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油田低渗储层剖面剩余油测井技术应用与适用性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储层剖面剩余油测井技术应用与适用性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储层剖面剩余油测井技术应用与适用性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储层剖面剩余油测井技术应用与适用性研究

发表时间:2009-05-14T09:05:09.827Z 来源:《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遂[导读] 认识高含水井各小层的水淹程度,寻找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油藏开发水平。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安塞油田实施剖面剩余油测试的RMT碳氧比测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测试原理的介绍,重点分析了三种剩余油测井资料成果分析以及地质应用,并对这三种剩余油测井技术在安塞油田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更加适用于安塞油田底孔、低渗的储层特征。

安塞油田;RMT碳氧比测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中图分类号]P63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40-03一、前言

安塞油田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10、长6、长4+5、长2层,主力油层长6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湖盆由鼎盛期转入衰退期时形成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体系。该储层具有低孔、低渗,油水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安塞油田长6、长2油藏纵向小层多,水驱规律复杂,水洗程度高,剩余油富集。近年来,安塞油田引进了RMT碳氧比测井、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脉冲热中子-中子测井三种剩余油测井方法。目的是进行水淹层的判断识别,认识高含水井各小层的水淹程度,寻找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油藏开发水平。

二、测井技术原理

近年来,在安塞油田通过水淹层识别判断油层纵向剩余油的测试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主要是通过三种生产测井技术实现。三种测井技术均是基于核物理参数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但各种测井技术原理有所差异。

1.RMT碳氧比测井

RMT测井即运用地层监测仪进行剩余油饱和度测试,主要是通过测量油层内各小层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比值,进而确定储层的含油饱和度。测量主要采用物理方法,由中子管产生的快中子与地层的碳、氧原子发生非弹性散射,不同元素的原子要产生特定能量的伽马射线能谱,通过记录和分析这些伽马能谱,来获得储层饱和度参数,确定水淹程度,评价剩余油分布。

2.过套管电阻率测井

套管井电阻率测井仪(CHFR)测量套管井中的电阻率主要采用点测的方式。测量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测量阶段,刻度阶段。如图1所示,以上行测量为例,即用位于CHFR仪器上端的电流电极发射电流,回路电极置于地面。发射电流到达套管后,它有两种途径到达地面的回路电极:大多数电流直接通过钢质套管;少部分漏失电流在地层中流动到达回路电极。仪器上有三组电压电极接触套管,通过测定每对电极间的压降以测定漏失的地层电流和套管内的阻抗变化关系。此阶段为测量阶段。在刻度阶段,发射电流的位置不变,但直接经套管到达电流电极。对比这两个阶段测量电流值的差异,计算地层电阻率。图1过套管电阻率测量原理示意图

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得到的套管井电阻率和裸眼井测井资料结合,运用储层评价程序对测量井段进行地层评价和饱和度解释,可以得到套管井地层含油饱和度及综合成果图。该技术径向测试距离可达到1.5m,可以评价剖面小层水淹程度和剩余油潜力。

3.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

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技术原理是:脉冲中子测井仪使用中子发生器向地层发射14MeV的快中子,经过一系列的非弹性碰撞和弹性碰撞,中子减速,快中子成为慢中子,中子的能量与组成地层的原子处于热平衡状态时,中子不再减速,直到与地层内其他元素原子核发生俘获反应。利用PNN测井仪器上长、短源距探测器上中子计数的比值可以计算储层的含氢指数。据此可以计算测试井近井地带含油饱和度,划分水淹级别,进而确定剩余油分布状况。

这一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式是通过特有的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手段,在不洗井条件下实现过套管对储层的监测,具有在低孔隙度,低矿化度情况地层俘获中子能力强,测试精度高的优点,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

三、测井资料成果地质应用

2004年以来,安塞油田运用以上三种剩余油测井方法在16口井上进行了测试。此三种剖面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在安塞油田的现场应用不仅丰富了剩余油饱和度监测的手段,而且为油井下步开发调整起到了指导作用。

1.利用剖面剩余油测井技术进行侧钻井射孔层位优选对于水驱规律复杂,剩余油富集区块,应用剩余油测井技术进行侧钻、更新井射孔层位的优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4年,安塞油田引进了RMT碳氧比测井技术。这一技术采用点测方式,测速为50m/h,对测试井井筒状况要求高,需要进行洗井作业,并通井至人工井底。对地层孔隙度要求在20.0%以上,径向探测半径为30cm。王窑老区注水开发时间长,地下油水接触关系复杂,注入水水驱方向不明显,在高含水区域剩余油富集规律认识难度大。为了了解王窑老区剩余油分布状况,对9口井进行RMT碳氧比测井,测试之后,依据测试成果,进行了隔采、侧钻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例:王24-19井。王24-19油井于1991年10月1日完井,11月26日投产。投产初期日产油3.53t,见效后日产油5.85t,95年10月见注入水,含水达到4

2.9%,判断来水方向为王24-018注水井来水,累计产油6231t,累计产水8377m3。该井于2004年9月16日进行RMT测井。测试结果如右图:结果显示:1191.0-1192.5m油层段为低水淹;117

3.0- 1173.5m油层段和1183.5-1188.0m油层段中等水淹;1147.5-1150.5m油层段和117

4.5-1177.0油层段为强水淹。分析认为该井近井地带剩余油较为富集。2005年6月下旬在王24-19周围部署侧钻井王侧24-19,在王24-19测试结果显示的未水淹层段进行射孔,射孔段为两段,为1160.0-1164.0m和1188.0-1192.0m,共8.0m。王侧24-19自2005年6月生产至今,累积产油3554.0t,累积产水955m3,目前该井生产动态:日产液2.54m3,日产油1.74t,含水17.9%。侧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而验证了王24-19的测试结果。

陕西省延安安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陕西省延安安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延安安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延安安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延安安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数据专题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延安安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延安安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总产量现状 (1) 第二节延安安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标分析 (3) 一、延安安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三、延安安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统计 (3) 四、延安安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延安安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延安安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延安安塞区粮食总产量指标分析 (7) 一、延安安塞区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延安安塞区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延安安塞区粮食总产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延安安塞区粮食总产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粮食总产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安塞油田油层堵塞机理分析—尚文星Microsoft Word 文档

目录 1 安塞油田高含水期的堵塞 (1) 1安塞油田概况 (1) 1.1 勘探历程 (1) 1.2 开发历程及现状 (1) 1.3 油田地质特征 (1) 1.4 油气水性质 (2) 2安塞油田长6油层高含水期堵塞机理研究 (3) 2.1 堵塞因素分析 (3) 2.2 “五敏”实验评价 (3) 2.3 水锁效应与贾敏效应 (7) 2.4 油田水配伍性及储层伤害 (9) 2.5 注入水与储层岩石配伍性 (10) 2.6 注入水与原油配伍性 (10) 3 长6油层堵塞因素综合评价 (11) 结论及建议 (11) 参考文献 0 致谢 (1)

1 安塞油田高含水期的堵塞 1 安塞油田概况 1.1 勘探历程 安塞油田介于陕西省安塞县、志丹县、子长县及延安市的宝塔区之间。北起子长李家岔,南至延安永宁—槐树庄,东起李家岔—郝家坪—河庄坪,西至双河—永宁,面积约3613km2。20世纪80年代初,长庆油田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客观实际,在“东抓三角洲,西探水下扇”的勘探战略思想指导下,从区域背景上分析认为安塞三角洲为有利地带,以安塞地区为找油突破口,沿着三角洲主砂体的延伸方向布置探井,钻探获得良好效果,在长2与长6油层组均获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安塞油田。 1.2 开发历程及现状 经过1984~1988年的勘探,找到了王窑、侯市、杏河等含油区块,共探明含油面积206km,获得地质储量1亿吨,成为鄂尔多斯盆地第一个亿吨级整装大油田。经过1998-2002年的滚动勘探,又找到了坪桥、靖东、谭家营、招安、河庄坪等含油区块。到目前为止,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219×l04t,控制地质储量5056×l04t,预测地质储量1379l×l04t。目前安塞油田的8个含油区块,全部投入注水开发,主要开采层位为延长组长6、长4+5、长2和长3油层组。 延长组是安塞油田主要的勘探开发层系,其沉积体系发育完整,主要为一套灰绿色、灰色中厚层—块状细砂岩、粉砂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组成的旋回性沉积,在区域上延长组与其上下相邻地层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安塞油田自1986年投入开发生产以来,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油田开发水平不断提高,注水压力稳定,油层吸水状况良好,地层能量得到恢复和保持,油井见效程度不断提高,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较早全面投入注水开发的安塞油田,目前部分区块已进入中含水期。 1.3 油田地质特征 油田主要产层为上三迭系延长组,是以内陆淡水湖泊河控三角洲为主的沉积体系。区域构造为平缓西倾单斜,其分布一些固沉积差异压实而形成的低缓鼻状隆起[10]。 主要沉积类型有: 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砂岩厚度大于20m,以细砂为主,正韵律组合。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细砂岩为主,由4~6个砂体迭置而成,单旋回2.5~

安塞油田

中国第一个 百万吨级的特低渗透 油田 安塞油田 持续八年的技术攻关,风雨磨难,鲜为人知,终成正果。为安塞油田勘探开发建设的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的辛勤劳动而作! 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陕北黄土高原,行政区域属革命老区陕西延安,在“安塞腰鼓之乡”。自然条件较差,地表为黄土覆盖,沟壑纵横,梁峁交错,海拔1100-1500米,相对高差100-300米。 安塞油田,是我国陆上开发最早的特低渗透整装油田,由于延长统三叠系地质条件复杂,突出的特点是“低渗、低压、低产”,“井井有油,井井不流”,

号称“磨刀石”,从1905年到1988年未取得任何开发突破,长庆人从1988年组织了持续八年的可歌可泣的技术攻关,成功的开发了世界罕见的中国第一个百万吨级的特低滲透油田,被石油界誉为“安塞模式”。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翟光明说:“就油藏物性而言,(有效滲透率只有0.49个毫达西),比北美地区油田还要差,但其开发水平和规模属于世界前列”。安塞油田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特等奖(1995),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原油产量将突破300万吨大关,功勋卓著。 陕北石油勘探开发,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长庆石油人,许多勘探开发的可歌可泣的悲壮的动人故事鲜为人知。东汉班固,北宋沈括,均言曰:高奴鄜延有石油。近代,大清王朝,民国政府,石油勘察,几经辄试,如云若雾。新中国立,三十春秋,东西普查,南北钻探,迷茫漫长,未成大势。 安塞油田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0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文件,宣布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陕甘宁石油

安塞县如何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安塞县xxx制造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参考模板

报告说明— 安塞区,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内陆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 地边缘,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正北,西毗志丹县,北靠榆林市靖边县,东接子长县,南于甘泉县、宝塔区相连。介于东经108°5’44″— 109°26’18″,北纬36°30’45″—37°19’3″之间,总面积2950平方千米,占延安市总面积的8.04%。安塞自古有”上郡咽喉“之称,处于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民族文化向北发展,以阴山岩画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民 族文化向南发展的文化融合地带,经过历代文化变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体系和造形体系,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文化保存最好、民间艺术最 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2018年,安塞区总人口17.71万。2019年,安塞区下辖3个街道、8个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63亿元,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值12.4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1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28.06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比为10.8%:64.7%:24.5%。 肥料是指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一般分为有 机肥料、无机肥料、生物性肥料。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6429.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260.5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82%;流动资金1168.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18%。

达产年营业收入10714.00万元,总成本费用8166.46万元,税金及附加113.29万元,利润总额2547.54万元,利税总额3012.21万元,税后净利润1910.6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101.5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9.62%,投资利税率46.85%,投资回报率29.72%,全部投资回收期4.87年,提供就业职位189个。

1.注入剖面测井

注入剖面测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注入剖面测井原理。 2、了解同位素使用强度、释放深度计算方法。 3、能进行一般情况下测井的施工和资料的验收。 4、能排除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情况。 二、准备工作 1、井场要求: 通向井场的道路良好,井场平整,具有适合摆放测井车辆的位置及空间,作业区域内无妨碍作业的障碍物。 2、井口装置要求: 井口装置齐全、合格,阀门开关应开关灵活;采油树上应安装压力表且工作正常。 3、井下技术状况具备: 1)、该注水井生产连续、稳定,生产情况清楚,数据应齐全、准确,基本数据参见附录A。 2)、油、套管结构数据齐全准确,管柱无变形错断,井下无落物。 3)、井内管柱如有结蜡、死油等,测井前应采取清蜡、热洗等洗井措施,确保井壁清洁。 洗井作业应在测井前24小时完成。 4)、笼统注水井油管底部应安装喇叭口,且喇叭口应高过射孔顶界10米以上。 5)、配注管柱结构的注水井要确保测井仪器可以测量到射孔井段底界面15米以上,且配 注管柱末端深度距人工井底不小于2米。 4、测井准备: 1)、用户应在施工前一周,将数据齐全的测井通知单交到测井施工单位,通知单中应注明井内有无特殊情况。 2)、测井单位根据通知单的内容,落实井号及井况,设计施工方案。 3)、按照测井项目的设计要求准备好下井仪器,并对地面仪器和下井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达到测井施工技术要求。 4)、准备好测井工具、刻度器、辅助设备和消耗材料;并检查井控设备及电缆的状况;(井控设备见附录B) 5)、根据施工方案配制注水井测井同位素应遵循以下原则: a)、根据使用周期选择半衰期适宜的同位素; b)、同位素载体粒径根据所测地层孔隙大小选择;

油田测井方法及应用研究

油田测井方法及应用研究 这是中国油气勘探早期使用的测井技术,这一时期主要分为半自动测井技术和全自动测 井技术两个阶段。最初的测井技术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所使用的测井技术较 为落后,技术手段主要是采用电法测井,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解放前,玉门油田应用半自动 测井技术勘探油气获得了成功,解放后,克拉玛依油田第1口油气发现井也是应用半自动测井 技术进行了测井作业,发现了油层和气层。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开始用全自动测井技术勘探 石油。大港油田油气发现井港3井、四川盆地石炭系气藏发现井相18井等都是采用全自动 测井技术勘探油气,并且获得了成功。因此,全自动测井技术在中国油气勘探史上贡献巨大。 1.2数字、数控测井时期 第二时期测井技术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也就是数字测井技术,其运作原理就 是运用计算机对采集到的数字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数字测井技术实现了系列化、数字化和 标准化,提高了砂岩和泥质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效益。数字测井技术中的仪器系列配套全,采集 的测井信息多,经过计算处理解释,能对砂岩和泥质砂岩油气层做出正确评价。数字测井技术 还开辟了在油田开发中应用的新领域,用数字测井技术探测水驱油田产层剩余油动态变化,评 价水淹层和原油采出程度,现已成为中国水驱油田动态监测技术的基本手段。中国使用数控测 井技术勘探石油始于80年代初期,数控测井技术中有先进的裂缝识别测井技术,对评估裂缝 性碳酸盐岩油藏储量有利,由于数控测井技术中的仪器系列全、精度高、并有测井质量控制 和处理解释功能,提高了勘探深层天然气的分辨率。 1.3高清成像测井时期 高清成像测井技术出现是在90年代末期,即将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后,以图 像的方式经过工作站并运用电缆进行数据传输,该项技术不但传输速度快,成像质量好,操 作上也更加便捷。美国首先推出成像测井技术,用于提高复杂油气藏的勘探效益,效果显著。 中国从美国引进成像测井技术,在大庆、胜利、新疆、四川、海上等油田应用,发现了许多勘 探难度极大的油田。成像测井技术开始成为中国非均质、复杂油田勘探的关键技术。辽河油 田应用成像测井技术和钻进式井壁取心技术探测非均质严重的裂缝性石灰岩油藏,获得成功。 成像测井技术能发现裂缝,但不能判断裂缝性地层流体性质;钻进式井壁取心技术能从裂缝性 石灰岩硬地层中取出岩心,岩心上有油迹显示,评价为裂缝性油层,经测试,获得了高产。这一成 功的实践经验,为今后勘探类似的非均质复杂油藏提供了范例。 2.测井新方法及应用分析 2.1声、电成像测井技术 利用声、电成像测井技术,对研究井下的岩性特性及物性参数提供依据,是寻找和评价 油田的井下测试技术措施。例如,在井下利用传感器的阵列扫描技术措施,也可以实施扫描 测量,采集井筒的数据信息资料,传输到地面后,经过成像处理,得到井壁的二维影像资料,或者井筒周围的三维影像资料,为地质分析提供测井信息。大庆油田汪902井进行了成像测井,主要解决识别低孔隙和低渗透致密气层难题。根据阵列感应和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图以及核孔隙度-岩性组合测井图,准确地提供了地层岩性、构造和沉积环境信息,在井深2937.6~3052.2m的侏罗系地层中,测井解释4层低孔隙孔隙度约为5%,经射孔和压裂后测试, 获天然气产量140000m3/d,不含水。这个范例为今后勘探类似的低孔隙和低渗透气藏提供了 实践经验。 2.2产出剖面测井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和要求的逐步提高,各种新的技术问题不断出现,老式产出剖面测井 仪器难以适应新的应用需求,由此近些年来相继开发出以阻抗式仪器为代表的一些新型产出剖

剩余油分布研究

1 剩余油成因类型 地质条件是形成剩余油的客观 素,而开发因素是形成剩余油的主观因素。所谓地质条件,是指储层本身表现出的物理、化学特征。从沉积物开始沉积到油气运移、聚集、成藏以及成藏后期的改造,破坏作用的全过程。地质条件包括(油藏的类型、储集层的非均质性、粘土矿物敏感性、流体性质、油藏驱动能量等)开发因素包括(井网密度、开发方式、布井方式等)。 1.1 地质条件是形成剩余油的先决条件血) 地质条件相同的油田采用的井网和井距不同,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就存在差异。相反,相同的井网对不丰廿同的油藏来说其剩余油的数量和类型也不一致。不同沉积类型的油田,剩余油分布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孤岛油田中区馆3—4层系为曲流河相沉积,高含油饱和度区分布零散,平面上以镶边状或点状存在,纵向上受井网控制和油层边界、断层影响明显、小层储量主要集中在主力油层中,剩余储量仍然以主力油层为主 主力油层以其面积大、厚度大、所占储量多的优势而继续成为开发调整挖潜的重点。 辽河欢26块为扇三角洲沉积,剩余油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的构造较高部位,呈零星状或局部小面积片状和零星点状分布。 1.2 开采条件是决定剩余油分布状况的外部因素 对一个具体油田而言,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客观条件一定后,不同的井网和井距以及开采方式就决定了剩余油的存在形式。从剩余油分布的一般规律来看,富集在现有井网未控制作的边角地区、注采并网不完善地区以及非主流线的滞流区的剩余油,主要是受到了开采条件的影响所致。在大庆油田,注采不完善是形成剩余油的最主要原凶,若把二线受效型、单向受效型及滞留区则也包括在内,其剩余油所占比例在4o 以上,辽河油田欢26块西部,存在相对较大面积的高含油饱和度区,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注采系统不完善造成的 1.3 剩余油成因类型大体分为两类 平面剩余油成因类型有: ①在注采井之间压力平衡带(滞留区)形成的剩 余油; ②落井网失控的剩余油; ③ 由于注采系统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 ④薄地层物性极差和薄油层形成的剩余油; ⑤在主河道之间或油藏边缘薄地层形成的剩余 油; ⑥断层阻隔形成的剩余油;

陕西省延安安塞区总户数和户籍人口数量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陕西省延安安塞区总户数和户籍人口数量3年数据专题报告 2020版

序言 本报告对延安安塞区总户数和户籍人口数量做出全面梳理,从总户数数量,户籍人口数量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延安安塞区总户数和户籍人口数量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 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延安安塞区总户数和户籍人口数量的理解,洞悉延安安塞区总户数和户籍人口数量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延安安塞区总户数和户籍人口数量现状 (1) 第二节延安安塞区总户数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延安安塞区总户数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总户数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延安安塞区总户数数量占全省总户数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延安安塞区总户数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延安安塞区总户数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总户数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总户数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延安安塞区总户数数量同全省总户数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延安安塞区户籍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延安安塞区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延安安塞区户籍人口数量占全省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延安安塞区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延安安塞区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国内外产、注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目录 1.产液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1) 1.1国外产液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1) 1.2国内产液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7) 2.注入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9) 2.1国外注入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9) 2.2国内注入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9) 3.水平井及大斜度井生产测井技术现状 (10) 3.1国外水平井生产测井现状 (10) 3.2国内水平井生产测井现状 (14)

国内外产、注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1.产液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产液剖面测井动态监测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提供重要的储层动用信息,识别高含水层,了解油井的生产状态,为开发方案编制和调整,以及堵水、压裂、补孔等油层改造和增产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是精细油藏描述、确定剩余油动态变化的基础资料。为了适应油田需要,国内外测井各大测井公司不断研发新的测井仪器以满足生产需求。 1.1 国外产液剖面测井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是Sondex公司研发的七参数生产测井组合仪和斯伦贝谢的PS Platform平台。Sondex仪器这里主要介绍应用较少的GHT持气率仪和新推出的音叉密度计,PS Platform平台主要介绍其成像设备Flowview和GHOST。 1.1.1 Sondex七参数生产测井组合仪 Sondex生产测井组合仪的种类很多,从传输方式可分为存储式和遥测式;从仪器结构和用途分为常规组合系列、短组合系列、高温高压系列,水平井专用仪器。国内引进的主要为短组合系列,仪器系列主要包括:XTU、HTU、QPC、PGR、FDR、ILS、GHT、CFBM、CFSM、CFJM测井仪器及PKJ、PRC、MBH等测井辅助设备,各仪器应用简介如下: XTU——遥测短接,主要用于仪器总线供电控制、测井数据上传及地面指令的接收下传。 HTU——电缆头张力计。提供实时的缆头张力监测,主要用于遇阻遇卡位置判断。 QPC——石英晶体压力/磁性定位仪。用于深度控制和压力测量。 FDR——流体密度仪。主要用于流体密度测量,与持水率、持气率一起用于计算各相持率。 ILS——在线流量计。可以连接在仪器串间,在线测量全井眼连续测量。 GHT——持气率仪。测量时要求仪器居中,上下接扶正器。 CTF——电容式持水率计/井温/流量点子线路。属于Sondex的短组合系列特色仪器,结构紧凑,有利于测井施工。电容式持水部分测量采样室的流体介电常数来确定水相的持率。井温探头采用铂金属电阻探头提高响应时间,克服一般测井的井温延迟影响,响应时间小于0.5s,分辨率0.00550F。 CFBM——蓝式流量计机械总成,配合CTF用于流量计连续测量。 PRC——滚珠式扶正器,主要用于斜井、水平井施工过程中仪器居中。 另外GHT(持气率仪)是近年来投入使用的并可以准确直接地获得持气率的技术。该仪器实现了全井眼测量,几乎不受井斜、流型、含水率、矿化度和套管外物质的影响,因此在水平井、斜井动态监测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与常规持率仪器(流体密度仪和电容持水率仪)相比,GHT(持气率仪)的设计采用了低能源、短源距、核作用效应的互制以及在源与探测器之间加入屏蔽体等技术,这些技术的采用使GHT持气率仪的测量具有如下特点:①测量信号不是来自源和探测器之间的流体,而是来自源和探测器周围的流体,实现了全井眼测量,不受井斜和流型的影响;②当源的能量和源距选

吸水剖面测井技术简介

吸水剖面测井技术简介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推移,我国各大油田相继进入勘探开发后期,油层压力逐步下降。为了实现长时间稳定的开发和提高采收率,大多数油田通过注水的方法把石油开采出来,从而延长了石油的开采期限,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为了及时了解地下水的流动情况,这时需要吸水剖面测井。 标签:吸水剖面测井;同位素测井;应用 1 吸水剖面测试原理 目前常用的吸水剖面的测井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测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器携带具有放射性的131Ba-GTP微球示踪剂。测井的时候在油层上部进行释放,并在井内注水形成活化悬浮液。地层孔隙直径小于载体颗粒直径。吸水层进行吸水时,微球载体滤积在井壁周围。地层的吸水量与在该段地层对应的井壁上滤积的放射性同位素载体量和载体放射性强度三者之间形成的是关系正比例。通过对比放射性同位素载体在地层滤积前、后所测得的自然伽玛曲线强度,计算出对应射孔层位上曲线重叠异常面积的大小。用面积法计算各层位的相对吸水量,进而就能确定注入井的分层相对吸水量。同时以温度曲线和流量曲线辅助解释各层相对吸水量。 2 吸水剖面测井施工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通常采用注水作业来提高地层的压力,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要计算注入水在该井井下的注入动态和各小层的注入量,必需要对注水井进行注水剖面测井。并由此产生了井温、流量和同位素示踪等吸水剖面测井的工艺方法。 针对注水井存在的种种问题,依据注水井的类型和测井方法适用条件,优选出适合TH地区的测井方法进行注水剖面测量。 2.1 合注井测井方法:井温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合注井又分正注井和反注井,即油管下至注水层段以上的为正注井,油管下至注水层段以下的为反注井;该测井流程如下:仪器连接好后由电缆下入到井内,先测量目的井段的伽玛曲线及井温曲线,然后上提到目的层段以上,释放同位素,待同位素全部进入吸水层后,再进行伽玛曲线测量。待同位素曲线测量好后,將仪器提到注水层顶部关注水,等温度有了明显的变化之后,下测井温。 2.2 分层配注井测井方法:井温法+流量计法+同位素示踪法 分注井就是在油管上安装分割器及配水嘴分层配注各层位,该测井方法的流程跟(1)类方法类似,不过还要用流量计在各个封割器和偏心配水器的上下点

浅析剩余油研究现状

浅析剩余油研究现状 摘要剩余油研究是世界性难题,在油藏描述的研究基础上开展更精细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本文针对剩余油技術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调研国内外资料,研究了相关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 中国老油田已陆续进入开发中后期,大量剩余油因储层强非均质性的影响而滞留地下,成为了实现老油田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剩余油分布研究尤其高含水条件下剩余油潜力区预测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研究难题[1],此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一直在持续向前发展。 高含水期的油藏剩余油的分布比较零散,但仍然存在相对富集区。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受油藏非均质性及井网条件因素的控制,而油藏非均质性又受沉积、成岩、构造、流体多种因素的控制[2]。剩余油与油水相对渗透率参数密切相关,相对渗透率受储层性质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随岩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随着注水开发过程中孔隙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1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高含水、特高含水期油田面临着严峻开发形势,宏观研究不能解决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的机理问题,微观剩余油研究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微观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主要有含油薄片法、微观仿真模型技术。必须在剩余油研究的微观技术手段上实现突破,通过开展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的细致深入研究,将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 国内各油田研究表明,陆相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主要以下几种:井网不完善型、层间干扰、油层污染损害严重造成剩余油、未列入原开发方案的未动油、构造高部位型、断层遮挡型、厚油层层内非均质程度造成的剩余油分布、黏度差和密度差造成的剩余油分布、气锥和水锥造成的剩余油分布、水淹层中微观规模的剩余油分布、以薄膜形式覆于储层岩石表面上的剩余油及局部不渗透的遮挡处的剩余油。 在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呈“总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格局,因此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应该通过深化油藏描述、准确量化剩余油分布来重构油藏地下认识体系,结合油藏井网系统的重组。对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和分散的剩余油采取不同的挖潜对策和方法。 应以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为基础和依据,从油藏的静态、动态两方面综合考虑,结合各个油田或者区块的自身特点,认识其分布规律,描述其分布状态,因地制宜的选取适合本区块的剩余油研究方法。针对性地开展三次采油,能进一步挖潜注水驱替不出的原油。

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延安市安塞区体育场地下一层商铺243号(第二次拍卖)的公告

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延安市安塞区体育场地下一层商铺243号(第二次拍卖)的公告 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于2020年4月27日10时至2020年4月28日10时止(延时除外)在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阿里巴巴(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开拍卖活动(法院主页网址:略_item/现公告: 一、拍卖标的:延安市安塞区体育场地下一层商铺243号使用权(31年零4个月)。 本次拍卖系整体拍卖,现状交付。 起拍价:16.15万元,保证金:1.6万元,增价幅度:0.12万元。 二、咨询、展示看样的方式:即日起至拍卖日前接受咨询: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看样时间由法院具体安排。所有拍卖过程与地方中介、其他机构无任何关系,请各意向竞买人对以竞拍咨询,引领看样名义进行的收费行为提高警惕,以免造成损失。请各位有意者与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电话(略)。 三、本次拍卖活动设置延时出价功能,在拍卖活动结束前,每最后5分钟如果有竞买人出价,将自动延迟5分钟。 四、拍卖方式:设有保留价的增价拍卖方式,保留价等于起拍价,至少一人报名且出价不低于起拍价,方可成交。 五、特别提醒:标的物以实物现状为准,本院不承担本标的瑕疵保证。有意者请亲自实地看样,未看样的竞买人视为对本标的实物现状的确认,责任自负。 六、拍品拍卖成交买受人付清全部拍卖价款后,凭法院出具的裁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及拍卖成交确认书自行至相关管理部门办理拍品权属变更手续。办理过程中所涉及该拍品本次拍卖所需承担的一切税费和所需补交的涉及本次拍卖的相关费用均由买受人承担。 买受人应自行办理水、电等户名变更手续,相关费用自理。对可能存在的影响拍品使用的水、电、物业管理等欠费由买受人自行解决,拍卖人不承担上述费用,未明确缴费义务人的费用也由买受人自行解决。 七、对上述标的权属有异议者,请于2020年4月20日前与本院联系。 八、与本标的物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可参加竞拍,不参加竞拍的请关注本次拍卖活动的整个过程。 九、本标的物优先购买权人相关说明:无。

浅析产出剖面测井仪器在油田的应用

浅析产出剖面测井仪器在油田的应用 本文从指导油层改造阐述了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应用效果,揭示了产出剖面测井技术在油层改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为高含水后期油田动态监测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思路。 标签:产出剖面测井资料;油田开发;应用分析 1 前言 产出剖面测井资料是在油井正常生产的条件下获得的有关油井的信息,主要包括井筒内不同深度处流体的温度、流量、持水率等,在油田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油田开过程中,为了控制综合含水率的上升,保持油田的持续稳产和高产,提高开发水平和效益,必须对油井进行改造,改造的措施通常是对油井进行压裂、酸化及封堵高含水层位,产出剖面测井资料为油层改造提供了依据,并且为措施效果的检查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2 主流测井技术分析 过流式低产液产出剖面测井仪在原理上具有2点技术特色,一是涡轮流量计的工艺优化设计与低流量段刻度曲线的分段拟合及解释,以此来降低流量测量的下限,提高精度;二是含水率计采用过流式电容法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低产井井下间歇出油等因素带来的含水测量误差。同时由于取消了取样继电器部件的设计,使仪器的可靠性得到提高,维护工作量也有所减少。 分离式低产液测井仪是一种比较新颖独特的找水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几组电极探测井下集流空间中油水分离界面的移动时差来推算油相的流量。该仪器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流量测量下限低,测量精度和油水分辨率较高。仪器测量精度不会受到电路温漂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设计和制造难度。这种测量方法的关键是,为了消除分离空间已有油相存在的影响,在解释时必须搞清滑脱速度与持水率和油水密度差三者间的关系。低产液测井技术在大庆油田外围及杏区应用较多。在应用过程中又不断进行了改进完善工作,一是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的完备与自动化;二是高可靠性集流器的持续改进,因此技术实用性得到一定的提高。 油田自主研发的阻抗式产出剖面测井技术专门针对高含水井产出剖面测井而设计,含水率测量采用电导传感器,通过测量传感器内混相油水介质的阻抗变化来确定含水率。该技术适合在水为连续相条件下工作。其突出特点是能够实现在时间轴上对流量和含水2个参数同时进行连续测量,测井过程中可在不同深度测点对地层水电导率进行实地校正,因此产出水矿化度和流体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很小。最近几年对阻抗式含水率计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及相关理论与实验研究,同时开发了高流量阻抗式产液剖面测井仪,可较好解决作业自喷井的测试问题。目前阻抗测井技术已成为油田高含水产出剖面测井的主力技术。电导相关流量測井同样是一种基于电导传感器测量流量的测井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当油水

剩余油研究

陆相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策略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先后经历了上产期、稳产期和递减期,已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增储上产、稳油控水的难度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①勘探程度高,新增储量日益困难,剩余储量可动用性较差;②注水开发油田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高、储采比低、采收率低,矛盾突出;③油田地质情况复杂,水驱油过程不均匀,大部分油田仍有60%左右的剩余油残留在地下。因此,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搞清其分布特征、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已成为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必由之路。 剩余油研究的内容不仅要搞清楚剩余油分布的准确位置及数量,还要搞清楚剩余油的成因以及分布的特点,从而提出挖潜措施,其中剩余油分布位置和数量是剩余油研究的技术关键和难点。 1.现阶段陆相老油田储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 按沉积类型将我国碎屑岩储集层可划分为6类: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浊积)相;冲积扇相;滩坝相[1]。据统计,我国油田92%的储层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其中湖泊环境(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滩坝相)和冲积环境(冲积扇相、河流相)沉积的碎屑岩储集层又分别占我国总开发储量的43%和49%,几乎各占一半。其中河流相和三角洲相储集层是我国石油资源的主要载体,分别占我国总开发储量的42.6%和30.0%,几乎近2/3。其它依次为湖底扇(浊积)相占6.3%,扇三角洲相占5.4%,冲积扇(包括冲积)河流相)相占6.4%,滩坝相占1.4%,另外还有8%的储量在基岩中。这些碎屑岩储层的特征如下:(1)近源短距离搬运和湖泊水体能量较小等基本环境因素,导致了陆相湖盆碎屑岩储层相对海相同类环境储层砂体规模小、分布零散和连续性差,非均质性更为严重,表现为矿物、结构成熟度低,孔隙结构复杂[2]。 (2)湖泊水进水退频繁,使河流一三角洲沉积呈明显的多旋回性,油田纵向上油层多,纵向上砂体相互交错,平面上相带频繁叠加,形成了含油层系十分

二氧化碳注入剖面测井技术研究

注二氧化碳剖面测井技术研究 一、技术背景 二氧化碳驱油是一种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可行方法。二氧化碳驱油是使二氧化碳溶剂与地下原油融合,融合方式为混相和非混相,混相驱可以达到更好的驱油效果。选取XX区块2个井组开展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形成2注6采的注采井网,为了解在先导实验过程中注入井的注入剖面情况,需要进行吸气剖面测试。 二、风险评估 液态二氧化碳介质的注入井中进行测试从未开展过,在测试之前对液态二氧化碳在井内的物理变化对各种参数的影响因素还不了解;对低温环境下的带压密闭施工及下井仪器的适应性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大庆和辽河开展注二氧化碳剖面测试工作较早,通过对相关资料、文献进行了学习,到注二氧化碳井井场实地了解,制定了施工方案,进行了风险分析,制定了消减措施。注二氧化碳井测井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的相态变化特点,施工人员和设备设施存在以下风险:冻伤、窒息、冰堵、腐蚀等。 ①冻伤:注入管线及井口温度约为-15℃,徒手触摸管线或井口表面,容易造成粘连、冻伤。 ②窒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0%时,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并引起 酸中毒。 ③冰堵:拆卸防喷装置前,放压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吸热,容易造成放压阀门被冰堵住,操作人员如误以为压力放空拆卸防喷装置,有发生高压伤人的可能。 ④腐蚀:二氧化碳遇水后可产生弱酸,有可能腐蚀电缆和下井仪器。 ⑤侵蚀密封圈:二氧化碳液体侵蚀密封圈,造成仪器进气损坏。 三、现场施工要求 1、施工车辆进入井场前,根据风向和井场地形,合理安排车辆摆放。要停在井口上风或侧风方向,且不能停在低洼处。

2、防喷设备连接紧密,注脂油充足,气源气压达到要求。 3、下放电缆时,速度不超过2500米/h。绞车工注意观察电缆运行情况。 井口工随时关注井口防喷情况,发现密封不严及时汇报。 4、现场HSE监督员使用二氧化碳检测仪检测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当检测仪报警时(超过5000PPM)迅速通知队长,组织人员沿逃生路线撤离。 5、连接下井仪器时,要在密封圈上涂抹硅脂密封。 6、施工人员严禁徒手操作井口阀门或触摸井口装置。 7、连接两级放压阀门,确保拆卸井口时防喷管内压力完全放净。 为了确保安全施工以及测井成功率,作业小队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并根据识别到的风险做好控制消减措施。 1、由于注二氧化碳井口有结冰现象,安装井口和拆卸井口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人员撞击伤害和冻伤事故。 2、每次仪器串下井后,剁掉部分电缆,然后重新制作电缆头,减少电缆头气侵几率,从而避免仪器损坏。 3、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0%时,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并引起酸中毒,放压时使用延长管线,使出气口在下风头并远离人员,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

中铁十七局蒙华铁路安塞概况情况

中铁十七局集团蒙华铁路四标 关于安塞境内征地拆迁及工程实施情况的汇报 坪桥镇人民政府: 由中铁十七局集团中标承建的蒙华铁路第4标段,北起靖边县龙洲镇,南至安塞县坪桥镇银山峁,线路全长14.2公里,其中:贵县境内约5.038公里,主要工程量有:隧道3座计3554.6延米;桥梁5座计延1085.24米;涵洞1座计76.5米;路基共三段计394.68延米。沿途涉及屈家畔、王家湾两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我们自8月初进场以来,承蒙贵县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和沿线人民群众地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征地拆迁平稳推进,拌合站、钢构件加工厂、施工便道等大小临设施已基本完成,部分主体工程已进入正常施工。 一、征地拆迁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已完成永久性征地104.26亩,占计划用地的75%,王家湾大桥1-6墩红线内的鱼塘、房屋未,银山峁道路改移等两处约20亩未征。完成临时征地226.16亩,占临时用地的计划66%,尚有一处施工便道、一处弃碴场约130亩临时用地未征;有两处鱼塘、两处房屋等待拆迁。 二、施工进度完成情况: 1、新修施工便道1.38公里,完成计划的90%;

2、施工队伍驻地、拌合站、钢构件加工厂等完成87%; 3、银山峁1#隧道已完成边仰坡刷坡喷锚,银山峁2#隧道已进洞10.4米,王家湾大桥7-9墩已具备开钻条件。 三、存在问题: 一是施工期间需利用马(家园)屈(屈家畔)路约3.2公里(通村公路)、206省道约2.4公里,开设公路平交道口两处,地方道路管理站要按相关文件收取公路占用费、养护费、超限超载费、道路损毁押金等相关费用。二是施工用水水资源评估费等问题需政府统一协调。 上述问题恳请县委、县政府出面协调各相关部门,减免部分收费或者统一制定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以减轻企业负担。 2015年10月8日

注入、产出剖面行业标准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通则 (1) 3.1测井仪器设备 (1) 3.2图头 (1) 3.3刻度 (1) 3.4图面 (1) 3.5测井深度 (1) 3.6测井速度 (1) 3.7数字记录 (1) 4注入剖面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2) 4.1放射性核素载体法示踪测井 (2) 4.2井温测井 (2) 4.3注入剖面组合仪测井 (2) 4.4电磁流量测井 (3) 4.5生产测井组合仪(PLT)测井 (3) 5产出剖面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4) 5.1过环空集流点测油水两相流测井 (4) 5.2过环空油水两相流产液剖面组合仪测井 (5) 5.3生产测井组合仪测井(DDL一Ⅲ) (6) 5.4放射性示踪组合测井(DDL一Ⅲ)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注入、产出剖面测井仪器主要技术指标 (8)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石油测井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晓华、赵平伟、徐金武、张志文、邓荣、蔡兵、史丽华。

注入、产出剖面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注入、产出剖面测井原始资料的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注入、产出剖面测井原始资料的质量监督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奉标准。SY/T 5132 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3 通则 3.1 测井仪器设备 3.1.1 测井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产品要求。 3.1.2 各种测井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参见附录A。 3.2 图头 测井原始资料图头应符合SY/T 5132中图头的规定。 3.3 刻度 各种测井仪器刻度应符合SY/T 5132中刻度的规定。 3.4 图面 3.4.1 图面整洁、清晰、走纸均匀,纵横格线清楚。曲线按规定格式摆放,布局合理,各项数据齐全准确。 3.4.2 测井曲线横向比例按曲线变化范围选择,曲线显示清楚,交叉可辨,线条宽度不超过0.5mm。 3.4.3 曲线连续变化,无抖、跳现象,若出现与井下条件无关的畸变及限幅等情况,应重复测量。必要时更换仪器验证。 3.5 测井深度 3.5.1 以钻井方补心上平面为井深计算的零点值,记号深度标注清楚、准确。每次测井应测量校深用的自然伽马曲线或磁性定位曲线。 3.5.2 其他各项深度要求应符合SY/T 5132中深度的规定。 3.6 测井速度 3.6.1 明记录要记录1min的测速标记和测速曲线,数字记录应记录测速数据。3.6.2 测速均匀,测量速度不超过规定值的±10%。 3.7 数字记录 3.7.1 数字记录与明记录应一致。测井队在离开井场前应仔细检查数字记录是否正确,若发现漏记或数字记录与明记录不一致,应进行补测或重测。 3.7.2 原始数字记录标识内容应填写齐全,标识内容包括井号、井段、曲线名称、测量日期、测井队别、文件号,同时标注主曲线和重复曲线的文件号。 3.7.3磁性介质记录应按资料处理中心要求的数据格式拷贝。各条曲线深度对齐,曲线问的深度误差应在±0.2 m以内。 4 注入剖面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4.1放射性核素载体法示踪测井 4.1.1 自然伽马及放射性示踪曲线 4.1.1.1 自然伽马曲线(基线)数值应符合本地区规律,与地层岩性吻合。重复曲线与主

油田常用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

油田常用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 摘要目前我国多数油田都已进入开发后期,综合含水率为85%以上,一些老区块含水更是高达90%以上。在高含水的情况下,准确掌握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对老油田调整开发方案、制定增产挖潜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概括了目前国内外研究剩余油分布的几种常用的方法,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理论帮助,并对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剩余油高含水 前言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油田都已经处于高含水期。高含水期油田开发与调整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认识剩余油,开采剩余油”,其难度比处于低、中含水期的油田要大得多。重要难点之一就是确定剩余油分布及其饱和度变化规律,这是因为我国注水油田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的开发与调整,地下油、气、水分布十分复杂,但这是一项必须解决的、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仅为15%~20%,进入90年代提高到30%~35%,预计到21世纪的20年代初将提高到50%左右。我国目前的平均采收率在35%左右,地下还有大量剩余油没有开采出来,这是发展中国未来石油工业的巨大资源潜力。提高采收率,其核心问题就是要搞清地下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国内外剩余油研究状况 一、研究进展 现在国内外对于剩余油的研究可分成3大项:宏观剩余油分布研究、微观剩余油分布研究和剩余油饱和度研究。前两者是对剩余油分布的定性描述,而饱和度的研究是针对剩余油的定量表征。 1、剩余油宏观分布研究 这一部分是在宏、大、小规模上研究剩余油的分布。 (1)驱油效率与波及系数的计算 一般在油藏、油田、油区甚至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研究,求出驱油效率与波及系数的平均值,以提供剩余油的宏观分布特征,为挖潜方向的决策提供依据。 (2)三维地震方法 在油田开发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①在高含水期油田或老油区中寻找有利的原油富集地区。利用三维地震等综合解释技术进行精细油藏描述,改善了开发效果的例子不胜枚举;②监测油田开发过程。 (3)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油层饱和度,可以计算整个油层中饱和度在空间上随时间的变化,并可预测未来饱和度的变化,因此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这一方法主要用于两个方面:利用动态拟合的方法确定实际

延安市安塞区中考物理试卷

延安市安塞区中考物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2017·盐城) 端午节,小红一进家门便闻到粽子的香味,这一现象表明() A . 分子间有间隙 B .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 分子间存在斥力 D .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2. (2分)(2020·陕西模拟) 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 (2分) (2018九下·耒阳月考) 在四川“雅安地震”灾难救援工作中,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医生用听诊器接听患者心跳和呼吸声音,能升高音调 B . 喷洒消毒液后,过一会儿病房里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 C . 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省力杠杆 D . 注射时针筒能抽取到药液,是因为药液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 4. (2分)(2018·哈尔滨) 关于同学们去三峡旅游遇到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岸上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B . 三峡的船闸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工作的 C . 大坝放水时,听到震耳欲聋的声音是由于音调高造成的 D . 船上的声呐设备利用次声波工作 5. (2分)(2020·上海)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小,主要是因为水的() A . 比热容较大 B . 比热容较小 C . 密度较大 D . 密度较小 6. (2分)(2020·上海)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现象是() A . 雪花纷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