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7-10-25T15:40:31.2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5期作者:宋林

[导读] 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安全有效[4],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兴化 225700)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接收的患有青光眼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

89.3%,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9%,前房发生率为7.1%,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2.9%,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60.7%,前房发生率为2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080-02 青光眼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对患者的视力产生终身性的影响,并可以引发很多并发症,主要是因为眼压持续性的升高使得视神经发生不可逆性的损伤[1],导致视功能受损,因此,患者需要及时治疗,减轻症状。临床上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后患者容易发生黄斑水肿、无前房、滤过泡失效等,降低手术效果。本文中对56例青光眼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接收的患有青光眼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48.6±9.7)岁,眼压36~72mmHg,平均眼压(47.9±12.1)mmHg,其中残余青光眼2例,急性闭角型25例,慢性开角型10例,慢性闭角型16例,继发开角型3例,两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P>0.05),可以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给患者浸润麻醉,将右上角穹隆处作为基底,做结膜瓣,控制其厚度为巩膜的1/2。在巩膜床前进行剥离,直到清凉角膜区域为1mm。切除巩膜瓣下小梁及周围巩膜组织,然后加以整复,采用尼龙线以褥式对巩膜瓣顶端和切口进行缝合,并调整其松紧度,并将2.5mg的地塞米松放置在下方结膜中,术后,采用常规敷料进行遮挡。

观察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手术方式同上,但是巩膜瓣做好后,在巩膜瓣下放置丝裂霉素C 0.2mg/ml浸泡过的棉片,时间为3min,手术范围中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在颞侧角膜缘1mm处采用25号针头进行前房穿刺,缝合巩膜瓣两个顶端。前房重建必须在缝线打结之前,调整缝线的松紧度,直至流出理想的房水为止,最后结扎、缝合。

术后两组患者均正常休息,给予眼药水、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的前房深度分度,采用的是Spaeth分级方法,对前房滤过形态采用Kronfeld分类方法进行分类,观察患者治疗成功率、功能性滤泡的形成率,记录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处理给予SPSS19.0统计学软件,组间对比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若P<0.05表示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3%(25/28),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9%(26/28),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2.9%(12/28),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60.7%(17/2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分度

3.讨论

青光眼属于终身性眼科疾病,属于慢性致盲性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临床上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小梁切除术,可以降低眼压,调节患者的前房,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2]。临床上一般采用的是传统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的松紧度调整难以控制,术中发生并发症较多,对患者视力的影响较为明显。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认为较为成功的一种手术方式,是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明的,术中患者的缝合线可以自由调整,伤口愈合良好,便于功能性滤泡的产生,防止低眼压的发生以及浅前房的形成[2]。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患有青光眼的5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3%,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9%,前房发生率为7.1%,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2.9%,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60.7%,前房发生率为2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于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功能性滤泡形成率,降低前房发生率,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使患者重回正常生活。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使用生理盐水对切口处进行反复冲洗目的是预防感染[3],将残留切除的组织完全清洗,降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安全有效[4],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阳光.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附116例报告)[J].广西医学,2016,35(3):334-335.

[2]王静,蒋莹,玉民等.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对比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4,9(5):819-821.

[3]杨春林.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4,10(11):103-103.

[4]苏玉英,袁昱,马宁等.两种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4,8(9):1920-19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