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作业(适用全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一、单选题
1.科学家发现,体内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
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叶绿体提供
B.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C. “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它的形成说明膜具有流动性
D. 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髙尔基体和中心体等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B. 绿色植物根尖细胞膜上有吸收镁离子的载体
C. 甲状腺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D. 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大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
3.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B. 细胞质中含RNA的结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C.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 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酶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 核糖体中的蛋白质是在核仁中合成的
C.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
D. 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5.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的膜结构示意图,A、B、C 表示物质。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B 可构成具识别功能的物质;物质C 构成乙的基本支架时,都是亲水基相对排列于内侧
②细胞中所有的乙结构构成生物膜系统,除图中①~⑦外,主要还有核膜
③B 物质位于图示的三个括号的中间( )位置,且它在乙结构中只存在于表面
④乙结构中B 物质的合成可能需要该细胞的结构③参与
⑤衰老细胞裂解死亡需依靠结构⑥所在的细胞结构
⑥图示中②的内层结构比外层结构功能更复杂,主要原因为内层结构面积更大
⑦乙结构具有免疫、识别功能,则⑦结构即指糖蛋白
A. ①③⑤
B. ①④⑤⑥
C. ②④⑥⑦
D. ②④⑤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B.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C. 胃黏膜、核膜、肠系膜均属于生物膜
D. 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二、探究题
7.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
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在细胞内对蛋白质降解的调节作用,揭开了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1)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白质降解过程,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发生在消化道中的初步降解,此过程需要________参与;另一种则需要能量,它是一种高效率、针对性很强的降解过程,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于________。

(2)细胞内的蛋白质处于不断地降解与更新的过程中。

泛素在其蛋白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
的作用,即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将被特异性地识别并迅速降解,降解过程发生在________(细胞器)中。

(3)泛素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只在细胞内起作用,可见与泛素的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其合成方式称为________,控制这一过程基因中至少含有________个脱氧核苷酸(考虑终止密码子)。

(4)今有一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将它水解后只得到四种氨基酸。

问:
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5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5H9NO4)
该物质共含有羧基________个,进行水解时需________个水分子。

8.不同细胞分泌物的分泌方式有差异。

分泌物形成后,如果随即被排出细胞,这种方式称为连续分泌;
如果先在分泌颗粒中贮存一段时间,待有相关“信号”刺激影响时再分泌到细胞外,称为不连续分泌。

如图表示几种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途径,据图回答:
(1)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生物膜是________。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场所是[]________,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细胞中进行追踪实验
研究,可以发现分泌蛋白是按照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填空)方向运输的,这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花色有红花、橙花、白花三种植株。

已知雌株与雄株由M、m基因控制,花
色受A、a与B、b基因的控制(A与B基因同时存在的植株开红花,二者都不存在时开白花),相关基因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

为研究该植物的遗传,所进行的实验如下:
实验1:利用红花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对幼苗进行娃理,获得的正常植株全部开白花且雌株与雄株的比例约为1︰1。

利用橙花植株的花粉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相同。

实验2:红花雄株与红花雌株杂交,每组杂交子代中,雌株与雄株的比例约为1︰1,且总出现比例约为1︰2︰1的红花株、橙花株、白花株。

请回答:
(1)花瓣细胞中的色素位于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中,催化色素合成的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

(2)对红花植株的花粉离体培养,所获得的幼苗的特点是________。

(3)由实验1可知;正常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正常情况下,雄株与雌株杂交,每组杂交子代中,雌株与雄株的比例总是1︰1,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

此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__定律。

(4)红花雄株与红花雌株杂交,子代中红花株、橙花株与白花株的比例为1︰2︰1。

研究者认为出现
该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只有基因型为ab的花粉才可育的结果。

可利用红花或橙花植株的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若用红花雄株测交的结果为________,用红花雌株测交的结果为________,则该观点正确;
若用橙花雄株测交的结果为________,用橙花雌株测交的结果为________,则该观点正确;
三、实验题
10.小麦种子萌发需要一系列酶的催化,其中胚乳细胞合成的α—淀粉酶必不可缺。

如图是大麦种子萌发
过程中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有关结构,①、②表示有关过程。

据图回答︰
(1)完成①过程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

②过程中,不同的丙最终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特点是
_________,甲、乙、丙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________。

(2)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赤霉素信息传递中间体,导致GAI阻抑蛋白降解。

结合图解说明,GAI阻抑蛋白降解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是________。

(3)为了证明诱导α—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信息分子是赤霉素,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饱满健壮的小麦种子若干,随机分为四组,其中三组做去胚处理,分别置于四支带有等量缓冲液的试管中。

第二步︰向四支试管中加入浓度不等的赤霉素溶液,常温下保持24小时。

第三步︰向各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质量分数为0.1%的淀粉溶液,保温10分钟。

第四步︰向各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碘液,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①第三步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___,说明带胚的种子产生了________。

②试管1、3和4实验结果说明胚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

③试管2、3、4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囊泡的形成、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A.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或在细胞质基质提供,而叶绿体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A错误;
B.溶酶体中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故“组件”是氨基酸,不可能为核苷酸,B错误;
C.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等知识,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具有生物膜流动性的特点,C正确;
D.中心体没有生物膜结构,故无法形成囊泡,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A正确;
B.镁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因此绿色植物根尖细胞膜上有吸收镁离子的载体,B正确;
C.甲状腺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垂体细胞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C错误;
D.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大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识记细胞器的相关知识。

【解答】
A.核糖体只是蛋白质合成场所,而蛋白质的加工成熟分别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完成,如分泌蛋白的加工,A错误;
B.细胞质中的中心体不含有RNA,B错误;
C.由于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的结合)的场所,膜上附着了催化相关阶段的酶,因此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即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C正确;
D.人体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它在进行有丝分裂时,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与高尔基体无关,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答】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A错误;
B.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错误;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受体有的可能不再细胞膜上,存在于细胞内,如性激素的受体,植物
细胞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不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C错误;
D.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
解层次的考查。

由图可知,A是糖类,B是蛋白质,C是磷脂,三者共同构成生物膜。

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液泡,⑥是溶酶体,⑦是细胞膜。

【解答】
①A糖类、B蛋白质构成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亲水基排列在
外侧,①错误;
②细胞中所有的乙结构构成生物膜系统,除图中①~⑦外,主要还有核膜,②正确;
③蛋白质有的镶在细胞表面,有的嵌插在磷脂分子中,有的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③错误;
④B蛋白质的合成可能需要结构③参与,④正确;
⑤溶酶体⑥参与细胞的凋亡过程,⑤正确;
⑥图示中②的内层结构比外层结构功能更复杂,主要原因为内层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⑥错误;
⑦乙结构具有免疫、识别功能,则⑦结构即指蛋白质或糖蛋白,⑦错误。

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解答】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基因转录主要的场所,翻译在核糖体,A错误;
B.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B错误;
C.胃黏膜、肠系膜不属于生物膜,C错误;
D.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D正确。

故选D。

7.【答案】(1)蛋白酶(肽酶) ATP
(2)溶酶体
(3)(游离)核糖体脱水缩合 462
(4)5 9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直接能源物质、蛋白质合成场所和过程等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正确理解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蛋白质降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为ATP。

(2)溶酶体为酶仓库,含有大量水解酶,可将蛋白质降解。

(3)泛素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与其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控制这一过程基因中至少含有(76+1)×6=462个脱氧核苷酸(考虑终止密码子)。

(4)由图可知,每种氨基酸均只含一个N原子,所以该化合物由10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他氨基酸均只含由一个羧基,只有谷氨基酸含有两个羧基,根据氧原子数可以计算出谷氨酸个数为4个,所以该物质共含有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羧基数=1+4=5;10个氨基酸形成1条链,共需消耗9个水分子,故该物质进行水解时需9个水分子。

8.【答案】(1)细胞膜
(2)②核糖体③→④→⑤既紧密联系又协调配合的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解答】
(1)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生物膜是细胞膜。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场所是②核糖体,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细胞中进行追踪实验研究,可以发现分泌蛋白是按照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细胞膜方向运输的,这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也是既紧密联系又协调配合的。

9.【答案】(1)液泡核糖体
(2)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3)aabbmm 正常情况下雌株的基因型为mm,不产生含M基因的雌配子,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Mm,所以雄株和雌株杂交时,雌株与雄株的比例总是1︰1 基因的分离(4)子代全白子代红花︰橙花︰白花=1︰2︰1 子代全白橙花︰白花=1︰1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单倍体育种的过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要点,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思路设计实验、预期结果、获取结论。

【解答】
(1)花瓣细胞中的色素位于液泡中,催化色素合成的酶属于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2)对红花植株的花粉离体培养,所获得的幼苗属于单倍体,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3)由实验1可知;正常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aabbmm。

正常情况下,雄株与雌株杂交,每组杂交子代中,雌株与雄株的比例总是1︰1,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正常情况下雌株的基因型为mm,不产生含M基因的雌配子,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Mm,所以雄株和雌株杂交时,相当于测交,后代雌株与雄株的比例总是1︰1。

此实验结果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4)红花雄株与红花雌株杂交,子代中红花株、橙花株与白花株的比例为1︰2︰1。

则亲代红花雄株与红花雌株的基因型分别为MmAaBb和mmAaBb,研究者认为出现该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只有基因型为ab的花粉才可育的结果。

可利用红花或橙花植株的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若用红花雄株(基因型为MmAaB b)测交的结果为子代全白,用红花雌株(基因型为mmAaBb)测交的结果为子代红花︰橙花︰白花=1︰2︰1,则该观点正确;
若用橙花雄株(基因型为MmAabb或MmaaBb)测交的结果为子代全白,用橙花雌株(基因型为mmaaBb或mmAabb)测交的结果为橙花︰白花=1︰1,则该观点正确。

10.【答案】(1)四种核糖核苷酸氨基酸排序相同甲乙
(2)启动GA-MYB基因的转录(或表达)、启动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或表达或合成α-淀粉酶)
(3)①少α-淀粉酶
②产生赤霉素、诱导胚乳细胞合成α-淀粉酶
③赤霉素浓度越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越好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表格、图解考查了激素的生理作用和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掌握探究实验的实验的原理,分析实验表格,提取信息得出结论,考查
了考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模式图:图示为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甲为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乙为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分类、加工和转运;丙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

分析表格数据:α-淀粉酶的作用是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遇碘液变蓝,在此基础上,对题目中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实验过程中是使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实验结果是颜色的深浅,据此可以推测剩余淀粉的含量,进而可以推知被分解掉的淀粉数量,也就可以推测出每个试管α-淀粉酶的产生情况。

1号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说明胚能产生a-淀粉酶;2、3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赤霉素的浓度,说明赤霉素含量越多时,试管中的淀粉越少;2、3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说明赤霉素溶液在无胚的情况下可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

【解答】
(1)由分析可知,①过程表示转录,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②过程表示翻译,
翻译的场所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翻译的模板是转录产生的mRNA,图中不同的丙(核糖体)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相同,甲内质网、乙高尔基体、丙核糖体中,内质网、高尔基体有膜结构,因此甲乙属于生物膜系统。

(2)大麦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赤霉素信号传递中间体,导致GAI阻抑蛋白降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GAI阻抑蛋白能够阻止GA-MYB基因的表达,而GA-MYB蛋白质能够启动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故GAI阻抑蛋白降解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是启动GA-MYB基因的转录(或表达)、启动α-淀粉酶基因的转录(或表达或合成α-淀粉酶)。

(3)①试管1和试管2两组进行对比,相互之间的自变量为是否有胚(或有无α-淀粉酶存在),因变量是试管中淀粉的含量。

在此实验中淀粉的含量由生成的α-淀粉酶的量决定,α-淀粉酶含量高,则淀粉被水解的多;α-淀粉酶含量低,则淀粉被水解的少;无α-淀粉酶,则淀粉不被水解。

检测时,加入碘液后,颜色较深的含淀粉多,颜色较浅的含淀粉少。

由表可知,试管1溶液中
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少,说明带胚的种子产生了α-淀粉酶。

②观察试管3和4,二者加入的赤霉素含量越多时,试管中的淀粉越少,由此可推测,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第1组合3、4组的区别在于有无胚,第1组和3、4组对照说明胚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产生赤霉素,诱导胚乳细胞合成α-淀粉酶。

③试管2、3和4,三者加入的赤霉素呈梯度分布,且当赤霉素含量越多时,试管中的淀粉越少.由此可推测,赤霉素浓度越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