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道主义--人类永恒的主题, 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 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思想的精华。
思想--Ⅱ.与国家而言
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大同”,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德道思想体系
思想--Ⅱ.与国家而言
•核心内容:“礼”与“仁”, •治国方略上:“为政以德”
• 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 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
• 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德治”或“礼治”)
思想--Ⅱ.与国家而言
•仁说:人道精神, 礼说:礼制精神,即秩序和制度。
其他的思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直道而行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与人为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 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孔子的教育生涯
Ⅰ.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 约七、八年时间。 •这一阶段他的门徒还不大多,但是办学有成效, 在社会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名声。 •在这一时期,孔子的学生中有比他只小六岁的颜 路(颜回之父),有比他只小九岁的子路。 子路几乎是终生陪伴着 孔子。
孔子的教育生涯
•第二阶段:自三十七岁从齐国返回鲁国,到五十五岁 周游列国之前(共计十八年); •这期间,孔子虽然有四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 有停止授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 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 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 •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 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孔子的威望已经树立 起来。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 等,大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 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仁极低
好仁者无以尚之,有能一 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 见力不足者。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苟志于仁矣,无恶矣。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 仁至矣。
仁极高
孟武伯问其弟子子路、冉 有、公孙华仁否,孔子均答 以不知其仁。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 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 弟子不能学也。
Ⅲ.孔子的哲学思想
在诸子百家争鸣之前夕,开创性地建立 了一个包括天道观、人道观、认识论、 方法论等方面的哲学思想体系。按他所 提出的主要哲学范畴 的逻辑展开,其哲 学思想体系可概括 为:"命--礼--仁-知--中庸"。
天道观
孔子所说的 "是一种人力所 孔子所谓 "天"命 ,有时指主宰一切的上天。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法挽回的历史必然性。 他提出 "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的教育生涯
第三阶段:自六十八岁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 去世,共五年时间; •这时,他虽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鲁哀公、 季氏最终并没有任用他。他虽然有大夫的身份,有时 也发表一些政见,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 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上。 •这一时期他的学生也很多,并培养出了子夏、子 游、子张、曾参等才华出众的弟子。这几个人后来大 都从事了教育事业。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对孔 子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谢 谢
欢迎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1.孔子
2柏拉图 3亚里士多德 4哥白尼 5牛顿 6达尔文 7培根、 8阿奎拿、 9伏尔泰、 10康德
孔子的名片 孔夫子(公元前551-479),
名丘,字仲尼,别称尼父。 英文名:Confucius 春秋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主要作品:《六经》、《春秋》 主要成就:开创儒学,创办私学;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尊称: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命--礼--仁 --知--中庸"哲学思想体系
孔子的"命--礼--仁--知--中庸"哲学思想体系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问仁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的"命--礼--仁--知--中庸"哲学思想体系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仲弓问仁 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可是孔子又不认为 有时又指广袤的自 人是无可作为的, 然。如他说:"天 相反他主张人 "命" 何言哉,四时行焉, 面前应持积极的态 百物生焉。" 度。
人道观
立礼复礼 纳仁入礼 仁礼结合
认识论
学而知之 生而知之
察其所安
观其所由
视其所以
方法论
“中和”
“叩其两端” 中庸
“中庸”
“执两用中”
“过犹不及”
•贵族出身,祖上是殷商王室后羿, •宋朝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其母 颜征在,其父 叔梁纥 •生而头上圩顶, •取名由来
思想—Ⅰ.与个体而言
•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 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以性善论为基础; 以立人极为旨归; 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 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 的完足思想体系 。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其他的思想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云尔。” ◎安贫乐道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主要著作
• 曾修《诗》《书》《礼》《乐》, 序《周易》,撰《春秋》----合称《六经》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 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微言大义,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 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出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