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词语鉴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中词语鉴赏方法
“阅读训练”第五节
一、阅读中词语鉴赏方法
(一)、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及作用
方法思路: 可以从修辞角度、词语的运用、词的感情色彩等方面着手,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例:不顾余震的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
答:日夜兼程原义是“连夜加班的赶路”,这里指总理争分夺秒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表现了总理与人民并肩而立的精神。
(二)体味句子的意义及作用
方法思路:可以从结构、修辞角度、描写角度等着手
1、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
(5)照应前文(开头)(6)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2、修辞角度(修辞方法及作用)
方法思路:表达效果的作用+事物特征的作用。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例: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答: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男孩求老师加一分时难为情的样子和说话小声的程度。
例:母亲只用鱼汤泡饭。她拨开孩子们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
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里。
答:“贪婪”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写出了孩子们抢着吃鱼的情景。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强调了+对象+特性
⑤对比:强调突出了+对象+特性
⑥反复:强调了+对象+特性,加强语气
3、描写角度
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方法思路: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
②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方法思路: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
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选自《春》
答:本句从触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风柔和的特点。
二、材料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一个村里出来打工的3个人,同时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
小李每天按部就班地和着灰沙,回到工棚,倒头便睡。
小王每天干着手里的活儿,一有空儿就去看师傅们砌砖,慢慢地也拿起了瓦刀,当上了二手师傅。
小张注视着每一道工序,经常在干活之余,到各个工序打听、了解各种工序的情况,了解管理的方法、材料的价格。
3年后,小李还是在建筑工地和灰拉沙,一脸的疲惫。
小王当上了工地的师傅,而且成了包工头。
小张坐着汽车,在各个工地忙碌,他成了建筑开发商。
同一个村子出来,同一个工地打工,3个人的命运却差距巨大。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你对待生活的态度(行动)。
2、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在肯德基餐厅的一隅,一个孩子正贪婪地啃着鸡大腿。父亲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充当陪客。
台灯下,孩子们伏在写字台前“奋笔疾书”。父母坐在一旁,或是举头望明月(监视),或是低头思故乡(瞌睡)。
各大学开学的时候,一群比自己父母长得都高大的“大男孩”和“小姑娘”们像废物一样伫立在一边,而他们的父母却气喘吁吁地为其办理着各种入学手续。
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当小狐狸还娇滴滴地在老孤狸身边撒娇的时候,身为父母的老狐狸却无情地把它们从家中赶走。那些被老孤狸咬伤并赶走的小狐狸眼中充满着忧伤和委屈,然而老孤狸则是义无反顾的坚决和果断。
(现象)人类在对待子女的态度问题上(结果)不如动物(人类过于溺爱,动物让子女独立)。
三、课外阅读
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
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夏天。
我的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仅高出本科录取线3分。如果幸运垂青我,我会走进大学的校门,而一旦稍有闪失,我就会名落孙山。
我的忐忑在逼人的暑热里不断发酵、膨胀,我开始失眠。
父亲常年在外,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陪爸爸到乡下转转吧。”父亲说。我不大情愿,但又不愿让父亲失望。
我们骑着车,穿过郊区……
父亲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总骑在我前面。我们到了一条河边。说是河,水却枯了,裸露的河床是一片开阔的沙滩。对岸一片树林,蓊蓊郁郁的。父亲说:“咱们到那儿乘凉。”沙子被日头烤得炭一样烫,脚刚踏上去,就被烧得跳起来。
我唏嘘着,下意识地调转车头。父亲说:“都大男子汉了,还那么娇气?”说着,自顾在前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虽吃力,却沉稳。我无奈,只得跟随。脚上的感觉渐渐只剩下了热,后来,连热也没有了,只有麻木。半个小时后,父亲上了岸,我还有段距离。我不能不钦佩父亲。父亲向我招手,给我加油。我也上岸了,一霎间,我有点儿想哭。
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阴凉很厚,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坐下来扳起双脚,才知父亲和我都有了轻微的灼伤。父亲说这算个什么呀,他小时候天天就这样光脚跑,一点儿事没有。但是父亲还是从附近掐了一些草,揉碎了,敷在我的脚上。
父亲说:“现在感觉怎样?”
我笑了笑。我很久没有这么轻松地笑了。
父亲说:“再难的事,一咬牙,也就挺过来了。”①
休息了一阵后,父亲还未尽兴。我们骑上车,又启程了。
这次,我们进了一片农民收摘后的果林。父亲说:“这树上肯定还有果子,你能给爸爸摘一个解解渴吗?”我点点头,很快发现了一个果子,但长得很高。我不怕,脱下鞋子爬树。爬到了粗大的树杈上,再爬,树枝越来越细,心里越来越虚。我不能再爬了,但我多想把果子摘下来。这时,父亲在下边叫我:“下来吃果子。”我循声望去,父亲的手里竟托着好几个果子!,我爬下树,心灰又自惭。父亲拍拍我的头:“长果子的树不止一棵啊,总有适合你摘的。”②
第二天,父亲走了,我的心情却好了很多。我开始冷静地想一些事情,心中渐渐踏实了。
一段日子后,父亲又回来了。父亲拎着网,说:“咱们去河里捉鱼吧。”父亲过去捉鱼捉得上瘾,只是这些年调往异地,少有闲暇,很少下河了。
我们沿着过去经常捉鱼的河岸走着。该下网了,可父亲不下。父亲说:“走,往上游走。”这是我极熟悉的一条河,却又是我极陌生的一条河。古朴的桑树、老槐,一人高的藤草,和愈来愈分不清路的小径。水清得像空气一样透明,螃蟹在临水的洞口和水中的石块上悠然地爬行……
我有些沉醉了。
父亲说:“多走几里路,不一样了吧?”③
我使劲点点头。
忽然,父亲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我。
我接过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一下子手足无措,幸运之神站在了我这边!
父亲说:“祝贺你,孩子!以后,还要走得再远一些,像这河,追求无止境啊。”
1.认真阅读文题,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回答两点即可)
①文体:记叙文(小说)②线索:等待③时间:夏天④事件:等待……
2.本文围绕“我不愿让父亲失望”而陪父亲到乡下转转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过沙滩,第二件事是摘果子,
第三件事是去捉鱼。这三件事叙写了“我”在父亲的诱导下心理变化的过程。
3.文中加粗的“厚”和“舔”这两个字,在用字炼意上非常讲究,请分别揣摩其妙处。厚:照应前文“树林蓊蓊郁郁”。
.舔: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在人身上给人的一种感觉比拟成一种触觉,而且抚平了人们心灵上的“伤痛”。
4.文中加横线的三句话,是父亲对“我”饱含深意的教育和启发,
第一句话告诉我遇到难事,不要灰心气馁,而要勇于应对
第二句话告诉我成长的道路千万条,总有适合自己的路
第三句话告诉我越往前走,“风景”越美
5.等待不仅仅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成长。请围绕等待,写一段80字以内的文字,表达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