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_高级中学必修一化学知识总结.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_高中必修一
化学知识总结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_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总结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篇(一)
1、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篇(二)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
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篇(三)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 1023个
5摩尔质量M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Vm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7 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N1V1
n2N2 V2
8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 VV=nB/CB
9 物质的质量m m=M n n=m/M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V=n Vm n=V/Vm V
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N N=NA n n =N/NANA=N/n
12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1000 \M
13 溶液稀释规律C(浓)V(浓)=C(稀)V(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课后巩固训练:第3章第2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后巩固训练1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后巩固训练
基础提升
读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①洋流是( )
A.北大西洋暖流
B.加那利寒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西风漂流
2.图中数码代表的四支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从海陆轮廓和纬度可知图中的区域位于北半球大西洋中的中低纬海区,图中①为北大西洋暖流。

第2题,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洋流分别是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其中的寒流为②加那利寒流。

答案:1.A 2.B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第3~5题。

3.若AB线是3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4.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印度洋
D.西半球
5.若AB线是30°纬线,且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则甲洋流
的名称分别是( )
A.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B.日本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C.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
D.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解析:在全球洋流模式中,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以副热带(30°纬线附近)和副极地(60°纬线附近)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分别呈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只有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若AB线是30°纬线,洋流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甲是大洋东部、陆地西侧的洋流,在南太平洋上为秘鲁寒流,在南大西洋上为本格拉寒流,在南印度洋上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答案:3.B
4.A
5.D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
7.①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解析:据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为顺时针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向东流。

答案:6.B 7.C
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当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请说明原因。

(2)说出洋流①的名称,并简析①对甲地气候的影响。

(3)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中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洲南部;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图中陆地东侧有巴西暖流向南流,大陆西侧有秘鲁寒流向北流,轮船自城市A向城市B航行方向与洋流运动方向相同,所以轮船航行速度较快。

当航行至丁海峡时,由于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轮船航行方向相反,所以其航行速度减慢。

第(2)题,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洋流①位于南美洲大陆西侧是秘鲁寒流;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降温、减湿,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而且使热带沙漠气候直逼海岸;扩大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

第(3)题,丙处渔场为秘鲁渔场;该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处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表层海水随风而去,底层海水上升,在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
渔场。

答案:(1)快减慢因为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

(2)秘鲁寒流。

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降温、减湿,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扩大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

(3)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能力提升
下图为某海域洋流模式图,S线代表某一纬线。

读图,完成第1~3题。

1.该海域可能位于()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2.若该海域地处北印度洋,且洋流②势力强劲,则此时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若该海域地处北太平洋,则洋流①为( )
A.墨西哥湾暖流
B.日本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加那利寒流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海域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可能为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也可能为北印度洋的夏季环流。

第2题,北印度洋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形成了顺时针流动的季风环流,夏季时西南季风强盛,洋流②势力强劲。

第3题,若该海域地处北太平洋,则洋流①为日本暖流,洋流②为北太平洋暖流,洋流③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洋流④为北赤道暖流。

答案:1.A2.B 3.B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读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第4~ 5题。

4.①地的洋流名称是()
A.本格拉寒流
B.厄加勒斯暖流
C.日本暖流
D.墨西哥湾暖流
5.若我国一商船6月份从④海域回国,此时商船()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解析:第4题,该海域位于我国东部,①为日本暖流。

第5题,6月份④海域盛行西南风,受其影响,洋流向东流动。

答案:4.C 5.A
6.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寒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

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