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带轧制数模及控制5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增益系数。
(3) 辊缝零位常数G
轧辊直径由于磨损和热膨胀产生缓慢的变动,
使实际辊缝和辊缝仪指示有差异,这种现象
可归结为辊缝零位发生了飘移,加上其它各
种因素造成的零位变动,引入辊缝零位常数 G。
辊缝零位常数确定方法是,利用上一卷
带钢在稳态轧制条件时,以X射线测厚仪测 量的hn* 为标准,用秒流量相等求出各机架 “实测”出hi*口厚度 ,hi* 再利用 与弹跳方程 求出的厚度hi之差来求得:
❖ 产生厚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头尾温差;
(2)水,印(加热炉内导轨在钢坯表面 造成的低温段);
(3)活套起套过猛,对带钢产生冲击, 使带钢变薄;
(4)油膜轴承油膜厚度发生变化使实际 辊缝变化;
(5)轧辊偏心(椭圆度)使实际辊缝发 生高频周期性变化。
5.2 厚度设定模型 (Models for Thickness Set-up)
❖ 影响头部命中率的因素为: (1) 设定模型精度不高(主要是温降模型和轧制力 模型的精度); (2) 带坯在厚度方向存在温度差,所测表面温度与 带坯实际平均温度有差异; (3) 带坯头部低温段(黑头)过长。
影响带钢全长厚度偏差的因素可分为: (1) 由带钢本身工艺参数波动造成,包括来料头尾 温度不均、水印、来料厚度不均以及化学成分偏析等; (2) 由轧机参数波动造成,包括支持辊偏心、轧辊 热膨胀、轧辊磨损以及油膜轴承油膜厚度的变化等。
第五章 厚度模型与控制 (Thickness Models
and Thickness Control)
❖ 5.1 概述(Introduction)
热带厚度精度分为:带钢头部厚度命中率和带钢 全长厚度偏差。带钢头部厚度命中率取决于厚度 设定模型的精度;带钢全长厚度差由AGC根据头 部厚度(相对AGC采用头部锁定)或根据设定的 厚度(绝对AGC)使全长各点厚度与锁定值或设 定值之差小于允许范围。
5.2.1 精轧机组厚度分配 (Thickness Distribution in Finishing Strain) 厚度分配采用能耗分配法。
5 . 2 . 2 精 轧 设 定 所 涉 及 的 模 型 ( Models Related to Set-up of Finishing Strain)
1.穿带速度的设定 穿带速度的设定首先要确定末架的穿带速 度,然后按负荷分配已确定的hi用秒流量 方程计算各机架的穿带速度。 2.各机架轧制温度计算 3.轧制力计算 4.辊缝设定值计算 5.其他设定值的确定
图9 偏心影响及偏心控制
(2)轧件方面的原因
属于这类的有入口厚度波动边(图10)和轧件硬 度波动(图 11)。
❖ (2) 轧制力自学习
对轧制压力进行自适应校正,要先确定各机架的实 际轧出厚度 hi* :
h*
S0*
P* P0 CP
OG
百度文库
由ho,hi*以及实测温度、速度计算得到 lc ,QP , K ,可有下

P K Blc' QPK
求出自学习系数:
P*
K Blc' QP K
然后用指数平滑法学习 K
K (n1) Kn (K*n Kn )
5.2.4 设定模型的自学习 (Self-learning of Set-up Models)
❖ (1)温度模型的自学习 能获得的可靠测温信号是粗轧出口处测温仪和精轧 出口测温仪,温度参数的自学习只能对温降公式中 的一个系数进行学习。 从粗轧出口到精轧入口,这一段主要是用辐射 温降公式进行计算,其中黑度是一个需要学习的参 数。 从精轧入口到精轧出口,这一段采用机架间喷 水,主要是强迫对流冷却,需要对水冷公式中系数 进行学习。
图8 P----h图
P-h图在定性上比较直观,是目前讨论厚差和厚度控 制现象的一个有用工具。由于轧出厚度h即为“有载” 辊缝值,因此在横坐标h上亦很清楚地表达了“空载” 辊缝值So,轧出厚度h和机座弹跳量。这样在P—h图 上可以同时表达出轧机弹性变形和轧件塑性变形的情 况。
(1)轧机方面的原因(见图9) 属于这类的有轧辊偏心(使轧辊发生周期变动) 和轧辊热胀。前者为一变化频率高的外部干扰 量,后者则变化缓慢,但产生的现象都是在辊 缝指示值So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辊缝有所变动。 因此,使出口厚度波动。
5.3 自动厚度控制(AGC)
5.3.1 图解分析法(Graphic Analysis Method)
弹跳方程是分折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一个有效 工具,通过它不但可以弄清各种因素对厚度的 影响,而且还可定量地分析各种厚度控制方案。 一种直观简易的分析方法是将变形区中的轧制 力作为纵坐标,而把厚度作为横坐标,作成 P—h图,在此图上,可以综合地研究变形区中 轧件(塑性方程式)和轧辊(弹性方程式)间相互作 用又相互联系的力和变形关系,如图8所示。
Gi
hi*
hi
hi*
(S0i
Pi P0i CP
SF
O)
同时,利用指数平滑法进行自适应:
Gn1 Gn (Gn* Gn )
G
* n
为第n块钢求得的辊缝零位常数,第n+1块钢可
用 G n1 作为公式中的辊缝零位常数用于设定计算
及厚度控制系统。
(4) 穿带自适应
为了进一步提高头部设定精度以便于绝对AGC的 投入,增加穿带自适应功能(动态设定),即利用 带钢轧入F1,F2,F3机架后所得的实测轧制力,来判 断带钢实际变形阻力是否与预报值有差异,并根据 变形阻力的差异信息对(F4~F7)机架的辊缝进行 修正,以适应带钢新的“硬度”。
5.2.3 设定时序(Scheduling of Set-up)
精轧设定时序为:
(1)第一次设定计算,可利用安装在粗轧机后的测 温仪取得的粗轧机出口带钢的实测温度来预计带钢 到达精轧机入口处的温度及各机架轧制温度,并利 用所测的厚度及宽度计算精轧各架的轧制力、辊缝、 速度等。
(2)第二次设定计算在轧件到达中间辊道中间偏后 的位置时进行,此时,根据轧件到达此位置时的实 际运行时间加上后段的估计时间与一次设定计算时 预计的运行时间之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决定是 否需要按实际时间来重新计算精轧机组的各架温度 并进行所有参数的二次设定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