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阳市简介
德阳,别称旌城,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部。
德阳市是成渝经济区重要区域中心城
交通
公路
德阳交通便利,距离成都41km,G5(京昆高速公路)、G42(沪蓉高速公路)、成德南高速公路、遂德阿高速公路、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都第三绕城高速、成绵高速公路复线、国道G108贯穿境内,在建天星大道,金旌大道,旌江大道将进一步拉近与成都的联系。
在
建的德阿公路将在几年后改变德阳与阿坝接壤却路不通的局面,从而打通通往龙门山地震带的生命通道。
新近规划的德遂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将打通通向东西向的“血脉”,进一步改善德阳的交通环境。
铁路
宝成铁路纵贯市域南北,成绵乐城际铁路在此设有德阳站、广汉北站和罗江东站。
航空
南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50余公里,北距绵阳南郊机场约45公里,航空优势明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部,地处东经103°45′-105°15′北纬30°31′-31°42′之间。
南靠成都,北接绵阳,东壤遂宁,西邻阿坝。
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地级市,四川省重点建设的九大城市之一,是成都旅游门户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市幅员面积5818平方公里。
地形特征
德阳市境狭长,东西宽约65公里,南北长约162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为龙门山脉中段,山地面积1171.8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9.68%;中部为成都平原东北部,面积1838.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0.88%;东南部为盆中丘陵,面积2943.1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9.44%。
气候特征
德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市境内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差异大,形成不同的小区气候。
气温沿山体坡面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立体气温显著,气候类型多样,有山地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等。
中部和东南部的平原和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80%),受亚热带纬度地带性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
年平均气温15℃—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
年平均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日平均气温终年高于0℃,≥0℃积温5500—6000℃。
极端最高气温38.4℃(2013年8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7.6℃(1976年12月21日)。
年总降水量900—950毫米,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西北部年降水量950毫米以上,中部900—950毫米,东南部960毫米以下。
降水量多集中在5—10月,占年降水量的87—89%,降水量最多年达1400—1500毫米,最少年仅530—630毫米。
年平均无霜期270—290天。
平均每年降雪日数1—3天,多出现在隆冬季节。
平原、丘陵盛行偏北风,年平均风速1.4—1.6米/秒,春季风最大,3—5月平均风速在1.6—2.0米/秒之间,最大风速达14—19米/秒。
秋冬季风最小,10—2月平均风速0.9—1.5米/米之间。
水系水文
德阳市河流分属沱江和涪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绵远河、石亭江、鸭子河、清白江、凯江等。
此外,人工修建的四川省人民渠引来岷江过境水成为市境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利资源。
德阳市最大水库为中江继光水库,蓄水量8900万立方米。
山脉特征
龙泉山脉北起德阳市罗江县以南,经青白江区、龙泉驿区至乐山市平羌峡,东缓西陡,其峰峦连绵起伏,走向各异,其南北两段均倾没于丘陵之中。
龙泉山脉中段俗称龙泉山,在成都周边的青城山、天台山、西岭雪山、龙门山等名山中,龙泉山是离成都市区最近的山。
由于地处成都平原东面,又称“东山”,宋代称“灵泉山”,明代始称“龙泉山”。
垂直走向的山体宽约12公里,山脊从东北的万兴乡公平村至西南的柏合镇双碑村长约20公里,山体面积为218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德阳市常见的植物资源有248科,538属,3547种。
其中木本植物112科,253属,870种。
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珙桐,水杉,秃杉等。
德阳市境内有野生动物16目,32科,52属,234种。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川金丝猴,云豹,扭角羚,藏羚等。
矿产资源
德阳是四川省天然气和磷矿石生产基地。
境内已发现35种矿产,已开发利用的有13种,主要矿产为磷矿石、天然气、石灰岩、煤炭、矿泉水。
其中:磷矿探明储量约占全省的25%;全省53个探明矿区,平均品位大于25%的有15个矿区全部在德阳境内,磷矿石产量占全省的90%以上。
天然气储量丰富,约占全省储量的17%,已成为成都经济圈的工业民用天然气供应基地。
据1999年统计:磷矿石年未保有储量为16938.52万吨,产量达187.29万吨;煤炭年未保有储量为3674.52万吨,产量达91.71万吨;石灰石年未保有储量为17121万吨,产量达68.9万吨;矿泉水年未保有储量为153.71万吨,产量达1.18万吨;天然气年未保有储量约361.31亿立方米,控制储量约1000亿立方米,产量达10亿立方米。
全市矿业产值为3.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
水能资源
德阳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88mm,降雨总量为64.78亿立方米。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约35.12亿立方米;全市浅层地下水储存量约为35.40亿立方米,天然补给量14.46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13.05亿立方米。
德阳市山丘地区河流切割较深,浅层地下水主要从河川排泄,地表径流基本上包括了浅层地下水;平原地区河流切割较浅,浅层地下水从河川排出量较少,大量地表水转化为浅层地下水。
经分析调查全市本地水资源总量为35.96亿立方米,从都江堰经人民渠引水量13.25亿立方米,流经凯江、湔江、青白江等天然河流的过境水有15.8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德阳市土地总面积890万余亩,市内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可根据项目性质安排用地。
经济
综述
德阳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宏华石油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
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都是由德阳制造装备,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居全国第一;食品工业享誉中外,拥有中国名酒剑南春、长城雪茄、冰川时代矿泉水等一批优质品牌,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雪茄烟生产基地;化学工业以磷化工、氯碱化工、钛化工、天然气化工为主,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和化肥生产基地;德阳着力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潮汐发电、生物能、燃料电池等为重点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被联合国列为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新材料、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雄厚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德阳在中国西部重要工业城市的地位。
2014年德阳地区生产总值1515.6亿元,持续保持全省第三位,比上年增长9.0%。
2014年德阳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1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04.9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411.4亿元,增长8.7%。
三次产业结构为13.2:59.7:27.1。
2014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96.5亿元,增长10.3%。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59.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7%。
工业品购进价格下降1.5%。
2014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1.1亿元,比上年下降2.8%。
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83.5亿元,增长3.8%。
财政总支出263.3亿元,增长0.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
出196.7亿元,增长3.6%。
第一产业
德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属都江堰自流灌区,是四川省重要的粮、棉、油、猪、蚕、菸的生产基地。
已建成蔬菜、生猪、家禽、食用菌、药材等十大优质农副产品基地,
是国家级苗畜、苗禽基地市、省级优质瘦肉型生猪出口基地市和省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形成了绿科蔬菜、火花米、旌晶食品、明阳种子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
德阳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有与安徽凤阳同时搞包产到户的广汉金鱼乡,有率先在全国摘下人民公社牌子的广汉向阳镇。
随着改革的深入,旌阳区八角井镇、绵竹市汉旺镇等一批“中国乡镇之星”又先后涌现出来,成为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典范。
县域经济发达,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中,德阳连续几年占居4席。
四川省200强乡(镇)中,德阳占51个。
什邡、广汉、绵竹、旌阳先后通过省“小康县”验收,成建制达到小康标准。
中江是全国农业百强县之一。
2014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84公顷,增长0.2%。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1万公顷,增加334公顷,增长0.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3万公顷,同比下降280公顷,下降0.4%;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6.0万公顷,增加1044公顷,增长1.8%。
2014年粮食总产量188.4万吨,比上年增加3760吨,增长0.2%。
油料总产量20.0
万吨,比上年增加2799吨,增长1.4%。
蔬菜总产量211.3万吨,比上年增加7.9万吨,增长3.9%。
2014年肉类总产量38.0万吨,比上年增加7772吨,增长2.1%。
其中:猪肉产量25.0万头,比上年增加4990吨,增长2%;禽肉产量9.0万吨,比上年增加1500吨,增长1.6%。
第二产业
工业
德阳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城市,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
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
全国45%以上的大型轧钢设备制造地,世界最大的铸锻钢制造基地,发电设备产量全球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全国第一。
全国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50%的大型轧钢设备、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由德阳制造,德阳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
世界最大化学工业主要形成了四川金路、四川宏达、四川龙蟒、美丰化工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
食品工业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有50多种食品被评为全国、部、省优质产品,其中剑南春、蓝剑啤酒、蓝剑饮料、德阳酱油、天府花生、长城雪茄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和畅销产品。
医药工业能生产化学制剂、原料药、中成药、保健品等若干大类、十余种剂型,有300多种药品获得国家批准的生产文号。
服装工业年生产加工能力超过4000万件(套),得福、琪达、都通企业名列全国服装“双百强”企业。
201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27户,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0.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
10.8%。
从主要行业看,机械行业增长12.5%,食品行业增长7.9%,建材行业增长14.6%,
医药行业增长13.2%,化工行业增长2.5%,纺织服装行业增长9.7%。
[7]
建筑业
2014年末全市资质等级建筑企业209户,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
第三产业
2014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1.4亿元,增长1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7.6亿元,增长13.3%。
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453.7亿元,增长13.4%;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75.3亿元,增长
11.7%。
全年进出口总额3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出口额31.0亿美元,增长31.8%。
机电产品出口13.1亿美元,增长19.7%,占出口总额的42.3%。
全年进口总额7.8亿美元,下降24.7%。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2.1亿美元,增长2.0%。
德阳共有保险公司36家,其中:财险公司17家,寿险公司19家。
201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29.3亿元,比年初增长7.2%。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70.9亿元,比年初增长10.5%。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06.1亿元,比年初增长10.6%。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80.4亿元,比年初增长3.2%;中长期贷款余额478.2亿元,比年初增长13.3%。
全年新增贷款106.4亿元,比上年下降22.7%。
全年保费收入45.1亿元,增长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3亿元,增长16.7%;
寿险保费收入28.9亿元,增长6%。
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合计17.6亿元,增长26%,其中:财产险赔款支付8.6亿元,增长17.2%;寿险赔款及给付支出9亿元,增长35.8%。
2014年末全市证券交易机构开户总数达到24.9万户,比上年增长4.6%;全年交易额1995.1亿元,增长67.3%。
旅游资源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古蜀国三星堆遗址;有保存完好、建筑精美、全国第三大,西南地区最大的德阳孔庙;雄伟壮观的李冰陵,古代24孝之一“一门三孝”故事的发源地,以及白马关庞统祠墓、张飞点将台、换马沟、落凤坡、庞统血坟、金牛蜀道、诸葛双忠祠、张任墓等为三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位于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以“五绝四海”闻名的蓥华山风景名胜区;集成片原始森林和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植物为一体的九顶山风
景名胜区和九顶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有省级森林公园——云湖森林公园、剑南春森林公园、崴螺山景区;有东湖山公园、房湖公园和继光水库等;还有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人类智慧的结晶”的德阳石刻、旌湖等现代文化娱乐景区,以及中国芍药谷4A级度假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黄继光纪念馆和继光故里等红色旅游区,全国唯一的观音菩萨金刚道场——中江白塔寺。
201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4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实现旅游总收入120.6亿元,增长30.3%。
境内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30个,星级饭店11家。
德阳市知名景点一览表
特色产品
城市文化
标识
2013年4月2日,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向社会公布德阳城市标识,其中“古蜀之源重装之都”成为德阳城市主标识,“古蜀风华阳光之都”、“大德如阳”为德阳城市辅助标识,分别配合主标识在不同领域和时段使用。
德阳城市主标识整体采用圆形构造,既有圆融之内涵,又取太阳之象形,呼应德阳之阳字。
图形的左半部分是一个齿轮形状,代表了德阳重型装备制造业之都的地位。
图形的右边上半部分是古蜀字之象形,寓意德阳是古蜀文明的源头;下半部分的图案则是三星堆**,代表着德阳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三星堆遗址。
红橙与蓝绿的亮丽色彩体现了德阳精彩绽放的活力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节日
社会事业
教育
2014年末德阳已建成四川省一级示范高中5所,四川省二级示范高中7所。
“两基”乡镇覆盖率100%,人口覆盖率100%。
全面完成“爱心助学”工程任务,德阳共有9.4万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减免费用3.7亿元。
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学员45.1万人;参加自学考试8.9万人次。
[7]
科技
2014全年争取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1项,获科技进步奖17项。
省认定高技术企业104户。
全年共申请专利265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34件;专利授权1737件,其中授予发明专利权174件。
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0项,成交金额4.3亿元。
全市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6个,省级技术中心38个,市级技术中心88个。
文化
2014年,全市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158.7万册(件)。
全市拥有文化馆7个,文化站119个,博物馆10个,艺术表演团体23个,电影院11个。
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视台7座,有线电视入户率63.9%。
医疗
2014年,德阳拥有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774个。
其中:医院74个、卫生院12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
拥有卫生机构人员25826人,其中,医生7988人,注册护士(师)7317人。
卫生机构床位1911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8359张。
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49.2万人,全年新农合医疗支出9.1亿元。
体育
2014年,德阳全市共建全民健身路径253条,全民健身工程208个。
年末公共体育场馆34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7亿元。
社保
2014年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岗职工人数达到6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2.2万人,增加0.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65.1万人,增加1.9万人。
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农民工4.2万人。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到100%。
2014年,德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21.2万人,其中,城镇10.0万人,农村11.2万人。
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10个,床位1498张;敬老院117所,床位1.6万张。
全市农村五保供养人数2.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