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目的观察在大黄的炮制与煎煮过程中,炮制方法及煎煮时间的选取对其药

性的影响,为中医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选取8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10只的8组。分别各取4组进行炮制实验和煎煮实验,炮制实验分别选取不同的炮制方法,对比炮制后的药性情况;煎煮实验分别煎煮不同的时间,对比小鼠灌胃水煎液的情况。结果经过不同炮制方法的煎煮液连续7 d的灌胃饲养后,对比4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情况,结果发现,生大黄组及经醋或酒炮制的大黄组,其胃残留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其小肠推进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对比不同的煎煮方法下4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情况,结果发现,短大黄组胃残留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在大黄的炮制与煎煮过程中,适时的延长煎煮时间可以使大黄沉降的药性趋于缓和,醋制及酒制可增强药性。

标签:大黄;炮制;煎煮时间;沉降药性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汤剂、粉剂、丸剂等剂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汤剂[1]。汤剂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灵活性的加减药物的种类及用量,完全遵循中医的辩证论证理论。此外,汤剂的优点颇多,患者在服用后可以快速吸收并见效,具有较强的作用力。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到大黄,大黄是我国使用最多的一味中药,历史悠久,性味苦寒,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还可攻坚散结、泻火解毒,是一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的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除了人们所知道的泻下作用外,还具有抗菌、健胃利胆、抗肿瘤和收敛的作用,因此具有广泛的用途。炮制还可改变其性味,扩展其应用范围。作为临床的常用药,在大黄炮制、煎煮过程中,存在着太多的不定因素,繁琐的过程导致其费时费力,且未必可以百分百的发挥药性[2]。因此,该研究就大黄的炮制与煎煮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探究其沉降药性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药品:生大黄,0.5%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酚红等。实验对象:80只SPF级昆明系小鼠,体重介于19~23 g,平均(20.8±2.5)g。仪器:恒温水浴锅、紫外分光光度计(UV-800)、离心机等。

1.2方法

选取8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8组,每组各10只。分别各取4组进行炮制实验和煎煮实验,炮制实验分别选取不同的炮制方法,对比炮制后的药性情况;煎煮实验分别煎煮不同的时间,对比小鼠灌胃水煎液的情况。灌胃频率:1次/d。

1.2.1煎煮实验生理盐水组;短大黄组:煎煮5 min;中大黄组:煎煮10 min;长大黄组:煎煮30 min。在第7天灌胃结束后的1 h,进行0.2 mL的0.2%酚红溶液灌胃,30 min后将所有小鼠处死并取出胃脏,用剪刀剪开并取出胃内容物,并使用蒸馏水7~9 mL进行冲洗,收集冲洗液并置于离心管内,定容10 mL后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通过分光光度计对上清液进行检测,检测波长:421 nm,最后计算胃内容物的残留率。此外,取出小鼠的小肠测量总长度(幽门直至盲肠),计算小肠的推进率[3]。肠推进率=活性炭在小肠中的推进距离/小肠总长度×100%。

1.2.2炮制实验生理盐水组;生大黄组:不采用任何炮制方法;醋大黄组:用醋进行炮制;酒大黄组:用酒进行炮制。大黄剂量:0.1 mL/10g。所有小鼠在实验前禁食1d,由专人对4组小鼠进行大黄煎煮液的灌胃饲养,连续灌胃1周。灌胃方法及计算方法与煎煮实验相同。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组炮制方法的大黄沉降药性

经过不同炮制方法的煎煮液连续7 d的灌胃饲养后,对比4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情况,结果发现,生大黄组及经醋或酒炮制的大黄组,其胃残留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其小肠推进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的对照组(P<0.05),见表1。

2.2 4组煎煮方法的大黄沉降药性

经过不同的煎煮方法的煎煮液连续7 d的灌胃饲养后,对比4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情况,结果发现,短大黄组,其胃残留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 <0.05),其小肠推进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但是中大黄组和长大黄组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与生理盐水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中医理论认为,药物沉降药性的表现不仅仅受自身四气五味的影响,以及药物本身重量的约束,此外,其炮制方法的选取及煎煮时间的长短均可对药物的药性产生影响[4]。近些年的研究发现,仅有30%的患者可以正确的煎煮中药,而汤剂药效的体现程度取决于汤剂的煎煮方法,最终无法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治疗效果[5]。因此,大黄的煎煮效果也备受瞩目。

大黄,是一种蓼科植物包括唐谷特大黄、药用大黄或掌叶大黄的根茎,炮制方法自古以来记载很多,也不尽相同,在炮制时间、辅料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记载和使用。大黄中含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蒽醌类成分,而其泻下作用也主要是由蒽醌类成分发挥,经炮制,蒽醌类成分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其泻下作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大黄是一种味苦、芳香的药物,药性主要归于心、脾、大肠等经脉[6],具有利湿退黄泻火的作用。该研究通过对比4组不同的煎煮方法的实验证明,在对小鼠灌胃不同炮制方法提取的煎煮液后,连续7 d 的灌胃饲养后,对比4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情况,结果发现,短大黄组,其胃残留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其小肠推进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但是中大黄组和长大黄组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与生理盐水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煎煮时间越长,降低了大黄的泻下攻积作用[7]。还表明在大黄的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的析出率与煎煮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因此,在煎煮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煎煮的时间[8]。当药物的煎煮时间过短时,汤药中的有效成分难以完全析出,如一些质地较硬的矿物质药物或是骨类药物。但是,由于大黄是一种芳香类药物,其煎煮时间过长会破坏药物本身的有效成分,久煎后会丧失一定量的芳香成分,降低汤剂的疗效[9]。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的煎煮液连续7 d的灌胃饲养后,对比4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情况,结果发现,生大黄组及经醋或酒炮制的大黄组,其胃残留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其小肠推进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的对照组(P<0.05)。说明对生大黄采用炮制,可显著增强大黄的泻下作用,加快胃脏的运化作用,促进小肠推进,有助于药物的吸收[10]。生大黄没有经过加热处理,结合性蒽醌成分没有遭到破坏,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酒大黄经酒炙后蒽醌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部分游离衍生物含量降低,因此泻下作用不如生大黄;熟大黄因水蒸后,因受热蒽醌类物质含量降低,故泻下作用也不明显;大黄碳经炒制,蒽醌类成分破坏较多,因此泻下作用最弱。

中医临床研究中,煎煮时间及炮制方法均会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煎煮时间加长将会降低大黄的泻下作用,进行适当的炮制加工则可以增加其沉降作用。因此,中药的升降浮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种综合作用的结果。综上所述,在大黄的炮制与煎煮过程中,应考虑四气五味及质地轻重对大黄药效的影响,此外,更应重视煎煮及炮制方法对大黄药效的影响。该研究证实适时的延长煎煮时间可以使大黄沉降的药性趋于缓和,醋制及酒制可增强药性,值得推广。但是,由于还得考虑升降沉浮的影响,该研究应综合考虑,进一步统计分析并提高大黄药性。

[参考文献]

[1] 李承明.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4):240-241.

[2] 李丽,肖永庆.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1(4):803-813.

[3] 刘刚彦,叶强,余葱葱,等.煎煮时间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影响研究[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