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振子模型的拓展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簧振子模型的拓展应用

姜树青

(浙江省平湖中学,浙江 平湖 314200)

弹簧振子模型是中学物理里重要的模型之一,扩展应用该模型解题,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大有帮助。本文拟以弹簧振子在滑动摩擦阻尼下的振动为例,介绍笔者在竞赛辅导教学中是如何拓展应用弹簧振子模型的.

题目:质量为10.0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静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4,劲度系数为103N /m 的水平、轻质、原长足够长的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右端与物块相连.开始物体位于O 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如图1所示.现把物块向右拉离平衡位置30.0厘米,然后释手.问从释手到物块最终静止:(1)

物块共发生多少次运动方向的转折?(2)物块运动经历

的总时间为多少?(3)物块运动经历的总路程为多少?

(4)物块最终静止在平衡位置O 的哪一侧?距平衡位置O 的距离为多少?(g 取10米/秒2)

笔者首先领着学生对本题稍作分析:

由于题给水平面粗糙,物块振动时受摩擦阻尼,虽然摩擦力的大小恒定,但方向随振动而改变,加之弹簧的力是变力,所以物块受合力大小、方向均不恒定,无法应用牛顿定律;再者,不知物块最终静止在何处(未必就在弹簧原长位置O ,也未必在摩擦力和弹簧力相平衡处!),即无法确定系统的末状态,使得问题从功能角度考虑也很麻烦,乍看起来,解决此题似乎只有中学数学知识是不够的.

其实,本问题可由弹簧振子模型拓展等效来解决. 一、问题如何由弹簧振子模型拓展等效?

笔者请同学们考虑前面早已学过、大家熟知的如下图2、3所示的两种模型——一弹簧振子装置分别竖直悬吊和竖直固定地面两种情形.两种情况下小球的振动仍是简谐的,而且周期都等于装置水平放置的周期2πk m .两种情况下的平衡位置均已不在弹簧的原长位置O 处,

而在重力和弹力相平衡处,图2中的平衡位置在弹簧伸长量0x =mg/k 的/1O 处;图3中的平衡位置在弹簧压缩量

0x =mg/k 的/

2

O 处,这是中学物理常见的题目.

接下来,笔者问:设想把图2的小球从其平衡位置/1O 下拉至某一位置然后释手,小球上升,此上升段的小球受力如何?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分析:

小球除受弹簧简谐弹力外,还受到一个阻碍小球向上运动的恒力——重力,这一物理图景和图1中物块释手后从最右端向左运动时的物理图景相同——这时阻碍物块相左运动且大小恒定的滑动摩擦力,相当于图2中小球受的重力,而且图2中的平衡位置/1O 相当于图1中物块向左运动时,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和弹力相平衡的位置(合力为零),于图1中原弹簧位置O 的右侧f / k 处,可见,图1物块向左运动时可以由图2中小球向上振动的模型等效替代!

再问:若设想把图3的小球从其平衡位置/

2O 下压至某一位置然后释手,小球上升,此上升段小球受力如何?进一步让学生分析:

小球受两个力,一是弹簧的简谐弹力,一是阻碍小球小球向上运动的恒力——小球的重力.这一物理图景又和图1中物块从最左端转折向右运动时的图景相同——这时阻碍物块向右运动、大小恒定的滑动摩擦力,则相当于图3中小球受

的重力.这里,图3中的平衡位置/2O 相当于图1中物块向右运动时,受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和弹力向平衡的位置(此位置合力亦为零),在图1中弹簧原长位置O 的左侧f/k 处,所以图1物块向右运动时,可以由图3中小球向上振动的模型

等效替代!

课进至此,时机已经成熟.笔者问:哪位同学能把这一阻尼振动中,物块左右运动的脉络粗略地勾勒一下?话音刚落,同学们都争着回答,一个个胳膊如旗杆般举了起来.我作最后总结,并明确:我们可以把图1中物块做阻尼振动的往复运动看作图2和图3中两个小球上升运动模型的等效组合. 二、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一步深入剖析. 设想图1中物块向左、右振动时,摩擦力和弹簧弹力相等的位置分别是/1O 和/

2

O ,并设想它们距O 均为0x ,则0x =mg μ/k,若开始时物块拉离平衡位置的距离不大于0x ,物块将静止不动,为形象、方便起见,以下讨论中我们称这一闭区间

为死区,把/1O /

2O `之间的距离20x 叫死区宽度,物块最终停下来时必然落在死区内;若物块振动中对平衡位置O 的距离大于0x ,由于弹力大于摩擦力,物块便不能静止,自然地把死区以外的左右两侧区域称为左活区和右活区,物块振动中速度方向的转折点必然落在活区内,如下图4所示

由图2、3的等效模型,可得以下两个结论: (1)物块向左运动时,必关于/1O 对称,所以不妨把/1O 叫右侧等效平衡位置;

同理,物块向右运动时,必关于/2O 对称,把/

2O 叫左侧等效平衡位置.

比如:假设下图5中死区宽度/1O /

2O =80cm ,物块开始拉离平衡位置O 的距离O 0A =285cm ,则接下来的振动情况是

第一次到达左侧转折点1B ,有 1B 1b =0A a 0=285-O /1O =245(cm)

第二次到达右侧转折点1A ,有 1A 1a =1B 1b -/1O /

2O =245-80=165(cm)

第二次到达左侧转折点2B ,有 2B 2b =1A 1a -/1O /

2O =165-80=85(cm) 由于2B 点距左侧的等效平衡位置/2O 的距离为85-80=5(cm),所以当物块从

2B 点折回向右运动时,

“闯入”死区,便静止在与2B 点关于位置/

2O 对称的C 点处,2a C = 5cm.

(2)尽管物块的振幅逐渐衰减,直至静止在死区,但静止前相邻两次速度方向转折所间隔的时间相同,均等于对应的无阻尼情况下的半周期T /2.

为使讨论结果具有普遍性,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物块质量m ,物块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把物块向右拉至距离平衡位置O 为L (L >mg μ/k )的0A 位

置后释手,/1O 和/

2O 分别是当物块向左、右运动时,弹簧力和滑动摩擦力相平

衡的位置,死区宽度/1O /

2O =20x =2mg μ/k. 物块在右活区的转折

点依次用1A 、2A 、3A ……表示;在左活区的转折点依次用1B 、2B 、3B ……表示。振动示意如右图6所示。

1.求振动方向转折点的总次数N

先分析物块在右活区的方向转折次数右n .

右活区内转折点1A 、2A 、3A ……n A 到右侧等效平衡位置/1O 的距离1右S 、2右S 、3右S ……n S 右分别为

1右S =L- 50x 2右S = L- 90x

3右S = L- 130x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