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语言训练教程(一)

、「语言训练」 - 摘要

2、0 岁至 3 岁儿童语言的训练

3、儿童为何发音不准

4、儿童语言训练的四要素

5、孤独症儿童的个别语言训练

6、孤独症儿童课外如何训练语言

7、孤独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训练研究报告

8、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

9、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分析

10、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教案!

11、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特点

12、孤独症儿童语言自然训练法指导

13、孤独症儿童做个别语言训练的必要性

14、会背广告词就是会说话吗?

15、如何帮助孩子做口腔运动

16、如何测量说话清晰度

17、如何促进孤独症儿童语言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

18、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19、如何判断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20、突破语言障碍

21、无语孤独症患儿的早期语言康复

22、小儿说话所需五种基本技能

23、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教学与辅导!

24、训练说话的要领

25、言语障碍

26、婴幼儿孤独症的治疗

27、语言发育 ( 言语能 )

28、语言交往训练的个案研讨

29、语言矫治方法

30、语言训练

31、语言训练的原则

32、语言训练流程

33、语言训练要从模仿动作开始

34、怎样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能力康复训练

35、怎样增进孤独症儿童的言语发展

36、掌握语言训练技巧

37、针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问题

38、自闭儿沟通语言的偏差

39、自闭儿之口语训练

40、自闭症儿童的鹰架式语言教学1

41、自闭症儿童的鹰架式语言教学2

42、自闭症儿童的鹰架式语言教学3

43、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教学

44、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特征

45、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

46、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初探

1、「语言训练」 - 摘要

语言出现问题的成因

器官缺陷—失聪、裂唇、智障、脑麻痹等。

说话不清—不懂得控制口腔肌能,咬字发音不正确;口吃、声音沙哑、情绪紧张或发音速度不适中,都令说话不清。

理解能力—智力的限制,专注力弱,欠缺与人沟通的机会,影响理解能力。

表达能力─缺乏对事物的理解;说话组织能力较弱;认识字汇过少;欠缺模仿的机会,都影响表达能力。

缺乏沟通—自闭症,欠缺主动沟通的动机。

响应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当智障学员表达需要,得到适当响应,他便会继续表达需要。

相反,得不到适当的响应,渐渐地,学员有需要也不再表达。

训练智障人士语言的一些策略方法

生活教学法——在日常生活中,遇见不同事物,实时教导学员理解及表达。

伸延句子法——循序渐进地由单字至句子,由简单至复杂,提升他们的说话能

力,例如:橙→要橙→永强要橙→永强要食橙。

游戏学习法——对于一些专注力低的学员,透过游戏中学习,加强认知能力,加深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较为有效。

分类学习法——可以运用沟通咭,有系统地将学习内容分类,配合情境学习。例如:人物、地方、交通工具、食物、水果等。

引导教学法——尽量运用环境和提示,引导学员正确说出答案。例如:请学员跟导师说苹果,学员并没有响应。导师改变要求,请学员找出放在台上的苹果沟通咭,当交给导师时,导师便询问:「这是什么?」引导学员回答:「苹果。」

其它例子:读数字 1 , 2 , 3 , ( ? ) , 5 。引导学员读出 4 字。

引发语言表达的动机

兴趣———利用学员感兴趣的事物,鼓励表达。例如:询问学员明星相片中的人物是谁,「是刘德华啊,你喜欢他唱歌或做戏?」

需要———鼓励学员用语言表达需要。例如:学员指着厕所,职员反问他想去那里:「嘉禾是否想去厕所?」

选择———尽量给学员机会表达选择。例如:让学员选择苹果或香蕉,并请说出所选生果的名称。

明知故问—尽量运用周围环境和眼前事物,让学员表达。例如:询问学员眼前的相簿是甚么东西?让他回答相簿,然后倾谈相簿中有谁的相片。

如何帮助及了解他们的表达需要

日常多些与学员沟通和接触,有助了解他们的需要。尝试用同理心,了解他的感受,易地而处,尝试思考他们的感受及处境,协助他们表达。例如:当学员情绪低落时,逐步询问可能的原因,是否关于家庭、其它学员、中心职员或日常活动等;将问题范围缩窄后,再询问,例如:「是否小强病了没有上工,你挂念他呢?」鼓励学员表达感受。

沟通的媒介

口语沟通方式:透过「听」和「说」来作相互交流。

非口语沟通方式:文字、图片、表情、身体语言、手语、手势、实物、目光接触等。

辅助沟通的方法

手势—————不等同手语,手势可以是用手指示对象来表达需要。

交流沟通系统—透过指示沟通簿中的词语、相片或图片等,组织成一些句子,向别人表达。

窗口沟通板——透过眼神接触,表达需要。

声音输出系统—透过发音器具或预先录音表达需要。

鹦鹉学说怎么办?

引导回答举例:

职员问:「饮橙汁或西梅汁,慧琳要饮什么?」

慧琳答:「饮橙汁或西梅汁,慧琳要饮什么?」

假若学员重复问题内容时,同工可以再次询问学员的问题?

职员问:「饮橙汁或西梅汁,慧琳要饮什么?」

职员抢答:「饮橙汁。」并实时说:「好,给你橙汁。



(学员回答时,即递给橙汁和阻止学员继续说下去。另一种方式就是,让学员模仿回答。)持之以恒,学员应可以分清问题与回答技巧。

口腔训练方法建议

练习漱口和吞口水。

吹的动作——将乒乓球、纸张或羽毛等,放在台上让他们吹动。

将水彩滴在画纸上,向水彩四周吹散,构成一幅图画。

啜的动作——用饮管啜饮品,例如:奶昔、较浓的饮品。

舐的动作——将花生酱涂在唇边,鼓励将食物舐去。

咀嚼的动作—将牛肉干、芒果干等放在靠近面颊的牙齿让他咀嚼。

备注:避免酸性水果或果汁,这些会引致更多流口水。

总结

若学员缺乏环境中语言的刺激和学习理解及表达的机会,什么训练方法也没有用。家人、工作人员、义工朋友及专业治疗师等需要一同合作,多些给予学员语言刺激、模仿学习和表达的机会,改善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0 岁至 3 岁儿童语言的训练

培养一个表现力丰富的孩子

表现力丰富就能和他人快乐地交流,能把自己的想法自由表达。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表现力丰富的孩子,从婴儿时期起,妈妈就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婴儿哭了时,妈妈要来到他的旁边,观察婴儿为什么哭,当 *** 眼睛和婴儿对上了的时候,对婴儿笑一笑,婴儿想说话时,妈妈也要对他说话。给婴儿喂奶、换尿布时,妈妈都要自然地对婴儿说说话。不要认为反正婴儿现在什么都还不懂,就对婴儿什么都不说。

0 岁 -1 岁

语言是婴儿在需要交流的心情中自然产生的,并不大人教了,婴儿才记下来的。所以,首要的问题在于能否建立和 *** 信赖关系。

妈妈如果想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与其考虑教法,不如考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和婴儿良好的母子关系。什么事都不难,只要用爱心来接触婴儿就是了。

1 岁 -1 岁半

孩子开始说话是在一岁前后。在此之后,只要是孩子自己实际所见所闻所接触的现实世界就是全部。从一岁左右开始,就能一点一点地留下印象了。例如:把积木当作车,说“嘟嘟”地玩,能玩这种比拟游戏就是因为具有了印象能力,能在积木上重叠车的印象。

要用语言进行交流,就必须在聆听后留下印象,所以,具有印象的世界对语言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1 岁半 -2 岁

这是开始说话的时期,婴儿喜欢给东西取名字。如说狗狗(汪汪)、车车,能把想说的意思表达过去。

词汇增加了几个后,就能说出二个单词的句子了:有狗狗,爸爸不在。这样,其语言的世界急速扩大。

2 岁 -3 岁

知道漂亮、可爱等形容词的使用法,并能把一个词汇代用在各种东西上使用。例

如把“汪汪”使用于猫、狮子、布制猴子等,以孩子自己的标准是长有四条腿、长有毛的都是汪汪。

3 岁

孩子到了三岁,喜欢反复多次问:这是什么?不用说,这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不仅如此,也包含有想和妈妈练习说话的心理。妈妈如果对自己的话用心回应,孩子就会感到满足,这种满足感,可以丰富孩子的心灵。另外,孩子这个时期也喜欢反复说话。孩子边预想回答边问,妈妈若如其预想的回答的话,孩子就会具有安心感,这种安心感可满足孩子的心理。

专家建议:

拥有与孩子共享快乐的愿望和想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你应该集下列四种人的优点于一身:

想交谈、希望理解的人。

能专心听话的人。

用心回答的人。

善于制造快乐场面的人。

和孩子快乐地交流。

婴儿是从希望妈妈懂得他的意思,想从和妈妈交流的想法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妈妈要重视婴儿想把这种想法传达给他人的心情。不知道和妈妈交流之快乐的孩子,语言的发展往往是迟缓的。培养语言的要领不要预先领会孩子的话一般孩子想表达的意思虽然有各种各样,但很难如表达出来自己所想象的。虽然孩子正努力地想说,但妈妈着急,把孩子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孩子就会丧失说话的积极性。孩子正在说话时妈妈要边随声附和边注意听,为了使孩子快乐地说话,妈妈要恰到好处地接住孩子的话。

给孩子各种各样的体验

孩子的所见、所闻、所触摸的各种各样的体验均可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妈妈要带孩子去动物园、游乐园、公园玩,和孩子一起上街购物,为孩子读童话和图画书。知识和经验累积越多,语言就更丰富。知道如何去谈自己实际看到的、感受到的事情并体会其快乐性,求知的好奇心也得到了发展。

和朋友一起充分地玩耍

虽然妈妈对于孩子的什么话都能回应,但朋友就做不到了,如果不把自己的想法很明确恰当地传达给对方,对方是无法理解的。孩子们一边建立和其他人的朋友关系,一边吸收新的语言和知识。

3、儿童为何发音不准
语言是一种互动的学习活动 . 任何语言发展都是由简入繁 , 由易到难 .
一般来说 , 孩子一岁以前能叫爸爸 , 妈妈或牙牙学语 . 二岁左右 , 发音虽然不正确 , 但已能说简单的词汇 , 短句亦逐渐出现 , 例如“回家”“要喝水” . 三岁时 , 汉语拼音大部分的音已能发出 , 只有个别的音发不准 . 另外 , 汉语四声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发展程序 , 这四声的练习约在二岁时就应完成学习 .
根据发上分析 , 若孩子三岁还无法说简单短句 , 四声发音仍维持在音调的一声阶段 , 父母就应提高

警觉 , 应检查幼儿是否有听障 , 或有构音方面的问题 , 及时帮助他发展正确的语言能力 .
一般儿童语音不清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 一是 ” 能否听得全 ”; 二是 ” 能否讲得全 ”.
儿童听力正常与否可进行简易测试 : 作用两个相近的发音问他 , 如声音相同 , 就点头 , 不同就摇头 . 例如让他辨别“床”“船”的发音同不同,就很容易了解其是否能分辨得清楚。
如果“听”没有没有问题,儿童发音与否就在于其构音能力的好坏。构音问题与大脑感觉动作功能之发展有关。因为感觉动作功能操纵着发音器官,包括胸腔、腹腔、声带的动作及下腭的辅助,舌头、牙齿、嘴唇之间的配合。这些部位若配合不正确,不灵活,发音就无法清楚。
我们发现所有婴儿开始说话时都不是很清楚的,但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随着“感觉动作功能”控制的发音器官(口、齿、舌、唇)彼此配合也日益灵活,发音也就日趋清楚了。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家长把儿童不会讲话或语音不清的原因归结于舌系带太短,其实所谓的大舌头的小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舌头就会变得较为灵活,可见其说话不清楚并非舌头大,而是操纵舌头的能力不良所致。
事实上,如果发现儿童将舌头伸出嘴唇外缘,舌头呈现鸡心状,舌尖凹陷时,才算是舌系带过短或太紧,这种情况才可能会影响到舌头的操纵。此种现象应经由医生诊断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做手术治疗。
不少人舌系带也不见得长,但发音方式和构音能力却不差。同时,并非长舌的人就会讲话讲得很好。由此可见舌系带若非过短,也不一定非动手术不可,若有发音不良,讲话不清的现象,应属大脑感觉动作能力发展不够成熟,以致无法适当操作发音器官的缘故,解决的途径也应从这些方面入手。
4、儿童语言训练的四要素
把握时机: 2 — 3 岁是口头语言训练的最佳期,也是幼儿期非正规语言训练的延续,此时期注重语言训练,能使之掌握较多的生活语言,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其想像能力和理解能力; 4 — 5 岁则是书面语言训练的最佳期。此时期的儿童已基本能用口头语言,表达时更富有情感; 4 — 10 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此时期已基本掌握汉语,儿童的学习欲望更为强烈,但又没有完全被汉语所控制。此时的接受力和, 记忆力较为统一,通过汉语和外语的交叉训练,易获得最佳效果。
提供机会:无论何种语言训练,都必须让儿童有参与交谈和表达的机会才行。在训练中,应让其参与社交交谈和欣赏影视、听广播等活动。这样,可以从多种情趣中扩展其思维和模仿语言的能力。光靠家长讲故事的训练法,往往

会使聪明的孩子逐渐产生失真感和厌倦情绪,令其语言表达质量下降。
寓教于乐:儿童具有烂漫无邪的天性,进行语言训练时的方式和内容应时常更新。训练方式可在游戏中进行,而游戏方式则可不断变更,以感性认识促进语言训练的效果。训练的内容不宜只选熟悉的、呆滞古板和单调的。事实上,家长富有幽默感的语言,往往是儿童最喜欢模仿的。当然,在观看影视之后和他们一起背诵剧中哲理性语言,以及即兴表演其中某些欢乐或幽默片断,更易为儿童所接受,也是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
持之以恒:对儿童的语言训练是长期而复杂的事情。训练的持续性,既可巩固往日所学,更可让新的语言矫正往日的失误,以及填补以往的语言空白。如果不持之以恒,就可能前功尽弃。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和学校这两个关键时期,更应注意这一点。那种以为大功告成而把语言训练全部寄托于教师的做法,并非明智之举。
5、孤独症儿童的个别语言训练

一 孤独症儿童做个别语言训练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很低,接受语言的能力也很差,不能主动接受信息。有些孤独症儿童的视听正常,但没有语言,甚至连发音都不会,这就需要用专门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语言训练。

二 采取的训练方式

1 运动训练:

孤独症儿童不会运用气息,表现为吸气不深且控制不好,需要通过大运动训练来调整儿童的呼吸,让儿童学会运用气息控制呼吸。

2 专门一对一个别语言训练

3 生活中语言训练

4 群体游戏

5 听说训练

6 听音乐歌曲

三 对孤独症儿童如何做一对一个别语言训练

(一)儿童与教师(训练者)的配合是做个别语言训练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大运动精细运动训练

2 对孩子进行分析(孩子的表现不同,需求就不同)

3 制定训练目标,是训练成为有顺序的,有目的的系统训练

4 建立亲情关系:在平常的生活中,训练中要时常抱抱亲亲孩子,和他做游戏,有需要是做一对一的运动和认知训练,让儿童和教师逐渐产生感情。

(二)训练内容:

1 按摩腹肌:孤独症儿童的肌肉很紧张,肚子很硬。而按摩能给与刺激,使腹部变得柔软,对气息的运用有作用。

2 逗孩子笑,和他玩,让他发出声音。

3 大动作模仿,如:拍手 举手 伸手跺脚 踏步等。

4 小动作模仿,如:钩手指 搭手指手指对捏 指五官 指身体部位等。如孩子不模仿,训练者可握着孩子的手完成这些动作。

5 对视练习 追视练习:对视是语言训练的前提,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是很短暂

的,不会主动对视,当他不注意训练者的目光时,训练者可以主动追视他的目光,重新吸引他的注意力,把他的目光找回来。

6 口型模仿,如:抿嘴 噘嘴 吹气吸气 打“哇哇” 发“啊”的音 叫名字答“哎”。

7 有节奏的拍手唱歌,说儿歌做游戏。

8 在语言训练中,如果儿童有一点点的模仿一事都要及时强化。

四 案例说明

在我先后做的一对一个别语言训练案例中举三个例子,这三名儿童来自不同地区,分别来自山东东北 浙江。对他们的训练时间为二至三个月,取得了明显效果,家长也反映效果很好。

这三个孩子刚开始训练是拒绝训练,拒绝老师,拒绝环境,不听指令,根本就不参与训练。他们的语言表现为:没有语言,会发一些声音不会大声哭笑。采取的训练方式是先进行大运动,精细运动和感统训练,适应环境,调整行为,稳定情绪,听从指令,并在训练中和孩子建立亲情关系,让他和你有配合的意识。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开始一对一的个别语言训练,每天训练二十到三十分钟。

效果表现:

山东小朋友

开始阶段,他只是自言自语发出莫名其妙的声音,经过一个多月的语言训练之后,他会模仿说“妈妈”,别人叫他的名字会答“唉”。回家之后,他的妈妈打电话说他会很多的双字词,并且在妈妈的陪伴下上了普通幼儿园。

东北小朋友

个别语言训练时间两个月,经过训练以后会模仿说两个字和三个字,间断说儿歌,语言较清晰,并且可主动说出自己的要求,如“喝水” “吃饭” “上厕所“等。

浙江小朋友

个别语言训练时间为两个月,会模仿说连续四个字。有时自己说儿歌唱歌 做游戏时可以和老师一边说一边做。

这三名孤独症儿童都是从没有语言到会说字词,效果比较明显。

五 结论及应注意问题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存在很大障碍,这种障碍重者表现为没有语言,轻者表现为词汇少,语句短,语言理解差,发音不清,刻板重复他人的言语等。而一对一个别语言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以一对一个别语言训练对于语言障碍的孤独症儿童来说是一种必要的训练方法。

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将孩子的行为控制住

2 注意训练的步骤和节奏(步骤要明确,要有顺序性,节奏不宜太快)

3 所用语言不要太复杂

4 要运用不同的词汇

5 注意孩子的兴趣

一 孤独症儿童做个别语言训练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很低,接受语言的能力也很差,不能主动接受信息。有些孤独症儿童的视听正常,但没有语

言,甚至连发音都不会,这就需要用专门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语言训练。

二 采取的训练方式

1 运动训练:

孤独症儿童不会运用气息,表现为吸气不深且控制不好,需要通过大运动训练来调整儿童的呼吸,让儿童学会运用气息控制呼吸。

2 专门一对一个别语言训练

3 生活中语言训练

4 群体游戏

5 听说训练

6 听音乐歌曲

三 对孤独症儿童如何做一对一个别语言训练

(一)儿童与教师(训练者)的配合是做个别语言训练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大运动精细运动训练

2 对孩子进行分析(孩子的表现不同,需求就不同)

3 制定训练目标,是训练成为有顺序的,有目的的系统训练

4 建立亲情关系:在平常的生活中,训练中要时常抱抱亲亲孩子,和他做游戏,有需要是做一对一的运动和认知训练,让儿童和教师逐渐产生感情。

(二)训练内容:

1 按摩腹肌:孤独症儿童的肌肉很紧张,肚子很硬。而按摩能给与刺激,使腹部变得柔软,对气息的运用有作用。

2 逗孩子笑,和他玩,让他发出声音。

3 大动作模仿,如:拍手 举手 伸手跺脚 踏步等。

4 小动作模仿,如:钩手指 搭手指手指对捏 指五官 指身体部位等。如孩子不模仿,训练者可握着孩子的手完成这些动作。

5 对视练习 追视练习:对视是语言训练的前提,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不会主动对视,当他不注意训练者的目光时,训练者可以主动追视他的目光,重新吸引他的注意力,把他的目光找回来。

6 口型模仿,如:抿嘴 噘嘴 吹气吸气 打“哇哇” 发“啊”的音 叫名字答“哎”。

7 有节奏的拍手唱歌,说儿歌做游戏。

8 在语言训练中,如果儿童有一点点的模仿一事都要及时强化。

四 案例说明

在我先后做的一对一个别语言训练案例中举三个例子,这三名儿童来自不同地区,分别来自山东东北 浙江。对他们的训练时间为二至三个月,取得了明显效果,家长也反映效果很好。

这三个孩子刚开始训练是拒绝训练,拒绝老师,拒绝环境,不听指令,根本就不参与训练。他们的语言表现为:没有语言,会发一些声音不会大声哭笑。采取的训练方式是先进行大运动,精细运动和感统训练,适应环境,调整行为,稳定情绪,听从指令,并在训练中和孩子建立亲情关系,让他和你有配合的意识。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开始一对一的个别语言训练,每天训练二十到三十分钟。

效果表现:

山东小朋友

开始阶段,他只是自言自语发出莫名其妙的声音,经过一个多月的语言训练之后

,他会模仿说“妈妈”,别人叫他的名字会答“唉”。回家之后,他的妈妈打电话说他会很多的双字词,并且在妈妈的陪伴下上了普通幼儿园。

东北小朋友

个别语言训练时间两个月,经过训练以后会模仿说两个字和三个字,间断说儿歌,语言较清晰,并且可主动说出自己的要求,如“喝水” “吃饭” “上厕所“等。

浙江小朋友

个别语言训练时间为两个月,会模仿说连续四个字。有时自己说儿歌唱歌 做游戏时可以和老师一边说一边做。

这三名孤独症儿童都是从没有语言到会说字词,效果比较明显。

五 结论及应注意问题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存在很大障碍,这种障碍重者表现为没有语言,轻者表现为词汇少,语句短,语言理解差,发音不清,刻板重复他人的言语等。而一对一个别语言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以一对一个别语言训练对于语言障碍的孤独症儿童来说是一种必要的训练方法。

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将孩子的行为控制住

2 注意训练的步骤和节奏(步骤要明确,要有顺序性,节奏不宜太快)

3 所用语言不要太复杂

4 要运用不同的词汇

5 注意孩子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