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摘要: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提问这一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技巧

提问指的是在上课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展开的师生互动的一种教学问答,是教师教学的“常规武器”。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与探讨的重要课题。而纵观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课堂提问低效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提问方式单一、机械,提问内容缺乏深度等,不仅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效。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施展路径进行探讨,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摸清学生,面向全体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动机情绪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有了这些方面的基础,教师方有可能有针对性提问启发,既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又做到面对个别学生,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对课堂提问做出层次设计以后,到课堂上实施时,应注意把较难问题安排给“优生”答,或在合作学习时讨论解决。把容易的问题安排给“差生”答,这样可以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老师在提出问题后,还要随机点拨,为学生的思考“架桥”,降低问题的坡度,以利于逐步接近“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使得班内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寓庄于谐,激发兴趣

庄,是严肃、端正的意思,提问过于严肃、端庄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答问的兴趣。谐,是诙谐、有趣的意思,诙谐、有趣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强烈的因素,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有效的提问还应当做到寓庄于谐,寓趣于问。一个妙趣横生的提问常能使得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令他们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寓庄于谐的提问方法很多,现介绍常见的三种:

1.谬推法

这种方法以学生错误的认识为前提,推出一个荒唐可笑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么一句话:“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教师问这句话中的“呻吟”一词是什么意思,当学生把“呻吟”一词理解为“声音很微弱地说话”时,教师追问:“你们小声说话能叫呻吟吗?”学生在笑声中恍然大悟,“迷途知返”,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2.矛盾法

这是一种揭示认知材料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从而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抓住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盲姑娘说的一句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问学生:“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既然盲姑娘的话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她为什么要说自己是‘随便说说’?”这一提问,意在揭示矛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当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一位既酷爱音乐,又善解人意的盲姑娘的形象便浮现在他们的面前。

3.假设法

就是通过假设一定的环境、背景、条件,在各种关系发生转换的基础上提问,使学生入

境悟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太阳》这课时,发现学生对具体事实和科学道理不感兴趣,因此在分析太阳第一个特点时,巧妙地采用假设法提问:“如果地球和太阳之间有一条路,如果你一生下来就会行走(假如你能活100岁的话),你一生能走完这条路的几分之几?如果你乘太空飞船,待飞到太阳那一天,你大概有多少岁?”这样的提问新奇有趣,不仅使学生通过计算,对“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探索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恰当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以引导学生一环套一环,层层深入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探究研习的目的。平时要善于观察生活,学会抓特点,在共同中找出差导。抓不住特点,就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提问不是课堂教学唯一的手段。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教师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有这样,适时、适度、富于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重“度”、难度适中,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孔子曾提出过“不愤不启”的教育理念,强调的就是问题的度。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认知能力有限,提问的难度过大,会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并降低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如果提问的难度过低,又起不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需要非常注意对课堂提问难易程度的把握,要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问题,问题要难易程度适中,要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又能促进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

比如,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这篇文章有几个词语学生很容易搞混淆,于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实际,笔者在听写词语之前,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会听写哪几个词语呢?”有的学生认为是“半晌”,因为“晌”和“响”容易写错,有的学生认为是“教诲”,认为“诲”很容易和“悔”字搞混淆。据此,便着重听写这几个词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调动课堂参与兴致,从而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设计问题,从而问出实效,问出智慧,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丽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J]. 学周刊. 2002(17)

[2]周廷俊.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学苑教育. 200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