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摩阻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张法预应力摩阻试验
摘要摩阻测试的主要目的:一是可以检验设计所取计算参数是否正确,防止计算预应力损失偏小,给结构带来安全隐患;二是为施工提供可靠依据,以便更准确地确定张拉控制应力和力筋伸长量;三是可检验管道及张拉工艺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预应力管道摩阻锚口摩阻喇叭口摩阻
1.概述
预应力摩阻测试包括锚口摩阻、管道摩阻、喇叭口摩阻三部分。预应力摩阻损失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的主要部分之一,对它的准确估计将关系到有效预应力是否能满足梁使用要求,影响着梁体的预拱变形。过高的估计会使得预应力张拉过度,导致梁端混凝土局部破坏或梁体预拉区开裂等;过低的估计则不能施加足够的预应力,进而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变形和抗裂度等。
工程中对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采用摩阻系数μ和管道偏差系数k来表征,虽然设计规范给出了一些建议的取值范围,但基于对实际工程质量保证和施工控制的需要,以及在不同工程中其管道摩阻系数差别较大的事实,在预应力张拉前,需要对同一工地同一施工条件下的管道摩阻系数进行实际测定,从而为张拉时张拉力、伸长量以及预拱度等的控制提供依据。
2.检测使用的仪器及设备
⑴2台千斤顶、2台高压油泵,2块0.4级精密压力表。
⑵2台传感器,1台读数仪,2根配套连接线缆。
⑶对中专用工装。根据现场条件确定。
⑷工具锚2套,工作锚1套,配套限位板1块。
3.孔道摩阻损失的测试
3.1测试方法
管道摩阻常规测试方法以主被动千斤顶法为主,该方法主要存在测试不够准确和测试工艺等问题。其一:由于千斤顶内部存在摩擦阻力,虽然主被动端交替测试可消除大部分影响,但仍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二:千斤顶主动和被动张拉的油表读数是不同的,需要在测试前进行现场标定被动张拉曲线;其三:在测试工艺上,力筋从喇叭口到千斤顶张拉端的长度不足,使得力筋和喇叭口有接触,产生一定的摩擦阻力,也使得测试数据包含了该部分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使用压力传感器测取张拉端和被张拉端的压力,不再使用千
斤顶油表读取数据的方法。为保证所测数据准确反映管道部分的摩阻影响,在传感器外采用约束垫板的测试工艺,其测试原理如图1所示。采用该试验装置,由于力传感器直接作用在工具锚或千斤顶与梁体之间,因此各种压缩变形等影响因素在张拉中予以及时补偿,同时测试的时间历程比较短,避免了收缩与徐变等问题,因而两端力的差值即为管道的摩阻损失。
另外,为减少测试误差,采用固定端和张拉端交替张拉的方式进行,即测试过程中完成一端张拉后进行另一端的张拉测试,重复进行3次,每束力筋共进行6次张拉测试,取其平均结果。测试试验过程中应均匀连续地张拉预应力筋,中途不宜停止,防止预应力筋回缩引起的误差。传感器以及千斤顶安装时应确保其中轴线与预应力筋的中轴线重合。
图1 管道摩阻测试原理
3.2测试步骤
⑴根据试验布置图安装传感器、锚具、锚垫板、千斤顶。
⑵锚固端千斤顶主缸进油空顶100mm(根据钢束理论伸长值确定)关闭,两端预应力钢束均匀楔紧于千斤顶上,两端装置对中。
⑶千斤顶充油,保持一定数值(约4MPa)。
⑷甲端封闭,乙端张拉。根据张拉分级表,张拉端千斤顶进油进行张拉,每级均读取两端传感器读数,并测量钢绞线伸长量,每个管道张拉二次;
⑸仍按上述方法,但乙端封闭,甲端张拉,用同样方法再做一遍;
⑹张拉完后卸载至初始位置,退锚进行下一孔道钢绞线的测试。
3.3数据处理方法
⑴二元线性回归法计算μ、K值
分级测试预应力束张拉过程中主动端与被动端的荷载,并通过线性回归确定管道被动端和主动端荷载的比值,然后利用二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预应力管道的k、μ值。
计算公式为:
式中——第i个管道对应的值,P1、P2分别为主动端与被动端传感器压力;
——第i个管道对应力筋的水平投影长度(m);
——第i个管道对应力筋的空间曲线包角(rad),曲线包角的实用计算以综合法的计算精度较好,其表达式为:
式中:为空间曲线在水平面内投影的切线角之和;
为空间曲线在圆柱面内展开的竖向切线角之和。
——实际测试的管道数目,且不同线形的力筋数目不小于2;
μ——钢筋与管道壁间的摩擦系数;
k——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二元线性回归法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的计算方法,如果原始数据离散性大,则计算结果不稳定,任意增加或减少几组数据会造成结果的较大变动,反之则可证明原始数据的稳定性。只有原始数据稳定可靠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此法。
⑵由于梁两端孔道位置均被端模板固定,故认为弯起的角度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整个孔道摩阻系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孔道位置偏差;μ值是材料固有性质,和施工工艺没有关系,故可确定一固定的μ值,计算k。
μ值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取规范规定值,二是测出μ值。μ值的测试可委托有关机构进行。
⑶张拉时钢绞线非弹性伸长值计算
①从张拉第一级起,逐级记录千斤顶油缸伸长值li;
②根据每级千斤顶油缸伸长值,计算每一级的钢绞线伸长值:Δli=li-li-1;
③取Δli相差最小的若干值求其平均值,一般是从第二级算起,并扣除传力锚固前的一级(该级往往不是级差的整倍数),计算方法为:
④钢绞线非弹性伸长值=,此处Δli一般取第一、二级即可。
⑷钢绞线伸长值精确计算
①被动端锚外钢束伸长值计算
其中:
PB1——被动端千斤顶压力
L1——被动端锚外长度
②孔道长度范围内钢束伸长值计算
其中:
ΔL2——钢绞线伸长值;
PA2——持荷5min后主动端锚下力;L2——钢绞线工作长度;
Ey——钢绞线弹性模量;
Ay——钢绞线束截面积。
③主动端锚外伸长值计算
其中:
PA1——主动端千斤顶压力
L3——被动端锚外长度
④钢绞线伸长值:
⑸试验中钢绞线伸长值的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