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的变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与 澳 大 利 亚 有 陆 桥 相 连
白令海峡成为地峡
全新世海浸
• 大约一万年前,冰川大量消融,海水迅速 上涨,发生了全球规模的大海浸。到五、 六千年前,海浸达到最大范围,它使世界 陆地的海岸线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后退 达数百公里,我国东部及南部的几个海盆 为水所充盈,形成了黄海、渤海、东海和 南海,台湾、海南岛被海水分割而成岛屿, 东部滨海平原如现在繁华的天津、上海还 处于烟波浩淼之中,所有大河的现代三角 洲在当时也都是不存在的。
南北地面的坡降有着显著的差异。
• 进入历史时期辽东湾顶部的岸线位置,史无记载。近 年通过微地貌的观察,发现自盖县、大石桥向西北, 经牛庄至沙岭一线,南北地面的坡降有着显著的差异。 北面陡峭(2‰左右)而南面平缓(5左右),钻孔资 料也发现在此线以北为河口或河流相物质,以南则为 浅海相沉积。根据以上地形及沉积物的分析,结合历 史文献记载,汉代在辽东郡所设置的文县(今大石桥 东南)、安市(今海城东南)、新昌(今海城东北)、 辽队(今鞍山市西)、险渎(今台安县东南)诸县, 也均在此线的内侧。可以推断,此线当可作为古海岸 线的标志,其起始年代虽尚待作进一步的探讨,但它 形成于公元之前,是可以确定的。
天津南巨葛庄贝壳堤大约形成于数千年,是退 海成陆、不同历史时期海岸线变迁的客观记录
• 五十至六十年代,天津市文化局考古发掘 队,在北起宁河南至黄骅的渤海湾西岸地 区,先后发现四条古海岸线贝壳堤。堤上 并散在着古代的居住遗址和文化遗存。从 这四条贝壳堤形成的年代,对照历史上黄 河改道时间的记载,就可以发现,当黄河 远离天津入海时,是渤海湾贝壳堤形成时 期,而黄河从接近天津入海时,则是贝壳 堤终止形成的时期。
• 黄河利津站1990-1998年平均年输沙量为4.14 亿吨,为近五十年来最少的时期。特别是九十 年代中期以来的断流使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大大 减少,甚至出现负增长。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 山东河务局资料,1992年9月到1996年10月平 均年净淤进13平方公里,其中1996年6月到 1996年10月净淤进21.89平方公里;1996年10 月到1997年10月净淤进为-10.44平方公里; 1997年10月到1998年10月净淤进10.89平方公 里。
• 江河泥沙在河口区形成 三角洲海岸。三角洲堆 积海岸向海伸展很快。 长江三角洲近2000年向 海伸展过程中,造陆 7500平方公里。现代黄 河三角洲每年向海推进 33米。珠江三角洲每年 向海伸展70-130米。美 国的密西西比河也是造 陆能手,三角洲平均每 年向海推进75米
古海岸线 贝壳堤
海岸线
• 海岸线是海陆之间的分界线。 这条界线蜿蜒曲折,在自然界 中表现得异常活跃。它有时推 向大陆,使部分陆地变为海洋; 有时又向大海转移,使大海退 水成陆,处于永不休止的状态 中。地质时期这种变化尤为显 著。
1.冰期海退
• 七万多年前,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的最后一 次冰期——玉木冰期,地球上发生一次大 海退,到近两、三万年前,海面降到最低 点,约比现在的海面低120米。由于海面的 下降,使很多为海水分隔的陆地连接起来。 日本列岛、我国的台湾岛、海南岛等都与 大陆相连,那时我国的海岸线在台湾岛以 东,通过钓鱼列岛向朝鲜的济州岛一线伸 延。
3.渤海湾滨海地区的成陆
• 据近代的深钻资料证明,渤海海底及河北 省滨海平原直至最近地质时期,仍在缓慢 下沉,其沉降量约为每年一厘米。但是, 由于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挟带来的 泥沙不断在海底堆积,对渤海来说,它的 沉降与堆积两者相抵,大体上保持平衡。 目前渤海的平均深度不过二十一米,在沿 岸及河口附近水深往往只有几米,是我国 沿岸四大海区中最浅的一个。
2.海岸线-沙岸与岩岸
• 由于原始地貌的不同,我国在大海浸以后 形成的海岸线,有沙岸与岩岸的不同。沙 岸系海水淹没从前低平的河流冲积平原而 成,岩岸则是海水浸淹从前的基岩山地而 成。它们的分布范围大体上是北部为沙岸, 南部为岩岸。沙岸大致分布在杭州湾以北, 但杭州湾以南的闽江口、珠江口,电白以 西的雷州半岛和钦廉一带,也有局部的沙 岸。
的鸟 从瞰 渤老 海地 湾图 鸟 瞰 塘 沽 天 年 津
-------1900 ,
选自《600岁的天津》一书
海辽 岸 变的 东 湾 迁历 顶 史部
辽东湾顶部-海浸
• 辽东湾顶部,介于辽东千山和辽西医巫闾山之间, 东起西崴子(盖平角),西至小凌河口的滨海平 原,在地质上原属于渤海凹陷的组成部分,即燕 山运动中构成的辽河中新断陷带,新生代时期继 续处于沉陷之中。 • 第四纪冰期后期,辽河下游发生规模较大的“盘 山海浸”,约在距今五至六千年以前,海面上升 到最高位置,根据辽河下游平原50—60米深处海 相地层和海相化石的分布,海浸达到盘山以北地 区。
4.黄河三角洲的变迁
• 近代黄河三角 洲范围内,自 1855年开始的 百余年间,黄 河尾闾的决口 改道达五十余 次。其中较大 的摆动改道有 十二次之多。 三角洲上废弃 的河道,鳞次 栉比,从而形 成放射状的入 海水系,发育 成典型的扇形 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的淤积扩展与黄河来水 来沙,以及入海流路的变化有关
岩岸
• 我国岩岸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沿海地区, 但北方如辽东半岛的大东沟到盖平间,渤海西 北小凌河口附近的连山到北戴河间,以及山东 半岛掖县虎头崖到苏北连云港间,也有局部的 岩岸。
• 我国六千年前大海浸以后形成的海岸线,属于 岩岸部分,历史时期变化不大;所有沙质海岸, 则由于河流、波浪、潮汐等动力作用的差异, 在历史时期曾经历了复杂的变迁过程。
沙岸
三角洲-江河搬运的沉积物堆积
• 我国主要河流多发源于西部高山地带,向东流入大海, 这些源远流长的河流,上下游地形高度相差很大,随 着流速的不同,上游水流急的地方对河床及两岸冲刷 力强大,再加上人类的活动,即因扩大耕地面积对森 林、草原植被的破坏,促使水土流失,因而挟带到下 游来的泥沙很多。不仅黄河以泥沙量巨大著称,黄河 以北的海河水系及辽河等浸蚀作用也很剧烈,黄河以 南的淮河、长江、珠江等著名的巨川输沙量虽不敌黄 河,但是水流的冲刷、搬运和沉积作用也同样很显著。 各条江河搬运来的沉积物,大量在河口附近的海底堆 积,逐渐构成近海三角洲平原,并不断地向海外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