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汉语常用语气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为 “为”(wé i)作语气词,主要 有三种用法: ① 与“何”、“何以”等配合, 组成“何……为”、“何以…… 为”的格式,表示反问,译成 “为什么……呢” 。例如:

《史记· 项羽本纪》:“如今人
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论语· 季氏》:“是社稷之臣
也,何以伐为?”
1.

“也”用于判断句,帮助谓语 进行判断。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 陈 涉世家》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 通江水也。 《巫山、巫峡》
② “也”用于叙述句,表示对 所述情况深信不疑。例如: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 难图也。 《郑伯克段于鄢》 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 《王子坊》
② 用于选择问,可译为“呢”。 如: 不知(庄)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 梦为(庄)周与? 《庄子· 齐物论》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 至极邪? 《庄子· 逍遥游》 孙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 《庄子· 达生》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
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 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路之所树与? 是未可知也。《孟子· 滕文公下》
古代汉语常 用语气词
一、语气词
语气词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
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 既不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表示成 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只表示各种 不同的语气。 语气词按照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 可分为三类:句尾语气词、句首 语气词、句中语气词。
句尾语气词 古代汉语常用的句尾语气词有: 也、矣、乎、哉等。 (1) 也 “也”用在句尾,含有判断、肯 定、确认的语气。“也”的用法 主要有六种:

“矣”表示的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有两种意义: ① “已然”阶段:表示事情已经 发生,但仍把事情发展的现阶段 作为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 鸡既鸣矣。(《诗经· 鸡鸣》) 余病矣。《左传· 成公二年》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左传· 宣

“将然”阶段:事情尚未发生, 但预料将要发生,把它当作新情况 告诉别人。例如: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论语· 阳货》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吾君已老矣,已昏矣。(《谷梁 传· 僖公十年》)

“矣”的用法:
①用在叙述句句尾。例如:
鸡既鸣矣。(《诗经· 齐风· 鸡鸣》)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 鸿门
宴》)
②用在复句中的后一分句末尾。
例如: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左传· 宣 公二年》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 语· 宪问》
③用在描写句句尾: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 陈涉世家》 今老矣。《左传· 僖公三十年》 甚矣,汝之不惠!



用于感叹句,语气强烈,译 作“啊”。例如: 君哉,舜也!”又:“大哉,尧 之为君! 《孟子· 许行》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孟 子· 万章上》
② 用于反问句,一般同疑问代词 或“安、岂”相配合,译作“呢” 或“吗”。例如: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 记· 陈涉世家》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战国策· 赵策》
2.
夫将者,国之辅也。
《孙子· 谋
攻》 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饿之於食, 不待甘旨。 晁错《论贵粟疏》

“夫”可以与“且”、“故”、 “若”、“今”结合,成为“且 夫”、“故夫”、“若夫”、 “今夫”,用于句首,表示有议 论要发,“且”、“故”、 “若”、“今”的词义基本保留。
且夫——表示进一步发议论,译作 “而且”。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 《庄子· 逍遥游》 故夫——表示承接上文再发议论, 译作“所以”。 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 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韩非 子· 问辩》
《列子· 汤问》
④用在疑问句句尾,这种疑问句
中必然还另有专门表示疑问的词, 如: 敬诺。年几何矣? 《战国策· 赵策》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论语· 子路》
⑤用在祈使句句尾:
先生休矣!
《战国策· 齐策》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 公 输》
已 用法与“矣”相似,主要是 说明动作行为的既成状态、对 将来的判断和肯定,侧来自百度文库于一 种限制语气,即说话人认为只 能如此,可译作“了”。

① 用于是非问,译成“吗”。 例如: 是鲁孔丘与? 《论语· 微子》 子自谓才士圣人邪? 《庄子· 盗 跖》

也可与“其”、“得无”、“无
乃”等呼应,表示委婉推测的疑 问,译成“吧”、“呢”。例如: 彼其智者欤?柳宗元《梓人传》 得无教我猎虫所邪? 《聊斋志 异· 促织》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8) 焉 “焉”作句尾语气词,有三种用 法: ① 用于叙述句,表示直陈语气, 有肯定意味。译成“了”、 “啊”,或不译。例如: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 子· 汤问》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 志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用于一般疑问句,语气委婉, 译成“呢”。例如: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 何择焉? 《孟子· 梁惠王上》 子(孔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论语· 阳货》 与其杀是僮,与其卖而分,孰若 吾得专焉?柳宗元《童区寄传》
是非问句中 常与“其”、“得 无”、“无乃”等呼应, 表示委 婉推测地发问,可译成“吧”、 “呢”。例如: 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左 传· 隐公四年》 日食饮得无衰乎? 《战国策· 赵策》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 乎? 《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


用于选择问,相当于“呢”。 例如: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庄 子· 秋水》 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 梁惠 王下》 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 《战国策· 韩策二》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
之!《句践灭吴》 若夫招近募选、隆势诈、尚功利 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代翕代张, 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矣! 《荀 子· 议兵》 何愚也耶!《金石录后序》 此是命矣乎!《刺世疾邪赋》
句首语气词 常用的句首语气词有:夫,唯(维、 惟),其。 (1) 夫(fú) “夫”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 是所谓“发语辞”,不必翻译。 例如:

“不亦……乎”是常见的反问格 式。例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 学而》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 《庄子· 逍遥游》

(5) 与(欤)、邪(耶) “与(欤)”、“邪(耶)”都是疑问语 气词,它们的语法作用基本相同, 与“乎”基本相同,但所表示的语 气要弱得多。

用于感叹句,语气不太强烈, 译作“啊”。例如: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 《论语· 泰伯》
(9) 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古汉语的句尾语气词,可以两 个或三个连用,表示两重或三重 语气,但句子语气的重点一般落 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 最常见的是“乎”、“哉”放在 别的语气词后面(“乎”与“哉”连 用时,则“哉”只能放在“乎” 后面)。

③ 用于特指问,表示疑问语气, 可译成“呢”。例如: 轸不之楚,何归乎? 《史记· 陈轸 列传》 陛下与誰取天下乎? 《史记· 留侯 世家》 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 其孰利乎? 《句践灭吴》

④ 用于反问句,可译成“吗”或 “呢”。例如: 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 乎? 《越王句践》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 耳,曷足贵乎?《报任安书》

若夫——表示另起话端发议论,
译作“至于说到”。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 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范雎说秦王》 今夫——表示另起一端的议论, 译作“现在说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 臾》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
《论语· 阳货》 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 也哉!”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吾罪也乎哉!” 《左传· 襄公二十 五年》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论语· 阳
货》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孟 子· 梁惠王上》
此外,“矣”、“已”、“与”、
“邪”、“夫” 等也可以放在别 的语气词后面。例如: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孟子· 梁惠王上》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论语· 子张》 舜其大知也与? 《礼记· 中庸》


③ 用于一般疑问句,译作“呢”。 例如: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苏洵《六国论》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诗经· 王风· 君子于役》

④ 用于祈使句,表示祈使、命令 的语气,译作“吧”。例如: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诗经· 召 南· 殷其雷》 董生勉之哉!韩愈《送董邵南序》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
犹有不孝者乎? 《墨子· 兼爱上》 沛公不先破关,公岂敢入乎? 《史 记· 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陈 涉起义》

⑤ 用于感叹,可译为“啊”、 “呀”。例如: 善哉,技盖至此乎! 《庄子· 养 生主》 天乎!吾无罪! 《史记· 秦始皇本 纪》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
以兵为? 《荀子· 议兵》
人而已矣,奚以名为?
《列子· 杨
朱》

用于一般疑问句,译成“呢”: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楚 辞· 渔父》 ③ 用于感叹句,译成“啊”: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庄 子· 逍遥游》

(7) 哉 “哉”的基本作用是表示感叹 语气,可用于感叹句、反问句和 一般疑问句,也可用于祈使句。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 与“哉”的语气相近的还有 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 “夫”,用在感叹句尾表示感叹, 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 偏于惋惜、悲伤的情绪。如: 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 君不知。”

语· 子罕》 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 言也。

③ “也”用于复句最后一个分句 的句尾,表示对前面论断的肯定 和确认,加强全句的语气。例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 路也。 《孟子· 许行》 虽杀臣,不能绝也。 《墨子· 公输》 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韩 非子· 初见秦》

⑤ 用于祈使句,表示命令、禁止、 祈使等语气。例如: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左传· 隐 公元年》(表命令) (项伯)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史记· 项羽本纪》 (表禁止)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曰: “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 《桃花源记》(表祈使)
(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 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 养 生主》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史 记· 货殖列传》 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国语· 越语上》

乎 “乎”是用得最广泛的疑问语 气词,它表示的疑问语气也最强。 用法主要有五种:
(4)

用于是非问,要求对方作出肯 定或否定的回答,可译成“吗”。 例如: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战国 策· 赵策》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 于汉阴,可乎? 《列子· 汤问》


用于特指问,译成“呢”。如: 《论语· 季氏》:“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庄子· 外物》:“子何为者 邪?”
④ 用于反问,译成“吗”、 “呢”。例如: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孟 子· 滕文公上》 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 《庄子· 盗跖》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 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答李翊书 》


用于感叹句,表示感叹语气。 例如: 《孟子· 公孙丑上》:“恶!是何 言也!” (2) 矣 “矣”和“也”的区别: “也”表静态,“矣”表动态;
“也”不表示变化过程,只把 对事物的判断告诉别人, “矣” 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把事物发 展变化中的状况当作新情况告诉 别人; “矣”与现代的“了” 大致相当, “也”字则没有与之相当的现代 语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