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传统民居过去和未来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中传统民居的过去和未来
摘要:关中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是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模式。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关中传统民居表现出“深宅,窄院,封闭”的空间形态,具有安全性、亲切性、生态性的特点。现代建筑师也开始借鉴传统民居模式并加以改良来适应当代的发展。
关键词:关中传统民居院落现代化尝试
1、关中概述
关中位于陕西中部,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峡。因居四关之中而得名,渭河东西横贯,土地肥沃,农业条件优越,史称“八百里秦川”。关中民居历史悠久,在陕西境内还保存有不少明清年代的民居,其中西安、三原和韩城等地的民居最具代表性。
2、关中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成条件
2.1 自然条件
关中地区冬季冷,夏季炎热,且有伏旱,属于北方气候带中较闷热的地区,夏季日照强烈且降雨量少,防晒成为居住建筑的首要需求。另外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农业用地少与居住人口多的矛盾突出,所以造成民居建造用地紧缺,宅院布置密集。
2.2 宗法等级观念
传统的宗法等级观念也决定了关中民居的布局形态,建筑形制和材料的运用等。宗法制度制约了民居的方方面面:明确的轴线布
局,房屋的面宽、进深与单体建筑开间及单体建筑的等级划分等。
3、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
3.1 安全性、亲切性
在现代建筑理论当中,围合是空间限定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而参与围合的房间,它的高低、长短对院落空间的属性及人的感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关中传统民居的院落是由倒座、厅堂和抱厦围合的空间,院落横向的高宽比为1∶1,而纵向为1∶4;同时参与围合的厦间、倒座和围墙都没有开窗,不易人攀爬,这一切都使人感到安全。而内部的开敞也促进家族成员的相互交流,使人感到亲切。
3.2 生态性
传统院落上见天、下着地,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生活起居就围绕院子来完成,从室内走向室外仅几步之遥,夏天房内闷热,可以到院子里乘凉;冬天房内阴冷,可以到院子里晒太阳。同时院落还承担着实质的功能——起居、吃饭、游戏,种种的角色都可以扮演。院落使得人可以自由地在户内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到季节天气的变化,触摸到大自然的脉搏【2】。
4、关中民居的现代化尝试
面对传统建筑众多优点以及包含在其中的民族文化,在人们心中产生对传统建筑的深深依恋。弘扬传统建筑成为中国建筑师不灭的情节,一直萦绕在心头。许多建筑师正在做着有益的尝试和摸索,其中留美建筑师马清运设计的“玉山石材”和“井宇”成为其中的
优秀代表作品。
4.1玉山石材
“玉山石材”是马清运先生为自己父亲设计的家宅。他认为房子应该有创新性和生命力,符合当地人生活习惯,在平常中找非常。建造一定要有当地人介入,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吸收当地的风俗习惯,蕴涵了地域性特色。基址位于西安蓝田县境内的秦岭山麓坡地上,周围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一栋四四方方的建筑物竖立在半坡之上,俯视着坡下众多传统民居,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建筑材料主要由混凝土和采自旁边河流中的鹅卵石组成,坚固耐用。构造上,混凝土梁柱形成主体框架确定了建筑的轮廓和立面分割,鹅卵石按照不同的颜色分别砌筑到不同的框架中,青灰色的混凝土框架同凹凸不平灰白色浅灰色的鹅卵石墙面形成反差,消弱了混凝土的体量感,整个建筑显得更加宜人。总体格局吸取传统的布局理念:入口开在东南方向,取消了原先的入口照壁,设置了一座水池,希望用水的至柔至软特点来消除灾祸、化解病痛。这种做法用另一种形式延续了民族心理的需求。建筑总体平面分为前后两部分,朝南一侧依照传统民居的平面也分为三开间,中间开间为客厅两侧活动用房,后部为厨房和客人用房。平面布局设计时吸收了传统民居布局,让使用者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得以延续。
4.2“井宇”
“井宇”作为马清运的另一个项目,也位于西安蓝田县境内一座土塬之上,其功能主要是面向来此旅游度假的游客住宿使用。“井
宇”的特殊之处在于用传统颠覆传统,其最有意思之处也在于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当地的工匠、当地的工艺,建造出最不当地的建筑。但我认为农民在建筑师指导下建造“最不当地”的建筑时,无意识中会将他们对于居住建筑、对于家的理解融合到建筑中去,这是建筑师同当地农民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过程,从这个层次上来说,“井宇”也是传统建筑的一部分,传统建筑文脉在此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造型取材于当地传统三合院住宅。两侧屋顶向内院倾斜的单坡顶厢房成为建筑的主体,院落大门开在两厢房之间的院墙上。山墙与院墙、大门构成了建筑的主立面。两侧的厢房围合成的窄院保留了关中传统窄院的形式与尺度。两侧厢房出挑的屋檐遮住了大半个庭院,可以充分遮蔽夏季的烈日。建筑表皮处理手法没有延续传统的麦草泥抹面做法,而是采用了一种利用当地生产的青红两种砖为材料的“织造”手法,红砖与灰砖前后相错,消弱了高高院墙所造成的压迫感,给人一种梦里依稀记得但又不是很明了的怀旧感。
在这两栋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传统的态度和方法,“玉山石材”是用现代主义的设计元素,叙述了一个关于陕西关中传统民居如何现代化的故事,它保持了传统的平面关系和生活哲学,保持了传统文脉的延续;“井宇”是通过保持关中传统民居形式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现代生活理念,建造了最大门不当地的传统建筑。它保留了传统的外部形式和庭院,通过功能变化,赋予这种形式一种新的功能,新的生命【3】。
5、结语
长期以来,建筑领域表现出建筑文化的国际化以及城市空间与形态的趋同性。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呼声使得地域性建筑的研究更加显得紧迫和必要。我国众多城市城市面貌趋向同质化,但广大农村仍然保留了相对完整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性建筑。保护这些民族文化遗产,又可以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成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继承传统不但要继承传统符号,更要继承建造思想和居住哲学。
参考文献:
[1]蒋巍.关中传统民居的建筑型制及形成原因[j].新西
部,2008,(6).
[2]郑鑫,邸凡.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j].新西
部.2010,(7).
[3]王向波,武云霞.在继承中发展——关中传统民居的现代化尝试[j].华中建筑,200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