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_于甲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ow-carbon Forum 低碳论坛
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文 _ 于甲川 张莉 李昕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全民行动
计划
》、
等重
是节能环保人才队伍状况、未来首都绿色发展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思路及行动计划,目前尚是空白。鉴于此,立足首都未来绿色化发展的长期目标,对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基本状况、关键问题及总体思路进行科学合理的思考分析,对首都节能环保人才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2 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总体状况及主要问题
2.1 节能环保人才的内涵和外延
节能环保人才是指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从业的所有人力资源(劳动人口)中拥有一定专业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节能环保工作中发挥着核心能动作用的人员,具体可分为“节能环保工程技术人才”和“节能环保运营管理人才”两大类。节能环保工程技术人才,是指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城市民用节能设备技术研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节能环保运营管理人才,是指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专门从事节能环保预测、监督、评估、法规制定及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人员。
2.2 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概况
相对于全国其他省区,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似乎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及测算,2011年全市节能环保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数量超过2000家,从业人数超过5万人,主营业务收入约1800亿元,约占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的10%;北京拥有国家部委直属节能环保科研机构43家、节能环保类国家重点实验室42个,全市有26所“985”和“211”高校均设立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相关专业,节能环保相关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超过300个;全市节能环保专利申请数量近1800件,专利授权数约12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约占40%;全市拥有国家备案节能服务公司329家、甲级环境工程设计的单位11家、环境工程专业施工承包一级资质单位24家、甲级环评资质单位45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单位近400家,其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有关数据还显示,北京市环保人才在全国具有绝对优势,在全国43位环境类工程院院士中23位在北京(占53%),主要集中(90%以上)在国有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包括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和一级注册建造师等一般环保(污水处理)人才占全国总人数也在10%以上。
2.3 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面临的问题
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矛盾、问题和挑战。表现为:
(1)节能环保人才分布分散,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合作。由于首都节能环保人才分散于各单位,这些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行业差异、区域隔离、人事矛盾等原因,缺乏应有的信息共享、有效沟通和战略合作平台,难以形成聚合效应、团队凝聚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2)市场化人才配置机制不健全,熟悉市场规律的管理人才稀缺。由于首都特殊的城市功能定位及产业布局特点,节能环保人才政府统管色彩较为浓厚,节能环保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缺失,企事业单位节能环保技术人才市场创新动力不足、产业化运营机制不完善,熟悉市场规律、运营流程和业务的节能环保管理人才相对稀缺。
(3)高端创新性人才短缺,激励机制不完善。重点节能环保领域高端创新型人才短缺,与首都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及相应的重点领域工程建设部署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在政策导向落地、培养培育体系和组织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大优化提升空间。
(4)从业标准体系建设未形成,社会化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未建立。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法规政策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从业门槛、任职资格和职称标准体系需要建立健全,节能环保人才社会化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和运作机制尚未形成。
59
l ow-carbon Forum
低碳论坛
60
2014年02期/总236期
3 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3.1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
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1)适应“人文北京”建设要求,重点培养、引进、聚集一批在节能环保人文和社科领域,特别是节能环保文化传播及产业运营管理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队伍,大幅提升首都绿色文化软实力和绿色产业发展管理的世界影响力。
(2)适应“科技北京”建设要求,加大对节能环保科技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通过项目带动、产学研用结合、国际合作交流等形式,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实验室和科技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重点培养造就首都高端节能环保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3)适应“绿色北京”建设要求,实施“首都绿色产业人才全面整合支撑工程”,加快首都绿色企业生产体系、绿色商务流通体系、绿色生活消费体系和绿色环境保护体系建设步伐,在新能源开发、节能环保、都市绿色农业等产业中,培养和聚集一批能够持续开发、生产和提供绿色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3.2 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的步骤
为实现2020年长期愿景规划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战略步骤:第一步,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初步建立起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若干个节能环保技术聚集和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示范基地,形成一批节能环保高端产业项目科研团队、领先企业运营管理团队,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人才为主导、中小企业人才相配合、具有引擎和支柱作用的节能环保产业人才后备军队伍;第二步,在“十三五”规划期内(2016-2020年),为实现北京节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达成“产业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生产工艺和核心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管理和服务能力达到国际标准”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3 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组建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做好节能环保产业人力资源统计数据信息库建设。鉴于多年来北京节能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及人才队伍信息缺失、数据残缺、家底不清的现实状况,为切实提高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和决策研究的科学合理性,建议由北京市有关部门牵头,组成首都节能环保人才建设领导小组,并组织有关统计方面的专家,尽快建立健全一套全面系统、及时准确、权威透明的首都节能环保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网络系统,以便为首都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统计信息基础和决策支撑依据。
(2)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营造有利于首都节能环保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绿色文化氛围和宽松政策。在节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方面,建议相关部门在出台相关发展规划、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等文件时,要注重节能环保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提出从业门槛、任职资格和职称标准体系要求,提出相关管理人员职责要求等,为首都节能环保人才成长和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开放、公正平等、正向激励、长期有序的绿色人文政策环境。
(3)理顺单位自主运作、市场引导与政府导向性规制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节能环保职业准入制度、从业资质认定制度、职业诚信评估体系和人才市场有序流动机制。加大首都节能环保单位中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积极引进现代公司管理制度和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及绩效薪酬整合管理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多元开放、彼此互补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委托在京高校和科研机构大规模培养首都节能环保领域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有针对性、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首都绿色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大力开展能源管理师、环评师等相关培训工作,从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有利于首都节能环保人才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秩序和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