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系列幻灯片 15、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轴线系列幻灯片(15)
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宫)
手动翻页摄制:孙琦厚修改:王新谋
太庙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
永乐十八年(1420年)。
明清两代每逢新皇帝登基,或有亲政、大婚、上
尊号、徽号、万寿、册立、凯旋、献俘,每年四孟及岁暮大袷等,均需告祭太庙。
辛亥革命以后,太庙一度仍归清室所有,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明清时期太庙围墙在南、东、北三面都没有门,只在天安门到午门的御道东侧有门。辟为公园后,才在天安门东侧,开了个随墙门。这个门是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正门。
太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庙被称为天下第一庙
在太庙总体设计中,以大面积松柏包围主体建筑群,以造成肃穆、深邃的气氛。太庙以古柏最为著名,园内有许多已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树。
进园向北走,有条东西向的马路,向西走就是太庙街门。门座东朝西,这是太庙街门的背面,皇帝去太庙祭祀祖先时,从此门进入。
太庙街门北面是庙右门(背面)
从太庙街门沿路东行。不远即可以看到一个由高达9米的红色厚墙垣围绕着的院落,里面就是太庙主体建筑。
南墙正中辟卷门三道,用琉璃镶贴。这种设计凸出墙面,线脚丰富,色彩鲜明,与平直单一的长墙相比,效果明显。
祭殿的正门,用琉璃镶贴,下为汉白玉石须弥座,故称琉璃门。
从琉璃门进入,对面是太庙大戟门。此门因门内外曾陈列有八个戟架,每个戟架上陈戟15枝,共陈戟120枝而得名。
太
庙
主
体
建
筑
,
有
内
围
墙
环绕,
戟门
就是
内围墙的南门。中央御道雕龙画凤。
戟门前后各有五个开间
戟门背面,当中三间均为前后三出陛,中阶九级,左右则各七级。
戟门前有条河,叫御河,河上有七座汉白玉桥。中央三座由五彩琉璃门直通戟门前的台阶。
外侧两座桥通向戟门两旁的侧门,最外侧的东西两座桥南通五彩琉璃门的方形门,北通东西两个井亭和井亭北侧的两个院落。
御河在两侧弯成弓形,七座桥就像搭在弓上的箭。
戟门两侧各建一个井亭。井亭始建于明代,亭内正中有水井一口,上置六角形汉白玉井圈。栏间坐凳为现代所加。这是东井亭。
过戟门就进入主殿院落。主殿叫享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祖大
享殿面阔十一间(长68.2米),进深六间(宽30.2米),
享殿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檐下悬挂满汉文“太庙”九龙贴金
中华和钟是为迎接新千年的到来,以曾侯乙编钟为原型,1999年11月
中华和钟三层共108个,上层34个代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中层56个个,代表我国56个民族,下层18个,中间16个代表中华民族16个历史时期,两边两个代表“和平”和“发展”。
这个钟重三百二十公斤,还镌刻着江
泽民
题
写的《中华和钟,万年永保》。
享殿殿高32.46米,大梁为沉香木,其余用金丝楠木;地铺“金砖”;天花板及四柱,均贴有赤金叶。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金丝楠木宫殿。
对面是享殿的东配殿,是供奉有功亲王牌位的地方,始建于明代。清代供奉十三人,每间设一龛,内置木制红漆金字满汉文牌位。
对面是享殿的西配殿,供奉配享的满蒙汉文武功臣的牌位,始建于明代。清代供奉十三人。内部设置同太庙享殿东配殿一样。
享殿的背面
享殿的后门
寝殿:位于享殿后面,是供奉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始建于1420年。每逢祭典前一天,将牌位移至享殿安放,祭毕奉回。
寝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殿内祖宗牌位同堂异室,各夹室内陈设神椅、香案、床榻、褥枕等物,牌位立于褥上,象征祖宗起居安寝。
寝殿通过石露台连接前殿
寝殿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配殿
这是寝殿的背面,北面是祧殿(后殿),祧殿自成院落,四周围以红墙。
祧殿是供奉帝后神牌的地方,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长61.99米),进深四间(宽20.33米)。
殿内陈设如寝殿。每季首月“明享”,皇帝委托官员在本殿祭祀,岁未将先祖牌位移至享殿祭祀。
祧殿的背面
这是在围墙外面拍的祧殿殿顶部及围墙的北门
从祧殿后面向东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