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阳光体育运动_背景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

Journal of Tianjin Radio TV University

&天津电大学报

第13卷第2期2009年6月文化研究

校园体育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任,本文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阳光体育运动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校园文化;体育文化摘要: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006(200)02-0076-(03)

40-005

9“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300191)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天津高

收稿日期:2009-01-04

作者简介:高健(1969-),女,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高职学院讲师。

一、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1.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既属于校园文化范畴,又是体育文化的一个分支。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体育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学校体育的物质和精神总和,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参与性,是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形式是多样的,例如早操、课间操、课余群体活动、高水平的运动队、小型多样的运动竞赛、体育讲演和报告会、体育技能表演、学校体育节等。它的目标是提高学生体质、增长学生体育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意识。

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需要文化传承和时间的积淀。我们要通过激发、营造、培育的方法构建一种和谐、大众、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其为校园文化添彩,为人才培养服务。

2.校园体育文化认识的误区

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总是将体育和体力劳动等同起来看待,将体育排除在文化之外,长期积累了“重智轻体”的负面认识。由于重视不够,人们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现有学校体育制度和相关条例执行起来困难。大多数学校体育硬件建设主要是为了应付评估达标;一些场馆没有真正开放,甚至连室外运动场地也不能供学生自由使用;体育活动以举办体育竞赛为主;学校体育条件、活动形式同质化现象加剧等。以上这些都不利于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从反面证明了学校体育应该做到普及化、大众化、多元化,应该进一步挖掘校园体育的文化内涵、添

加文化元素,抓好校园体育文化的落实。

第二,有人误认为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只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把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混同起来,并且认为体育的目标只是“强身健体”,这是对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理解的一个误区,抹煞了校园体育的文化特色。

第三,一些教育人士认为集中举办一些体育活动,就有校园体育文化了,殊不知良好校园体育文化需要长时间积淀,而不是大跃进、搞突击就能完成的。

第四,认为体育就是文化。这也是人们对体育中的文化还存在的一种误解。当我们把一项事物置于很高地位时,势必要丧失对其他东西的注意。过分强调体育的作用,也是一种认识的误区。虽然体育负载着文化,蕴涵着文化,传承着文化,但不能等同于文化,更不能用体育代替文化。

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出

.77.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这样讲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方面,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部分体能素质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学生营养不良。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必然会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以个性的和谐发展需要出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运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参加运动的自觉和主动,让他们到阳光中去,锻炼自己,挥洒自己。它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使其感受到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事情。

第二方面,现在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各有看法,众说纷纭。而大家对体育的认识容易统一,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容易认同。因为孩子喜欢体育活动,家长不会反对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社会也都会支持。因此,把切实开展学校体育运动,加强青少年体育确定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能得到大家的共识。

我们应该认识到广泛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战略举措,为增强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阳光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大学生最富有朝气活力,他们不但需要课堂教学中静态的教育形式,而且需要娱乐,需要交友,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以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基础的“阳光体育运动”,创造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多样性,不管是竞技项目,还是休闲项目,普遍带有娱乐色彩,营造了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迎合了广大学生的文化需要,为学生身体锻炼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适宜的环境。更多的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将给校园文化注入勃勃生机,形成良性循环,校园体育文化也因此而产生更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紧密相连,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知识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大学生是高知识

三、“阳光体育运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支点群体、具备了较为丰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学习体育文化范畴内的各种运动知识或运动技能,是源于他们对某种运动文化的认同、理解和需求。学生入大学后,意味着即将从学校生活转向漫长的社会生活。“阳光体育运动”所倡导的是一种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工作一辈子”的口号,体现出对人的一生高度负责的态度,突显健康的理念。因此,我们只利用上体育课进行知识的传授、健康意识的养成,毕竟时间是有限的,手段是单一的。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让全体学生真正爱上运动,自觉增强体质。“阳光体育运动”通过暂时强制性的活动,逐步培养成“自由自觉活动”的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是培养学生健康身心的无形教育力量,有助于使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普遍改善。

3.“阳光体育运动”有助于弘扬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生,在紧张学习的间隙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进行阳光体育运动,为校园带来了活力与生气。另外,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倡导给高校的校园带来了新的气象,为体育文化带来了新的动力;社会流行的余暇体育运动项目也会在校园里很快风行。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自身特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造出丰富而生动的文化氛围,充实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从而会推动整个校园体育文化不断地发展。

1.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营造体育锻炼氛围。体育文化艺术节是一种新型校园文化组织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时较长,参与面较广,更加符合“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有益于营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学校可以利用体育文化艺术节这种组织形式进一步拓展开设项目的空间。竞赛项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和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的项目;大量引入趣味性强、时代性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简单、大众性的体育娱乐项目,扩大直接参赛人数。要认识到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对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更多的人能够从参与竞争中体验到体育带来的乐趣。

2.运用多种舆论形式积极宣传。利用校园内的广播、墙报、影视屏、刊物等传播媒体积极宣传、四、“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措施

广泛传播“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使“健康

高健:“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