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图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文转换】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曲线图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注: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离 90°N 直66°射34点´N 越远23,°26正´N午太0°阳2高3°度26´S 。 66°34´S 90°S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例题1]:
G
比较各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夏至日:36°34 ′ 冬至日:83°26′ 二分日:60° 变化幅度:46°52′
【难点突破】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推导过程
③计算15º N在二分二至日及直射时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的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幅度。
夏至日:81°34′;冬至日:51°34 ′ 直射时:90°; 二分日:75° 变化幅度:38°26′
90°
a
66°34′
b
46°52′
43°08′
c

12.22
3.21
d
e
6.22
9.23
12.22
【图文转换】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图
a—赤道
b—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e—南极圈
c—北极圈
90°
a
66°34′
b
46°52′
43°08′
c

12.22
3.21
d
e
6.22
9.23
12.22
【图文转换】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年变化曲线 图
【难点突破】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推导过程
④计算10º S在二分二至日及直射时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的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幅度。
夏至日:56°34′;冬至日:76°34′; 直射时:90°; 二分日:80° 变化幅度:33°26′
【难点突破】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推导过程
为 46° 52。′ ②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最 小 ,为 23° 26′ ;向回归线 递增 ,且南北回归线
之间任意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等
于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当地纬度+23°。26′
【典型例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a的值可能为( A ) A.b+46°52′ B.b+66°34′ C.b+23°26′ D.2b-23°26′
图,其中折线a表示的日期是
(B )
90 º 66 º34´
c
b
a
c
90º´S 66 º34´ 23 º26´ 0 º 23 º26´
ba
23 º26´ 0º
66 º34´ 90 ºN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秋分日 D 冬至日
【图文转换】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曲线图
读图分析, 赤道、回归线及极圈上正午太阳 高度的季节变化分别对应图中的哪条曲线?
☆推导过程
①计算40º N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的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幅度。
夏至日:73°26′ 冬至日:26°34 ′ 二分日:50° 变化幅度:46°52′
【难点突破】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推导过程
②计算30º S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的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幅度。
• (1)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在 66°34′ 至 90° 之 间 , 每 年 春 分 日 与 秋分日有两次直射现象。冬至和夏至 日 时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最 小 , 为 66°34′ 。
(2)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正午太阳高
度年变化图
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由于有两次直射 现象,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有 两次可以达到90°,并且最小值不 低于43°08′。
2.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b时,乙地太阳高
度如右图所示,则乙地的坐标为( D )
A.70°N,90°W
B.70°S,90°E
C.83°26′N,900E D.70°N,90°E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ΔH=23°26′+Φ(Φ 为当地纬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 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恒为 46°52′;从极 圈到极点之间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从 46°52′逐渐降低至 23°26′。
回归线到赤道之间
90°
一年中有两次直射,在临近这两天间有一个相对的较低值, 其次还有一个最小值H﹥ 43°08′
°08′

12.22
3.21
6.22
9.23
12.22
(3)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回归线线上一年中只有一次 直射现象,因此其最大值在 冬至或夏至达90°,并且最 小值等于43°08′。
SUCCESS
THANK YOU
2020/1/10
(5)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北极地区:春分至秋分正午太阳高度 大于0°,出现极昼,其中夏至正午太 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并且极昼范围 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秋分至春分 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出现极夜,其 中冬至极夜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 内。
(6)南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难点突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F
答案:G=E>A=B>F>C>D
应用: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 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
(1)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 列顺序是 D>A>E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E 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 19°42′N 。
下图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示意
(4)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 变化图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在一年内既无 直射现象,也无极昼现象,因此 其 最 大 值 小 于 90 , 最 小 值 大 于 0° 。 并 且 仅 在 冬 至 或 夏 至 时 出 现最大值。
SUCCESS
THANK YOU
2020/1/10
【典型例题】能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太 阳高度角的年变化状况的是( C )
⑤计算0º (赤道)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的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幅度。
夏至日:66°34 ′ 冬至日:66°34′ 二分日:90° 变化幅度:23°26′
【难点突破】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结论归纳
①南北回归线(上)至极圈之间的任意纬线,
其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