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的自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背景下的自主学习
1 引言
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比,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学习不再受实践和空间的限制,永葆学习的活力是社会发展对个人的必然要求。自主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者有强烈的求知欲、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合适的学习方法,不再主动或被动地“随大流”。当个体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便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再者,自主学习的过程是磨练个人意志的过程,个体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慢慢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有利于自我发展(闫淑红, 2020)。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强调个体的自主性。自主性是个体自主学习的现实基础与前提保障,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个体才能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才有自主成长的能力可言(刘畅, 2014)。“自主学习”一词最早由Holec(1981)定义为“对自己的学习能够负起责任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华盛顿城市大学齐莫曼教授在综合四个学派,即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学派、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以及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的观点后,对自主学习做出了进一步的界定: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当个体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积极参与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Zimmerman & Risemberg, 1997)。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自主学习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如靳玉乐(2005)认为,如果学生能够自我调控整个学习的过程,那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庞维国(2001)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对学习的各方面或者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做出调节和控制;现代心理学主张,如果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维度上均能由自己做出选择或控制,其学习就被认为是自主的(庞维国, 刘树农, 2000)。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们难以界定某次学习完全自主或者完全不自主,而应该从学习的自主程度大小、学习自主的某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影响(刘畅, 2014)。
而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上学习新知识,但网络学习非常考验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郑南希(2019)认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具备学习意识的前提下,从主观上选择投入学习的一种状态中,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则会主动产生通过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意愿。有研究表明,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如下问题:缺少计划性;缺少学习的内在动力;自我调控能力不足、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自我监控与自我评价能力不足(陈芳芸, 李曼, 2020; 戴歆, 2020; 张欣然, 2019; 李秋珍, 2019)。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探讨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如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2 互联网背景下的自主学习
2.1 互联网对自主学习的影响
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基本工具,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如许多影音网站都提供各式各样的技能学习视频,而且许多大学也早已开设慕课学习,互联网学习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媒介,并对其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和行为模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互联网给大学生自主学习带来的变革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更容易获取。在互联网环境下,教育资源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充分在学习者间流动起来,这使学习者可以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等。其次,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个性化需求。互联网推倒了传统意义上教育的“围墙”,将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进行多维度整合,在丰富传统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能尊重个体差异,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以及自己控制学习进度等,满足个体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是个体成为教育的中心体和主人。再者,学习环境大力改善,交流更加有效。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人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已经成为大学生常见的物品,而这些物品为网络学习提供了物质保障。大学生可以通过浏览、搜索、查询等方式在网络上获取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而当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QQ、邮箱、微信、发帖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来进行网上交流探讨,以便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问题。
但是,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自主学习时仍然存在以下普遍问题:第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自主学习计划性较差;第二,面临的诱惑更多,自制力不足;第三,对互联网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李秋珍, 2019; 王斯琴, 姚远耀, 刘姸, 2019; 程宁宁, 吴晓芸, 2019; 戴歆, 2020; 谢清先, 2020)。大学生们经历了高考后进入学习环境宽松的大学校园后,
首先得适应环境落差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很多大学生没有很好地认清社会需求,连同自身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对未来没有畅想,对现阶段的大学生活没有规划,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时常处于迷茫状态,因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其次,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利用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受到网络上的其他诸多诱惑,如随时推送的各种其他信息以及众多手游、电游等,其自制力备受考验。再者,各高校间网络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缺乏标准化管理、网络教学资源使用过程中交互功能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资源编辑工具等网络教育资源本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效率。而且,很多大学生仅仅掌握初级学习工具和技术,获取并处理教育资源的能力有限,导致网络教育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形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2.2 互联网背景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郑南希(2019)认为,给予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能力结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学生应当从主观动机上产生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第二,学生应当具备对个人的短期的、长期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确认能力;第三,学生应当具备对所获得的学习信息和资源的辨别和应用能力;第四,学生应当具备学习中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主观上的学习意识,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人能力层面的优化和提升。其次,只有结合自身学习层次和学习能力指定阶段性以及长效性学习目标,才能切实实现综合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提升。再者,互网络平台上有丰富多样的资源信息,但学生需要结合个人的理解能力和学习需求,选取适当的信息进行分析理解与转化加工,才能将这部分的信息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行提升。当然,在复杂多元的网络环境中,一些负面的信息资源必然伴随有价值的学习信息资源出现,学生如果不能在无人监督的自主学习状态下屏蔽负面信息,保持稳定准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那么往往会前功尽弃。
根据互联网背景下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自制力不足、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下等,研究者们纷纷提出一系列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和策略(李秋珍, 2018; 郑南希, 2019; 吴美华, 吴红艳, 2020; )。
第一,学生进一步加强自我管理,提升自我意识。在一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中发现,半数学生自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娱乐休闲信息吸引而溜号(张娜娜, 陈静, 2019)。因此,大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计划管理能力,如可尝试SMART原则、PDCA步骤以及相类似的法则应用到学习中;其次,大学生应加强自律,如可尝试给自己设定自主学习时间以及娱乐休息时间,强迫自己遵守。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自主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成就动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