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张居正研究综述_2000_2004_

近五年来张居正研究综述_2000_2004_
近五年来张居正研究综述_2000_2004_

第28卷 第1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28No 11

2005年02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Feb .2005

收稿日期:20050105

作者简介:王玉德(1957-),男,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献学、文化学研究;黄永昌(1981-),男,湖北

麻城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近五年来张居正研究综述(2000-2004)

王玉德 黄永昌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近五年来,出现了“张居正研究热”,有关论著明显增加,主要涉及到张居正改革、张居正的人生悲剧、学术思想及比较研究等。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张居正;研究综述;近五年来分类号:K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05)01-0020-04 明代中期,专制制度积弊日深,官场争权,官员

腐败,国库空虚,于是出现了张居正改革。张居正在万历初年主持国政,在内政和外交方面进行了不少改革,主要是实行一条鞭法和改革吏治,使明朝出现了中兴局面。然而,改革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制度积弊,不能挽救明朝衰亡。明季宦官干政,政治黑暗,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近年来,学术界对张居正的研究明显增加,每年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有关张居正的文章多达几十篇,比以往多出不少,并出版了如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樊树志《晚明史》等重要的著作。国内外有很多人热心于讨论张居正,研究张居正,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一场“张居正研究热”。

“张居正研究热”的出现,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这与我国近年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重视历史研究的大背景紧密相关;其次,与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有关,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尤其是税费改革和反腐倡廉,人们希望通过研究张居正及其改革寻求历史借鉴;第三,与几本重要的与张居正有关的书有关,一本是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此书自20年前出版以来,誉满中外,成为读者最多的历史读物,由此引发人们对晚明社会,对张居正的普遍关注思考),一

本是熊召政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

(此书自2000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发行以来,风行全国,也引发了一些历史争议)。

近年来有关张居正的研究涉及十分广泛,大致

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张居正改革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及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张居正生平事迹及其人生悲剧的原因、评价,张居正生平的学术思想,张居正的比较研究。

一、关于张居正改革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改革家,其中最杰出的有三

个: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明代的张居正是历史上罕有的出身寒微而力挽狂澜的宰相。他临危受命,进行大刀阔斧而卓有成效的改革,被时人誉为“救世宰相”、“功在社稷”。十年改革是张居正最重要的人生经历,也是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可以说“没有改革,就没有张居正”。近年来有关张居正改革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其改革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及现实意义等。

刘志琴在《张居正改革的成败》一文中提出,张居正在政治混乱、国穷财尽之际临危受命,以其过人的胆略和勇气使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功;并认为他推行考成法,提高了行政效率,打击了贪官权贵,通过清丈田亩与一条鞭法,较好地解决了赋役不均与偷逃现象。刘文认为其成功之道有四:以法治为理治中心,示大信于天下,使改革得到有力的组织保证;以理财为监督的中心,整顿官府,使新政得到财政收益;以均赋役为中心,厚商利民,发展社会经济;

2

以近民便俗为主旨,提倡面向实际,为改革提供有利的思想资源。[1]

樊树志在新著《晚明史》中阐述了万历新政的过程及在各地的实施情况,认为张居正是明代最繁荣昌盛的万历朝的缔造者,他通过新政,整顿吏治,革新政治,培养人才,改变了颓废之风;通过清丈田粮,推行一条鞭法,改变了赋役不均的现象,成效是显而易见的。[2]

在具体改革措施方面,学者们关注最多的是其与现实联系紧密的经济改革,并注重与当前的税费改革联系起来,以寻找历史借鉴。廖焕水认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具有化繁为简,税费合一,清丈土地,核定标准,量入为出,控制源头,整顿吏治,裁撤冗员的优点,符合社会发展和农民利益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合理性,但未能从机制上清除加重赋役的内在原因,没能跳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3]李烈辉则认为,一条鞭法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试点后向全国推广,具有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缴纳,手续简化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差异,均平赋役,减轻了农民负担,是我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里程碑。[4]董倩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上发表《试论张居正集权与改革》一文,从权力集中的角度剖析了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韩晓杰在《长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上发表《政治家的人格与改革的成败———论张居正改革失败之个人因素》一文,认为张居正个人的骄横、专断、偏狭与用人失误是其改革失败的原因。何宗美在《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4期上发表《张居正改革对晚明党争及文人结社的影响》一文,认为在张居正改革失败后,社会出现了倒退,党争激化,文风大变。翁礼华在《浙江财税与会计》2003年第8期上发表《张居正的改革之反思》一文,对当时的考成法、驿传、官学、一条鞭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他结合现实,提出了当代政治改革应当注意的问题。此外,有关张居正改革时期的军事边防、文化教育等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二、关于张居正的人生悲剧

近年来,有关张居正最大的一个议题就是张居正改革成败的原因以及人生悲剧的原因。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体的。张居正死后不到两年即遭灭门辱身之祸,支持新政的文武干将也随即被打倒,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没有逃出“人在政在,人亡政息”的历史循环悲剧,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而耐人寻味的是,导致他身后鞭尸,全家遭难的,竟是他一手提拔重用的继位首辅张四维;而为他平反昭雪奔走呼告的,却是当年被他廷杖致残的吏部尚书邹元标。对此,学界有广泛的研究和争论,尤其是打破了以往“为尊者讳”的局面,不少人直接指出张居正个人对改革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直接关系到对张居正的评价问题。

刘志琴认为,“张居正的失败是他的成功招致的必然结果”,万历皇帝态度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而改革思想的局限是致祸之由,“政必法祖”的思想在实践上增加了改革的阻力,由于“他骄横、专断、褊狭,喜奢华,且好听阿谀奉承之词,致使他用人选才失误,加速了新政的破灭,是改革失败的主观因素”。[1]

樊树志认为,张居正不得善终的关键在“威权震主”。他指出,张居正雷厉风行推行新政,一扫当时政坛痼疾,取得了卓著成效,赢得了皇帝臣民的信服;随着其权威的显赫,内外臣僚争相趋附,权威之盛压过皇帝,到执政后期,虽然他极力避免这种局面,但已骑虎难下;他生前被捧上天堂,死后却被打入地狱,确实是一大冤案。[5]

田澍对张居正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在他执政期间存在着严重的腐败和弊政,且愈演愈烈。他指出,在其执政期间,他贪利营私,败坏科举,交接宦官,阻碍了内政改革,这些保守和败政行为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6]田澍特别指出,明代的内阁改革滞后,专制主义畸形发展,行政中枢软弱,这些都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王春瑜在阅读了《中国反贪史》一书之后,由衷感叹:贪官污吏何其多,清官何其少。他着重以张居正为例,分析改革家的历史命运与教训。他认为张居正的集权恋权,贪污腐败等劣行是造成改革失败及其身家悲剧的重要原因,并告诫改革者要严于自律,将反腐败进行到底。[7]

柯愈春为张居正打抱不平,认为他身后被抄家是因为反贪结怨于天下,以及万历皇帝的妒嫉和报复所致。他认为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全盘否定直接导致了明帝国的灭亡。[8]

施穗认为:张居正以“苟利国家,死生以之”的大无畏精神推行改革,为垂危的明王朝赢得了生存的转机,但他对改革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他没能以一贯之地坚持廉洁自律,放松了对家属

12

和自身的约束,私欲膨胀,加上用人上的一己爱憎,

误用投机分子,在很大程度上背弃了他的理想和信念,从而使其陷入腐败的泥沼而不能自拔。[9]

三、关于张居正的学术思想

对张居正的学术思想,历史上一直颇有争议。客观地说,张居正的改革与其学术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张居正的改革并不是一般的政策变动,而是有深刻的思想基础的。正是因为他有符合历史发展的进步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新政系统,所以在与反对派的斗争中,才能以犀利的锋芒,破除阻挠,把改革推向前进。要完整而恰如其分地把握他的政治、经济改革并分析其成败,不能不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讨。

韦庆远在《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一书中提出,张居正的学术思想,“撷取了儒法两大学派的精粹,有所汲取,又有所甄别扬弃,构成比较系统的变革理论”[10]。

蒋明宏在《张居正学术思想考论》一文中,较系统地阐述了张居正的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学术思想分期。他认为张居正的思想,“所取乃先儒之本,所用乃法家之手段”,力倡务实致用,对清初朴学有开创之功;其学术思想具有学术致用,学见于用,综合众家,因时弃取;不拘是非,直认本真,言行一致,学重于行的特点。张居正的思想不拘于经典章句,不满于虚誉空名,以历史进步、民富国强为学术之生命,绝非时人所谓“学术偏颇”、“设施乖张”,不仅学术未偏,而且极富创新,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应予以充分重视。[11]

刘岐梅发表《论张居正禁讲学》一文[12],认为阳明心学虽有利于个性解放与思想发展,但心学末流弊端重重,严重破坏了政风、学风、士风,造成了思想混乱,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不利于稳定秩序和进行改革,故张居正提倡经世致用,禁止私人讲学和私办书院,其思想实质是用程朱理学和经世实学对王学进行的修正。张居正是王学的修正者,其振衰救弊之功不可抹杀。

左东岭从心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张居正。他认为张居正并非一味反对心学,而是竭力将心学转化为有助于改革的因素,其思想是对阳明心学的发展;但他对心学的负面作用较正面作用更大,他为推行新政禁止书院讲学和虚谈“邪说”,剥夺了其他士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他改革失败的必然原因。[13]

四、关于张居正的比较研究

人物研究离不开比较,只有比较才能展现各自的异同和长短。关于张居正与相关历史人物的比较一直是一个话题。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说:“就执政的成功而言,张居正不仅是明朝惟一的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勉强可以与他相比。诸葛亮的处境比他苦,不曾有机会施展其经验欲全中国。王安石富于理想而拙于实行,有本事获得宋神宗的信任,而没有才干综核僚属与地方官的名实。”可谓不无道理。

有不少人将张居正与王安石、高拱、徐阶、海瑞等进行比较。程志强在《海瑞与张居正比较研究》一文中,将海瑞与张居正相比较,认为他们两人是同朝的杰出政治家,却不能合作,原因不在于二人的私怨或张居正的妒贤忌能,而在于他们在政见、策略上的分歧:在对待祖制上,张居正以祖宗法度为旗号,取其民本思想与集权精神,不拘一格,海瑞则以恢复洪武祖制为任,不合适宜;在才德上,张居正坚持唯才是举,重才轻德,海瑞则主张言才于德;在斗争策略上,张居正力主稳健,惟恐矫枉过正,海瑞则草率偏激,认为“不过直不能矫枉”。[14]

潭平为徐阶翻案,认为徐阶与张居正皆为优秀的政治家,相比而言,徐阶沉稳,张居正则为政果敢;张居正的胸襟气度不如徐阶,而且更迷恋权力。[15]自熊召正《张居正》四卷本陆续出版以来,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有很多的文学和史学批评文章评介该著,当然也引起了一些文史之争。马振方在《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上发表《厚诬与粉饰不可取》一文,认为《张居正》前三卷中有大量内容陷于滥造和悖逆历史,厚诬了高拱等多位古人,粉饰了张居正的性格弱点和人格缺陷,并用不少明朝史料加以纠谬。王春瑜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商榷意见,认为马振方给《张居正》扣帽子太大,完全不合尺码,而《张居正》一书对隆庆皇帝、高拱的描述是合适的,没有粉饰张居正;并指出张居正“联冯逐高”是正确的政治抉择,正是依靠冯保和李太后的支持,他才得以完成政治、经济上的一系列重大改革。[16]两文在学术界均引起了较大反响。

总之,近年来张居正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方面是注重结合现实,重视历史的现实观照,体现了参与史学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是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如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一书,

22

从张居正入手为明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展现了新的视野;另外在对张居正的评价等问题上有突破,尤其是能够看到历史的另一面,改变了以往对历史人物任情褒贬的不良习惯,这样的认识也更真实全面。

当然,近年来的张居正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当前的研究并不系统深入,还主要集中于改革的总体评价与失败原因的分析,集中于少数的改革措施的分析,集中于张居正与皇帝及同僚的言论与斗争,还有许多领域有待深入,诸如张居正时代的官僚与士人的群体研究和心态研究,改革对地方的影响及民众的反映等。二是不少研究因袭前人或名家之作,缺乏创新,缺乏对原始材料与新的方法的深入发掘与运用,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更有甚者,有些人竟剽窃他人之作。①

要特别提出的是,在这些有关张居正的著作、论文中,来自湖北学者与湖北刊物的寥寥无几,这是耐人寻味的。张居正是荆楚大地的骄傲,我们应大力研究张居正,宣传张居正,让更多的人了解张居正。

参考文献:

[1]刘志琴.张居正改革的成败[EB/OL].htt p://www.confu2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634111.html,/poetry/zjzggdcb.ht m

[2]樊树志.晚明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廖焕水.明代张居正税费改革的历史昭示[J].宁波党校学

报,2002(1).

[4]李烈辉.张居正与一条鞭法[J].湖北档案,2000(10).

[5]樊树志.张居正:不得善终的政治家[M].北京:中华书局,

2004.

[6]田澍.腐败与弊政:张居正施政的另一面[J].西北师范大学

学报,2001(6).

[7]王春瑜.历史的警钟长鸣[J].学术界,2000(83).

[8]柯愈春.张居正为何身后被抄家[J].人民论坛,2002(8).

[9]施穗.张居正改革的悲剧[J].炎黄春秋,2000(7).

[10]韦庆远.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M].广州:广东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9.

[11]蒋明宏.张居正学术思想考论[J].学术月刊,2003(4).

[12]刘岐梅.论张居正禁讲学[J].孔子研究,2004(5).

[13]左东岭.论张居正的心学渊源及其与万历士人心态之关系

[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2).

[14]程志强.海瑞与张居正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1(8).

[15]潭平.论明代著名政治家徐阶———兼与张居正比较[J].成

都大学学报,2001(4).

[16]王春瑜.张居正引发文史之争[N].中华读书报,2003-12

-11(4).

注释:

①如梁惠娟发表于《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上的《略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一文,几乎全文照抄徐昌强发表于《荆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4期上的《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一文。

责任编辑韩玺吾

Research on Zhang Ju2zheng i n the Recen t F i ve Y ears(2000-2004)

WANG Yu2de HUANG Yong2chang

(College of H ist ory and Culture,Central China Nor mal University,W uhan Hubei430079)

Abstract I n the recent five years,there has been a focus study of Zhang Ju2zheng,relevant treatises obvi2 ously increase.The content has mainly involved in Zhang Ju2zheng’s refor mati on,his tragedy of life,the acade m ic thought and study concerned etc.It obtains s ome achieve ments and s ome weak points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 Zhang Ju2zheng;studying survey;in recent five years

3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