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流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流动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摘要:有人曾经贫穷但现在却很富有这是一种变化,有人以前有稳定的工作可现在却处于失业状态这也是一种变化。

无论是社会成员个体还是阶级、阶层等社会群体都不会永远固定在其社会地位上。

社会中各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使其变动社会地位不管是变好了还是更糟了。

这就是社会流动。

社会结构的调整过程主要是通过社会流动实现的。

如果说分层研究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的话,那么社会流动研究是从动态的历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的。

Someone once poor but now is very rich this is a kind of change, people used to have stable job now but in unemployment this is also a kind of change. Whether individual or social members of class, class and other social groups are not always fixed in their social status. Various factors in the society changes are likely to make the changes in the social status whether become better or worse. This is the social mobility. Soc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process is mainly through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mobility. If the stratification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tatus static structure of words, so the social mobility research from dynamic diachronic perspective social status of the structure.
关键字: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人口流动【Population flow】,积极作用【positive role】,消极作用【negative influence】。

所谓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

这种变动可以是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向另一个阶级或阶层的转移,也可以是同一阶级或阶层内部在职业或一般活动空间等方面的流动。

社会流动的积极作用
一个社会中社会流动的状况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对个人来说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各种合理途径去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具有较多社会流动机会的社会中这种愿望是可能实现的。

在这样的社会里个人可以通过合理的地域或职业流动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地点或工作岗位。

从本质上讲向上流动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而向下流动往往会使人们产生心理上的挫折感。

对社会来说正常的社会流动更是必
不可少的。

首先社会流动首要的社会功能在于它能有效地缩小各阶层之间的距离并因此缓和因社会分层而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

缺乏社会流动会使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僵化矛盾尖锐严重时还可能发生大规模的社会冲突。

其次社会流动有助于社会选拔人才。

通过合理的社会流动
社会的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分布从而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并促进社会发展。

但从另一方面讲每个社会都要通过一些制度和政策对社会流动加以适当控制避免在一定条件下过量的和盲目的职业流动与地域流动有碍于正常的经济及社会生活秩序。

落后地区的“人才流失对这些地区是有损害的。

社会流动已成为评价一个社会的分层体系良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个社会流动可能性较大的社会是开放社会是工业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发达社会依赖自致身份地位一个社会流动可能性较小的社会是封闭性社会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前工业化社会一般相对封闭特点是更依赖于先赋性身份地位。

在我国的许多历史时期中各阶层之间都有一定的开放程度。

在传统小农经济中一般农民通过财富积累可以成为地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层结构正朝着开放性发展社会流动越来越频繁这种趋势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
合理的社会流动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协调机制,也是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

社会和谐是在社会流动过程中的和谐,是动态的和谐。

合理社会流动对于社会运行是必要的,而教育对于合理社会流动则是可能的。

但教育对于合理社会流动如何成为可能,教育因素是否存在阻碍合理社会流动的情形,则要从教育地位获得的特殊性说起。

教育地位获得的特殊性,个人地位的获得通常包括两种途径,一种是先赋的,即与生俱来的或自然得到的,如个人的性别、年龄、种族、家庭背景、社会制度等;另一种是后赋的(或言自致的),是指个人通过努力学习和锻炼而获得的,如个人的智力、能力、知识、思想等。

依据这种划分,人们通常毫无顾虑的就将个人教育地位的获得归属于后赋的地位,即认为个人教育地位的获得是通过个人努力而实现的。

本文将通过先赋因素获得的教育地位称为先赋教育,通过后赋因素获得的教育地位称为后赋教育。

关于个人教育地位的后赋性似乎无可置疑,因为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大量的事实证据。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大量的农民子弟通过刻苦学习,考取了大学,跳出了“农门”,并获得较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出现了大量的农民企业家。

这些都很好的证明了,后赋因素对于改变人们的教育地位乃至社会地位都有积极作用,也正因为后赋因素发挥作用的范围逐渐扩大,人们对于改变自身地位抱有很大的期望,并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然后个人教育地位的获得具有特殊性。

这表现在除了外显的后赋因素外,个人教育地位的获得还具有潜在的先赋性。

换句话说,个人教育地位的获得不可能只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如果个人教育地位只与后赋因素有关,那么就不存在教育分层的情况,事实上,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个人努力与否与教育地位的获得的相关性是不一样的。

那么教育地位的先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有研究表明,从教育代际传承的角度来看,我国自成立以来人们教育地位获得的高低,主要是父亲职业、父亲的教育程度和居住地城市化程度三类因素在不同时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流动的消极作用
1.从历史的角度看,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这个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

大家知道,工业化、城市化,在近代以来,已经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被验证并加以推崇,已经成为一个现代过国家发展不可逆转的过程。

纵观世界历史发展,无论是近代的美国还是法国,亦或日本、英国,都通过工业化实现了民族的腾飞与发展。

中国的暂时落后恰恰从反面说明没有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工业化发展以及伴随其发展的城市化发展,就没有农村人口正常有序,大量地向城市流动,也就没有社会的快速发展进而导致落后。

而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劳动力的集中,造成农村人口向城镇区域集中,人群的集中就必然带来市场活动、商业活动已服务业的发展,再次创造就业机会。

这种聚集于发展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也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体发展的直接表现。

所以农村人口正常有序,大量地向城市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与工业化发展是与城市化发展紧密相连。

2. 从现实中看,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出路问题是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须的。

城镇化不是把农村建造成为城镇,我国许多边远地区的农村,很不适合人口居住,除了“封山育林”之外,很难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城镇化,只有把农村人口吸纳到城镇,提升城镇的人气指数,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健全城镇的社会功能,
进而克服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弊端,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3. 妥善处理好农村大量人口向城市正常,有序,合理的流动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

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城市不可能独立于农村独自享受现代文明,就像一个人不可能抓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

诚然,城市里有富余劳动力存在,失业人口存在,但与此同时城里也有很多工作岗位,城里人不愿意干或干不好,农村劳动力来,却能找到相应的岗位;从另一方面看,城市人口增加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多了,衣食住行需求增加,相应的服务岗位需求也增加了。

此外,随着各大城市的的发展,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推力与城市吸力的共同作用,必将进一步促进一些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人口向城市中的二、三产业集聚,促进城市化发展。

如此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双赢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之呢?
4. 从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看,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正常有序、合理的流动是社会生产力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

生产力是支撑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而人,是最宝贵的生产力,这是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生产力的弃之不用,那无异就是犯罪。

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就业机会,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好是此发展间隙的有益补充,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城市化过程中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均衡发展。

5. 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也需要妥善解决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否则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就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诚然,我方也注意到,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之初,的确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但从国家近年来实施宏观调整措施上来看,这些负面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总结: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的某些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价值观念上“官本位”意识浓。

很多担任官职的人具有只能上不能下思想形成壁垒影响流动。

也存在着传统观念的“安土重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进而阻碍社会流动。

但从总体情况看随着我国社会越来越走向开放社会流动将持续下去是社会分层体系向良性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