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目,又称目录,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书目属于二次文献范畴。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文献进行压缩和整序,从而降低原文获取的成本,节省读者查找文献的时间,提高一次文献的传递速度和利用效率,促进科学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
○目录在我国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上曾经出现过各种不同的称谓。
如“录”,刘向的《别录》、“略”,刘歆的|《七略》、“艺文志”,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经籍志”魏征《隋书.经籍志》、“志”王俭《七志》、“簿”荀勖(xu)《晋中经薄》、“书目”李充的《晋元帝四部书目》、“书录”《古今书录》、“解题”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记”钱曾《读书敏求记》、“提要”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国家书目:《中国国家书目(1985)》、《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
联合目录:13世纪《英格兰图书馆登记册》、1929年《北平各图书馆所藏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地方文献书目:朱士嘉编《中国地方志综录》、瞿宣颖编《中国方志考稿甲集》、萨士武编《台湾史料书目》
个人著述书目:顾颉刚《老子考》、梁启超《戴东原著述纂校书目考》
推荐书目:龙启瑞《经籍举要》、张之洞《书目答问》
○目录学已经由单纯的读书治学之学发展为一门以研究日益增长的庞大文献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为对象的科学。
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
○郑樵《通志.校雠chou略》,是我国目录学由经验科学向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演进的分水岭。
○目录学的基点是书目情报。
□目录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p17-18
○目录学研究对象:1.图书说;2.目录说;3.图书和目录说;4.关系说;5.矛盾说。
○美国、英国偏重于目录学应用方面的研究,我国重实践。
○“书目控制”一词是由美国的伊根和谢拉在其《书目控制论》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书目计量学”是由英国的普利查德提出。
□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
1.由以传统印刷型载体信息为主的需求转向对多元化信息的需求。
2.由国家、地区性的书目情报需求转向全球信息需求。
3.社会性书目情报需求与离散型个体化书目情报需求两级并存。
4.对原始信息的需求逐步转向对数字化信息需求。
5.对文献的需求转向对浓缩的有序化情报信息的需求。
□《隋志》反映了怎样的文化?p30
一、官修目录
○汉,刘向《别录》
刘韵《七略》,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共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等部分,共著录图书603家,13219卷,其中辑略为诸略之总要,实际分类图书的是其他六略。
○古典目录的范式:①有一个分类体系,
②有一个总说明,
③每类之下有小序,说明各类的学术源流,
④每书都撰有叙录(解题或提要)。
○魏,郑默《中经》
○晋,荀勖《中经新簿》(《晋中经簿》),我国第一部采用(甲乙丙丁)四部分类法的目录。
○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定四部顺序。
○唐,元行冲《群书四部录》
○宋,王尧臣、欧阳修等《崇文总目》
宋仁宗景祐初,命王尧臣、欧阳修等仿唐开元故事,整理著录三馆秘阁图籍,历7年而于1041年撰成《崇文总目》66卷,叙录1卷,著录图书30669卷,分4部45类。
《崇文总目》是宋代第一部有解题的官修藏书目,北宋最大目录书。
○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清编《四库全书》时厘定为4卷。
该目将所著录图书7297种,按千字文编号排序,从天字至往字,凡20号,共50厨。
各字或一厨,或数厨,统一类获数类不等。
这部目录于著录项目多所简略,有册数而无卷数,更无小序、提要。
被认为是官修目录采用千字文排序之始,但开此后书目多首列御制之恶例。
○张萱《新定内阁藏书目录》全书8卷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
①《总目》对传统类目有继承,有调整。
②《总目》在体例上还创存目例。
③《总目》首有《凡例》20则,为本目编纂之宗旨与原则。
次于经史子集4部部首各冠总
序,44类之首亦各有小序。
再次于各书著录书名、卷数、作者和所据版本,每书之下皆有提要。
④鉴于《总目》部头过大,又另编《简明目录》20卷,精简总序、小序和存目。
二、史志目录
1.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汉志》)
6略分别是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唐,魏征《隋书·经籍志》(《隋志》)
是我国第二部最古的综合书目,是现存最早的四部目录。
后晋,张昭远《旧唐书·经籍志》
2.宋,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新唐志》)
此目之前,史志目录多反映一代之收藏。
至此目,始兼及一代之著述。
官修《宋史·艺文志》
3.宋,郑樵《通志·艺文略》主张“类例既分,学术自明”。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是一部通录古今图书的史志目录,采用“辑录体”。
4.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
明,张廷玉《明史·艺文志》成为专录有明一代著述之志。
三、私人目录(私修)
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私人藏书目录,二是个人所编之目录,三是个人著述目录。
南朝齐,王俭《七志》、《七录》
隋,许善心《七林》
唐,毋煚《古今书录》
宋代私家目录:《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目解题》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分4部42类,每部有总论,列所属各类,小序则放在每个小类的第
一部书的提要中。
每书皆有提要。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藏目录,对于研究南宋以前文献发展状况、学术发展源流等具有重要意义。
尤袤《遂初堂书目》,该目在分类上未标经史子集四部之名,不过其实际44个类目则仍具有四分法之实。
该目常一书而兼记数本,省略小序与提要,专记版本,开版本目录之先。
陈振孙《直斋书目解题》,现行本直接分为53个类目,不标经史子集之名,而实以四部次序为先后。
该目于著录各书皆撰有提要,著录丰富、解题独特。
宋元以前收藏书籍目录中以此目的分类最为详密。
□明清私人藏书特色:
1.明私藏目录概括为按四分法类目略有增减的目录和打破四分法顺序的目录两类。
2.明代私目多为题录性书目,少有提要,或加注释。
在分类上的特色显著,类目较细,但
在设置上却有很大的随意性。
3.至清,藏书家之多超迈前代,这一时期藏书家并不纯粹为了藏书而藏书,而是供校勘研
究用。
因注重质量,藏书家佞宋佞元,并为之另编目录。
受本目影响,产生了众多的善本书目和题跋记等撰述。
四、专科目录
佛经目录
东晋,释道安《综理众经目录》,又称《安录》。
梁,释僧祐《出三藏记集》
隋,释法经《大隋众经录目》
唐,释智升《开元释教录》
刘宋,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为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部。
五、导读目录
○.《历代众经举要转读录》——最早的导读目录,唐,释道宣编《大唐内典录》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书目答问》张之洞,分经史子集丛五类
六、近代书目工作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东籍月旦》、《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进步思想也利用目录,如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之理论刊物《共产党》第一号刊载了《列宁著作一览表》,1924年,冰冰编撰的《一个马克思学说的书目》刊载与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第24期。
□导读目录的导读功能发挥在1、指定范围2、指定善本3、指示读法,或单独编读书法,或于提要中指示图书之间的联系,指示读书缓急先后4、编撰图书提要或简要说明。
○开近代图书馆编目之先的有1904年徐树兰编《古越藏书楼书目》20卷。
古越藏书楼的宗旨在于存古与开新,平等对待古今中外书籍,其目于中外学术也基本做到了平等立类。
且作为兼收中西图书的目录,首次采用学政2部48类332子目的分类体系,一方面反映了晚清学术中外并行的概貌,另一方面对传统分类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造,影响很大。
□中西目录学的对比p81
中国目录学重分类,重小序,重提要,以人类书。
西方目录学重编目,重索引,重排序法,重书目控制,以书类人。
○书目工作标准化在西方最初是从书目著录开始的。
1908年,英美两国的图书馆协会为了解决两国图书著录方法的一致性问题,共同研制出《著者和书名款目适用的英美编目条例》。
□郑樵的目录学主张?p86-87
注重会通,;以书类人,泛释无义
○祁承業《澹生堂藏书约》,祁氏对后世目录学影响最深的理论主要是“通”与“互”,即所谓别裁与互著。
○清初,孙从添《藏书纪要》
章学诚《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实斋文集》。
他除了强调类例、注重小序与叙录外,还特著《互著》、《别裁》篇,可能受到祁氏通互论的启发。
目录校雠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部次条别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近代目录学思想主要沿着两条线演变:
1.由导读目录而沿推荐文献、传播思想之路演变。
2.由公共图书馆藏书目录而沿方便检索之路演变。
“目录学”(Bibliography)
1.分析目录学或校雠目录学(Analytical or Critical Bibliography),是研究作为物体的图书、
图书生产的细节、制作方法对文本的影响等诸如此类问题的学问。
有三个主要分支学科:版本目录学、历史目录学、描述目录学。
①版本目录学(Textual Bibliography)
②历史目录学(Historical Bibliography)
③描述目录学(Descriptive Bibliography)
2.列举目录学或系统目录学(Enumerative or Systematic Bibliography)
①著者书目(Author Bibliographies)
②书目之书目(Bibliographies of Bibliographies)
③藏书目录(Catalogs)
④文献指南(Guides to the Literature)
⑤国家书目(National Bibliography)
⑥选择书目(Selective or Elective Bibliography)
⑦专题书目(Subject Bibliography)
⑧贸易书目(Trade Bibliography)
⑨世界书目(Universal Bibliography)
○格斯纳创立了目录学,1545年出版《世界书目》
○迪伯尔编撰出版《目录学导论》时才将这个学科命名为目录学。
○最早的目录学学会是1892年创办的伦敦目录学学会。
○1548年贝尔编撰了第一部国家书目《不列颠(包括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名人著作目录》
○美国目录学学会创办于1904年,其前身是1899年创办的芝加哥目录学学会,美国最有学
术性的目录学学会是佛吉亚大学目录学学会,的1947年目录学家鲍威尔斯创办的。
“新目录学”即分析目录学或校雠目录学,代表人物:有
格雷戈爵士
1.麦克罗《目录学概论》
2.鲍威尔斯《书目描述原理》
3.加斯克尔《新目录学概论》
4.谭瑟勒(分析目录学的代表)
列举目录学或系统目录学,代表人物:
1.鲁宾逊《系统目录学》
2.克鲁麦尔《书目:其目的与方法》
○列举目录学(可能出选择题,主要在于理解,记住课本例子p108-114)
1、总目或世界书目
2、国家书目与贸易书目
○描述目录学p116
○版本目录学p117
○文献揭示,就是运用各种方法将文献的外部特征信息和内容信息揭示出来,报导给用户,以便用户能够迅速地获取有关文献的信息,为他们准确地选择所需的情报提供条件。
□文献揭示的作用:1.全面描述文献。
2.准确定位文献。
3.提供选择的依据。
文献揭示的前提:认识和熟悉文献为基础,其中阅读是最为有效的认识和熟悉文献的方法。
□如何认识和熟悉文献?
【1】对于传统文献通过:1、文献题名:即标题,反映文献内容最为重要的特征。
2、责任者:责任者是对作品付出劳动的、对作品内容的直接负责者,也是与另一图书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3、出版、发行项:出版、发行项用以记载一书的出版情况,是与其他图书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4、目次:以篇、章、节、目说明书的内容与体例,是介绍全书结构的大纲,是了解图书内容结构及其体例的纲要。
5、提要:又称解题,它简明扼要第阐明书的内容,介绍作者生平事迹,评价图书的价值,有助于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读者对象。
6、前言、后记、序跋:作者童工前言叙述编著一书的宗旨及缘由。
序跋是作者本人或他人介绍有关本书的写作目的、过程及对著作的评价。
后记是前言或序文的补充。
【2】通过阅读书目文献【3】利用书评资料【4】通过了解读者的反馈信息
□文献揭示的基本原则:
1.正确处理好揭示文献的外形特征和内容特征之间的关系,注重揭示文献的内容特征
2.正确处理好揭示文献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重视揭示文献内容之间的联系
3.注重揭示文献之间的联系,重视揭示其变化情况及社会影响
□文献揭示的基本方法:文献著录法、文献提要法、文献摘要法、文献索引法、文献评价法、文献注释法、文献综述法。
P124-125
○文献著录,也称目录著录、书目著录,是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通过对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目的在于准确地揭示和反映文献,它是文献信息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揭示文献最基本、最简明的方法。
□著录文献时应遵循如下要求:
1.著录事项的完备性。
2.著录数据的准确性。
3.著录内容的客观性。
4.文献著录的标准化。
○现代图书馆完整的编目流程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著录(描述),二是规范控制。
著录是对文献的客观描述,规范控制的对象是书目款目的标目。
规范控制,又称权威控制,是为了确保标目在检索款目及书目系统的惟一性和稳定性,而建立、维护、使用规范款目和规范文档的工作过程。
它是书目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控制的内容:1、编制规范数据款目,并用统一标目编制书目款目2、将规范款目、参照款目和说明款目按照一定原则组织成规范表或规范文档3、将规范文档和书目文档依某种形式连接起来,形成规范书目系统4、规范文档和书目文档的维护和评估。
规范控制的目的主要表现在确保标目的正确性、一致性、关联性和稳定性。
○提要是一种简明扼要地解释文献题意、介绍作者生平与学术思想以及揭示文献内容和评价学术得失的方法。
○提要的主要体例:
1.叙录体提要《别录》
2.传录体提要《七志》
3.辑录体提要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朱彝尊《经义考》、章学诚《史籍考》○书评的职能:1.通报职能。
2.鉴定职能。
3.激励职能。
4导读职能。
一篇好的书评应当做到:新、深、真、准、活。
P136- 综述的特点:1.综合性。
2.客观性。
3.浓缩性。
4.预测性。
□综述的作用:
1.最新信息的深度揭示作用
2.科学研究的指引作用
3.系统学习的书目作用
4.决策管理的参考作用
○综述的类型:1.描述性综述;2.分析性综述;3.会议综述。
P138
□综述写作中应注意问题:
1.避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2.要注意选择、提炼引用文献具有代表性、可靠性的观点。
3.引用文献要忠实原文。
4.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思想。
5.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综述的撰写程序p140
选题—检索原始文献—整理、分析与研究文献—拟定提纲—写作初稿—编列参考文献—修改定稿
○进行文献的编排和组织时,要考虑的原则:1、文献外形和内容的基本特征,文献本身所
具有的各种特征标志;2、读者利用文献时习惯采用的检索途径;3、读者对文献的特定需要。
○分类法
优点:能够将同一学科内容的文献集中在一起,使学科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文献排在相近位置,以便系统地揭示文献的本质属性和内容上的相互联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反映该学科的文献状况,以满足用户“族性检索”的需要,便于读者综观全局,触类旁通。
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文献需求的专指度越来越高,用户难以掌握分类编排法,单凭线性体系的分类编排法,不能全面体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加上新的学科和知识不断涌现,传统的文献分类法很难跟上形势的发展。
○主题法
优点:1.主题法是以自然语言或受控语言直接表达概念,能够做到灵活和准确
2.主题法能够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分散在各个学科中的文献集中在一起,适应读者对文献检索的综合性需要。
3.主题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又是按主题字顺编排的,显示出字顺检索的直观性和按照课题检索的特性检索功能。
缺点:将具有共同学科属性的文献分散了,纸质文献时代工作量太大。
此外还有时序法、地序法、字顺法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1.搜索引擎组织方式,搜索引擎组织网络信息主要采用主题树和数据库两种方式。
2.专题指引库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分类方式,包括学科分类与资料类型分类,
第二种为数据库方式。
□传统文献分类法的应用?p146
□书目编纂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1.充分地揭示文献的信息
2.对文献信息进行整序
3.对文献的价值进行学术评论
4.信息转换
5.要用一定的格式标准
编纂一部大型书目大体上要经过准备、分析、综合、结束四个基本阶段。
○书目编撰的综合阶段包括三个基本工序:文献选择,书目款目的编排与组织,编制辅助索引。
○文摘,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文摘的特点:1.替代性。
2.模拟性。
3.转换性。
4.客观性。
5.兼有报导和检索两种功能。
□与书目、索引等二次文献相比较:p157-158
文摘是书目提要和篇名索引的综合和发展。
文摘所报导的既有图书,又有论文;既有基本著录项目,又有文献内容的介绍。
与书目提要相比,文摘只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文献内容的准确、客观的表述,文摘编者不加任何主观的解释和评论。
与篇名索引相比,它比较深入广泛地涉及了文献的内容,含有更多的信息量,不但有指向、示址功能,更主要的是具有揭示报导的功能。
★文摘的类型(P158理解判断)
□文摘的特殊功能:
1.了解各学科文献情况,把握各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确定文献与读者需求的相关性,提高文献检索的检准率
3.直接获取文献的情报信息,避免不必要地阅读全文
○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文摘杂志是德国的《药学总览》,后来改名《化学总览》,这就是著名的德国《化学文摘》的前身。
P161-164由于笔记未跟上,不清楚,大家自己相互核对下
★文摘著录改错(P165-170理解)
索引其特点在与,它不是以文献整体为记录和检索单元,而是以文献中的个别事项和内容为记录和检索单元。
○影响文摘价值的因素:文摘质量、原文现代性质、文摘的倾向性、文摘的长度。
P170-171
□一部完备的索引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必须由众多索引款目组合而成。
2.由标目、修饰语和参照项三者组成款目。
标目和参照项不可省略。
3.款目必须按一定次序组成。
4.必须通过一定方式显示标目之间的关系或联系,而不是简单的排列。
○索引类型:(选择题,书名和类型对上号)p173-174
○索引款目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标目、修饰语、参照项。
○标目,也称索引的标题,用于控制款目在索引中的位置(对编者而言),也是检索标识(对读者而言)。
标目是用来控制索引中的款目排列位置和查找入口的指南性的最佳词。
○索引标目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文献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
○索引款目的选择要求做到统一、完备、准确。
□修饰语,又叫说明项,是用来说明索引标目的信息,说明语的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以文献名称(图书书名、文章篇名等)作说明语
2.以改写或压缩的文献名称作说明语
3.以自编的短语或短句作说明语
4.以若干个关键词或重要的概念名称作说明语
5.以有关机构的名称作说明语
6.用副标目代替说明语
★标目注释分为范围注释和含义注释(P175理解判断),选择题p175
参照p176-177
1.“见”参照,用于将非正式的标目引向正式标目
2.参见参照(see also),用于显示有关类目之间的标目的相关性以及类与子类之间的关系。
3.见下参照(see under)用于属名与种名之间,将种名引向属名
4.超一般参照,当同类标题很多时可采用此参照法。
○进行文献标引和编制索引款目,是索引编制中最关键的一步。
○文献标引,就是分析文献内容,并用索引语言来表示内容的某些特征的过程。
标引的结果,
就是取得文献的标识。
标引工作的第一步是钩标。
标引的第二步是用索引语言表示选定的文献概念——事项或内容。
标引工作的第三步是著录。
第六章书目控制的部分题目没整。
○威尔逊从哲学的角度研究了书目控制,1968年发表《两种力量:关于书目控制的论文》,对“descriptive”(描述性)控制和“exploitative”(开发性)控制作了区分。
○十四种文献类型:p198-199
○书目控制既包括对具体文献的控制,也包括对整个文献流的控制,因此,应建立由微观控制和宏观控制组成的书目控制体系。
○著录控制、描述控制、规范控制和标引控制都属于微观控制。
○描述控制是按文本进行的,对文本进行控制的方法是元数据方法。
规范控制的思想最早是由美国图书馆学家卡特提出来的,《字典式目录规则》,规范控制是通过查询规范文档来维护书目文档中标目的唯一性的过程。
它的基础是维护和利用规范文档,规范文档首创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是规范记录的有序集合,也叫规范表。
○从标引语言对书目控制的作用看,目前的标引语言对于书目控制的作用主要是确定文献的学科属性和主题范围,提供排检项。
○文献完整记录的书目控制需要有国际统一的标引语言系统。
◎宏观控制p209-211
宏观控制是对文献流的数量和质量的控制,分为两类。
(一)书目情报流控制1、整序控制2、选择控制(二)1、文献的产生控制,包括版权控制、出版物登记、CIP控制、文献评论控制2、文献的传播控制,包括选择性传播、最新通报、浓缩性传播
○国家书目是书目的一种类型,国家书目全面、系统地揭示与报导国家范围内一定时期的全部出版物,是文献生产状况的历史记录。
○国家书目的特点:
1.完备性,全面、完整、系统地记录一个国家的所有出版物
2.准确性
3.收录范围以“领土-语言”为基本原则
4.形式多样
5.及时性,发行周期正在缩短
○缴送本制度
~按此制度获取的缴送本是国家书目的重要来源。
~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可视为我国缴送本制度和出版物登记制度的雏形。
~中国现代替代国家书目作用的两部书目分别是《全国新书目》和《全国总书目》。
一直被认为中国国家书目。
○《中国国家书目》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正式的国家书目,以完整、准确、及时地报导一个时期的出版物为主要特征,收录的文献包括各种汉文图书、期刊、报纸等,基本上反映
了我国当代文献的出版概貌。
该目录分正文和索引两大部分,正文所收款目按照国家标准著录,并按《中图法》的类号编排。
每条款目均包括《中图法》、《科图法》的分类号以及主题词,并尽量给予背景图书馆索引书号。
索引部分包括题名、著者、主题三种。
P230
《中国国家书目》的收录范围,确定为“领土—语言”综合原则。
○回溯性国家书目
顾延龙《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王重民《中国善本提要》,
《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
《中国蒙文古籍总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民国时期总书目》收录了1911年至1949年9月出版发行的所有图书。
该目录有20个分册,基本上按《中图法》分类,附有书名索引、著者索引、总索引。
它是一部有多重性质的大型综合目录,是一部回溯性目录和具有国家书目及联合目录性质的目录。
P232
○联合目录:是为了揭示和报导全国或某一地区若干图书馆所藏的全部文献或专科性、专题性部分文献而编制的目录,是反映各馆收藏特点及文献分布情况、协调资源建设、促进馆际互借、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
○联合目录因收录文献类型、种类、范围的不同有多种编撰出版的形式。
1、按地区划分,以偶全国性、地区性、国际性
2、按收录时间划分,有回溯性、新书通报性两种
3、按内容分,有综合性、专门性、专题性三种
4、按出版物性质分,有图书、期刊、报纸以及其他各类型文献四种
5、文种划分,有中文、外文两种。
○回溯联合目录发生及编制的历史,据称肇始于13世纪欧洲师院图书馆手抄本目录《英格兰图书馆登记册》,它反映了英国138座各种手抄本的收藏地点。
中国最早的联合目录是明代僧人智旭编制的《阅藏知津》,上海图书馆编制《中国丛书综录》
○目前,我国编制联合目录所采取的方式大致有三种:
1.以一馆为基础,其他馆校补回;
2.各馆进行分编,一馆进行总汇;
3.各馆分编,集中校补。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简写CIP)
□图书在版编目的特点:p243
1、权威性:图书在版编目数据通过国家标准体系颁布,强制执行,在文献领域具有权威性。
2、准确性:数据准确性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
3、统一性:分散编目,集中审核,时间跨度大,前后保持一致是保证
4、严肃性:编目数据是在重要的书目信息资源,四标准、规范的保证
5、通用性:数据在各类图书馆、出版社、文献信息机构中可以通用
5、完全性:数据元素完整,著录项目完全
6、规范性:著录内容规范,著录格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