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山海经_图腾崇拜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 第3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0 No·3
2010年5月Journal ofHebei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Science Edition) May. 2010
文章编号:1673-2804 (2010) 03-0018-03
《山海经》图腾崇拜思想
赵 川
(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关键词:图腾崇拜;图腾;原始宗教;原始思维
摘 要:图腾崇拜作为认为人类原始宗教的最早形式之一,在《山海经》中有大量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山海经》中图腾崇拜主要包括动植物崇拜、日月崇拜及性别崇拜。在原始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原始形
态的思维结构对中国先民的图腾崇拜思想有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原始思维性质的图腾崇拜思想具体表现在
强烈的幻想性、不足的逻辑性以及明显的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 B 932 文献标志码: A
图腾,即北美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源于奥季布瓦族
方言,意为“他的祖先”、“他的先知”。后又引申为“他
的标记”。而正是这个标记在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扮演了重
要的角色。原始人认为他们中的每个部落,每个个体都与
某种特定的生物或无生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认
为自己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均维持着极及其亲密的特殊的
关系[1]。他们往往把群体部族的兴衰存亡,个体成员的生
老病死与这个特殊的生物或者无生物之间简单而且绝对地
联系着。并对这个特殊的生物或者无生物进行神化或者偶
像化。于是产生了原始宗教性质的图腾崇拜。同时,“图腾
也是禁忌,这一概念意味着被神圣化,禁止触摸之物”[2]。
他们相信,通过图腾崇拜,就能获得崇拜对象的某种自己
所不具备的力量、能力,得到他们的保佑、庇护。
从世界范围来看,图腾崇拜在人类社会早期具有普遍
性,并不是某个地域、某个部落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在中
国,人们有对于龙与凤的崇拜;在俄罗斯、有对于熊的崇
拜;在埃及有对于太阳神“拉”和对鹰神“赫鲁斯”的崇
拜;在西欧有对谷神的崇拜;等等。从某一特定地域来看,
图腾崇拜又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在这个地域中,各个部族
的崇拜物又具有各自的特征,并不尽相同。在古代中国,
图腾崇拜也曾经兴盛一时,甚至至今在一些地方仍保留有
图腾崇拜的遗迹。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图腾及图腾制度应该起
源于旧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图腾崇拜及作为其
附属现象的图腾餐仪式的产生,要远早于个体家庭的产
生”[3]。成书与战国初年至西汉初年的上古时期故事神话
及志怪集的《山海经》保留了大量的关于这一时期图腾及
图腾崇拜的资料。
一 《山海经》图腾崇拜的内容
恩格斯认为,“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其它实体的支
持,但这些实

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实体,是动物,由此
产生了动物崇拜”[4]。《山海经》中展示对动物崇拜的内容
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即是把人的形象动物化和动物形象的人化相结
合,同时二者又参与了神的形象的建构,实现人、神、兽
三者的异体合构。如《海外东经》:“毛民之国在其(玄股
之国———笔者注)南,为人身生毛”;《北山经》:“少成之
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其音如婴
儿”;《海内北经》:“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西山经》:“自铃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其十神者,
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中山经》:“骄山
……神围处之,其状如人面,羊角虎爪”;等等。写人则如
兽如神,写兽则像人像神,写神则亦人亦兽。
第二类则是夸大某种动物巨大的力量或本领。如《海
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大荒北经》:“章
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其晦乃晦,其祝乃明,不食,
不寝,不息,风雨是谒(噎),是烛九阴,是曰烛龙”。把
巴蛇和烛龙的力量进行无限的夸大,成了力量与威力的而
象征,体现了原始人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对力的崇拜。
第三类则是在前两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为即使对
某一种动物有了接触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于是产生了最
早的接触巫术,弗雷泽定义为:“食物之间一旦互相接触
过,它们之间将一直保留着某种联系,即使他们已互相远
离”[5]。如《中山经》:“历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
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南山经》:
收稿日期:2009-06-11“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
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北山
经》:“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
人则笑,其名山□,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对于植物的崇拜,则主要集中在《五藏山径》之中,
而最主要关注的就是植物的实用价值。如:“招摇之山……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黒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
不迷”;“崇吾之山……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黒
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宜山……其上有桑焉,大
五十尺,其枝四衢,其叶八尺余,赤理黄华青柎,名曰帝
女之桑”,等等都是希望对这些植物的接触产生巫术效应。
以日月为图腾而进行早期的图腾活动,在原始社会及
其以后一段时间几乎是世界性的普遍宗教行为。以日月为
图腾的氏族在古代并不少见,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原始部
族仍然保留了这种遗风。
在《山海经》中也记载大量关于日月崇拜的资料。关
于夸父追日、十日

并处和后羿射日可以说是《山海经》中
关于太阳崇拜最为经典的记载,而关于这些传说则可以解
释为对以日为图腾的部落的征服。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了大量象征太阳的火鸟或直接是太阳的图画及器物。此外
还有羲和“生十日”并且“浴日于甘渊”的美丽传说。
对月的崇拜很容易与对日崇拜联系在一起。月图腾在
《山海经·》中仍可窥其蛛丝马迹。如:“有女子方浴月,
帝俊之妻常曦,生月十有二”;“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
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此外还有所谓“常阳之
山”、“常羊之山”、“常烝之山”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
先民对于月升月坠与自己关系的认识。
图腾制度与社会制度紧密相关,甚至可以理解为其所
发生的时代的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许多著名学者认为,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思想文化体系主要是图腾文化,最早的
社会制度图腾制度,最早的宗教形式是图腾崇拜,最早的
艺术是图腾艺术”[6]。《山海经》中不少内容反映了当时社
会中女性的地位。如《海外北经》所载“欧丝之野在大踵
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中山经》中的“帝女之桑”都
反映了当时人们思维中女子与蚕桑的关系,用典型的顺势
模仿效应思维,认为女子是蚕桑的原始形态。较之后面以
男人为主体的创造发明观念,如以颛顼为琴瑟发明者的观
念等等确有不同。在辽宁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女
神像,以带有居高临下的神态的孕妇形象为主。说明处在
五六千年之前的原始时代先民们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的
认可和对女性生殖能力的崇拜。
二 《山海经》图腾崇拜的原因
分析
图腾及图腾崇拜建立在渔猎采集及其后的原始农业生
产的基础之上。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中,先民们由于物
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及其落后,生产效率的极其底下,生产
成果极其稀少并且是靠天收获。在原始群体中便产生了对
自然界的恐惧、禁忌。认为荒年丰岁皆是某种神明或与神
相关的动物所决定的。久而久之,便在心理上形成了对它
们的依赖、崇拜。随之而产生了图腾崇拜。早期崇拜的内
容包括日月崇拜、动植物崇拜,等等。而《山海经》中反
映最突出的就是动物,其次便是日月崇拜,其中关于物崇
拜的成分较少。同时,《山海经》中也有零星的女子崇拜
以及其后的男性崇拜的痕迹。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先民们过着采集渔猎、刀耕
火种的艰难生活。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在享受作为人的优势
的时候,不得不面临着来自先天的种种限制。比如他们不
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鱼儿在水里游荡,陆上动物的
惊人速度和超人的力量。这时先民们便认为

它们与某种神
灵相关联,从心里产生崇拜。通过对它们的模仿或以它们
为神明、为人类与神明之间的中介而得到他们所没有而这
些动物具有的能力。对于蛇图腾的崇拜则大致可以分为两
类:一是对其威力的夸张。如其中巴蛇食象和烛龙的记载,
把蛇图腾的威力进行神话般的夸大,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
化。反映了先民在心中既认为自身力量的弱小,在自然面
前的无助,否定自身的力量甚至是自身的存在;同时又通
过后面的“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一句,把蛇与原始巫
医之术相结合,以求得平安、昌盛。明显地反映了对蛇图
腾的崇拜,并通过对蛇的崇拜,在心理上实现对自我的肯
定。也说明了原始先民们对于力量的崇拜。《论语》:“文
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在原始社会,显然是“质胜文”
的社会。那时人们如果拥有超人的力气,便可能在与自然
作斗争的时候相对主动一些,便可能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
便可能在部族战争中取得胜利。另一类是把蛇同神相联系,
在心理上使人与蛇产生关联,如《北山经》:“之单狐之山
至于隄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公里,其身皆人面而蛇
身”;“自太行之山之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
五十公里……其十神皆彘身而八足蛇尾”;《中山经》:“洞
庭之山……多怪神,其状如人而载蛇”;《西山经》:“(左
馬右鬼)山……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磐,其下多积
蛇”;《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柜……有神
衔蛇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疆良”;《大荒
南经》:“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
不廷胡余”;等等。这些记载或把蛇作为神的组成部分,或
把蛇作为神的饰物、御物。既增强了神的怪诞性,同时也
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神的形象来源于现实。但更重要的是
展示了蛇作为一种图腾物的神秘作用,及其在人心目中被
崇拜的地位。
法国人类学家雷诺认为图腾崇拜要求人们除了“个别
地被豢养和照顾”之外“禁止杀害或食用某种动物”。如
《南山经》“洵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
也,其名曰(左羊又患)”。这种名叫(左羊又患)的野
兽,形状如羊而没有嘴,不可以被捕杀,当然也就不能食
用了。而在有的情况下,甚至有的动物连见到都是一种禁
忌。是连见都不能见的。如《西山经》:“崇吾之山……有
19 第3期 赵川:《山海经》图腾崇拜思想兽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垂垂,见
则天下大水”;“槐江之山……有天神焉,其神如牛而八足
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据上文分析,
此处所言之天神为一怪兽而已,由于人们

的思维模式而定
之为天神);《北山经》:“太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
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
天下大疫”;“子桐之山……其中多(左鱼右骨),其状如
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翼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等
等。这些在他们的思维中与洪涝干旱,与兵祸人乱是有某
种神秘的绝对的因果关系的。
三 《山海经》图腾崇拜思想的
特征
作为母系氏族的产物,图腾及图腾制度真实地反映了
其所属时代人们的思维特征。《山海经》成书的年代为西
汉,当时人们的逻辑的辩证的思维在人们头脑中已相当地
成熟。那么《山海经》的作者在思想上无疑也打上了那个
时代的烙印,既是站在那个时代的思想立场编订成书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表面荒诞不经的形象,意出尘
外的情节也正反映了当时特别是以前人们的思维状况以及
对图腾和图腾制度的信仰状况和崇拜思维的特征。所以
《山海经》对原始族群及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然、人
生进行比较丰富的记载。
《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的图腾物。从兽类到鸟类,
从水生到陆生,从日月到山河,图腾种类繁芜,品种多样。
那么与此相关的便是《山海经》所反映的图腾思想是处于
变化性中的,并且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具有一致性。恩格
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
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图腾内容发展基本上是遵循了无
生物———动植物———女子———男性的发展轨迹。但是由于
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有时某些部族,有些阶段的图腾制度
并不完全遵循此规律,而是规律性和无规律性相统一。
图腾制度作为原始社会的产物,其自身所反映的思想
无疑带有原始思维的模式。原始思维又可成为“直感思
维”,与现代意义所言的思维具有相当大的区别。严格的说
来,原始思维甚至还不是一种思维。《山海经》中关于图
腾的反映则带有明显的原始思维模式。首先表现在神秘的
大胆的幻想性上。在对一些古怪的形象的记载上,如《大
荒南经》:“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有卵之国,其民
皆生卵”。(“羽民之国”的人民都生张有羽毛,“有卵之
国”的人民都能产卵。这是典型的以鸟为图腾的氏族部
落)。通过离奇大胆地想象,把人的形象鸟化。如前面所
述,在关于动物崇拜的内容上,甚至把人兽神三者相结合。
把超自然的力量就进行大胆几乎怪诞的想象,可谓一绝。
随之建立在幻想性之上的便是其思维上的逻辑性不足
或不突出的特征。“原始人在假设见到某种动物就会遇到凶
兆或吉兆时,从来未从逻辑上考虑过其中的因果关系。在
原始人的

头脑中,似乎原因早已和被‘神秘力量’支配的
结果联系起来了”[7]。如前所述,把部族的兴衰存亡个体
的生老病死与某种动物、景观的出现,或者是触犯某种禁
忌绝对联系起来。《北山经》:“浑夕之山……有蛇一首二
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他们认为这种名叫“肥
遗”一出现便有干旱之灾,而没有阐述其原因,说明他们
对于这种联系的根深蒂固的肯定、绝对认同,以至于把它
当成真理性的东西。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双向的、相互的,
人总是既改造自然,又依赖自然;既控制自然,又控制于
自然。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界的依
赖之感,被控制之感更为突出,造成人们对自然界的主观
认识上具有实用性的特征。《山海经》中的图腾崇拜思想
无疑都打上了实用主义的印记,如《中山经》:“姑媱之
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胥成,其华
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南山经》:“杻阳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
瑶,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实用性本来就是图腾崇拜
的一个特点,图腾制度从自身来说,就是起源于实用的心
理动机。
图腾崇拜,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现在对其的研究途
径主要是对现今保存的原始部落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
少量的文献记载。总之,在中国古代所有文献中,《山海
经》最具有神话学、宗教价值。其保存大量的关于原始宗
教的记载对研究古代的社会制度及当时人们的思想状况,
这其中又特别是图腾崇拜,具有重要的文献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杨庸一译·北京:中
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6, 130·
[2] (德)汉斯·昆著·世界宗教寻踪[M]·杨洵生,李雪涛,
等译·北京:三联书店, 2007, 20·
[3] 张岩·图腾制与原始文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3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7卷第63页·
[5] (英)弗雷泽·金枝[M]·徐育新等译·北京:大众文艺
出版社, 1998, 57·
[6] 何星亮·图腾与人类文明形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16-22·
[7] 苟世祥·《山海经》的原始思维特征的初探[J]·社会科
学研究, 2003, (5): 152-154·
(下转第24页)
20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0卷 Exploration on the EarlyM issionaries’Chinese Culture View
LU Geng
(HuainanNormalUniversity, HuainanAnhui232001, China)
Key words: early period; missionary; Chinese culture view
Abstract:Atthe turning pointofMing andQingDynasties, catholicmissionaries came toChina and opened a new
chapter inEast-Westculturalexchange·Through the descriptions ofChinese culture, missionaries introduced the o-
riental ancientcivilizati

on ofChina to thewestand formed a uniqueChinese culture view·This article holds that the
formation ofmissionaries’Chinese culture wasmainly due to individuals, organizations, nationality, purpose of
missionarywork, missionary activities and other factors·
(上接第20页)
The Totem ism Thought in“Book ofM ountains and Seas”
ZHAO Chuan
(College ofLiberalArts, YangtzeUniversity, JingzhouHubei434023, China)
Key words: totem worship; totem; original religion; original thinking
Abstract:As one of the earliest form of the original religion ofhumanity, totemism was recorded in the“Book of
Mountains and Seas”·Totemism in“Book ofMountains and Seas”includingworship of animals and plants, sun
worship and sexworship·Backward productive forces in the original condition, original forms of thoughtstructure on
the totem worship ofancestors inChina plays an importantrole in thinking·The nature of the original thinking of the
totem worship is specificallymanifested in a strong ideological fantasies, and lack of logitivity and obvious practi-
cality·
24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0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