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阅读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阅读史

孝廉小学张会敏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毕淑敏

一、启蒙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阅读,依稀记得儿时看到墙上一幅挂历上有一个漂亮女人,她的旁边写了一行字:好人一生平安。当时也许是我刚上学,上面的字刚认全,什么意思还不懂,只感觉这些字很有用,对自己用处很大,感觉很神圣很有仪式感。于是忍不住拉着我的奶奶到挂历跟前很神秘地跟我的奶奶说:“奶奶、奶奶,这一幅挂历上的字特别特别有用”,奶奶由于不认得字,似懂非懂的跟我说:“有用啊,你就用心记住”。也许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是我最早的阅读启蒙。之后认得字越来越多,但凡看到有字的地方总不会忘记卖弄。爷爷在家里还是比较有文化的,他是高小毕业,在他那个年代还算是村里的秀才哪!小时候常常怕黑,天一黑就不敢迈出门半步,晚上想出门在院子里玩一会,总把爷爷叫出来和我一起,爷爷常常会指着门上的对联让我念这个字读什么那个字读什么,渐渐地对联上的字我都认得了,并且慢慢地还感觉对联念得还挺顺口,总是一些吉祥如意的话语。

四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转学了,一进校我就认识了我的死党玲,她是一个特别爱买书的人,她的姐姐在读初中,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她喜欢书也许是她姐姐对她的影响吧。放学后,她经常拉着我去书店,我们第一次去的书店名字叫老麻书店,现在这个书店早就不复存在了。这个书店很简陋,就一间房子,房门是那种老式的门板,房间里很阴暗,但是房间的四周全是高高的、摆满书的大书架,房子的中间也摆满了书。当时进书店感觉很拘谨,因为从来没去过书店,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书,玲从那里挑了几本鲁迅的书。她看完推荐给我,大概还记得那几本书的名字好像是《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呐喊》。读了这几本书后没有什么感觉,只感觉比自己的语文课本更晦涩、难懂,只是认得字,知道他要说的是什么,但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思想以及作者的深层意思。只是知道这是一本本的名著,自己读了肯定有好处,再说了,别人都不读,自己都读上名著了,读完之后还跟同学小伙伴们讲,感觉自己小有成就呢。如果说挂历上的字、对联上的字是我的启蒙,那从读名著开始便是我真正意义上课外阅读的开始了。从这几本书之后,玲先后借给我了不少书,我也渐渐地热爱上了阅读,书变成了我最好的伙伴。

有人说在书香里跳跃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在书香里浸泽的生活,一定是美丽的生活。与书为伍的日子是幸福的,用阅读,用时间,雕刻生命,最是书香能致远。虽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化时代,广告、影视让人眼花缭乱,吸引着我们

的注意力,但是,我却是更钟情于阅读,也更多从阅读中得到乐趣。很庆幸自己生活的那个年代,电视节目不是很多,没有网络让我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在修炼“童子功”的年纪去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递增,我读的书越来越多了。小学阶段我读完了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因为在上小学时电视热播水浒传,每天就一集,为了尽快知道剧情,每天课余时间就加紧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好给小伙伴们讲),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外国文学短篇》、《三寄小读者》、《小兵张嘎》、《假如再给我三天光明》、《鲁宾逊漂流记》、《三毛流浪记》、《安徒生童话》……爱上阅读,一生受益,阅读是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二、中学篇

我偏科比较严重,小升初的时候语文快满分了,数学只是语文的一半,所以只上了一个二流的中学。所幸的是遇见了一位美丽而又知识丰富的语文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的语文老师无论是教学的专业技能还是理论水平都是一流的,由于这位一流的语文老师,我对语文的热爱更是如痴如醉。初中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的寒假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放假我就找这本书来读,当时就是把它当做故事来看,谈不上理解时代背景、中心思想和人性方面的种种,只是爱看,只是爱读,仅此而已。只不过现在回忆起书里的内容有时会陷入思考这个世界和书里的那个世界。在初中的课余时间书成了我亲密的伙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接触到最多作品的作家是巴金、老舍、茅盾。初中时代我读过巴金老先生的《家》、《春》、《秋》、《憩园》、《寒夜》等。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很丰富,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这在《家》这部作品上比较明显。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他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寒夜》这部作品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对社会黑暗的控诉,《憩园》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对不平等社会的反思,都体现了对40年代中国社会黑暗的揭露与批判。仔细梳理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绝对自由追求的价值观。看老舍先生的书多少是由于电视剧给创造的机会,偶然一个机会,看到一个电视剧叫《四世同堂》。看了一集之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有的时候作业多,有的时候赶不上看,所以就断断续续的看了,但始终对这部剧念念不忘,感觉怎么那么好啊!一次跟上高中表姐说这部剧很好看,表姐脱口而出道:老舍先生的作品能不好看吗?她便把《四世同堂》

这本书借给了我,有一段时间电视上重播这部电视剧,凑巧我边看书边追剧,对这部作品的印象更深刻了,更有体会了。《四世同堂》是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老舍先生的另一部作品《茶馆》也是我的最爱,无独有偶,他的这部作品我也是跟着电视剧同步看的,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官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茅盾先生的《子夜》书中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韬拉扰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这幕悲剧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林家铺子》这篇小说讲述了林老板这样一个谨慎而又精通生意的小商人,但在外受日帝国主义的军事压迫,内受国民党官吏的敲诈,还受地主高利贷的剥削,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为大势所趋,先是当局以爱国为由,出台“封存东洋货”的政策,使林先生不得不去请商会会长出面,从中斡旋,“斋斋那些闲神野鬼”。他不得不将金项圈拿去兑换,给党部里送去大洋四百块。这才得到特许:“只要把东洋商标撕去了就行”。然而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商会会长经过林家铺子时,就曾来提醒林先生:卜局长那边,你也得稍稍点缀,防他看得眼红,也要来敲诈。后来是镇上的卜局长“中意”林先生之女阿秀,要娶她做妾。林先生不同意,便招致了“拆烂污卖贱货,捞几个钱就打算逃走”的罪名,接着便是被县党部扣留。为了赎人,林家只得按商会会长的示意,送上两百元,这样就把林先生遏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上了高中之后,由于课业任务,读的课外书有点少了,而且功利性也强了点。接触到了张海迪的《绝顶》,毕淑敏的《血玲珑》,余秋雨散文集,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