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火郁发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 汤 、火 郁 汤 等 。
③ 疏郁 散火法 :用舒肝解郁 、调达气机 、和解表里 的方法 , 以解 除郁滞 ,运转枢机 ,使郁火发泄于外 。适 用于气机 阻滞 ,气血 失和 ,枢机不行所致 的火郁证 ,如 伤寒气 郁阳厥、肝胆 火郁等证 。代表方剂为 四逆散 、逍 遥散、小柴胡汤等 。 ④清 热散火法 :用直清里热 的方法 ,开解邪热之怫 郁,疏 通闭塞 ,畅达表里 ,使郁火发越于外 。适用于邪 热亢极 ,闭塞气机 ,阳气郁 陷,腠理固密所致 的火郁证 , 如热厥、斑疹 紫黑不透等 。此法多用于外感热病邪热亢 盛的极 期阶段 。代表方剂轻剂如沈 氏火郁汤 ,重剂如 白 虎汤 、凉膈散 。 ’ ⑤通 闭散火法 :用涌吐、通便 、消导、行瘀 的方法 ,
第 1 第 0 期 ・ 第 10期 O卷 2 总 3 2 年 1 月 ・下 半 月 刊 01 2

现D墩 D远O IUF SCC T, AA 代] N程 CO EN
论 “ 火郁发之" ※
郑 亮 冯 进
( 苏省第二 中医 院,南京 2 0 1 ) 江 10 7
关键词 :中医 痛机 ; 黄 帝内经 》 《 ;火郁发之 d i 03 6  ̄is. 7—7 92 1.2 0 o :1.9 9 . n1 22 7 .0 20 . 4 s 6 0
Fra Baidu bibliotek
文章编号 :17 -7 9( 0 2)一20 1—3 6 22 7 2 1 0 —0 10
“ 火郁发之 ”出 自 《 问 ・ 素 六元正纪大论》 郁之 :“ 甚者 ,治之奈何 ?歧伯 日: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 夺之 ,金郁泄之 ,水郁折 之” ,原文是针对六气变异、五 郁病机提 出的治则,如王冰注 云:“ 达、发 、夺 、泄 、折 五法 ,为汗 吐下解表 ,利小便,抑冲逆 ” 发为汗 之, ,“ 令其疏 散也 。 ”将 “ 发之 ”解释为 “ 发汗 ” ,经历代医家 在 临床实践 中的不断总结和阐发 ,凡是使用轻清芳香、 辛散疏利药物 ,以宣肌发表、透达募原、通利二便 、调 和气血 ,使郁而 内伏之火热 ,由里达表 ,驱之外出, 皆 属“ 火郁发之 ” 之法 。 火郁发之 ” “ 己演绎成 中医治疗 “ 火 热病 ( ) 证 ”重要理论依据和法则之一 。 火郁 ,是指热邪伏于体 内;发 ,是 因势利导、发泄 之意 。有两种意义 :①从温病学说来理解,当邪 热 已到 气分 ,出现 身热不恶寒 、心烦 口渴 、舌苔黄等症,但卫 分又 闭而无汗 ,必须用辛凉透达药 ,使病人微汗,则气 分的热邪可 以向外透散 ,达到泄卫透热 。②从脏腑关系 方面来理解 ,如心火移热于小肠证 ,出现心火上炎, 口 糜舌烂 ,同时出现小便色赤而淋沥疼痛 ,则须泻心和小 肠的火,用 导赤散 ( 生地黄 、木通 、甘草梢、竹叶 )导
※基金项 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全国优 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 目
垣试 效方》两书中更名为柴 胡升麻 汤。四书中对于主治 病症的文字表述稍有 出入 ,药物次序有所不 同。值得注 意的是,《 胃论》所载方中柴 胡用量为八钱 ,而其他书 脾 中柴胡用量为三钱 。从其方 义可 以看 出该方 的功用 ,实 乃对 原文的最好引 申和发挥。 后 世温病 学派发 展为泄卫透热 的治疗 思想 。指用辛 凉解表 药透热 外出的治法 。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 ,微恶 风寒,头痛 口渴,咳嗽咽痛 ,苔黄 白,脉浮数 ,用银翘 散等辛凉透表泄热 。 当代名医路志正提出火郁发之七法 。 火郁发之 ” 是 , 治疗火郁证 的基本大法 。所谓 “ 发之 ” ,就是顺应火 的炎 上升发之性,运用宣 散、升举 、轻扬 、疏通等治法 ,使 郁火发越于外 。由于 形成火 郁的原 因不 同,其临床具体 运用则有 多种变通 。今举常用七法如下 。 ① 发表散火法 :用宣肺发表 的药物 ,开发腠理 ,使 郁火发散于外 。适用 于邪气 外束 ,肌表 闭塞 ,火热 内郁 所致的恶寒、身热、烦躁 、咳喘、皮肤痒疹 、麻疹 隐伏 不透等 ,以及 表证 失于疏解所致 的长期低热 、咽疼失音 等症。发表 散火法分辛温和辛凉两类 ,前者常用参 苏饮 、 川芎茶 调散 ,后者常用升降散、葱豉桔梗汤。 ② 升阳散火法 :用升发清 阳、托邪外 出的药物 ,使 郁火发越于外 。适用 于脾虚 阳陷所致 的火郁证 ,如 四肢 发热如烙、肌 肤干燥 无汗等 ,以及 阳虚不达所致 的麻疹 隐伏 不透,表 证发汗 不应等症 。常用方剂为东垣升 阳散
火下泄。
各三钱 ) ,防风 ( 二钱五分) 。右咀如麻豆 大,每服称五 钱,水 二盏,煎至 一盏,去祖 ,大温服 ,无 时,忌寒凉 之物 。 此方也载于 《 胃论》中 。 《 ” 脾 在 兰室秘藏 》 《 和 东
伸景早在 《 伤寒论》 中就通过论述气分火郁 、血分 火郁 证的证 治,来 阐述 “ 火郁发之 ”的含义及机理,火 郁可有外 因和 内因两大类致病 因素 , 导致邪热郁遏在里,
其病机是气滞 于内,阳郁于里 ,不能透达所致 。治疗宣 畅气 机,透 达郁 阳,实证火郁重在祛除有形实邪 ,给郁 火 以出路;虚证火郁可用补法治疗 ,例如因虚致郁可用 小建中汤治疗 。 伤寒论》中的吴茱萸汤证亦可理解为 中 《 阳亏虚,虚 火内郁之证 。可见 ,“ 发之 ” ,不限于王冰所 说的:“ 发汗 ”之意,火郁发之在 《 伤寒论》中是指种种 调动机体正气 ,祛邪外出的治则 。 李东垣 “ 深达 ‘ 火郁发之 ’ 之义 ” ,他创立 的升阳散 火汤即是发散火邪 的经典方剂 。升 阳散火汤 出 自李东垣 的 《 内外伤 辨惑论 》 ,原文 :“ 阳散火汤 ,治男子妇人 升 四肢发困热 ,肌热 ,筋骨 间热 ,表热如火 ,燎于肌肤, 扪之烙手。夫四肢属脾 ,脾者土也 ,热伏地中 ,此病多 因血 虚而得 之。又有 胃虚过食冷物 ,郁遏阳气于脾 土之 中,并宜服之。 ”方药组成 :“ 升麻 、葛根、独活、羌活、 白芍药、人参 ( 以上各五钱 ) ,甘草 ( ) 炙 、柴 胡 ( 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