得上大的城市,只有大上海、大武汉、大重庆,武汉应立足自然生态,做足长江文章。


其实,在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中,就有不少名著名篇名家都是从水的角度来认识武汉、赞美武汉的。

《尚书》记载:“江汉朝宗,其流汤汤。

”《诗经》记载:“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崔灏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成千古绝唱。

诗仙李白一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则让武汉第一次有了江城的美誉。

后来,南宋诗人袁说友在《游武昌东湖》中也写道:“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

”又一次奠定了武汉“第一江城”的地位。

水不仅是文人墨客关注武汉的重要方面,也是江城政治经济地位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在历史记载中也有体现。

湖广总督张之洞在一副楹联中高度概括了江城武汉在中国乃至世界中的地位。

联云:“昔日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孙中山先生不仅把武汉三镇的情况熟记于心,而且几次要把武汉作为中国定都的最佳地方。

他曾说“枢轴总揽水陆交通,西连北控,武昌真是天下的根本重地。

”毛泽东对武汉的水更是情有独钟,他在《水调歌头·游泳》中不仅描写出了武汉的气势,更为武汉今后以水而兴指明了道路。

当代中央领导人也非常看中武汉,把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中心城市纳入规划战略。

在国务院批准的武汉总体规划首页中明确表述:“要把武汉建设成为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城市。

”这些都肯定了武汉的江水特色,显示了武汉深厚的水文化底蕴。

四、江城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武汉是一座源水而发、因水而兴的城市,其城市之根就是水,文化之根就是水文化。

因水患肆虐而闻名的龙王庙,江河交汇的南岸嘴,山拥水抱的东湖风景区,全国最大的滨江景观江滩??这些无一不体现出武汉深厚的水文化底蕴,但是目前武汉市的水文化研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对于杭州、成都等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没有形成严密成熟的体系,而且对现有的水文化资源保护不够,致使水文化优势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举一个例子来说:武昌东湖与西湖相比,为什么一直只是湖北名湖,而不是中国名湖?究其原因,西湖是中国人文资源沉淀最为深厚的文化之湖,一直被人们认定为是活着的吴越文化的“博物馆”,而东湖的文化多流于表面,缺乏历史的品位。

“水文化的沉淀与升华不够”才是东湖落后于西湖的根本症结所在。

这也说明了我们现在的落后局面,只有加大水文化开发的力度,才能提升武汉的文化品质,创出城市特色。

本文仅对武汉水文化的建设提几点意见:
1.把水文化贯穿于城市规划中,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在规划中要注意水功能的合理分区,并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支持、保障武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流域功能区划和武汉市水环境功能区划相协调。

2.把水文化溶入到城市景观建设中,挖掘和突现其文化内涵。

近几年来,武汉市重点实施了“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

建设了一批美丽的亲水景观。

今后在这个方还要继续面努力,争取早日把武汉建设成为“一步一景”,并且每个景观都是水文化象征的“有独特内涵”的江城。

3.把水文化展现在城市旅游经济的运行中,二者相互促进。

亲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也是武汉独特的对外吸引力之一。

因此,在发展武汉旅游业的时候,应注意开发水域旅游,使旅游者能在游览过程中能时刻感受到江城的水特色,这也是武汉旅游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

4.适当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市民知晓水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人民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加强宣传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水文化建设的队伍中,促进武汉的水文化发展。

5.武汉已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试点城市。

这也给我们一个提示,在进行武汉市水文化的建设中,要注意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运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人水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