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

透明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
透明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

透明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

专业:生物制药姓名:邓海艳课程名称:发酵工程

摘要:透明质酸广泛分布于各种动物组织中,由于动物组织原料有限,且透明

质酸的含量低,同时提取成本高,因而价格十分昂贵。而微生物发酵法,所需的原料

易得,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透明质酸存在于菌体英膜上,易于与菌体分离,

因而减少了提取成本。本篇文章就是以一株兽疫链球菌作为生产菌株进行研究重点讨

论了温度、pH值、搅拌转速,发酵时间以及培养方式等发酵条件对透明质酸产量和分

子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透明质酸;产量;影响因素;发酵条件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简称HA)又名玻璃酸,是一种高分子量的酸性黏多

糖,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各种组织细胞间质中。HA分子中的羧基和极性基团可与水

形成氢键而结合大量的水,可以吸收与保持自身体重千倍以上的水分,是国际上公认

的最好的保湿剂,还具有润滑,促进关节愈合等作用[1]。不同分子质量的HA有不同的

用途,低分子质量的HA通常用作食品原料,中等分子质量的HA主要应用于化妆品,

而高分子量的HA在医学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便开始进行微生物发酵法生产HA的研究。微生物

发酵法生产HA较动物组织提取法有许多的优点,比如生产成本低廉,规模不受原料

限制,因为发酵液HA以游离状态存在所以易于HA的分离纯化。能够产生HA的链

球菌有A群和C群两类,其中A群主要有化脓链球菌, 一般不用作生产菌种,因为其

致病性较高;C群有兽疫链球菌、马疫链球菌、类马链球菌等均属于非人体致病菌,

所以可以用作HA的生产菌种罗瑞明等从患肺炎的羊肺液中分离出兽疫链球菌菌株,

通过培养基优化得到的HA产量为1.88 g/L。冯建成等以Streptococcus equiSHO为出发

菌株,通过物理和化学诱变选育到1株遗传稳定、无溶血性且透明质酸酶缺陷型菌株

SH0201,通过摇瓶发酵试验得到相对分子量2.06xl06 Da的HA。李自刚等从奶牛鼻黏

膜内分离到1株兽疫链球菌,经过紫外线诱变和亚硝基胍诱变处理后HA产量能达到

6.94 g/L[2]。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HA的品质和产量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菌种选择;其次是培养基的优化和发酵条件的优化;最后是生物工艺的下游技术即HA的提取工艺。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HA的工艺。国内,凌沛学等首先开始对HA的发酵生产的工艺进行研究,分别进行了实验室小试和生产车间中试的研究;陈永浩等利用γ射线和紫外线结合方法和通过辐照进行诱变育种,得到了没有溶血性的菌株,使得HA产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杨利等对透明质酸分子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得到溶氧水平和搅拌转速与HA分子量的关系;付莉等从自然界蹄选到一株透明质酸的产生菌;叶华等对于透明质酸发酵流加过程进行了研究;史鹏等,对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提取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郝宁等对HA的生产菌进行了基因改造,基因重组菌的HA产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HA 的发酵生产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斜面种子一摇瓶种子一接种一发酵培养一补料一放罐一发酵液(加乙醇粗提)一粗提液(加助滤剂、活性炭,调pH)—过滤(去除杂质)一滤液(乙醇沉淀)一沉淀物(脱水干燥)一成品透明质酸

2.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对HA的影响

2.1不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

当碳源为2.0%,酵母膏1.0%,蛋白胨1.0%,KH2PO4 0.2%,NaCl 0.2%,MgSO4·7H2O 0.03%,pH7.2,装量为10%;37℃,100 rpm培养18 h。

以葡萄糖为碳源时,透明质酸的产量最高,其后依次是蔗糖、麦芽糖和果糖。而木糖和半乳糖利用情况不好,以它们为碳源时透明质酸产量只有0.4 g/L和0.42 g/L。其原因可能是UDP-葡糖醛酸和UDP-N-乙酰氨基葡萄合成透明质酸的前体物质,也是合成菌体的前体物质,菌体可以容易地分解蔗糖和麦芽糖得到葡萄糖,果糖也很容易转化为葡萄糖,所以它们能被比较好的利用,而其他两种碳源的利用情况则相对差些。因此本实验采用葡萄糖为碳源。

2.2不同氮源对发酵的影响

当氮源为2.0%,葡萄糖2.0%,KH2PO40.2%,NaCl 0.2%,MgSO4·7H2O 0.03%,pH7.2,装量为10%,37℃,100 rpm培养18 h。

氮源不仅为菌体生长提供氮元素,而且大多数有机氮源还能提供多种必需的生长因子。当发酵培养基的氮源采用酵母膏时,透明质酸的产量最高。其次是酵母膏和蛋

白胨的混合氮源,其余的均较底。而采用无机氮源(NH4)2SO4时,透明质酸含量和菌体量都是最低的。兽疫链球菌的营养要求比较高,TCA循环不完全,有多种氨基酸不能自身合成,而且不能完全由自身合成核昔酸。而酵母膏中含有大量的菌体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这可能是兽疫链球菌H-35以酵母膏为氮源时生长和发酵较好的原因之一。

2.3酵母膏用量对发酵的影响

当氮源为酵母膏,葡萄糖2.0%,KH2PO40.2%,NaCl 0.2%,MgSO4·7H2O 0.03%,pH7.2,装量为10%,37℃,100 rpm培养18 h。

低酵母膏用量时,细胞产出的透明质酸含量较低,细胞量也较低,逐步提高酵母膏的含量,透明质酸含量和细胞量均有大幅提高。当加入量为2%时,透明质酸含量达到最大值。所以本研究中选用酵母膏为氮源,用量为2.0%。

2.4不同温度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发酵过程中,温度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对菌体生长、代谢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35℃时,HA产量最高,达到1.07g/L;当温度高于35℃,透明质酸的产量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呈下降的趋势。但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菌体生长却随温度的升高菌体量增多,表明高温有利于菌体的生长,碳源更多的转化为菌体。所以本实验发酵温度为35℃。

2.5搅拌转速对HA产量和分子质量的影响

搅拌转速是影响发酵液溶解氧浓度的关键因素之一。HA是HA产生菌荚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搅拌可以强化气-液间氧的传递,既维持发酵液中有足够的溶氧,为细胞的生长提供氧气,又可使发酵液中的各营养基质混合均匀,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可以加速荚膜从细胞表面脱离。高海军报道,只有在高搅拌转速时发酵体系才处于全部混合状态,在较高的搅拌速率650 r/min下发酵时可以得到较高的HA产量,为411 g/L,产率系数为0.08[3]。这是因为HA溶液是假塑性物体,具有剪切变稀的特性,高速搅拌时,发酵液传质,传氧性能得到改善,有利于菌体生产和产物合成,同时,较高速的搅拌能使荚膜更快地脱落,解除其对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阻碍。Hasegawa,却认为,HA的产量在一定搅拌速度内会随着搅拌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随着换气速率的加快,HA的产量也会增加,然而过高的搅拌速率会破坏细胞而导致HA产量下降,这是因为过高速的搅拌会产生很大的剪切作用,对所培养的菌体细胞造成伤害,使得

受损细胞合成HA的能力大大下降了。而成霞则认为在发酵前期采用较低的搅拌转速(200 r/min),使菌体细胞能快速生长,发酵开始10 h后适当提高搅拌转速(350 r/min),一方面可通过降低菌体的生长速率来降低乳酸的积累量;另一方面由于此时发酵液很黏稠,提高搅拌转速可以促进混合,有利于HA发酵的进行。David将搅拌速度从300~1000 r/min进行变化,HA的分子质量基本没有改变[4]。

2.6不同装量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随着装量增大,菌体生长较好,但透明质酸的产量在8%的装量时出现高峰。说明了装量越大,溶氧越低,不利于透明质酸的合成。因此发酵中发酵液的装量采用8%。

2.7发酵条件的优化

根据文献选择对兽疫链球菌生长及产透明质酸影响较大的四个因素(初始葡萄糖浓度、MgSO4·7H2O的浓度、初始pH和摇床转数)来设计正交试验表。其它相同的条件为:酵母膏2.0%, KH2PO4 0.2%,NaCl 0.2%,装量为8%,培养18 h。

通过极差分析,影响因素大小依次是:pH>摇床转速> MgSO4;含量>初始葡萄糖。最优组合是pH7.0,摇床转速200 rPm,MgSO4含量0.06%,初始葡萄糖浓度4.0%。

在初始葡萄糖浓度4.0%,酵母膏2.0%,NaCl0.2%,KH2PO4 0.2%,MgSO4·7H2O 0.06%,初始pH7.0,装量为8%,35℃,200 rpm培养18 h。实验的结果是透明质酸产量为1.43 g/L,比优化前提高了28.8%。

pH是一项重要的发酵参数,它对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积累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液的pH可以影响微生物细胞原生质的电荷,引起各种酶活力的改变,影响菌体对基质的利用速度和细胞的结果,以致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5]。从实验数据可知,pH7.0时对发酵有利,过低和过高都不利于发酵产物的积累。

摇床转速表明,转数越高,越有利于透明质酸的合成和分泌。原因是高转数,发酵液传质、传氧性能得到改善,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产物合成。由于荚膜会阻止营养物进入细胞,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代谢和透明质酸的合成以及分泌。较高的转数能使荚膜更快的脱落,解除荚膜对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阻碍。

透明质酸合成酶是透明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该酶位于原生质体膜上。它催化透明质酸的前体UDP-葡糖醛酸和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化成H,此酶的活性受Mg2+离子浓度的影响很大[6]。当MgSO4·7H2O为0.06%时透明质酸合成酶活性最高。因

此兽疫链球菌H-35最佳发酵条件是初始葡萄糖浓度4.0%,酵母膏2.0%,NaCl0.2%,KH2PO4 0.2%,MgSO4·7H2O 0.06%,初始pH7.0,35℃,装量为8%,200 rpm培养18 h。

3.透明质酸的纯化

参照应国清分离纯化玻璃酸的研究,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DEAE-纤维素对透明质酸粗品进行洗脱。以去离子水为淋洗液,0.6 mol/LNaCl溶液作为洗脱液,分别测定流出液中透明质酸的O.D530值和蛋白质的O.D280值。从中可看出,0.6 mol/LNaCl溶液作为洗脱剂时,透明质酸出峰时间早,峰形陡峭,峰值较高,拖尾较小,并且含蛋白质的量很低。通过考马斯亮蓝染料结合法测得粗品和纯品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2.84%和0.38%,说明经过DEAE-纤维素纯化以后,透明质酸得到很好的分离。

结论

虽然目前国内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HA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大部分还只是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对于将其投入工业化生产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尽管相对于动物提取法,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HA的需求增长非常快,产量仍是一个需要突破的瓶颈。因此,发酵工艺条件作为影响HA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从工业化的角度上考虑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一是选育透明质酸酶缺陷型菌株,并根据HA的合成和代谢途径,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并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对生产进行评估;二是目前对发酵法生产HA的研究多集中于分批发酵,而分批发酵的转化率低,有底物抑制,葡萄糖效应,代谢阻碍等问题,不适合投入工业化的生产,应在补料分批发酵或连续发酵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学平,透明质酸在保健品中的应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2,23(1):49-51

[2]周荣清,透明质酸发酵液的絮凝预处理研究[J],食品与发酵业,2001,27(12):

16-18

[3]李建武,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174

[4]杭生,透明质酸的离子交换层析纯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32(11):485-488

[5]高海军,营养条件对兽疫链球菌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00,16(3):396-399

[6]鲁念慈,透明质酸的制备及其应用[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1,14(3):370-376

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年月日

谷氨酸生产工艺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训 (2016 年 11 月

谷氨酸生产工艺 摘要: 谷氨酸做为一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在生命的生理活动周期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不仅参与各种蛋白质的合成,组成人体结构,还做为味精可以给我们带来味蕾上的享受。现代生产谷氨酸的工艺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提取而来。不同的发酵方法和不同的发酵条件会造成产量的很大不同。本次谷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是掌握发酵方法和发酵条件的控制,还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测得的数据来观察菌种的生长变化,同时谷氨酸发酵工艺各个工段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关键词:谷氨酸;发酵;工艺;等电点。

引言 谷氨酸是一种酸性氨基酸,是生物机体内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在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不论在食品、化妆品还是医药行业,谷氨酸都有很大的用途。 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医学上谷氨酸主要用于治疗肝性昏迷,还用于改善儿童智力发育。食品工业上,味精是常用的仪器增鲜剂,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盐。过去生产味精主要用小麦面筋(谷蛋白)水解法进行,现改用微生物发酵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不论在食品、化妆品还是医药行业,谷氨酸都有很大的用途。 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重要的鲜味剂,对香味具有增强作用。谷氨酸钠广泛用于食品调味剂,既可单独使用,又能与其它氨基酸等并用。用于食品内,有增香作用。甘氨酸具有甜味,和味精协同作用能显着提高食品的风味。谷氨酸作为风味增强剂可用于增强饮料和食品的味道,不仅能增强食品风味,对动物性食品有保鲜作用。

一、谷氨酸简介 谷氨酸一种酸性氨基酸。分子内含两个羧基,化学名称为α-氨基戊二酸。谷氨酸是里索逊1856年发现的,为无色晶体,有鲜味,微溶于水,而溶于盐酸溶液,等电点3.22。大量存在于谷类蛋白质中,动物脑中含量也较多。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医学上谷氨酸主要用于治疗肝性昏迷,还用于改善儿童智力发育。食品工业上,味精是常用的仪器增鲜剂,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盐。过去生产味精主要用小麦面筋(谷蛋白)水解法进行,现改用微生物发酵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 谷氨酸是生物机体内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在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L -谷氨酸是蛋白质的主要构成成分,谷氨酸盐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多种食品以及人体内都含有谷氨酸盐,它即是蛋白质或肽的结构氨基酸之一,又是游离氨基酸,L型氨基酸美味较浓。 L-谷氨酸又名“麸酸”或写作“夫酸”,发酵制造L-谷氨酸是以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采用“等电点提取”加上“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的方法而制得。 谷氨酸产生菌主要是棒状类细菌,这类细菌中含质粒较少,而且大多数是隐蔽性质粒,难以直接作为克隆载体,而且此类菌的遗传背景、质粒稳定尚不清楚,在此类细菌这种构建合适的载体困难较多。需要对它们进行改建将棒状类细菌质粒与已知的质粒进行重组,构建成杂合质粒。受体菌选用短杆菌属和棒杆菌属的野生菌或变异株,特别是选用谷氨酸缺陷型变异株为受体,便于从转化后的杂交克隆中筛选产谷氨酸的个体,用谷氨酸产量高的野生菌或变异菌作为受体效果更好。供体菌株选择短杆菌及棒杆菌属的野生菌或变异株,只要具有产谷氨酸能力都可选用, 但选择谷氨酸产量高的菌株作为供体效果最好。这样就可以较容易地在棒状类细菌中开展各项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合适的载体及其转化系统后,就可通过DNA体外重组技术进行谷氨酸产生菌的改造。这对以后谷氨酸发酵的低成本、大规模、高质量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郭学平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又名玻璃酸,是一种酸性黏多糖,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各种组织细胞间质中,如皮肤、脐带、关节滑液、软骨、眼玻璃体、鸡冠、鸡胚、卵细胞、血管壁等,其中以人脐带、公鸡冠、关节滑液和眼玻璃体含量较高。透明质酸价格昂贵,在日本有“白金”之称,目前的生产方法有发酵法和提取法两种。 1 透明质酸的发展 1934年美国Meyer等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该物质。20世纪70年代,Balazs等从鸡冠和人脐带提取HA,并配制成眼科手术用黏弹性辅助剂—NIF-HA,开创了HA医学应用的先河。 由于HA优良的保湿和润滑性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用于高档护肤化妆品,其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受原料限制,从人脐带和鸡冠提取的HA产量低、成本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寻找HA的新来源,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了发酵法生产HA。 工业化发酵生产HA是日本资生堂最早开始研究的,他们借鉴前人对某些链球菌产生HA这一重要发现,利用现代发酵技术和设备,以提高HA产率为目的,对发酵生产HA进行了较全面地研究。80年代中期,日本已有发酵生产的HA上市,价格大大低于从动物原料提取的产品。提取法和发酵法生产HA的比较见表1。 表1 提取法和发酵法生产HA的比较

项目提取法发酵法 存在状态在原料中与蛋白质和其它多糖 形成复合体,分离精制复杂在发酵液中游离存在,分离精制容易 分子量与保湿性小于1.0×106,保湿性差大于1.5×106,保湿性强品质与产量取决于动物原料的品质与数量品质稳定,产量大 价格(化妆品用) 2.2万元/kg 1.6万元/kg 应用价格昂贵,化妆品中的添加量 受到制约 能增加化妆品中的添加量 发酵法生产HA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英国和美国也有少量报道。国内从1980年开始研究从鸡冠和人脐带提取纯化HA,在1990年前后 化妆品用HA和医药用HA先后研制成功并生产。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原 山东省商业科技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HA研究开发的单位之一,1990 年该院郭学平等在国内首先开始HA的发酵生产研究,先后完成了小试和中 试实验。发酵法生产HA的研究成功改变了我国HA生产技术的落后局面, 使我国HA的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 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HA是由(1→3)-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1→4)-O-β-D-葡糖醛 酸双糖重复单位所组成的直链多聚糖,见图1。

年产2万吨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初步设计

年产2万吨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初步设计

第一章总论 一、设计项目: (1)设计课题:年产2万吨谷氨酸发酵工厂的初步设计 (2)厂址:某市 (3)重点工段:糖化 (4)重点设备:糖化罐 二、设计范围: (1)厂址选择及全厂概况介绍(地貌、资源、建设规模、人员);(2)产品的生产方案、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及技术条件的制定;(3)重点车间详细工艺设计、工艺论证、设备选型及计算;(4)全厂的物料衡算; (5)全厂的水、电、热、冷、气的衡算; (6)车间的布置和说明; (7)重点设备的设计计算; (8)对锅炉、电站、空压站等提出要求及选型; (9)对生产和环境措施提出可行方案。 三、要完成的设计图纸: (1)全厂工艺流程图一张; (2)重点车间工艺流程图一张; (3)重点车间设备布置立面图一张;

(4)重点车间设备布置平面图一张; (5)重点设备装配图一张。 四、设计依据: (1)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附件可行性报告,以及可靠的设计基础资料。 (2)我国现行的有关设计和安装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系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 五、设计原则: (1)设计工作要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首先要有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早日实现的明确指导思想,做到精心设计,投资省,技术新,质量好,收效快,收回期短,使设计工作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原则。 (2)要学会查阅文献,收集设计必要的技术基础资料,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去分析研究问题,加强技术经济的分析工作。(3)要解放思想,积极采用技术,力求设计上具有现实性和先进性,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尽可能做到能提高生产率,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的效益。 (4)设计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体现设计的通用性和独特性相结合,工厂生产规模、产品品种的确定,要适应国民经济的需求,要考虑资金的来源,建厂的地点、时间、三废综合

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大分子的粘多糖,是一种由-D-N -乙酰氨基葡萄糖和β-D-葡萄糖醛酸为结构单元,β-1,4-糖苷键连接成的一种链状高分子粘多糖。其分子量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又称糖醛酸,透明质酸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是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保湿性最好的物质,被称为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为目前所公认的最佳保湿成分,在化妆品工业、医学研究、临床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透明质酸的提炼的方法有三种:组织提取,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组织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的成本高,产量低,受原料资源限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具有不受原料资源限制、成本低、产量高、有较高的相对分子量、分离纯化工艺简便、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特点成为透明质酸生产的发展方向,因此开发先进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HA的技术十分必要。目前HA产业前景广阔,发酵法己成为HA生产的主流工艺,而发酵法生产HA的工艺仍需进一步完善。 微生物产HA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1937年,Kendall发现链球菌可以产生HA,后来发现主要是一些A群和C群链球菌,它们具有合成与代谢以HA为主要成分的荚膜的能力。随后很多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某些种属链球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同化吸收葡萄糖或其他碳源,以代谢物形式产生HA。随后经过不断地选育菌种和优化工艺,借助现代深层发酵技术与设备,HA的微生物发酵法被建立和应用起来。目前多选用链球菌、乳酸球菌类等(因此以下均以链球菌举例说明)。日本用发酵法生产了HA制剂.并对该产品做了大量的药效、毒理、药代动力学等非临床实验和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法生产的HA无局部及全身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主要包括两部分:发酵部分和下游提取工艺部分。发酵法生产HA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菌种、培养基和分离提纯工艺的选择。 一.发酵部分: 经过阅读与分析文献,我个人将发酵部分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菌种的筛选 2.菌种的诱变 3.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4.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 首先以链球菌制备HA的过程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基本流程:链球菌复苏培养后,用诱变剂诱变,挑出不溶血、不含HA酶的高产率菌株。进行稳定传代后增菌培养,所得的菌种即可作为生产菌株。放入发酵培养液后,在通风搅拌的情况下发酵40小时,对粘稠的发酵醪进行提纯分离等处理后得到分子量高、粘度大的HA。

谷氨酸生产工艺计算

工艺计算 第一节:物料平衡计算 凡引入某一系统或设备的物料重量Gm ,必需等于用于转化形成产物所消耗的物量Gp 和物料损失之和Gt Gm=Gp+Gt 一、物料衡算目的: (1)确定生产设备的容量、个数和主要设备尺寸; (2)工艺流程草图设计 (3)水、蒸汽、热量、冷量衡算; (4)控制生产水平。 二、方法 1.给出物料衡算流程示意图 2.选定计算基准 a.按每批投料量进行计算; b.按每吨产品消耗的原料量计算; c.按时间计算。 3.确定工艺指标及消耗定额以及相关的基础数据; 4.列出各工艺阶段的物料衡算表并绘出物料流程图。 三、实例(以年产商品味精10000t为实例) (一)、生产规模及产品规格 (1)99%规格的味精占80%,即8000t/a; (2)80%的味精占20%,即2000t/a; 折算为100%味精为: 8000×99%+2000×80%=9520(t/a) (二)、生产工作制度 全年生产日320天;2~3班作业,连续生产。 (三)、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原料及动力单耗表

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 (一)生产能力 以年产商品MSG1000t 为实例。折算为100%MSG9520t/a。 日产商品MSG:1000/320=31.25(t/d)(其中99%的MSG25t,80%的MSG62.t) 日产100%MSG:9520/320=29.75(t/d) (二)总物料衡算(以淀粉质原料为例) (1)1000kg纯淀粉理论上产100%MSG量: 1000×1.11×81.7%×1.272=1153.5(kg) (2)1000kg纯淀粉实际产100%MSG: 1000×1.11×98%×50%×86%×92%×1.272=547.4(kg) (3)1000kg工业淀粉(含量86%的玉米淀粉)产100%MSG量: 547.4×86%=470.8(kg) (4)淀粉单耗 ①1t 100%MSG消耗纯淀粉量:1000/547.4=1.827(t) ②1t 100%MSG实际消耗工业淀粉量:1000/470.8=2.124(t) ③1t 100%MSG理论上消耗纯淀粉量:1000/1153.5=0.8669(t) ④1t 100%MSG理论上消耗工业淀粉量:0.8669/86%=1.008(t) (5)总收率:可以按以下两种方法计算。 ①实际产量(kg)/理论产量×100%=547.4/1153.5×100%=47.45% ②(98%×50%×86%×92%)/81.7%×100%=47.45% (6)淀粉利用率: 1.008/ 2.124×100%=47.45% (7)生产过程总损失:100%-47.45%=52.55% 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损失的原因: ①糖转化率稍低。 ②发酵过程中部分糖消耗于长菌体以及呼吸代谢;残糖高;灭菌损失;产生其他产 物。 ③提取收率低,母液中Glu含量高。 ④精制加工过程损耗及产生焦谷氨酸纳等。 (8)原料以及中间品的计算 ①淀粉用量:29.75 ×2.124=63.19(t/d)

发酵工程填空题判断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连消,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菌。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和通风搅拌式发酵罐两种。 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三种。 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17、分批发酵中微生物处于限制性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周期分为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18、根据搅拌的方式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又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通风搅拌式发酵罐。 19、下流加工过程由许多化工单元操作组成,通常可以分为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提取、精制及成品加工四个阶段。 20、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21、微生物发酵产酶步骤为先选择合适的产酶菌株、后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方式进行发酵、微生物发酵产酶、酶的分离纯化、制成酶制剂。

发酵工艺流程

发酵工艺标准操作流程 (SOP) 一生产前准备 每次生产前按品种配方将所需原料称重准备齐全,并确认生产原料库存量,保证原料库存量足够下次生产所需、 二生产前检查 1检查蒸汽、压缩空气、冷却水进出的管路就是否畅通,所有阀门就是否良好,并关闭所有阀门、 2检查电路、控制柜、开关的状态,确保控制柜运行正常、 3检查空压机油表油表及轴承、三角带、气缸等就是否正常,确保空压机运行正常、 4检查发酵罐搅拌减速机的油量及密封轴降温水就是否正常、 三总过滤器灭菌 当蒸汽总管路上的压力为0、2-0、25MPa时,打开总过滤器进气阀输入蒸汽,同时打开出气阀的跑分阀、排气阀、排污阀,当三个阀均排出蒸汽时,调整进气阀、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0、15-0、2MPa,此时打开压力表下跑分,计时灭菌2-2、5小时、灭菌结束后启动空压机,当空气输入管道压力大于总过滤器压力时,关闭蒸汽阀,打开空气阀,将空气出入总过滤器,然后调整进气阀与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在0、15-0、2MPa,保持通气在15-20小时,当出气阀跑分与排污阀放出的空气为干燥空气时,完成灭菌、 四分过滤器灭菌 1当蒸汽管路压力为0、2-0、25MPa时,打开蒸汽过滤器的进气阀与排污阀,当蒸汽管路中无蒸汽凝结液后,再将蒸汽输入空气管路,然后打开分过滤器的进气阀、排污阀及出气阀上的跑分,当所有阀门均有蒸汽排出后,调整进气与排污阀,就是压力稳定在0、11-0、15MPa,计时灭菌30-35分钟、灭菌结束后,关闭蒸汽过滤器进出气阀、排污阀,并立即将空气输入预过滤器,使空气通过预过滤器进入到分过滤器,再调整分过滤器排污阀使压力稳定在0、11-0、15MPa,备用、

透明质酸的制备

透明质酸的生产工艺 透明质酸(HA )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二大类,以动物组织为原料的提取法和细菌发酵法。透明质酸在动物组织中的分布较为广泛,几乎所有 的动物组织中均含有透明质酸,只是含量 不同。已从下列组织中分离出了透明质酸:结缔组织、脐带、皮肤、人血清、鸡冠、关节滑液、脑、软骨、眼玻璃体、人尿、鸡胚、兔卵细胞、动脉和静脉等,但考虑到原料透明质酸含量的高低、数量的多少和易于取得的程度等成本因素,能够用于生产的原料主要为鸡冠、人脐带和动物眼球。细菌发酵法是利用某些种属的链球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向胞外分泌以透明质酸为主要成分的荚膜。细菌发酵法与动物组织提法相比,具有生产规模不受动物原料限制,发酵液中透明质酸以游离状态存在,易于分离纯化,成本低,易于形成规模化工业生产,无动物来源的致病病毒污染的危险等优点。透明质酸无种属差异,不同动物组织提取的及不同菌种发酵生产的透明质酸,在化学本质和分子结构上是一致的,只是相对分子质量(Mr )有差别。 一、以雄鸡冠(roostercomb)为原料的生产工艺 (一)、工艺路线: (二)、工艺流程 1.提取冻鸡冠解冻后,用绞肉机绞碎,加适量水用胶体磨磨成糊状,按每1kg 鸡冠加水8L ,加氯化钠80g,搅拌加热至90℃,保温 10min ,冷却至50℃,用1mol/L 氢氧化钠液调pH8.5~9.0, 加入适量胰酶,45~50 ℃保温酶解5~7h ,酶解过程中维持 pH8.5~9.0 。 2.过滤将酶解提取液用滤布加硅藻土加压过滤,得澄清滤液3.乙醇沉淀和粗品干燥取滤液,调pH6.0~6.5, 将滤液加到3 倍体积的95%乙醇中,反复倾倒3 次,待纤维状沉淀充分上浮后,取出沉淀,用适量乙醇脱水3~5 次,放入有五氧化二磷的真空干燥器内干燥,得透明质酸中间品。 4.氯仿处理将透明质酸中间品溶于0.1mol/L 氯化钠溶液中,溶解浓度为0.3%, 溶解过程中加少量氯仿防腐。溶解后,调pH4.5~5.0,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搅拌处理2 次,静置分出水相。5.酶解将水相用稀氢氧化钠溶液调 pH7.5, 加入适量链霉蛋白 酶,37℃酶解24h。 6.络合沉淀酶解结束后,向酶解液中加入同体积的1%氯化十 六烷基吡啶(CPC)溶液,静置,收集HA-CPC 络合沉淀。7.解离将

发酵工艺流程

发酵工艺标准操作流程(SOP) 生产前准备 每次生产前按品种配方将所需原料称重准备齐全,并确认生产原料库存量,保证原料库存量 足够下次生产所需. 二生产前检查 1检查蒸汽、压缩空气、冷却水进出的管路是否畅通, 所有阀门是否良好,并关闭所有阀门2检查电路、控制柜、开关的状态, 确保控制柜运行正常. 3检查空压机油表油表及轴承、三角带、气缸等是否正常,确保空压机运行正常. 4检查发酵罐搅拌减速机的油量及密封轴降温水是否正常. 三总过滤器灭菌 当蒸汽总管路上的压力为0.2-0.25MPa 时,打开总过滤器进气阀输入蒸汽,同时打开出气阀的跑分阀、排气阀、排污阀,当三个阀均排出蒸汽时,调整进气阀、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0.15-0.2MPa,此时打开压力表下跑分,计时灭菌2-2.5小时?灭菌结束后启动空压机,当空气输入管道压力大于总过滤器压力时,关闭蒸汽阀,打开空气阀,将空气出入总过滤器,然后调整进气阀与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在0.15-0.2MPa, 保持通气在15-20 小时,当出气阀跑分和排污阀放出的空气为干燥空气时,完成灭菌. 四分过滤器灭菌 1 当蒸汽管路压力为0.2-0.25MPa 时,打开蒸汽过滤器的进气阀和排污阀,当蒸汽管路中无蒸汽凝结液后,再将蒸汽输入空气管路,然后打开分过滤器的进气阀、排污阀及出气阀上的跑分,当所有阀门均有蒸汽排出后,调整进气与排污阀,是压力稳定在0.11-0.15MPa, 计时灭菌30-35 分钟.灭菌结束后,关闭蒸汽过滤器进出气阀、排污阀,并立即将空气输入预过滤器,使空气通过预过滤器进入到分过滤器,再调整分过滤器排污阀使压力稳定在0.11-0.15MPa,备用.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研究

燕山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研究 学院(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10生物化工 学号:100110050050 学生姓名:王伟伟 指导教师:张晓宇 教师职称:副教授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环境与化学工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生物工程系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013 秋季学期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结题论文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研究 学院(系):环境与化学工程 年级专业:10 生物化工 学号:100110050050 学生姓名:王伟伟 指导教师:张晓宇 教师职称:副教授

为提高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质量,本设计选用经过突变后的高产兽疫链球菌株做为发酵用的菌种,并且在发酵前经过了严格的灭菌操作。设计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摇瓶培养基组成对透明质酸发酵的影响;培养条件对发酵结果的影响;通过发酵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优化发酵条件。第一部分设计拟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最合适的种子培养基;第二部分设计拟单因素分析法确定外界最适发酵条件;第三部分通过测定发酵过程的各种参数绘制参数变化曲线,为发酵条件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次设计,制定出兽疫链球菌生产透明质酸的合适工艺流程。 关键词:透明质酸;兽疫链球菌;正交设计;单因素分析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透明质酸 (1) 1.1 概述 (1) 1.2 结构 (1) 1.3 HA理化性质 (2) 1.4 HA的合成和代谢 (3) 1.4.1 HA的合成 (3) 1.4.2 HA的代谢 (4) 1.5 HA的生理功能 (5) 1.5.1 构成多种基质 (5) 1.5.2 保水、润滑、渗透压调节及分子排阻效应 (6) 1.5.3 对细胞的作用 (6) 1.5.4 与蛋白质的结合及其作用 (6) 1.6 HA的应用 (7) 1.6.1 HA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7) 1.6.2 HA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8) 1.6.3 HA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8) 2 HA的制备 (9) 2.1 从动物组织中提取 (9) 2.2 微生物发酵法 (10) 3 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其市场发展前景 (11)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 1.材料 (14) 1.1 试验用的仪器 (14) 1.2 试验药品 (14) 2. 方法 (15) 2.1 细菌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工艺路线 (15) 2.2 兽疫链球菌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工艺流程 (15) 2.2.1 摇瓶种子液的培养 (15) 2.2.2 种子罐种子液的培养 (16) 2.2.3 发酵 (16) 2.2.4 下游分离纯化 (16) 2.3 检测方法 (16) 2.3.1 HA 含量的检测方法(Bitter-Muir 咔唑法) (16) 2.3.2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DNS法 (17)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E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E 一.部门人员分配:市场部邢卫强万军训 技术部周焱罗刚 品控部曹卫东 总经理汤隽语二.市场部:①维生素E的结构 维生素E结构式 维生素E定义: 一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生育酚类、三烯生育酚类。都有抗氧化功能,为动物正常生长和生育所必需。 中文名称:维生素 英文名称:vitamin E 外观:透明粘稠液体 颜色:微黄绿色 分子式:C29H50O2

分子量:430 维生素E的功能与用途:维生素E (Vitamin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又称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降低。生育酚能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还可用于防治男性不育症、烧伤、冻伤、毛细血管出血、更年期综合症、美容等方面。近来还发现维生素E可抑制眼睛晶状体内的过氧化脂反应,使末稍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 维生素E(Vitamin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又称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降低。生育酚能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还可用于防治男性不育症、

烧伤、冻伤、毛细血管出血、更年期综合症、 美容等方面。近来还发现维生素E可抑制眼 睛晶状体内的过氧化脂反应,使末稍血管扩 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 三确定维生素E的生产菌种,工艺流程。 生产菌种:外硫代红叶植菌 工艺流程: 外硫代 发酵原料 红叶植菌 活化预处理 扩大培养发酵培养基的配 进一步扩大培灭菌 代谢产物和细胞的分离 大型发酵 细胞的加代谢产物的分离副产品和废物处理 代谢产物的纯化或加工

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

目录1.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简介 1.1工艺流程 1.2工艺参数 1.3工艺要求 2串级控制系统特点与分析 2.1串级系统特点 2.2串级控制结构框图及分析 3控制方案 3.1总体方案 3.2系统放图 3.3待检测点的控制系统流程图 4仪表的选型 4.1热交换器 4.2仪表清单 5控制算法选择 5.1控制规律 5.2调节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6总结 7参考文献 附图

串级控制系统-----两只调节器串联起来工作,其中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调节器的给定值的系统。 例: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1. 基本概念即组成结构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 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在该反应中,主要控制的指标是釜温。但由于测量元件的测量滞后,以及由于测量套管插入其内,在套管的外表面有反应发生,很容易造成釜温的假象。因此在升温-恒温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热水和冷水的交换切换,以便使谷氨酸发酵充分反应,提高产品质量。 主、副变量,主、副控制器(调节器),主、副对象,主、副检测变送器,主、副回路。 作用在主、副对象上的干扰分别为一、二次干扰 系统特点及分析 * 改善了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控制质量。 * 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二次扰动。 * 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 * 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较强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完整版)谷氨酸发酵

1)生物素营养缺陷型 ?作用机制: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 了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脂肪酸的合成.当磷脂合成量少到正常的1/2左右时,细胞变形,Glu向膜外泄漏. ?控制关键:使用该类突变株必须限制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亚适量(5-10 g/L).在发酵 初期(0-8小时),细胞正常生长,当生物素耗尽后,在菌的再次倍增时,开始出现异常形态细胞,即完成了细胞从生长型到积累型转换. 2)油酸营养缺陷型 ?作用机制:油酸营养缺陷型丧失了合成油酸的能力,通过控制油酸使磷脂合成量减少 到正常量的1/2左右. ?控制关键:保证在培养基中油酸亚适量,完成细胞从生长型到生产型的转换. (3)添加表面活性剂 ?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60)或不饱和脂肪酸(C16-18),也能造成细胞渗漏,积累谷氨 酸. ?机理:两者在脂肪酸合成时对生物素有拮抗作用,导致磷脂合成不足,形成不完整的细 胞膜. ?关键:控制好脂肪酸或表面活性剂的时间和浓度,必须在药剂加入后,在这些药剂存在 下进行分裂,形成产酸型细胞. (4)添加青霉素 ?机理:青霉素抑制谷氨酸生产菌细胞壁后期的合成,细胞膜在失去保护,在渗透压的作 用下受损,向外泄露谷氨酸. ?控制关键:一般在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早期(3-6小时)添加.添加青霉素后倍增的菌体不 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完成细胞功能的转换. 谷氨酸发酵强制控制工艺 ?为了稳产,克服培养基原料中某些成分不易控制带来的影响,在谷氨酸发酵时可采取 “强制控制”的方法,如:“高生物素高吐温”或“高生物素高青霉素”的方法. ?控制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预先配加一定量(过量)的纯生物素,大大地削弱每批原料 中生物素含量变化的影响,高生物素、大接种量能促进菌体迅速增殖.再在菌体倍增的早期加入相对高的吐温或青霉素,形成产酸型细胞.固定其它条件,确保高产稳产。谷氨酸发酵 ? 1.适应期:尿素分解出氨使pH上升.糖不利用.2-4h. 措施:接种量和发酵条件控制使适应期缩短. ? 2.对数生长期:糖耗快,尿素大量分解使pH上升,氨被利用pH又迅速下降.溶氧急剧 下降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菌体浓度迅速增大,菌体形态为排列整齐的八字形.不产酸.12h. 措施: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须的氮源及调节pH,在pH7.5-8.0时流加尿素;维持温度30- 32℃ ? 3.菌体生长停止期:谷氨酸合成. 措施:提供必须的氨及pH维持在7.2-7.4.大量通**,控制温度34-37 ℃. ? 4.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慢,残糖低. 措施:营养物耗尽酸浓度不增加时,及时放罐. 发酵周期一般为30h. 二、谷氨酸发酵的生化过程

发酵法生产γ-亚麻酸技术

发酵法生产γ-亚麻酸技术 一、简介 γ-亚麻酸Gamma linolenic Acid;通用名异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维生素F,Octadecatrienoic Acid,GLA),分子式:C18H30O2。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γ-亚麻酸主要来源于月见草。此植物原产于北美,我国东北地区也有野生,近年来国内已进行大面积的人工栽培,仅吉林延边地区1988年的种植面积即达2O00公顷。 本品是组成人体各组织生物膜的结构材料,也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作为人体内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成年人每日需要量约为36mg/kg。如摄入量不足,可导致体内机能的紊乱,引起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 二、γ-亚麻酸的营养保健作用 1、抗心血管疾病作用 血栓素A2(TXA2)是内源性最强烈的血小板聚集剂和血管收缩剂,而前列腺环素(PGI2)为最强烈血管扩张剂。正常机体两者保持平衡,以维持血小板生理作用。一旦TXA2合成增多,PGI2生成减少,则增加血小板聚集作用,引起血栓。γ-亚麻酸抗血栓心血管机理:(1)GLA作为PGE1前体抑制血小板聚集;(2)GLA转化成DHA,γ-亚麻酸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酶活性。因此对血栓症方面,γ-亚麻酸具有减轻的效果,可降低引

起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外,它也能抑制动脉粥样状硬化症的形成,保护缺血性心肌,减少坏死区,维持血小板的正常功能。 2、降血脂作用 γ-亚麻酸作为PGE1的前体可降低总胆固醇,γ-亚麻酸能增大胆固醇的 极性和水溶性,使之易被酶解,还可从血液中清除甘油三脂,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从而减少β-脂蛋白的生成。因此,γ-亚麻酸能降低 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起到降血脂的作用。γ-亚麻酸是目前报道的治疗高血脂症疗效较佳、安全性最高的药物。 3、降血糖作用 由γ-亚麻酸组成的磷脂可以增强细胞膜上磷脂的流动性,增强细胞膜受体对激素(包括胰岛素)的敏感。由γ-亚麻酸而来的前列腺素等活性物质,可以提高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而γ-亚麻酸作为多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帮助恢复糖尿病人细胞的脂肪酸去饱和酶的活性。 4、抗癌作用 γ-亚麻酸可作为潜在的抗癌药物。对γ-亚麻酸的研究表明,它具有明显的抗脂质氧化作用,因γ-亚麻酸在体内首先被氧化,从而减轻了细胞脂质过氧化损害。研究表明,γ-亚麻酸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人结肠癌、胃癌和胰癌细胞DNA的合成,γ-亚麻酸加Fe(II)对治疗乳腺癌效果 显著。

50吨L-谷氨酸生产车间设计

目录 年产50吨L-谷氨酸的工艺设计 1文献评述 1.1产品概述 1.1.1名称 学名:L-谷氨酸-水化合物; 商品名:L-谷氨酸。因L-谷氨酸起源于小麦,故俗称麸酸。 英文名:Monosodium L-glutamate 其它名称:L-2-Aminoglutaric acid, H-Glu-OH, L-glutamic acid, L(+)-glutamic acid, H-L-Glu-OH, S-2-Aminopentanedioic acid 1.1.2 产品规格及标准 结构式: 分子式C 6H 14 N 4 O 2 .C 5 H 9 NO 4 分子量321.33 1.1.3理化性质 L-谷氨酸为白色鳞片状晶体。无臭,稍有特殊的滋味和酸味。呈微酸性。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几乎不溶于乙醚、丙酮和冷醋酸中,不溶于乙醇和甲醇。247-249℃分解,200℃升华,相对密度1.538(20/4℃),旋光度[α]+30-+33°。 1.1.4产品用途 (1)食品业 氨基酸作为人体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不仅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而且在食品工业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2)日用化妆品等 谷氨酸为世界上氨基酸产量最大的品种,作为营养药物可用于皮肤和毛发。

聚谷氨酸是一种出色的环保塑料,可用于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及其它工业用途,可在自然界迅速降解,不污染环境。随着科学的进步,研究的深入,谷氨酸新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 (3)医药行业 谷氨酸还可用于医药,因为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虽然它不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但它可作为碳氮营养与机体代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2、工业生产方法的选择和论证 2.1L-谷氨酸生产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2.1.1传统工艺中L-谷氨酸的生产方法有两种:合成法和发酵法。 (1)合成法 丙烯腈与氢和一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β-氰基丙醛(OHCCH2CH2CN),后者与氰化钾和氯化铵进行斯脱拉克(Straker)反应生成氨基腈。将氨基腈用氢氧化钠水解,得谷氨酸二钠,然后用硫酸中和,生成D,L-谷氨酸析出,将D,L-谷氨酸进行光学分离,即可分成L-谷氨酸和D- 谷氨酸,后者经消旋化再返回到中和工序。此法日本曾用之生产L-谷氨酸10年之久,于1973年停用。 (2)发酵法 此法是L-谷氨酸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薯类,玉米,木薯等的淀粉水解糖或糖蜜,借助于微生物类,以铵盐,尿素等提供氮源,于大型发酵罐中,在通气搅拌下进行发酵30-50个小时,保持30-40度。PH值为7-8,发酵完毕。 表1.两种方法的比较 缺点优点 合成法需要高压,有易燃,有毒物质,设 备投资大,年产量小于5000吨L- 谷氨酸时不经济,生产工艺复杂 不用粮食,采用石油废气 发酵法需设置菌种实验室,生产过程需要 严格消毒灭菌原料来源广,设备腐蚀性小,劳动强度小,可自动化,连

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4265088.html, 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 作者:李萌季永甜等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13期 摘要:透明质酸是由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的二糖组成的高分子黏多糖,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透明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和人工合成法。对微生物发酵法进行了概述,对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保健品和医学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透明质酸的生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育种 中图分类号:Q538;TQ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2980-04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1934年Meyer等从牛眼玻璃体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大分子多糖,故又名玻璃酸[1]。透明质酸是由2 000~25 000个通过β-1,3糖苷键和β-1,4糖苷键交替地结合在一起的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的二糖组成的均匀重复的线性葡糖胺聚糖[2]。 透明质酸是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来的研究表明,透明质酸不仅广泛存在于细胞间的胞外基质中,还存在于细胞内,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生细胞的胞浆和细胞核中[2]。除了在玻璃体中外,透明质酸在关节滑液和表皮细胞间隙中的含量 也十分丰富,从数量上看,50%以上的透明质酸存在于皮肤的真皮和表皮中,约35%存在于肌肉和骨骼中。目前认为透明质酸主要是存在于软结缔组织中的惰性空间填料中,在组建蛋白多糖复合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 1 透明质酸的性质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透明质酸分子呈线性单链结构,并在水溶液中扩展成随机的线圈状结构,线圈的直径约为500 nm。透明质酸分子中每一双糖单位均含有一个羧基,在生理条 件下均可解离,形成阴离子,等空间距离阴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其分子在水溶液中处于松散的扩展状态,占据了大量空间,故可结合多于本身1 000倍的水[3]。 根据透明质酸的来源和提取方法的不同,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8×105~5×106[4]。透明质酸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具有相对分子质量依赖性,其中低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在低浓度时仅生成碎片状网状结构,而高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却能生成整体的网状结构[3]。 由于分子内存在氢键,透明质酸分子在水溶液中呈现单螺旋结构[5]。当透明质酸在溶液 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透明质酸分子间便会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双螺旋结构,浓度更高时则会形成网状结构[3]。目前公认的透明质酸结构理论是三级结构理论,即透明质酸分子中每

谷氨酸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工艺计算 生产方法:以工业淀粉为原料、双酶法糖化、流加糖发酵,低温浓缩、等电提取。主要技术指标: 淀粉液化工艺参数: 糖化工艺参数:

培养基配方: 灭菌各参数:

一、谷氨酸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首先计算生产1000kg 纯度为100%的味精需耗用的原材料以及其他物料量。 (一)、发酵液量 设发酵液初糖和流加高浓糖最终发酵液总糖浓度为180kg/ ,则发酵液量为: )(0.8% 124%99%95%601801000 3 1m V =????= 式中 180——发酵培养基终糖浓度(kg/) 60%——糖酸转化率 95%——谷氨酸转化率 99%——除去倒罐率1%后的发酵成功率 124%——味精对谷氨酸的精制产率 (二)、发酵液配制需水解糖量,以纯糖计算: )(136017011kg V G =?= (三)、二级种液量: ) (4.0%53 12m V V == (四)、二级种子培养液所需水解糖量: )(164022kg V G == 式中 40——二级种液含糖量(kg/) (五)、生产1000kg 味精需水解糖总量: )(137616136021kg G G G =+=+= (六)、耗用淀粉原料量: 理论上,100kg 淀粉转化生成葡萄糖量为111kg ,故耗用淀粉量为: )(6.1572%)111%5.98%80(G kg G =??÷=淀粉 式中 80%—淀粉原料含纯淀粉量 98.5%—淀粉糖化转化率 (七)、液氨耗用量: 二级种液耗液氨量:2.4V 2=0.96(kg ) 发酵培养基耗液氨量:20V 1=160(kg ) 共耗液氨量:160+0.96=161.0(kg ) (八)、磷酸氢二钾耗量:

发酵工程试题

发酵工程 一、名词解释 1、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 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不 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填空 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连消,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菌。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和通风搅拌式发酵罐两种。 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三种。 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教程文件

1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 等4个主要工序。 1.1液化和糖化 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 料。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然后在与B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 化阶段。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 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 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 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 去大量蛋白质沉淀。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 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 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 温至60℃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左右,PH值4.5,糖化时间18-32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 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 毒后进入发酵罐。 1.2谷氨酸发酵发酵 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置入 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

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谷氨酸发酵是一个 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 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 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整个 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3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值及供风量都有不同的 要求。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为菌体的生长代谢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经过大约34小时的培养,当产酸、残糖、光密度等指标均达到一定要求时即可放罐。 1.3 谷氨酸提取与谷氨酸钠生产工艺 该过程在提取罐中进行。利用氨基酸两性的性质,谷氨酸 的等电点在为pH3.0处,谷氨酸在此酸碱度时溶解度最低,可经长时间的沉淀得到谷氨酸。粗得的官司谷氨酸经过于燥后分 装成袋保存。 1.4谷氨酸钠的精制 谷氨酸钠溶液经过活性碳脱色及离子交换柱除去C a 、 Mg 、F e 离子,即可得到高纯度的谷氨酸钠溶液。将纯净的 谷氨酸钠溶液导入结晶罐,进行减压蒸发,当波美度达到295 时放入晶种,进入育晶阶段,根据结晶罐内溶液的饱和度和结 晶情况实时控制谷氨酸钠溶液输入量及进水量。经过十几小时 的蒸发结晶,当结晶形体达到一定要求、物料积累到80%高度时,将料液放至助晶槽,结晶长成后分离出味精,送去干燥和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