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杨继勇

来源:《消费导刊》2018年第13期

摘要: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和热点。如何有效改进和提升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从“人、车、路、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影响因素分析对策研究

一、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基本情况

截止2015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7亿余辆,其中汽车1.6亿余辆,汽车驾驶人达3.2亿余人,公路通车里程420万余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全国公路网密度37.7km/100平方公里。尽管近年来通过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提高车辆安全性能和加强综合治理等措施,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每年发生的重特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由1996年历史最高的80余起,降至了2014年的10余起,交通安全状况明显好转,但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道路交通事故仍然多发频发。

二、当前道路交通事故形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偶然发生的。因此,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最主要的是分析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

(一)人的因素

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一是驾驶人因素。据统计,由于机动车驾驶人过失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85%左右,驾驶人过错中主要影响因素是违法行为、临危处置、驾驶技能和经验。二是行人因素。作为交通参与者的行人也是道路交通事故重要的影响因素。据统计,由于行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10.1%。影响行人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安全观念淡漠、安全意识低下,具体行为表现为随意横穿马路、不按交通信号灯通行等。

(二)车辆因素

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车辆安全主要包括车辆的驾驶视野(直接的和间接的)、操作稳定性、照明、报警装置、安全性设计、转向和制动等机械性能及状态、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以及驾驶空间的舒适程度。车辆制动失灵、制动不良、机件失

控、灯光失灵和车辆装载出现超高、超宽、超载、货物绑扎不牢固等,都是引起造成交通事故的隐患的潜在因素。

(三)道路因素

一是道路设计。道路是交通的载体,道路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对交通环境有着直接影响。道路的布局、横向视野、线形预判以及路面养护的措施跟进程度,直接决定着交通环境。道路等级较高,相应出现配套道路设施等级低或连接口子过多,就会影响车辆的运行;另外道路盲目的宽阔、横向布置不够严谨过于松散,可能会导致经验不足驾员出现对行车位置和车速出现判断失误或产生错觉;

二是交通设施。道路交通设施是为确保交通安全和畅通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但如果设置失当和有偏差,加之在标志标线在形状、尺寸大小、色差等的选用不当,不仅没有起到保护对交通参与者的引导有误判作用,进而会妨碍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从而降低道路服务水平。如果交通标志的几何尺寸、形状图案、文字和颜色不合规范、标准,会使人难以辨读和理解,从而无法给交通参与者提供正确的交通诱导信息。

(四)环境因素

交通环境主要是指天气情况、道路设施配置、车辆带来噪声污染以及道路参与者之间造成的相互影响等。一是交通流量的因素。在影响驾驶人驾驶的诸多交通元素中,交通流量的影响起着决定作用。交通流量的起伏,直接关系着驾驶人的心态变化程度,也决定着交通事故率高低的。二是交通混杂程度与行车速度的影响。我国的道路多为双车道混合式交通,由于在一条道路上行驶组成各不相同,其动力性和配备安全设备各不相同、造成不同的车辆行车速度差异较大,特别是机动车和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的差异更大。所以混合交通广度和交通混杂程度深度是交通事故率高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交通信息化的影响。汽车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行驶的,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往往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感觉等获取的信自从不断调整着,并通过对上述信息的识别分析来作出选择判断,并来指导出行的状态。

三、强化事故预防对策建议

从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人、车、路、环境”等基础性因素分析来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专业的过程。

(一)创新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理念和机制,立足于谋

一要谋划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战略任务和目标,创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理念。搞好我国的事故预防工作,首要的是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提前谋划,合理布局,始终将道

路交通安全这项任务摆到关键战略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二要谋划好事故预防管理部门合作机制,创新事故预防工作模式。

(二)明确交通事故监管者和落实事故责任主体者,立足于责

一是要明确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监管方的责任。涉及到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公安、交通、运管、安监、农机等各个职能部门应该结合本部门职能分工工作情况,按照安全是第一责任的工作理念,强化对涉及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安全监管。二是要落实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主体方——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要通过交通安全管理监管方促使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和运输管理制度、规章、规范。

(三)强化道路交通路面执法工作,立足于管

一是要管住易导致事故发生的重点问题。对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和严重违章要实施重点打击策略,强化路检路查,严管重罚。要从源头上,始终把制止客车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作为工作重点,严防群死群伤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要管住易导致事故发生的重点时期。三是要管住易导致事故发生的重点部位。对易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点地区,要给予重点指导、重点帮助、重点监控,重点管理。四是要管住易导致事故发生的重点单位和人员。

(四)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救助体系,立足于补

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反应体系的重要意义。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反应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亡情况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弥补事故预防工作不力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反应体系,公安、消防、医疗系统都必须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综合信息平台,提高及时抢救伤员和快速处置事故现场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