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对管理沟通方式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沟通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
本文仅是对不同文化下的沟通方式进行了粗浅的分析研究,目的是在于能吸取西方企业管理中先进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加强对管理过程中沟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我们组织中的管理沟通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关键词:文化差异;管理沟通;能力提升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过程,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行为准则的差异就会对沟通方式产生影响。
在沟通的语言、语气、方式、背景、时间场合等因素上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沟通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开始创建简单的沟通方式进行交流,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促就了人类沟通方式的不断完善提高,文字和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产生了,文字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也随之孕育发展。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沟通方式。
一、语言表达方式
进行沟通时西方人喜欢直截了当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东方人则会采取比较婉转隐讳的方式表达观点。
西方人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人对事进行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东方人则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要考虑周围人的看法、影响等,尽量考虑各方的影响,追求和谐,由于顾虑重重而使得表达出来的观点有时不一定客观真实。
作为信息接受者,西方人能直接得到对方传达的信息,但东方人有时则要分析揣摩对方传递出的信息背后的真实意思才能准确地领悟到对方的意图。
特别是在纵向沟通上,西方人会直接表达和沟通,东方人会含蓄地沟通,东方人会在沟通过程后继续花时间去回味和分析接受到的信息的准确含义。
中国是受集体主义、高背景文化沟通影响的国家,内敛、含蓄、隐讳的表达方式常给人留下神秘、深不可测的印象。
同时,交际圈划分、重视面子、回避冲突、讲求和谐等特点对中国人的人际沟通的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二、沟通的场合和方式
西方人会选择正式的场合和渠道进行沟通,在工作中会设立较完整的纵向和横向的沟通渠道,使信息得到完整及时的沟通传达,信息接收者也能通过正规方式进行沟通反馈,沟通渠道比较通畅,沟通中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发现和解决,效率也更高。
东方人含蓄的沟通方式使得很多沟通会选择采取非正式的沟通方式进行,在沟通渠道上,较注重从上至下的沟通,缺乏对横向及从下至上沟通渠道的构建,因此信息接受者无法正常进行沟通反馈。
在管理中就较容易出现误会,也容易形成沟通渠道不畅,使不满情绪长期积压无法得到有效释放,造成管理中积怨的产生,也会使得非正式渠道的信息传播盛行。
西方人很少议论和传播从非正式渠道得来的消息,但中国人则很愿意传播和相信小道消息。
三、沟通的效率
西方的沟通由于比较注重互动和双向的沟通,因此沟通中信息的传递和接受不容易发生偏差,效率较高。
西方在沟通中很重视对人性和个性的尊重,允许对方提出疑问和看法,并及时通过沟通解决问题,达成共识,不会使抱怨情绪积压无法得到疏导而成为影响行动的阻力。
西方人在工作环境中都会比较容易抱着开朗积极的心态去工作与沟通,有什么想法观点也会及时表达,很少为人情世故烦恼。
而中国由于受封建统治思想的禁锢和影响,下级服从上级的观念根深蒂固,缺乏对个性的尊重与关注,因此在沟通中以发布命令为主,互动沟通很少,员工即使有想法和意见或者疑惑都无法及时表达,由于沟通的单向性,使得沟通中信息会发生偏差并得不到及时纠正,沟通效率不高,在行动中员工也难免带着情绪做事,甚至事倍功半。
沟通效率的高低就直接影响了管理效率的高低,这也是我们在管理水平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因素所在。
沟通是管理中最基础的一环,如果沟通不到位,企业的管理活动将寸步难行。
美国国家训练发展协会公布了对世界各国经理人的综合能力评鉴测试结果。
在过去6年中,中国有7000多名经理人作了这项管理才能评鉴测试。
结果显示,英国经理人的12项关键管理能力的平均分数为57%,美国为56%,加拿大为55%,而中国为48%,其中,中国经理人行政能力明显比欧美高,目标与标准设定高达75%,但是中国经理人的沟通能力却远远不如西方。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影响下,中国人思想中形成了接受统治、服从上级、追求中庸与和谐的观念,对于人性和个性的尊重较缺乏,这些观念因封建统治的需要产生和形成,步入现代商品经济社会后,市场竞争的发展对人们的观念和思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经济崇尚自由、公平,尊重个性与创新。
封闭保守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已被社会发展所淘汰。
因此在由计划经济模式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我们在管理中的差距被显现出来。
中国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和销售都是受计划指导,没有竞争机制,企业的效率水平较低。
在管理中也习惯于领导决策后由上至下的传达,不同层级之间的互动式沟通很少。
作为组织的管理者,也不太关注管理中的沟通问题和提高沟通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常常抱怨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很大。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管理中70%的错误是不善于沟通造成的。
国内许多企业在管理沟通方面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战略管理,员工对企业没有统一的认识;内部沟通渠道单一或不完善,缺乏灵活性,进而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进程缓慢,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作进程和决策效率;沟通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甚至用个人感情影响沟通,严重时到了希望他方犯错误的地步;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不健全,企业内部的沟通发起者根本无从了解信息的传递进程和决策的执行程度;信息不畅,上向下多,下向上不少,横向几乎没有;信息过滤,管理者难以获得全面准确信息;信息扭曲,管理者无法准确了解情况,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正式沟通少,主要借助非正式沟通,小道消息常被使用。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观念的影响、文化背景的影响、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和领导者的风格等。
四、沟通水平的提升途径
由于我国的文化思想背景的影响,加之发展市场经济的历程也很短,在管理素质上的欠缺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文化中的从众和中庸思想影响了我们对个性的尊重和关注程度,习惯于对上级的服从也影响了管理中对互动沟通渠道的建立和完善。
在计划经济时企业工作量不饱满,使得员工喜欢聚在一起谈论和制造小道消息,造成信息的曲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在不断变革和完善,要生存就要提高竞争力,竞争力和发展的潜力就要从提高管理水平中来。
管理沟通水平的好坏是管理能力提升的基础,没有沟通企业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运行体系,所有成员都将变得盲目。
面对竞争的挑战,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去审视我们的文化,
论文化差异对管理沟通方式影响
摘要: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东部工厂面临战争的危险,当时的国民政府不得以组织长江沿岸和沿海地区的一些工厂迁往我国大西南。
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工厂内迁,从经济上支持了中国持久抗战,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工业布局向合理化迈进了一步。
关键词:工厂内迁;作用;西部开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
为了支持抗战,防止东部地区的工矿企业被日本侵略者抢占,当时的国民政府组织了长江沿岸和沿海地区国营和部分民营企业迁往我国西南等地。
大规模的工厂内迁大大促进了西南地区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不论主动或被动所采取的工矿企业的内迁,对我们现在西部大开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到1940年6月,大规模的工厂内迁基本结束了。
当时工厂内迁的目的是为抵抗日本侵略者,保存必要的经济力量。
到1940年6月,从沿江沿海迁往内地的军事类工厂有十几家,从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工厂的内迁对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首先,工厂内迁丰富了西部地区的工业门类,以前西部地区工业匮乏,而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工厂。
其次,迁往内地的重工业工厂为发展大后方工业制造了很多的大型机器和设备。
第三,大规模的工厂内迁给西部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当时,一批技术人员跟随着工厂来到了西部,为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以后的经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资源。
第四,大规模工厂内迁,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实业救国”的资金,这些资金成为以后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工厂内迁对中国西部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工业的布局比抗战前合理多了。
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较迟,再加上气候干燥,所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虽然在历史上不断的开发着西部,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所做出的努力是微不足道的。
但正是抗日战争的逼迫,使得长江沿岸和沿海地区工厂大规模内迁,西部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首先,中国工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大规模工厂内迁及大后方工业基础的建设,使西部地区的工厂数量迅猛增加,形成了很多工业区,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比如重庆,在这个时期形成全国最大的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中心。
这为以后抗战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
其次,大规模的工厂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
抗战以前,西部地区缺少工厂,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都须从东部引进,而随着工厂的内迁,这一状况发生了改变,并且,重庆等工业中心的形成,增加了就业的岗位,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工厂内迁,不仅从经济上支持了中国持久抗战,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幻想,对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军需品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而且改变了中国工业分布的不合理布局,促进了西部的发展。
这大大有利于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西部的经济均衡发展。
工厂内迁不仅保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使中国的工业布局向合理化迈进了一步,并为当今的西部大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从军事角度选择了中国西部为抗日依托,并将重心放在了西南,但由于该地区经济十分落后,国民政府只好被迫对其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
国民对西部开发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基础,而且改变了我国经济的陈旧布局结构。
值得肯定的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及时调整策略,统筹兼顾,促进西部的发展。
注释:
1.黄立人. 工厂内迁的考察.历史研究[J].1994. (4).130.
2.许涤新.日在发展中的大后方经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M].1993.
抗战时期战区工厂内迁的作用与西部开发
去客观的分析文化底蕴对我们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因素,我们需要建立一种自信和对个性的尊重,转变观念上固有的一些消极和被动,积极地去看待事物,善待身边的人与事。
心态调整了,思想的束缚解开了,我们才能轻松上阵。
我们民族的文化是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的,但文化影响中形成的封闭、消极、中庸的思维模式却是应该转变的。
对人性的尊重,对创新的尊重是我们应该树立的观念。
世界是变化的,任何人都无法阻碍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跳出自己狭隘的心理空间,我们需要更多客观的理念去看待分析事物。
我们如果解决了观念上的问题,就能很顺利地找到改善沟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在企业中,我们必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体系,形成无障碍的信息沟通。
在企业管理中注重人性化管理,建立起创新的激励机制,讲求效率和业绩,使员工更多地将思想和精力投入到提升个人工作能力中去。
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体系就能使员工与企业、员工与管理层决策层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企业能很快形成的凝聚力并转变为核心竞争力,为此,在企业内部如何强调沟通都不为过。
高效沟通才是个人乃至企业真正的核心能力。
综上所述,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文明,不同的文化也对人们的沟通产生了影响,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沟通方式。
沟通是社会发展的工具和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加剧,沟通在组织中的任务越来越重,管理沟通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管理沟通能力的增强是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在,因此我们在面对市场经济挑战的今天,必须勇于面对我们在沟通能力中的弱势和差距所在,以积极的心态反思问题,寻找突破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为军.浅谈管理沟通的作用及途径[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7(05).
2.张霞,胡建元.管理沟通的障碍与疏导[J].企业活力. 2005(01).
3.董玉芳,何大伟.中国企业管理沟通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 2005(03).
4.张征.管理沟通的三条高速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