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张经建
目
录
1、磁共振成像的基本情况 2、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
(1)原子核与自旋 (2)静磁场BO (3)核磁共振成像条件 (4)磁共振信号的产生 (5)关于加权的概念 3、射频和射频脉冲序列 (1)射频RF (2)射频脉冲序列 4、磁共振信号的空间定位 (1)梯度磁场与梯度线圈 (2)磁共振成像的层面选择 (3)磁共振成像的层面内信号确定和层厚选择 5、MR设备的技术进展 (1)MR设备的硬件发展 (2)MR设备软件功能的发展
一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情况
(一)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史:
1、物理现象理论的建立的年代: MR的物理现象是1946年有美国加洲斯坦福大学的 布劳克和麻省哈佛大学的帕塞尔教授同时发现的, 并在1952年双双获得若贝尔物理奖。 2、磁共振成像完成的时间: 1977年磁共振技术进入体层摄影实验阶段,并获 的了人体胸部磁共振断层像,以及人手腕关节的剖 面像,1978年之后,磁共振进入了发展阶段,八十 年代初磁共振扫描仪商品化。 3、影像诊断涉及组织化学信息: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他影像学的不同之处之一,就 是一改过去以组织形态学研究疾病的影像学基础, 而涉及到利用分子物理学提供组织化学信息。
二、磁共振成像的理论基础:
(一)原子核与自旋:
世上一切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为分子,分子又是由 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的化 学特征,由核外电子的数目所决定,原子的物理特性 由原子核决定,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 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且电 量与质子的正电量相等,因此,原子表现为中性。
电子、质子、中子都有自旋特征,故此我们说原子 核也有自旋特征,带正电的原子核且自转,就会产生 和其它运动电荷一样的小磁场,这个小磁场可以用小 磁矩来描述。
1、奇数质子的电性: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都呈双数时,则其自旋都相互成对的抵消了, 因此,只有质子或中子为奇数时,原子核才具备自旋以及产生小磁场的 能力,才具备磁共振研究的物理条件。
2、氢原子结构:
结构最简单,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及一个轨道电子,在人体中的含 量最多,所以产生磁共振的能力最强。
3、核的自旋及环行电流以及小磁体现象:
由于质子的自旋而使原子核产生自旋,我们知道质子是带正电荷的,
这种运动的电荷就产生电流,所以核的自旋就会在自旋轴产生环行电流。 由右手法则知道将产生一个小磁场,因此,我们可以将自旋的氢质子看 成是一个小磁棒。其磁力的大小可用磁动量来表示,它是一个矢量,有 方向性。
磁动量公式: U=RPS (U=磁矩 RP=磁旋比 S=磁旋速度)
4、自由空间氢质子的分布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在自由空间中众多旋进质子表现为杂乱无章的排列。
虽然每一个质子都具有磁性,但从宏观整体看,整个质子群是无磁性。
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可以了解到。一切物质都是 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核中的 质子和中子数为奇数时,原子才具有自旋的 能力,由于质子带正电荷,电荷的运动产生 电流,电流的产生有引发了磁场,我们将这 些小磁场看成小磁矩,而这些小磁矩在正常 情况下,表现为杂乱无章的排列,所以物质 是不显电性的。
(二)、静磁场B0
当我们要研究磁共振时,需要将研究的物质放入 一个外加磁场中,这个磁场的磁场强度需要是一个恒 定不变的,故我们称之为静磁场。
1、组织的磁化:
在自由空间质子的磁矩排列是杂乱无章的,是不显 磁性的。当我们将组织放入一个强大的磁场内,或者 说给组织外加一个强大的磁场后,在这个静磁场的作 用和影响下,对这些原本杂乱无章排列的质子产生磁 化作用,原本杂乱无章的磁矩开始沿静磁场的方向排 列,进而与静磁场方向一致,产生一个与静磁场方向 一致的磁化矢量,这就是组织的磁化。
2、磁矩的顺磁场排列取向和逆磁场排列取向:
组织磁化后,原本杂乱无章的磁矩就要沿静磁场的方 向排列,这也称之为质子在静磁场中取向。取向只能有 两个方向,其中大多数质子会朝静磁场方向取向,称之为 顺磁场排列取向,但也有一部分是朝静磁场的反方向取 向的,称之为逆磁场排列。
这种顺磁场取向和逆磁场取向的机理是什么呢?是因 为每个质子的稳定程度和能量不同引起的,朝正方向的 则是低能的稳态质子。朝反方向的则是高能不稳态。
3、顺、逆磁场取向的质子数目之差:
这种方向取向的质子从数目上讲几乎相等,逆方向的 若有一千万个,顺磁场的则有一千万零七个,所以顺、 逆之差为一千万分之七。就是这样的差别也足以产生 顺磁场的磁化矢量了。
4、磁化矢量三维空间的表示方法:
在三维坐标中把磁化矢量称MO,Z轴的静磁场称BO, X、Y是垂直于Z轴的平面。
5、静磁场强度与组织的磁化速度:
组织的磁化过程受时间和静磁场的影响,在开始磁化 增强很快,以后逐渐减慢,最后达到预定值,组织的 磁化速度除时间因素外,还受物质本身的特性影响, 不同的组织在相同的场强下的磁化速度是不同的。磁 场强度与磁化速度成正比。
6、进动的概念:
在静磁场中组织被磁化,产生了一个与磁场方向一致
的磁化矢量,这 个磁化矢量是由许多顺磁场方向取
向的质子组成的,这些质子在取向的同时,一方面沿
自身轴自旋,一方面绕静磁场的磁力线为轴作大回旋,
这种沿自身轴旋转的同时,又沿另外一个轴作回旋的
运动称之为进动。
7、Larmor频率公式:
WO=RBO
WO单位=弧度/秒
上面讲的进动速度叫进动频率,也就是自身轴绕中心
轴旋转的速度称为进动频率,用Larmor频率表示。
WO=进动频率 R=磁旋比 BO=静磁场强度。
由公式可以看出,每一种不同的物质,因有不同的旋
磁比,在相同的静磁场下,会有不同的进动频率,同
样,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场强下进动频率也不同。
我们说:进动频率、 拉摸尔频率、共振频率,这三
个数据均为一贯常数。实际上它们都是表达在磁共振
系统中的共振频率。与场强成正比。
(三)、核磁共振成像的条件:
1、磁共振发生的条件: 磁共振必须具备三种磁场才能完成。 (1)静磁场: 这是磁共振系统中最为强大的磁场,平时我们评论磁 共振设备的大小就是指的静磁场的场强指数。单位用 特斯拉(Tesla)简称T,或高斯(GAUSS)1T=10000 (GAUSS)。 磁场的种类:永久型磁体:一般场强在0.3T以下,省 电,易维护,场强衰减极小,体积大,强度和均匀度 不稳,温度影响大。 常导磁体:场强在0.3以下,对电源要求高,耗点、 费水,信噪比差,图像质量差,现已淘汰。 超导磁体:场强在0.35~3T.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张经建
目
录
1、磁共振成像的基本情况 2、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
(1)原子核与自旋 (2)静磁场BO (3)核磁共振成像条件 (4)磁共振信号的产生 (5)关于加权的概念 3、射频和射频脉冲序列 (1)射频RF (2)射频脉冲序列 4、磁共振信号的空间定位 (1)梯度磁场与梯度线圈 (2)磁共振成像的层面选择 (3)磁共振成像的层面内信号确定和层厚选择 5、MR设备的技术进展 (1)MR设备的硬件发展 (2)MR设备软件功能的发展
一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情况
(一)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史:
1、物理现象理论的建立的年代: MR的物理现象是1946年有美国加洲斯坦福大学的 布劳克和麻省哈佛大学的帕塞尔教授同时发现的, 并在1952年双双获得若贝尔物理奖。 2、磁共振成像完成的时间: 1977年磁共振技术进入体层摄影实验阶段,并获 的了人体胸部磁共振断层像,以及人手腕关节的剖 面像,1978年之后,磁共振进入了发展阶段,八十 年代初磁共振扫描仪商品化。 3、影像诊断涉及组织化学信息: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他影像学的不同之处之一,就 是一改过去以组织形态学研究疾病的影像学基础, 而涉及到利用分子物理学提供组织化学信息。
二、磁共振成像的理论基础:
(一)原子核与自旋:
世上一切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为分子,分子又是由 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的化 学特征,由核外电子的数目所决定,原子的物理特性 由原子核决定,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 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且电 量与质子的正电量相等,因此,原子表现为中性。
电子、质子、中子都有自旋特征,故此我们说原子 核也有自旋特征,带正电的原子核且自转,就会产生 和其它运动电荷一样的小磁场,这个小磁场可以用小 磁矩来描述。
1、奇数质子的电性: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都呈双数时,则其自旋都相互成对的抵消了, 因此,只有质子或中子为奇数时,原子核才具备自旋以及产生小磁场的 能力,才具备磁共振研究的物理条件。
2、氢原子结构:
结构最简单,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及一个轨道电子,在人体中的含 量最多,所以产生磁共振的能力最强。
3、核的自旋及环行电流以及小磁体现象:
由于质子的自旋而使原子核产生自旋,我们知道质子是带正电荷的,
这种运动的电荷就产生电流,所以核的自旋就会在自旋轴产生环行电流。 由右手法则知道将产生一个小磁场,因此,我们可以将自旋的氢质子看 成是一个小磁棒。其磁力的大小可用磁动量来表示,它是一个矢量,有 方向性。
磁动量公式: U=RPS (U=磁矩 RP=磁旋比 S=磁旋速度)
4、自由空间氢质子的分布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在自由空间中众多旋进质子表现为杂乱无章的排列。
虽然每一个质子都具有磁性,但从宏观整体看,整个质子群是无磁性。
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可以了解到。一切物质都是 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核中的 质子和中子数为奇数时,原子才具有自旋的 能力,由于质子带正电荷,电荷的运动产生 电流,电流的产生有引发了磁场,我们将这 些小磁场看成小磁矩,而这些小磁矩在正常 情况下,表现为杂乱无章的排列,所以物质 是不显电性的。
(二)、静磁场B0
当我们要研究磁共振时,需要将研究的物质放入 一个外加磁场中,这个磁场的磁场强度需要是一个恒 定不变的,故我们称之为静磁场。
1、组织的磁化:
在自由空间质子的磁矩排列是杂乱无章的,是不显 磁性的。当我们将组织放入一个强大的磁场内,或者 说给组织外加一个强大的磁场后,在这个静磁场的作 用和影响下,对这些原本杂乱无章排列的质子产生磁 化作用,原本杂乱无章的磁矩开始沿静磁场的方向排 列,进而与静磁场方向一致,产生一个与静磁场方向 一致的磁化矢量,这就是组织的磁化。
2、磁矩的顺磁场排列取向和逆磁场排列取向:
组织磁化后,原本杂乱无章的磁矩就要沿静磁场的方 向排列,这也称之为质子在静磁场中取向。取向只能有 两个方向,其中大多数质子会朝静磁场方向取向,称之为 顺磁场排列取向,但也有一部分是朝静磁场的反方向取 向的,称之为逆磁场排列。
这种顺磁场取向和逆磁场取向的机理是什么呢?是因 为每个质子的稳定程度和能量不同引起的,朝正方向的 则是低能的稳态质子。朝反方向的则是高能不稳态。
3、顺、逆磁场取向的质子数目之差:
这种方向取向的质子从数目上讲几乎相等,逆方向的 若有一千万个,顺磁场的则有一千万零七个,所以顺、 逆之差为一千万分之七。就是这样的差别也足以产生 顺磁场的磁化矢量了。
4、磁化矢量三维空间的表示方法:
在三维坐标中把磁化矢量称MO,Z轴的静磁场称BO, X、Y是垂直于Z轴的平面。
5、静磁场强度与组织的磁化速度:
组织的磁化过程受时间和静磁场的影响,在开始磁化 增强很快,以后逐渐减慢,最后达到预定值,组织的 磁化速度除时间因素外,还受物质本身的特性影响, 不同的组织在相同的场强下的磁化速度是不同的。磁 场强度与磁化速度成正比。
6、进动的概念:
在静磁场中组织被磁化,产生了一个与磁场方向一致
的磁化矢量,这 个磁化矢量是由许多顺磁场方向取
向的质子组成的,这些质子在取向的同时,一方面沿
自身轴自旋,一方面绕静磁场的磁力线为轴作大回旋,
这种沿自身轴旋转的同时,又沿另外一个轴作回旋的
运动称之为进动。
7、Larmor频率公式:
WO=RBO
WO单位=弧度/秒
上面讲的进动速度叫进动频率,也就是自身轴绕中心
轴旋转的速度称为进动频率,用Larmor频率表示。
WO=进动频率 R=磁旋比 BO=静磁场强度。
由公式可以看出,每一种不同的物质,因有不同的旋
磁比,在相同的静磁场下,会有不同的进动频率,同
样,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场强下进动频率也不同。
我们说:进动频率、 拉摸尔频率、共振频率,这三
个数据均为一贯常数。实际上它们都是表达在磁共振
系统中的共振频率。与场强成正比。
(三)、核磁共振成像的条件:
1、磁共振发生的条件: 磁共振必须具备三种磁场才能完成。 (1)静磁场: 这是磁共振系统中最为强大的磁场,平时我们评论磁 共振设备的大小就是指的静磁场的场强指数。单位用 特斯拉(Tesla)简称T,或高斯(GAUSS)1T=10000 (GAUSS)。 磁场的种类:永久型磁体:一般场强在0.3T以下,省 电,易维护,场强衰减极小,体积大,强度和均匀度 不稳,温度影响大。 常导磁体:场强在0.3以下,对电源要求高,耗点、 费水,信噪比差,图像质量差,现已淘汰。 超导磁体:场强在0.35~3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