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大区域竞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三大区域竞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今天(1月17日)开幕,陕西省代省长赵正永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陕西三大区域竞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赵正永说,关中率先发展、陕南突破发展、陕北跨越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西咸新区建设正式启动,陕西航空、航天经济开发区和渭南高新区分别升格为国家级,陕南开始步入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陕北探索出依托资源深度开发实现快速增长的新模式。

三大区域成了陕西经济的三驾马车

“十一五”开局之时,陕西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目标。

5年过去了,陕西已经不再是关中一极的发展。关中依托国家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继续保持着老大哥的引领发展态势;陕南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连续两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陕北成为陕西经济的又一强劲增长极,特别是县域经济突飞猛进,有11个县跻身西部百强县,3个县跨入了全国百强县。

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成了陕西经济的三驾马车,互为依存、竞相发展,全省经济呈现出全面、均衡、协调、互补、快速、科学发展的新格局。

关中带活全省经济发展一盘大棋

关中一直以来都是陕西的“金腰带”,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居重要位置,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工商业基础较强,经济总量占全省70%,聚集了全省80%的科技实力。“十一五”以来,关中地区抢抓机遇,依托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产业的优势条件,充分发挥“一线两带”辐射带动作用,调整优化区域结构,经济保持了率先发展的好势头。

在2009年6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后,“大关中”已经远远地突破了它原有的地理范畴,而被更多地赋予了带动辐射并带动陕南陕北甚至整个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使命。

在5年的发展中,西安已经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关中其他市区,也分别拥有了各自的定位。宝鸡市主抓机床制造、重型汽车制造、有色金属加工制造和商贸旅游;铜川的能源、建材、农副产品等方面持续发展;渭南的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占领了一定的市场;杨凌区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逐步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一个各具优势而又相互补缺的关中经济发展带,在十一五期间,创造了丰硕的成果。2010

年1月—9月份,关中—天水经济区GDP总量4 432亿元,同比增长1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298亿元,同比增长3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5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总收入达到692亿元,同比增长3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除天水市外,经济区各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均在13%以上,农民现金收入同比增长均在17%以上。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内的关中经济区,经过10 年努力,将基本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装备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陕北变资源为产业让财政惠民生

2009年的陕西10强县中,府谷、神木、靖边、志丹分别排名前四位,整个陕北有11个县进入西部百强县,其中神木、府谷、靖边已跻身全国百强县,是陕西仅有的三个全国百强县。有学者和官员断言,未来几年,陕西的全国百强县也都将出自陕北,以百强县为代表的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劲增长极。

“十一五”期间,陕北在三个方面实现新跨越:一是基础设施新跨越。太中银铁路、包西铁路复线和重点矿区铁路支线相继建成,包头至西安、吴堡至定边、榆林至神木高速公路全面贯通,榆林、延安机场建成投运,区内形成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新跨越。2010年,煤、油、气产量分别达1.9 亿吨、2000万吨和140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58%、30%、110%;发电装机容量达600万千瓦,加上在建电厂,电力装机规模超过1000 万千瓦;重大煤化工、煤制油和石油化工项目全面启动建设,能源化工工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三是城市化进程新跨越。随着榆神、榆横、延安杨舒等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产业积聚效应加快,一批新兴城镇迅速崛起,神木、靖边、安塞等县城和一些重点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陕北城市化水平由5年前的31%提高到了42%左右,一大批农民由农村住到了城里。

“GDP上去了,财政有钱了,我们的老百姓应该得到什么呢?”陕北执政者给出的答案是:民生为天!

神木县面对县富民穷、贫富差距过大、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等县情,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率先大胆突破,先后推行了12年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城乡统筹养老保险等“十大民生工程”。其民生投入之大、标准之高、覆盖面之广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府谷县在教育、文体、环保、交通、投资环境、合作医疗、生态水利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先后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县、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最具发展潜力县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等;在创建城市开发建设模式中,坚持生态兴县战略,走清洁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全县大循环”的发展格局,水碧、天蓝、山绿的“黄河金三角”正一步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靖边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规划建设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太阳能产业示范园等,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新的模式,坚持城镇带动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打造陕北区域中心城市。

“十一五”期间,神木免费医疗、子长平价医院、吴起免费教育、府谷模式等民生实践,无不在全国赢得一片掌声。

一个富裕、幸福、绿色的新陕北展现在全省人民的眼前,正因为肯定这种发展成就,在省委、省政府调整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时,将陕北定位为持续发展,这或许是对陕北5年发展的最好褒奖。

陕南变绿色短板为循环优势

陕南,一个灵秀的地方。

对于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人人都会流连沉醉,但对于需要富民强区的地方执政者们来说,这种先天的禀赋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无奈。陕南,既无关中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产业基础,又无陕北得以“跨越发展”的煤油气等资源禀赋,同时还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限制。在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之下,身为“后进生”的陕南,优越的生态环境与紧张的土地资源并存,巨大的潜能与低下的生产力并存,强劲的经济增速与薄弱的产业基础并存。有数据显示,2008年,关中、陕南、陕北全省经济比重为63.7:14.1:25.2,陕南竞争形势不容乐观。县域经济的“短板”、产业集群的“软肋”及资源环境的“瓶颈”,成为压制陕南经济发展的“三座大山”。

这些情况在“十一五”发生了改观。

“过去五年陕南经济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期,可以说是宝贵的黄金五年。”许多权威人士在仔细研究各项数据得出以上结论。

自实施陕南突破发展战略以来,陕南经济发展思路逐步明晰,重点逐步突出,发展逐步加快,这5年经济年平均都以两位数增长。2009年,陕南三市更是破天荒地快速发展,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一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首次跃居全省中上水平,陕南长期处于全省后进位次的状况开始改变。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抢抓国家各项政策机遇,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的相继落地,为经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陕南突破发展战略部署后,资金、政策的倾斜,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运,成为拉动经济快速上升第一动力”,在分析“十一五”成就时,安康市委党校一位老师指出,“不管是十天高速、西康铁路二线等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还是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新材料工业、新能源等项目的进军,使陕南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数量、质量上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陕南突破发展第五次工作座谈会上,陕西省将编制好的《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正式下发陕南各市、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正永指出,《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对今后10年陕南加快发展、环境保护和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又一次为陕南的突破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由此,循环经济规划让工业在陕南有了发展的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