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与教育以及休闲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哲学与教育以及休闲的关系-哲学
论哲学与教育以及休闲的关系
金雪芬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哲学强调教育本质的探索,当个人对于教育本质的认定不同时,相对的也会影响对教育推动的态度与策略。欲有效地推动休闲及休闲教育的发展,就应厘清哲学与教育及休闲的关系。本文探究了休闲与教育有关的哲学范畴,阐明了哲学与休闲及教育的关系,揭示了哲学对休闲及休闲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哲学;教育;休闲;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28-02
作者简介:金雪芬(1978-),女,浙江温岭人,博士,主要从事休闲哲学研究。
不论对休闲还是休闲教育而言,借助哲学的思辨,可以帮助我们思索其应有的本真面貌。哲学泛指一切人类理性的思考和反省活动,它是思辨的、规范的,哲学是探寻回到事实本身,哲学所探讨的领域相当广泛,哲学与教育的关系,不管从历史发展或是其探究的历程来看,两者都是紧密相关的。
一、哲学与教育的关系
1.历史发展视角下的哲学与教育。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哲学与教育的关系,我们认为有以下三方面的渊源:首先,哲学的发生源自于教育的需要。从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最初哲学的发生乃是当时教育的需要。古希腊为哲学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在本质上与科学没什么差别,因为其研究对象是以
纯自然的形式或变化为主,不涉及人生的基本问题。而开始以社会人生为研究对象,则是由当时古希腊的游方教师传播青年道德、政治与城市管理的思想和技术,在实际教育经验中,开始发生了个人与世界、社会,知识与行为等彼此间的关系问题。因那时实际教育上的需要,才把哲学的研究由对纯粹自然的研究转到社会人生的研究中来。教育问题不仅与哲学有深厚的渊源,其亦与休闲有深刻的渊源。在休闲的词源学考察中,西方最早具有明确休闲内涵的词汇是σχολ耷(schol 佶),它并没有成为英语“leisure”一词的词源,而是演变为现代英语词汇“school”,由此可见休闲与学校两词汇之间的渊源。诚然,休闲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休闲以一定的受教育程度为前提。其次,教育理论的实施是随主流哲学思潮的发展而变化的。哲学不但起源于教育,并且对教育影响深远。一部西方教育史,不仅是各时代的教育理论和实施,它也是当时主要哲学思潮历史变迁的反映,古罗马的实用教育,乃是当时崇尚辩说的哲学思潮的表现。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是教会人们如何理性与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在于追溯希腊罗马的文献,重视古典文艺,人文主义的教育目标便是此时期的特点。随着自然科学逐渐发展,哲学思潮便趋于重视感觉经验,提倡直观教学和尊重科学知识,带有唯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色彩。18世纪个人主义的哲学崇尚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判断,其教育的目标变为注重个人人格的发展,尚自由的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社会哲学方面,另一种反个人主义的哲学思潮———社会主义也影响着当时的教育,引起了注重教育之社会功能的“社会教育学”。一战以后,国际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潮又一次膨胀,教育理论的理论和实施注重促进民族间的谅解和维持国际和平,提倡生产教育、劳动教育以及阶级教育相结合的思想。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始终是追随哲学思潮的发展而变迁的。
2.教育历程中教育与哲学的关系之观。首先,教育目的是一切措施的方向及考核教育成效的标准。如何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价值判断的问题,亦即哲学的问题。一般探讨哲学思想影响教育目的的抉择,可从两方面讨论:一方面是教育目的究竟是永恒不变还是不断改变的?另一方面是教育目的应以何种目的为中心,究竟是启发先天理性,还是重视经验改造?或另有其他目的。以上这些议题,都需要以哲学的观点为根据,加以判断与指引。其次,课程是教育内容的呈现,也是达到教育目的的工具,哲学的观点,既会影响教育目的的抉择,当然也会影响教育内容,亦即课程的抉择。倘教育目的主张追求永恒不变的知识与真理,则课程内容将会重视理论与普通科目,以及强调思考、领悟、鉴赏等类知识。反之,如认为教育目的是不断改变的过程,则较重视实用与经验科目,强调知识需透过经验的改造,且与生活相结合。哲学既然影响教育目的的抉择,自然也会影响教学或教育方法的抉择。选择哪种教学或教育方法,需要哲学的观点来衡量。
二、哲学与休闲的关系
从上述教育与哲学的关系来看,两者似可比拟成手段目的,哲学好比是实体,教育为实用。然而就休闲与哲学的关系而言,则较属于目的与理想的关系。从哲学的起源脉络来看,休闲始终是哲学追求的目标或理想,然而随着休闲观念的转变,休闲却有逐渐世俗化、物欲化的现象,偏失了原有的理想与完美,此时,休闲有赖哲学予以导引、纠正、丰富。
1.休闲是哲学追求的终极理想。古希腊传统认为休闲是一种允许个人得以探究真理的状态,它的精髓在于其为一种非功利性、无实用价值、完全发自内在动机对真理与生命的探索。亚里斯多德认为休闲是一种深思的状态,也就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心无羁绊的狀态,即古希腊哲学家所推崇的沉思、从容、
宁静和忘我。因此,休闲是对意识、精神、个性的开发。[1]112-113 可以说休闲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哲学追求真善美的终极目标。2.哲学可以指引休闲方向。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也较以往更为充裕,然而人们休闲活动的方式却出现日益贫瘠的现象,这些情形都违背了休闲原有的理想,亟需予以矫正。透过哲学的批判与引导,可指正人们不当休闲行为,换言之,休闲一方面是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同时亦需以哲学作为指引方针。
3.哲学可以满足休闲需求。许多人从功利的眼光来看休闲,认为休闲对生活的改善没有任何帮助,亦即古人所说的“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将“嬉”视为学习或成长的障碍。换个角度来看休闲,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之余,最需要的则是精神生活的充实,休闲即是实现或满足个人精神生活的良方。被一般人视为无用的休闲,虽然表面上看似“无用”,但实际上却都是忙碌、紧张的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精神家园。透过哲学的深思与探索,可以更好地认识休闲的乐趣,提升生活的品质,满足休闲的需求,进而实现个人的目标。
三、哲学与休闲教育之关系
从哲学之观点来看,休闲教育是哲学的实践与推行,若从休闲教育之视域以观,休闲教育则有赖哲学的批判与引导。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休闲教育的理解各有分殊,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通过休闲教育培养人们的休闲技能技巧和休闲鉴赏力,使人们有能力参与某些休闲活动,从而引发其对休闲活动的兴趣。通过休闲教育确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和休闲生活方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要实现较高层次的休闲,就必须开展休闲教育,“这里须有某些课目专以教授和学习操持闲暇的理性活动。”[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