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建设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建设探究

作者:侯方博董宪武李凯国冰孙壮飞

来源:《锋绘》2018年第07期

摘要:在普通高等学院转型的背景下,本文阐述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及阶梯式建设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

国家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转型,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无疑是实施转型的关键。我国的大教育家胡适先生曾说过:“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因此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要研究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怎样开设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这五门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自然科学的基础;大学英语是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时代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成长与发展不可缺的基础工具,这些公共基础课是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性环节。因此,项目组以上述六门课程的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深刻反思直面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公共基础课中培养具有“应用能力”的学生?——最关键的是在教学中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将“重理论”的教学模式转变成“重实践”的教学模式?——选择有价值的知识和核心能力,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开展有效的教学,考核知识、能力是否达到目标。即把转型的工作重点落实到“课程转型”上。

1 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思想指导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由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求和实现的,而课程教学目标是由每次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求和实现的。教学目标分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基于此,课程的宏观设计分为两步:

1.1 合理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1.1.1 知识目标

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相关学科知识:学科类相关的基础性、发展性知识。

外国语:语言、文化。

通识类知识:人文、社科、自然、工程、医学、教育学等。

1.1.2 能力目标

自我进步:自主学习、终生学习;

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查询、归納、评价、预测、实验、调查,数据软件;

交流、协调和合作的能力:写作、语言、组织、管理;

竞争力和创造力:语言、思维、实验、实践;

应用能力:综合运用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研究、开发能力。

1.1.3 素质目标

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爱国、诚信、守法;社会责任感、协作精神;

科学文化修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体质和心理:健康体魄、良好心理素质、人格健全发展、适应科学社会发展。

1.2 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任务的细化

(1)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将知识和能力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

(2)知识的层次的构建(课内与课外设计):确定什么自学、什么重点讲授,做到精讲精练。

(3)学科思维和研究方法教育:将发展历史、重要案例、逻辑思维、方法训练等纳入课堂教学内容。

(4)提高教学效率,保障教学效果: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合理安排和使用。

2 从课程特点及教师教学两条途径实现阶梯式的课程建设

2.1 结合各门公共基础课的课程特点与专业特点开展工作,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培养、能力与素质促进的协调培养

2.1.1 制定专属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目标

根据开课专业的特点,细化各专业所需技能的必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制定公共基础课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2.1.2 修改授课计划

将公共基础课与授课对象的学生专业相结合,调整知识体系,以任务驱动教学、将理论融合专业、明确考核形式、细化考查要点,同时穿插语言展示、文字写作、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培养的环节;

2.1.3 实施教学分级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实施分级教学,即合格教育与提高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经济管理学院试行开展了大学英语课程的A,B班分级教学,通过教学过程的对比及成绩的对比发现,在过级率、英语类竞赛获奖率等方面均有差别,分级教学无疑是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之一。

2.1.4 考试方式改革

公共基础课的课程特点不同,实施实践考核的侧重不同。采取大学英语的听、说方面的面试;化学操作技能的抽签面试及操作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记入公共数学课的考核等方式。

2.2 给教师充足的空间,引导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提升

注重给教师的教学“留白”。检查和反馈是为了进步,而自查与自省是得以提升的原动力。设计学期中的《学生教学反馈报告》与学期末的《学期课程教学总结》,督促教师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反馈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让教师自查自省,同时也是自我监督与逐步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从学生的调研、座谈或征求意见,到报告总结的撰写,均由教师自己完成并自我评判,此为“留白”,意在突出“自我”的运化与提升。

3 结语

公共基础课是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二年级开设的,在知识传播的同时,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甚至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教师的授课风格、思维方式、言行举止、精神面貌等方面将对学生产生深远乃至终身的影响。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技能的同时培养综合素质,是建设课程的任重而道远之责。

参考文献

[1]牟延林.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进程中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9).

[2]余国江.课程模块化: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转型的路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

[3]郭红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课程重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