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油田低渗储层剖面剩余油测井技术应用与适用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油田低渗储层剖面剩余油测井技术应用与适用性研究

发表时间:2009-05-14T09:05:09.827Z 来源:《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遂[导读] 认识高含水井各小层的水淹程度,寻找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油藏开发水平。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安塞油田实施剖面剩余油测试的RMT碳氧比测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测试原理的介绍,重点分析了三种剩余油测井资料成果分析以及地质应用,并对这三种剩余油测井技术在安塞油田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更加适用于安塞油田底孔、低渗的储层特征。

安塞油田;RMT碳氧比测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中图分类号]P63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40-03一、前言

安塞油田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10、长6、长4+5、长2层,主力油层长6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湖盆由鼎盛期转入衰退期时形成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体系。该储层具有低孔、低渗,油水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安塞油田长6、长2油藏纵向小层多,水驱规律复杂,水洗程度高,剩余油富集。近年来,安塞油田引进了RMT碳氧比测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脉冲热中子-中子测井三种剩余油测井方法。目的是进行水淹层的判断识别,认识高含水井各小层的水淹程度,寻找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油藏开发水平。

二、测井技术原理

近年来,在安塞油田通过水淹层识别判断油层纵向剩余油的测试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主要是通过三种生产测井技术实现。三种测井技术均是基于核物理参数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但各种测井技术原理有所差异。

1.RMT碳氧比测井

RMT测井即运用地层监测仪进行剩余油饱和度测试,主要是通过测量油层内各小层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比值,进而确定储层的含油饱和度。测量主要采用物理方法,由中子管产生的快中子与地层的碳、氧原子发生非弹性散射,不同元素的原子要产生特定能量的伽马射线能谱,通过记录和分析这些伽马能谱,来获得储层饱和度参数,确定水淹程度,评价剩余油分布。

2.过套管电阻率测井

套管井电阻率测井仪(CHFR)测量套管井中的电阻率主要采用点测的方式。测量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测量阶段,刻度阶段。如图1所示,以上行测量为例,即用位于CHFR仪器上端的电流电极发射电流,回路电极置于地面。发射电流到达套管后,它有两种途径到达地面的回路电极:大多数电流直接通过钢质套管;少部分漏失电流在地层中流动到达回路电极。仪器上有三组电压电极接触套管,通过测定每对电极间的压降以测定漏失的地层电流和套管内的阻抗变化关系。此阶段为测量阶段。在刻度阶段,发射电流的位置不变,但直接经套管到达电流电极。对比这两个阶段测量电流值的差异,计算地层电阻率。图1过套管电阻率测量原理示意图

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得到的套管井电阻率和裸眼井测井资料结合,运用储层评价程序对测量井段进行地层评价和饱和度解释,可以得到套管井地层含油饱和度及综合成果图。该技术径向测试距离可达到1.5m,可以评价剖面小层水淹程度和剩余油潜力。

3.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

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技术原理是:脉冲中子测井仪使用中子发生器向地层发射14MeV的快中子,经过一系列的非弹性碰撞和弹性碰撞,中子减速,快中子成为慢中子,中子的能量与组成地层的原子处于热平衡状态时,中子不再减速,直到与地层内其他元素原子核发生俘获反应。利用PNN测井仪器上长、短源距探测器上中子计数的比值可以计算储层的含氢指数。据此可以计算测试井近井地带含油饱和度,划分水淹级别,进而确定剩余油分布状况。

这一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式是通过特有的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手段,在不洗井条件下实现过套管对储层的监测,具有在低孔隙度,低矿化度情况地层俘获中子能力强,测试精度高的优点,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

三、测井资料成果地质应用

2004年以来,安塞油田运用以上三种剩余油测井方法在16口井上进行了测试。此三种剖面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在安塞油田的现场应用不仅丰富了剩余油饱和度监测的手段,而且为油井下步开发调整起到了指导作用。

1.利用剖面剩余油测井技术进行侧钻井射孔层位优选对于水驱规律复杂,剩余油富集区块,应用剩余油测井技术进行侧钻、更新井射孔层位的优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4年,安塞油田引进了RMT碳氧比测井技术。这一技术采用点测方式,测速为50m/h,对测试井井筒状况要求高,需要进行洗井作业,并通井至人工井底。对地层孔隙度要求在20.0%以上,径向探测半径为30cm。王窑老区注水开发时间长,地下油水接触关系复杂,注入水水驱方向不明显,在高含水区域剩余油富集规律认识难度大。为了了解王窑老区剩余油分布状况,对9口井进行RMT碳氧比测井,测试之后,依据测试成果,进行了隔采、侧钻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例:王24-19井。王24-19油井于1991年10月1日完井,11月26日投产。投产初期日产油3.53t,见效后日产油5.85t,95年10月见注入水,含水达到4

2.9%,判断来水方向为王24-018注水井来水,累计产油6231t,累计产水8377m3。该井于2004年9月16日进行RMT测井。测试结果如右图:结果显示:1191.0-1192.5m油层段为低水淹;117

3.0- 1173.5m油层段和1183.5-1188.0m油层段中等水淹;1147.5-1150.5m油层段和117

4.5-1177.0油层段为强水淹。分析认为该井近井地带剩余油较为富集。2005年6月下旬在王24-19周围部署侧钻井王侧24-19,在王24-19测试结果显示的未水淹层段进行射孔,射孔段为两段,为1160.0-1164.0m和1188.0-1192.0m,共8.0m。王侧24-19自2005年6月生产至今,累积产油3554.0t,累积产水955m3,目前该井生产动态:日产液2.54m3,日产油1.74t,含水17.9%。侧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而验证了王24-19的测试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