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价格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价格影响因素

(一) 90年代初至今的期铝价格波动历史

影响铝价格的因素很多,我们先对1991年至2004年国际、国内铝价走势作一个回顾。 1991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前苏联的解体,使得俄罗斯本国用铝大幅减少,俄罗斯被迫向西方大批量出口铝锭,导致了全球铝供应的急剧增加,铝市场一片低迷,1993年11月LME铝价创了1037美元/吨的低点。为了提振铝价,全球主要铝生产国相聚布鲁赛尔,达成了在1993--1995年两年时间内减产100万吨的减产备忘录。其中俄罗斯承诺在1993年上半年减产50万吨,欧洲其他铝业公司也作出了减产的积极回应。随着全球经济在1994年出现好转,铝业生产也开始减少,—系列利好因素刺激下伦敦金属交易所铝价走出了一波大牛市。LME铝价从1993年11月底的l037美元/吨上升至1995年1月的2195美元/吨。期间,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带动了铝的消费增长。那段时期国内铝的自给缺口较大,在国际市场铝价大幅飙升和国内现货市场供应短缺的双重影响下,SHFE铝价也从11620元/吨上涨至1995年6月的20900元/吨。特别是SHFE在1994年的铝期货交易中创下了1140.9万吨/年、l835.2亿元/年的巨大成交量。

国际铝市场自创下2195美元/吨历史高点后,在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和全球铝产能逐步恢复生产后,出现缓缓下跌定势。特别是在日本住友事件的冲击下,铝价快速下跌,于1996年10月创下l305美元/吨的低点。期间,国内铝市亦跟随国际铝市同步下跌,创下了12900元/吨的低点。随着市场对住友事件的逐步淡化及西方铝供应的短缺,特别是1997年1--7月份LME铝库存基本上以每月4.6万吨左右的速度减少,促成了全球铝市场走出了为期半年的反弹行情,反弹高点为1775美元/吨。中国铝市场因需求不旺和供应量较大,显得跟涨动力不足,反弹高点为17060元/吨。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对亚洲经济甚至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国际铝价再次出现暴跌,LME铝价从1997年8月的1775美元/吨跌至1999年3月的l159美元/吨。SHFE期铝在国内需求较旺的支撑下,相对抗跌,最低仅为1998年7月的12680 元/吨。1999年,世界主要地区的经济形势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尤其是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稳定全球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遭受金融危机打击最为严重的东南亚地区和韩国走出了低谷,出现较快增长。1999年7月初美国凯撒公司年产100万吨的Gramercy氧化铝厂的爆炸使该厂1999年减少了50万吨左右的氧化铝产量,全球氧化铝市场也由过剩30万吨转为短缺20余万吨。国际氧化铝价格由1999年7月的160美元/吨迅速上涨到2000年5月的470美元/吨,由此带动了国际铝价由1999年7月的1400美元/吨附近上涨至2000年1月的1754美元/吨。1999年中国铝价与LME铝价走势基本一致,在国内氧化铝缺口达175--180万吨,进口量为150万吨

左右的情况下,国际氧化铝价格的暴涨带动了国内氧化铝价格的连续暴涨,市场价一度达到4500元/吨的价位,同时推动了国内铝价升高,铝锭平均价比1998年上升了1000元左右。

进入2000年,国际国内铝价一直处于对1999年牛市行情的大调整中。美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放缓的迹象,并由此带动全球经济进入了衰退。2000年夏季美国西北部能源危机造成的电力严重不足,导致了美国西北部的铝厂纷纷减产或停产,使国际铝价并没有像其他金属那样破位下跌,保持着相对的强势。但2001年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和铝市场消费严重不足最终仍导致了铝价在2001年年中向下破位。美国“9.1l事件”的发生更加剧了铝价的下跌并创下了2001年的低点1265美元/吨。整个2002年,铝价表现仍然一般,到年底又重返1300美元/吨以下,这其中与中国铝产能大幅扩张有关,此年中国铝产量为432.1万吨,占全球总产量份额达20.4%,在全球排列第一。2003年一方面美元贬值引发商品期货牛市,另一方面欧美及日本经济开始复苏,LME铝价伴随着铜价高涨从2003年4月的1350美元/吨涨至2004

年4月的1845美元/吨,而沪铝则因中国铝产能过度扩张,对氧化铝需求增强,促使氧化铝价从1800元/吨高涨5500元/吨,加上电价上涨,成本推动沪铝价从2003年10月14400元/吨附近涨至2004年4月的19400元/吨附近,而后因为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加上限制铝行业过度发展的政策措施,沪铝就此高点暴跌至2004年5至6月的16000元/吨。展望2004年未至2005年铝价趋势,相信在中国约束铝业过度扩张后,世界原铝的供应过剩的局面将逐步改善,铝价必将重振雄风。

(二) 影响铝价的重要因素

⑴供求关系对铝价的影响

铝锭的供求关系可以影响其市场定价。当供求关系处于平衡时,铝价会在一个窄小的区间波动。当供求关系处于失衡时,铝价会产生连续上升或下跌。在期货市场上,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存。铝的库存分为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报告库存又称显性库存,由铝期货交易所定期公布其指定交

割仓库铝的库存数量。而非报告库存主要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者手中持有的铝的库存数量。由于这些库存无专门机构进行统计和对外发布,所以这些库存又称为隐性库存。铝的社会需求增加会导致铝的报告库存下降,铝价可能会受影响而上涨;反之亦然。2002年年中时,LME铝库存曾一度突破122万吨,此时LME的铝价也达到了相对的低点。

⑵电价对铝价的影响

电解铝工业是电力密集型产业,对能源---电力的需求量很大,铝有“固定电”之称。因此,各国在发展电解铝工业中,都要慎重考虑能源---电力可持续供应的能力。 从电解铝生产企业角度看,电费是构成电解铝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掘统计,2000年初电费占铝锭成本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为22.5%。其中亚洲19.9%、欧洲21.18%、美洲23%、大洋洲23.8%、非洲24.5%。由此可见,电价不同是一些企业铝锭生产成本不同的主要原因,为此,电解铝企业不仅要求有大量稳定的电力保证,还十分重视单位电价的高低。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如果供电价格超过4美分/KWh、电费超过铝成本的30%时将是电解铝厂承受的极限,电解铝生产会因成本过高而失去市场竞争力。而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电解铝生产,其供电价格一般在2.5美分/kWh以下,像一些铝的输出国加拿大、挪威、巴西、委内瑞拉、巴林、阿联酋、新西兰、冰岛等国的电价都低于1.5美分/kWh,电费成本均不超过铝制造成本的20%。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就由于发生能源危机造成的电价上涨而导致了国内164万吨电解铝产能在两年内相继被迫关闭。2000年,美洲部分地区由于持续干旱造成电价大幅上涨,相关铝冶炼厂所用的电价较全球铝冶炼厂获得的平均电价高40%,迫使美国、巴西等国一些大的铝业公司相继关闭了国内部分铝生产线。

中国铝工业在不断扩大使用大型预焙槽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积极降低电能的消耗。1985年为17110度/吨铝,1990年为16316度/吨铝,1995年为16600度/吨铝,2000年为15 579度/吨铝。随着煤电铝联营、水电铝联营、铝厂办电厂、电厂办铝厂、浮动电价等多种用法电模式的推广,未来3至5年,中国铝电价下降空间依然较大,可望降至0.25---0.20元/度,甚至更低。2002年中国铝冶炼企业综合交流电耗为15204.44千瓦时/吨,2003年则为15030.24千瓦时/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